《追尋生命的意義》讀書筆記

今天星星君給大家推薦一本書,大概是前年讀的,Mans Search For Meaning,中文版翻譯成《追尋生命的意義》。這本書可能很多人都聽過,就是被美國人評為最有影響力的10本書之一(美國國會圖書館做的調查)。大家也可以看到我這個封皮,上面寫著這本書已經賣了超過1200萬冊。這本書講的是作者,維克多弗蘭克,一位奧地利的精神科醫生和神經學家,在這本書里講述了他在奧斯維辛集中營中幾年的經歷,並且講述他如何在集中營存活下來。他分享了他在此期間對人生的思考。而且他本身是一個精神科醫生,並且創立了Logotherapy(存在主義分析治療)這個學派。他也講了他這個學派的基本學說等。這本書不是很長,而且裡面有許多的話我覺得非常經典。對於很多經歷過痛苦的人,比如經歷精神疾病痛苦的人,都會有所幫助。那麼今天我就以解讀我在書中劃重點語句的方式來向大家介紹這本書的內容,如果大家感興趣可以自己去看。這本書我讀的是英文版,所以我分享一遍英文,(這樣對英文感興趣的朋友也可以看),然後再翻譯成中文。(星星君翻譯功底有限,見諒)

原文:「Happiness cannot be pursued; it must ensue.」

星星君翻譯:「快樂不能被追求到,它只能隨之而來。

星星君解讀:我之所以把這句話放在第一個,就是因為這是我在這本書中最有共鳴的一句話。可能很多有遇到困惑和痛苦的朋友總是在潛意識裡尋求快樂。但是作者卻跟我們說,單純尋求快樂是尋求不到的,快樂必須是別的東西的副產物。當時我聽到這句話之後感到很震撼。因為我自從陷入抑鬱之後別人一直跟我灌輸怎麼快樂起來的要素。我想很多人也是這樣,一直都在各種療法,各種追求快樂,緩解痛苦。我今天看來,這些思路都有誤,痛苦其實給我們一個發現更大意義的契機,那就是重建我們的生命。把我們從前想當然的東西都重新思考一遍,獲得了更大的啟發,快樂自然而然就來了。也就是說快樂是我們想明白了人生之後的一個附帶產物。我們常說,生活要有奔頭,難道不也是這個意思嗎?或者按照作者的觀點,人只有尋找到了自己的意義,我們才會自然而然快樂。因為在集中營里,你根本尋找不到快樂。如果你把快樂當做人生的主要目標,那麼你失去它的時候該怎麼辦?所以,把意義感當做一個主體,快樂會隨你而來。

原文:"Dont aim at success. The more you aim at it and make it a target, the more you are going to miss it. For success, like happiness, cannot be pursued; it must ensue, and it only does so as the unintended side effect of ones personal dedication to a cause greater than oneself or as the by-product of ones surrender to a person other than oneself. Happiness must happen, and the same holds for success: you have to let it happen by not caring about it. I want you to listen to what your conscience commands you to do and go on to carry it out to the best of your knowledge. Then you will live to see that in the long-run—in the long-run, I say!— success will follow you precisely because you had forgotten to think about it"

星星君翻譯:"不要把成功作為目標。你越把它當做一個目標把他當做一個靶子,你就越容易錯失它。成功,就跟快樂一樣,是不能被追求的;它必須是隨之而來,只有當一個人把自己獻身於一個比自己更大的事業的時候,成功才是作為一個不被特意追求的附帶產物,或者當一個人把自己交給另外一個人的時候。快樂必須發生,成功也一樣:你必須在不在意它們的情況下讓它們發生。我想讓你聽聽你自己內心的召喚,然後用你的知識去追隨你內心的聲音。然後你就知道長遠看來——我說長遠——成功就會隨你而來,正是因為你已經忘記了它的存在。」

星星君解讀:這段話我想也說出了很多人都知道的道理,但我們時常忘記它。作者說成功和快樂一樣,一定是隨之而來的東西。對於事業,我們要聽從內心的召喚,去追求一個比我們更大的東西。比如有些人熱愛寫作,那就去寫作咯。只有做自己熱愛的事情,才能夠做出成績。好多人都說過類似的話。但是真正能夠把世俗的眼光放在一邊,去追求自己內心的想法,還是需要勇氣和思考的。首先,你得知道自己內心真正想做什麼,或者說有一個具體的方向。其次才是有勇氣去追隨它。在我看來,這裡不僅僅需要勇氣,還需要認清大眾的觀念其實是有誤導性的。

原文:"Sensitive people who were used to a rich intellectual life may have suffered much pain (they were often of a delicate constitution), but the damage to their inner selves was less."

星星君翻譯:「敏感,具有豐富才智的人經歷很多痛苦(因為他們經常身體不好),但是對他們內心的自我傷害卻很少。」

星星君解讀:作者在這裡說在集中營里,有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那就是看起來非常健壯的人,到最後很多都沒有挺過那些看起來身體弱小,但是內心世界豐富有才智的人。作者的意思是在奧斯維辛集中營里的艱難困境下,一個人內心的世界豐富與否,他內心力量與否,決定了他到底能挺多久。

原文:「 In attempting this psychological presentation and a psychopathological explanation of the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 concentration camp inmate, I may give the impression that the human being is completely and unavoidably influenced by his surroundings. But what about human liberty? Is there no spiritual freedom in regard to behavior and reaction to any given surroundings? Is that theory true which would have us believe that man is no more than a product of many condi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be they of a biological,psychological or social nature?Is man but an accidental product of these? Most important, do the prisoners reactions to the singular world of the concentration camp prove that man cannot escape the influences of his surroundings?...... We who lived in concentration camps remember the men who walked through huts comforting others, giving away their last piece of bread.They may have been few in number, but they offer sufficient proof that everything can be taken from a man but one thing: the last of the human freedoms-to choose ones attitude in any given set of circumstances, to choose ones own way."

星星君翻譯:「在試圖用心理學和精神病理學的角度來解釋典型集中營的人的時候,我有可能闡述了一種人完全並且不可避免地被環境影響的印象。那人的自由呢?人沒有一種脫離了環境影響的那種精神自由嗎?那些認為我們完全是由-不管是生物,心理還是社會-環境因素制約所形成的產物的理論正確嗎?人真的是各種因素形成的意外產物嗎?最重要的是,集中營的囚徒對於集中營的反應是不是證明了人無法逃脫環境的影響?。。。。。。我們在集中營里的人都記得那些奔走於各個房子安慰別人,然後把他們最後的麵包給別人的人。這種人也許數量上很少,但是他們的存在充分證明了人的所有東西都可以被奪走,但是一件事情不能:人最後的自由-在任何情況里選擇一個人的態度,一個人方式的自由。

星星君解讀:作者在講在集中營里因為德軍士兵的殘酷管理,有些人已經失去了人性,麻木不仁,然後有的囚徒還幫著德軍士兵一起作惡。在殘酷的環境里,很多人都淪為暴力不安的人。所以作者就問了一個星星君想了好久的事情,那就是我們人真的只是環境的產物嗎?我們人有選擇的自由嗎?作者的答案是有的。即使在集中營把囚徒的心理摧殘得不成樣子的情況下,很多人都選擇了暴力的情況下,我們仍然有選擇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的自由。我們不僅僅是環境的產物。在書中作者也說,同樣是集中營,有些人變成了惡魔,有些人卻變成了聖人。

原文:"What was really needed was a fundamental change in our attitude toward life. We had to learn ourselves and, furthermore, we had to teach the despairing men, that it did not really matter what we expected from life, but rather what life expected from us. We needed to stop asking about the meaning of life, and instead think of ourselves as those who were being questioned by life—daily and hourly. Our question must consist, not in talk and meditation, but in right action and in right conduct. Life ultimately means taking the responsibility to find the right answer to its problems and to fulfill the tasks which it constantly sets for each individual."

星星君翻譯:「我們需要一個對生命從根本上的態度轉變。我們必須自己學習,並且教導那些絕望的人,我們從生命中期待什麼並不重要,而是生命從我們身上期待什麼。我們應該停止詢問生命的意義,反而把我們自己看做被生命審問的對象-每一天,每一個小時。我們的問題並不是由談話和冥想構成,而是由對的行為和對的執行。生命最終意味著承擔為問題找到答案的責任,然後去解決生命一直給每一個個體的任務。」

星星君解讀:這段話講的太好了。在我專欄《問題的根本不在於如何治病》中我也提到,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提升自己的人生,去解決屬於我們自己人生的問題,而不是尋求一個萬能葯。作者說,生命的意義對每一個人都是不同的,應該問問生命在你身上設下了什麼任務,然後你去解決,達成你的人生意義。作者在這個書後半段寫了存在主義分析治療的方法,他就一直在給那些尋求幫助的人意義感。問他,你的意義是什麼。時常作者作為一個醫生,會協助病人找到意義。這也是他這個療法的精髓。他在這本書中時常提到尼採的那句話:「懂得為何而活的人,可以經受任何苦難。」

原文:" Mans search for meaning is the primary motivation in his life and not a secondary rationalization of instinctual drives. This meaning is unique and specific in that it must and can be fulfilled by him alone; only then does it achieve a significance which will satisfy his own will to meaning. "

星星君翻譯:「人類對於意義的追尋是他的生命的主要動力,並不是對於本能驅動的 「次要的合理化」。這個意義非常獨特和具體,它必須被這個人自己去完成。只有那樣它才會成就一種可以滿足他自己對意義追尋的意志的偉大。」

星星君解讀: 這句話和上句其實很相像,講了作者的人生以及他行醫的哲學。

原文:"What is called self-actualization is not an attainable aim at all, for the simple reason that the more one would strive for it, the more he would miss it. In other words, self-actualization is possible only as a side-effect of self-transcendence."

星星君翻譯:「 自我實現是一個不能達到的目標,因為你越去追求它,你就越錯過它。用其他話講,自我實現只有成為自我超越的副產品時才能達到。」

星星君解讀:大家不要誤解,我覺得作者在這裡說的自我超越,是和我們平時用的自我實現是一樣的。作者在這句話之前還說了一大段,大概意思就是我們如果想在我們自己的頭腦中尋找生命的意義,是不行的,因為那是一個關閉的系統。作者認為,人一定要去在自己外面找到一種理由去追尋,那就變成了超越自我,而不是實現自我。當我們忘我地去為一個比我們更大的理由去奮鬥,我們就真正地自我超越,從而自我實現了。

原文:" There are situations in which one is cut off from the opportunity to do ones work or to enjoy ones life; but what never can be ruled out is the unavoidability of suffering. In accepting this challenge to suffer bravely, life has a meaning up to the last moment, and it retains this meaning literally to the end. In other words, lifes meaning is an unconditional one, for it even includes the potential meaning of unavoidable suffering. "

星星君翻譯:「 有時候我們被剝奪了做自己工作和享受生活的權利,但不可避免的苦難不能被排除。我們可以接受這種挑戰,去勇敢的受苦,生命可以一直到最後一刻,都附有意義,而且真的到最後一刻,都有。或者這樣說,生命的意義是無條件的,即使包括不可避免的痛苦。」

星星君解讀:這段話也許身體殘疾或有大疾病的人也許會理解的更好。作者也說了,我們要避免苦難,我們要避免苦難發生在自己和別人身上。也就是說我們沒有苦難,會活的更好。但是一旦我們有不可避免的痛苦,我們也要在它面前活出意義。作者也在書的最後說,苦難並不是意義的必要條件,但是即使我們有了苦難,我們的意義也是存在的。

總結:我在這本書中得到了很多啟發,而且我今天已經走出了持續大概7-10年的人生低谷,我也深深體驗到我們必須去解釋清楚自己的人生,清清楚楚認識到,那是我們自己的人生。在書的第二部分,作者大體介紹了他的存在主義分析治療的案例和經驗,他說了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人在困惑的時候其實是在試圖讓自己的人生更有意義,所以我們應該把這個當做一個契機去引導人去尋求自己的意義,去滿足自己人生。而在存在主義分析是和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療法不同的,因為精神分析療法認為人是尋求快感和本能驅動(書里這麼說的,不知道對不對),而存在主義分析是覺得人對意義的追求才是最本質的驅動。在集中營里,那些明白自己為什麼而活,那些有盼頭的人一般更容易存活下來。作者在集中營的時候一直想著自己還沒有寫完的精神科的書,所以這個念頭以及對他妻子的愛,形成了幫助他度過煎熬的意義。作者還說:「心理健康可以被看做是一種心中的衝突,一種自己現狀和自己應該成就什麼的衝突,一種自己現在和自己應該成為什麼樣的衝突。這種衝突對人的心理健康不可或缺。人真正需要的不是一個沒有衝突的狀態,而是去努力朝一種目標去奮進。」 所以作者也說,最好不要把痛苦當成一種病來看待,要當做一個人在尋求存在意義過程中的掙扎。 人的意義在不同時期是不同的,所以我們不能問人生有什麼意義,就如在下象棋的時候,每一步都是有不同意義的策略的。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每一個人都要去執行他們自己的人生意義,沒有人可以被代替。這種意義並不一定是大的,也可以是在人生中每一步中小的意義。而且意義可以是一個事業,人,物體和對待苦難的態度。所以作者特彆強調,對自己人生負責是人存在的本質。作者還反對了他那個時代精神分析療法的很多理念,認為人不僅僅是環境,基因等等的副產品,人有自己選擇和決定自己人生的自由,我們在每時每刻都可以有選擇自己人生走向的權利。人的大腦不是一個機器。但是僅僅有自由是不夠的,自由應該和責任並在一起來提。作者還說,美國東海岸有自由女神,應該在西海岸豎立一個責任女神。存在主義分析治療更像一個配鏡師,而不是一個畫家。配鏡師幫助人去看清他們看見,但看不清的物體。配鏡師最終幫助那個人看清他生命中需要去滿足的意義。

以上的內容是我對這本書的一些體會。以後我會繼續把我讀書的筆記拿來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給我留言提意見,告訴我不足的地方。

感謝閱讀。

知乎名:星星

2016年11月6日

本文為原創,如想轉載請在知乎上聯繫我。歡迎轉發


推薦閱讀:

根宋葉熙堪布:死在明天晚上的你
生命的長短是否會影響人對人生意義的追求?
怎麼才算在認真的活著?活的有意思?
生命沒有意義嗎?

TAG:心理咨询 | 阅读 | 生命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