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個人都會死亡,最終都會被完全遺忘,那我們活在世界上的意義是什麼呢?
如題。
對過去種種的回憶,此時此刻的點滴,以及對未來的期許和展望...還有在你最終被完全遺忘前,人們對你的回憶。
經歷即目的,過程即意義。沒有意義。
沒有意義。沒有意義。
活在世界上從來就不存在什麼意義,也不需要刻意證明什麼意義。
生命只是一種現象,和花開花落一樣,沒有什麼值得驚訝。一朵花,如果會思考,它會不會天天在想,活著是什麼意義?可是即使它這樣想,在人類眼裡,花開花落還談什麼意義。終歸無一物。
我無意褻瀆偉人,但例如愛迪生,他的興趣是發明,造福人類是順帶的。
陳勝吳廣,起義救的是自己,救天下人民是順帶的。畢加索畫畫是因為喜歡畫畫,成名是順帶的。那些所謂的生命的意義,都是別人給加上去的,人終其一生,都在滿足自己的慾望。
所有你去做的事情都是因為「想去做」,這本就是慾望驅使。
有些人滿足慾望之後,產生的效果是積極向上的,便成為了所謂的「意義」。例如陳游標,不是因為他必須去做慈善,而是因為做慈善讓他覺得快樂,他就去做了,他為了追求自己的滿足與快樂,才選擇了慈善。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所以,我終其一生都在對自己好一些,好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也會對別人好一些。
我現在是個很樂觀很積極的人,我也會把這些心態傳遞給身邊的每個人,如果有天我成為了古今中外絕世無雙的心理治療大師,流芳百世,被後人譽為「對世界做了無限貢獻的人」,那只是一個巧合,我本來就無意成為這麼有意義的人,只是後人給我加上去的。
活在世上本來就沒有意義,但因為在追求所謂的意義的過程中,我們感覺到滿足和幸福,才樂此不疲。謝邀。先看一段對話:
眾弟子向王陽明請教「南山裡的花樹自開自落,與我心有何關係?」王陽明回答:「爾未看此花時,此花與爾心同歸於寂。爾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爾的心外。」
王陽明的心學很有名,我們先不管它究不究竟,我們單就題目的出發點,來分析一下這句話的道理。弟子問,花跟我有什麼關係?王先生說:你不去看它,它就跟你沒關係;你看到它的時候,關係就形成了。
最後結論就是:你跟花本來就是有關係的。這個例子放在這個問題里正合適,只要把「花」換成「死亡」,「關係」換成「意義」就行了。換過來就是:
問:死亡的意義在哪?答:你不去究竟死亡,死亡就沒有意義;你去究竟死亡,意義就形成了。
結論就是:意義本就存在,但條件是,你要去究竟它,它才是顯現出意義來。
這句話的另一層含義就是,任何事物的意義都不可能是單獨存在的,他需要你六識去聯繫。哪六識?眼睛、鼻子、耳朵、舌頭、身體,再加是意識。就像你問的這句話,死亡的意義在哪,這就是六識朝這方面活動得來。
然而我們生活中,更多將六識的作用,放在其他事物上,比如打麻將,上班,談戀愛等等,很多人要等到死亡臨近的那一刻,才會想這個問題。
但是已經遲了,當你意識到的時候,「小荷才露尖尖角」,這時候的意義,剛剛浮出水面。
就像你意識到自己感冒了,需要吃藥的時候,那才是第一步;接下來你的具體行動才決定這個意義,是否能給你帶來答案。
我們終將老去,終究被遺忘,能意識到這一點,等於是看到「花」了。但不能就此打住,要繼續究竟下去,生死事大,需要一個答案。
也許你會說,對不起,這個問題太難了,科學家都得不到答案,我算什麼。不需要妄自菲薄,尋找答案的心,才是最重要的。
因為誰也無法斷定,生死只有一回。我們就好像一段自然界的程序,這段程序如萬事萬物一樣,生存,競爭。
生存,第一就是活著。第二是就是繁殖,驅動這兩項的就是快感,吃飯睡覺。
除此之外,就是程序的自我完善和進化,這就是競爭性,否則也無法生存下去。
競爭性涵蓋兩方面,一種是同類競爭,這就是自尊自愛自強,自私嫉妒等感性的基礎;一種是有利於整個族群競爭,這就是普世價值,或者忠孝禮義廉。我隨手寫,還要完善,轉發請註明出處。
忘了說意義了,意義就是你自己是否覺得值得。再深遠的宇宙中,我們終將毀滅,歸於集體的沒意義。只有你自己大腦和心中,對自我認為美好情操的堅持和嚮往。實際除了吃和睡,講活著的意義,大多數人,已經和死了沒什麼區別。
去弄明白一切
最好的人和最壞的人創造了歷史,平凡之輩繁衍了種族。
二十四年春,穆叔如晉。范宣子逆之,問焉,曰:「古人有言曰:『死而不朽』,何謂也?」穆叔未對。宣子曰:「昔匄之祖,自虞以上為陶唐氏,在夏為御龍氏,在商為豕韋氏,在周為唐杜氏,晉主夏盟為范氏,其是之謂乎?」穆叔曰:「以豹所聞,此之謂世祿,非不朽也。魯有先大夫曰臧文仲,既沒,其言立,其是之謂乎!豹聞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三不朽。若夫保姓受氏,以守宗祊,世不絕祀,無國無之,祿之大者,不可謂不朽。」
唐人孔穎達在《春秋左傳正義》中對德、功、言三者分別做了界定:「立德謂創製垂法,博施濟眾」;「立功謂拯厄除難,功濟於時」;「立言謂言得其要,理足可傳」。在後人對「三不朽」的解讀中,「立德」系指道德操守而言,「立功」乃指事功業績,而「立言」指的是把真知灼見形諸語言文字,著書立說,傳於後世。人生的意義就是尋找意義
佛經中有一個四句偈,如果能思惟明白,就看見真相了!
因緣所生義,是義滅非生,滅諸生滅義,是義生非滅。為了不讓別人失望,我的出生是上一代的欣喜若狂。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下什麼是意義,什麼叫有意義,什麼叫無意義。
意義是一種事情與事情之間的關係,是做一個事情是否會對完成另一個事情有幫助,有影響力。先舉幾個例子- 我今天學習與否對我個人來說是有意義的,因為學到了知識以後會用得著,今天學習和不學習,對日後事情影響不一樣
- 而我吃飯時候發獃這個事對我是沒有意義的,因為沃發不發獃顯然無助於日後某個目標的達成
- 此外我學習這個行為,對於奧巴馬是沒有意義的,因為這為對他沒有任何影響。
- 而我今天捐100塊錢給某個基金,對於我自己沒有意義,但對山區某個小孩有意義
- 而我今天走路時踢了塊石頭,我改變了石頭的位置,但石頭是個死的東西,對它來說談不上有意義沒意義
所以我個人認為「意義」是建立在一個活的對象身上的,描述前一個事情和後一個事情之間的影響關係。具體點,就是從對象P的角度來看,做一個事情A對另一個事情B有正面的影響,那麼我們稱事情A有意義(A,B可以是發生在同一個對象身上,也可以是不同對象身上)。
我們一般不會對日常生活中事情有沒有意義感到疑惑,而往往會對活著的意義很疑惑。主要原因就是人死的時候上面提到的那個對象P消失了,意義無處著落,因而困惑。
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找到一個我們死了之後,還存在的對象N,而我們活了一輩子這件事,對N的某個事情有影像力,或者說有意義,這樣問題就解決了。
這個對象N,必須滿足條件「活的」「我們死了它還存在」「我們一輩子做的事情對它有正面影響力」
符合條件的N有這麼幾種東西:- 孩子,後代。當然現在家族觀念淡薄了,很多人會覺得對孩子有意義還是沒啥意義。
- 對於有宗教信仰的人,神,上帝。信教的人活著是上帝安排的,意義雖然不清楚,但上帝這麼做肯定是有安排的。
- 人類文明,文明在不斷進化,不斷成長,普通人對於人類文明的意義是繁衍教育後代,保持人類數量,只有極少量各行各業精英對人類文明的進化有直接推進作用。
對於沒有後代,不相信宗教,也不是精英的人,當我們死了,那就真的沒有意義可言了。但是我們不是為了某種意義生下來的,我們是生下來之後產生了意識,明白了因果關係,然後開始思考意義這個東西。不過我們人並不需要死後還有意義才能活下去啊,我讓我活著的這幾十年,前面做的事情對後面可能遇到的事情有意義就行了,我死之後哪管它洪水滔天呢。
活著本來就沒有什麼意義,「意義」一詞只是我們用來證明「存在即合理」的說辭
當人們達到酒足飯飽的狀態之後就會真正思考,然後會發現渺小個人意義的虛無。即使這樣,也有一個像解答的回答:
為了體驗這個永遠不會死去的世界。
不過,或許另一個回答會讓人更快樂:
當我永遠閉眼時,我的世界關閉了。在以我為名的小說里,或許我不是總統,不是科學家,不是大企業家,不是電影明星,也不是那些英勇善戰被人們銘記的軍人或者垂名千古的華佗,不是任何你能冠以頭銜的人物,可是——我卻是這本小說的主角,所有的情節都是以我的視角展開的,所有的可以用形容詞描述的感受都是我的親身感受,所有在我的小說里登場的人物都是我的世界的NPC,等著我和他們去建立聯繫,這難道不是一種偉大嗎?這種偉大,就是我認真活著的意義。
快樂在與過程就像現在人吃東西很大層面上不是為了生存,而單純是因為好吃
這個問題太大太複雜,所以我認為來知乎上聽取眾人的看法是很懶惰的行為——這一定是一個你要用一生來尋找答案的問題。
我們都知道人活在世,不過是數十億人中的一粒塵埃;但神奇之處在於,對於每一粒塵埃而言,這世界卻廣袤無邊際。「即使我身在果殼之中,仍自以為無限空間之王。」——莎士比亞因此個人的意義對於世界而言微乎其微,但這世界對於個人的意義卻是無窮大的。
一個人,來這世上走一遭,對於這世界不過是個過路人;沿途的風景不會因為你而有太大改變,一同行走紅塵間的人也未必能陪你走到最後,但這一程之所以「有意義」,就是因為它是你走出來的路,別人無法代替也無法剝奪你走這條路的權利。直到一切終結的那一刻為止,你可能失去錢財、親人、愛人,但是這條路依舊是你的,是你唯一能牢牢緊握在手心的東西。
我們都知道終點在哪裡,這也就使得人生的意義存在於過程而非結果。你可以選擇一條看起來較為平坦的路漫無目的地走下去,偶爾看看一旁的景緻;也可以選擇一條似乎起伏不定的路,一路跨越艱難險阻而看到罕見的壯闊景色。皆是你的選擇。你選擇了怎樣的人生,怎樣的人生對於你而言就有意義。我想這個問題想了很久,而到目前我給自己的答案是「快樂地活著」。做我認為能使我快樂的事情就足夠使我不虛此行,所以我願意去探索世間種種奧秘、願意與各種各樣的人邂逅、願意了解世上那些偉大的靈魂、願意為這世界變得更好而付出努力……這並非因為這樣的人生有怎樣的「意義」,只因為做這些事能讓我開心。
曾經有人跟我說,當你努力看向鏡子里的自己,看那瞳孔深處,會是一片虛無……這樣的感覺常讓他覺得絕望。可我想,這世界如此波瀾壯闊,大美如斯,作為一個人,何其有幸能審視並欣賞它的美?每每想到這一點,就覺得我擁有的太多太多,幸福感滿溢到想讓其他所有人都能體會到這樣的幸福。所以如果你暫時不知道自己所追尋的「意義」是什麼,請把這個問題埋在心裡,但不要忘了它。去做那些你覺得不會讓你後悔的事吧,終有一天你會得到你自己的答案;也或者,當你在垂垂老去,行將告別這世界的時候,你覺得不虛此行……那時候,你可能就會恍然發現,所謂的「意義」都不再重要了。為了讓自己的墓志銘可以寫的漂亮一點。
吃炸雞呀。
我們活著或許有意義或許沒有,或許有時有而有時沒有,之於意義二字不敢妄言,但我們至少是怕死的。
人類的本性,或是說生物的本性,它總會「迫使」我們活著的。
更高維度的角度總是無法一窺究竟的,而也總是會有更高維的視角、體系、理論出現,先不管它,而至少從現今人類智所能及的角度而言,存在即意義。人的一切行為都是為了滿足自己,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動物性就算被冠上「高等」一詞也終究是動物性。比如慈善,說到底只是因為喜歡做慈善的快感。也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比如自殺,說到底只是覺得死了比活著好,還是一種經過權衡之後的有利於自己的行為。沒有意義,只有利益。每個人的利益都是一個圓圈,當一件對你有利的事情同時也對別人有利,你的圈圈就變得更大一些,跟別人的產生重合,重合那部分或許就是所謂的意義。但是不要忘記生命體由永恆的利己組成,驅動一切的永遠是個體利益。
我覺得是這樣的。首先人是有靈魂的。新的靈魂是無知的乾淨的,因為沒有肉體複雜的構造所以沒有聽說讀寫感這些感覺。肉體只是一個容器,通過肉體才能感知這個世界。所以靈魂借用母體孕育肉體,出生,真真切切的感受世界,聽到看到嘗到酸甜苦辣。接觸了這些之後,靈魂才不是空的,它有了對世界的感覺。肉體衰老無用之後,靈魂拋棄肉體,成為另一個層次的靈魂。
推薦閱讀:
※西西弗的悲劇和微笑
※哲學的第二課——世界是什麼?
※遇到小人是應該以牙還牙還是應該忍耐?
※活不下去了,有什麼不是很痛苦的死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