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找到自己擅長的領域?

鄙人剛過志學之年,恍然發現生活一片茫然,原本小學在國際數學競賽中都拿過金牌(各位大神小兒絕非騙人),初中長期全校第一,但高中跳級進入競賽班後便長期處於下游,被班上眾神碾壓鬱郁不得志,凄凄慘慘戚戚,一年多了,內向的我竟無一個可以交心的朋友,只有幾個總找我借飯卡借錢借圓規借鉛筆借草稿紙的熟人。如今卻只得「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了。請求知乎上各位大師大神能在百忙之中、萬機之外給予迷途的羔羊一劑良藥。達瓦里希,洗吧洗吧(同志(不是那個),謝謝!)


不知道自己的長處該怎麼辦?

我想那就抽時間說說我是如何尋找到自己的長處的吧!

這個過程我用了七年。

我在大學時代並不是一個特別能出風頭的人,更多的時候我喜歡鑽進自己的小世界裡去,大學期間最喜歡的是畫畫、聽廣播以及寫字,這三點看似大相徑庭,其實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不需要直面和人打交道。

我在學校組織的社團就是關於畫漫畫的,那時候自己有點投稿經驗,所以當時召集新人加入社團,辦活動,畫海報,都是自己親力親為,而且忙的不亦樂乎,但是舉辦社團活動你總要有主題才行吧?我就硬著頭皮去上台做老師,假模假式的給大家分享我過去的一些經驗。

我記得第一次活動那天來了三四十人,我站在自習室的講台上,貌似平靜地說話,但是我的小腿其實一直在不由自主的顫抖。雖然不是第一次站在講台上發言,但是我第一次意識到,我其實很害怕面對別人,我更害怕被圍觀,被注視……

我大學學的是服裝設計專業,但是夢想卻是成為一名漫畫家,因為我喜歡的北條司、成天美名子都是服裝設計專業出身,我悲慘的漫畫投稿歷史從初中就開始,一直到大學也沒能發表過一個故事,我將這些歸結為沒有時間創作,完全忽視自己水平、技術、畫工、創意等諸多平庸的根本。

我的投稿歷史在大一就創下了一個開門紅,發表了一個四頁的小故事,讓我連續三個月跑書店去查雜誌,也因此才知道雜誌都是提前三個月做好的,買到有我作品的那期雜誌之後興奮幸福得半個月都睡不好覺,之後參加一個小雜誌的比賽意外的獲獎更是讓我信心大增,但隨之就又進入了屢投不進泥牛入海的狀態。

後來因為社團活動的壯大,院報的主編找到了我,讓我開一個漫畫專欄,我也算是夢想小小實現一把,還在當地的報紙上冒充小朋友去投稿,獲得了一點點發表後的虛榮。

我的文字功底還好,高中時代一直都是班上作文範文的代表,偶爾投稿發表個文字啥的也還可以,唯一的問題是,我只能寫自己的故事,不太會編。不過大學時候一心都撲在漫畫上根本沒去細心打理過這些。

廣播情結是從小就有的,只是大學的時候開始泛濫,頭腦一熱還去了學校廣播站,後來陰差陽錯的去了當地的電台做了幾期嘉賓,一毛錢沒有還要自搭車費,但是自己依舊玩的不亦樂乎,大三那年還回老家參加了一個電台主持人選拔,蟬聯過四周的冠軍。

所有這些都還算是讓自己開心、娛樂、豐富的愛好,都在畢業之后土崩瓦解,差一點就灰飛煙滅。

我其實並不愛我自己的專業,我不知道現在有多少人和我當初一樣,讀的專業其實自己並不那麼喜歡,也可能是因為我覺得自己有很多的愛好,所以就沒有好好鑽研本專業。

畢業的第一年,我為了對得起自己四年所學,真的去找了服裝設計工作去上班,但是在經歷了枯燥的設計、重複的流程和抄襲嚴重的市場打擊之後,決定徹底放棄自己所學,那個時候我把轉行這件事看的太簡單了。

我總以為我有這麼多愛好,總能找到一個適合我自己長處的工作。

可誰知,這一尋找就是七年。

七年里我從原來的設計師變成了雜誌編輯、圖書策劃、廣告人、公關公司執行、期間為了生計還兼職做過電視欄目編導、小說連載作者、配音演員、話劇演員、電視劇編劇、插圖師。

那時候為了努力賺錢、為了繳房租、為了還外債,為了讓自己可以過得更好一些,我在不斷接各種兼職的過程里拓寬了自己的愛好,我就好像一枚小陀螺一樣,不停地旋轉,不停地奔跑,不敢在一個地方停留太久,每次都很害怕被行業、被工作所拋棄,我不斷對自己催眠說:技多不壓身,只要有機會你為什麼不去試試?只要有人肯給你機會,你為什麼不去挑戰自己看看?你不去做,你怎麼就知道你不行呢?

我的自信坍塌來自於畢業四年後的一次大學同學聚會,那是畢業很久以來的唯一一次我參加過的聚會,至今想起來我都覺得深惡痛絕。

那次聚會的理由是我最好的朋友結婚,她好心的專門把早年同一屆的朋友放到了一桌,於是那一晚上我都如坐針氈,昔日同學見面不可避免的會問起,現在乾的怎麼樣?一個月開多少錢?買房了么?巴拉巴拉。

當時那一堆人里有畢業之後轉行做了室內設計的,薪水過萬;有結婚後在北京買房的,即便是家裡借錢出的首付也算是有個可以安身的家,有職業發展不錯步步升遷的,有未來明確打算自己開公司的,和他們比起來,我似乎還是大學時代那個看什麼都感興趣,帶著一雙好奇的眼睛看世界的毛頭小子,拿著每個月三千出頭的工資,做傻小子闖世界的美夢。

不論是從財力收入還是未來規劃,抑或是人生目標,他們都給我做了一個最好的表率,那一晚上我覺得自己又羞愧又自卑。

因為我第一次意識到,這幾年其實我都一直在忙碌,卻不知道為什麼忙,我也沒有什麼職業規劃,就是有一份工作打工餓不死就可以,我有大量的兼職機會,但是不論是合作時間還是最後的收入都極其的不穩定,我一直以為我要活得不像他們那麼落入俗套,卻最後才發現其實最可笑的是自己……

人人都說你有才情,合作過的人都說你態度不錯、合作愉快,但是你怎麼知道那不是因為你是新人,因為你價格便宜呢?

我以為自己攤開了可以吸收更多的知識,卻發現自己的耐心太少,每一項其實都是淺嘗輒止,你看似名頭繁多,卻在哪個領域都不過是一個新手而已。

我第一次困於自己的愛好找不到方向。

接下來的兩年我逐漸淡化了自己兼職的範圍,放棄了電視領域、放棄了劇社、放棄了寫小說,兼職逐漸集中在了人物專訪上,在娛樂圈試水了一把之後就跨入了廣告公司,之後輾轉來到了現在的企業。

31歲,還沒有找到人生的目標,不知道未來自己適合走那條路。

全身上下所謂的長處,逐漸從雜亂無章,漸漸變得只剩下可以寫點東西,有過幾個行業的經驗而已。

之後我開始思索,我自己想突出的是什麼?

一個人可以愛好廣泛,但是肯定不可能百花齊放,我不是天才也不是神童,肯定做不到又會寫字、又會畫畫,又能演戲,又能拍電視,我就是一個特別笨的俗人,老天給了我很好的機會讓我接觸那麼多的領域和行業,其實就是希望安撫我這顆驛動的心,讓我自己告訴自己,其實那些不適合你。

我還是希望可以做一個能夠有專註力,有一項專長的人,可能我前面浪費的時間花費了太多,導致我已經沒有機會可以做一個專才,那麼就努力在自己看似全面的這些愛好裡面尋找一個適合自己的長項,並且集中力量打造它!

我第一個下手的是文字。我覺得它是我目前可以把握以及可以提高的東西,我把過去書架上的小說、散文、安妮寶貝、張愛玲統統丟掉了,開始買雜誌、人物傳記、關注心靈成長的圖書、心理學、城市圖書等等,我打破了原有的閱讀範疇,開始涉獵大部分以前我看不上眼的東西,每個月讀15本雜誌、4本書,看到不錯的題目、稿件、策劃就標註出來,我之前從來沒有記筆記的習慣,但是開始學著去寫總結、歸納一本書里你覺得最大的看點,一個好的雜誌選題策劃里自己覺得最成功的地方。

有計劃有目的的開始提升自己的採訪水平,從三流小報寫到二線雜誌,最後進了一線雜誌,每次做人物專訪需要看10個小時的視頻採訪資料,七萬字左右的文字資料,全面了解和解析這個人物之後,再逐漸列出主線與關鍵詞,繞開之前提及最多的問題,有重心和側重點的去圈出本次採訪的幾個重點。

很多事情其實都不難,最怕的是你不用心。

當你用心深入去做的時候,你會發現你可以悟出很多的門道,比如採訪的時候應該如何切入,如何採用迂迴戰術,如何讓對方放鬆警惕,如何平層對話,如何武裝自己建立防禦。

這些都在一次次的實驗中得到了提升。

除此之外我做了一個自我梳理,給自己列出了自己目前最應該面臨解決的問題。

坦白說,進入這家企業的前三年我面臨的問題都不是所謂的「職業定位」也不是玄乎其玄的「職場規劃」,你規劃有用么?你希望三年做到總經理,你的能力、水平、機會都是可預料的么?三年前如果你和我提定位和規劃這倆詞,我會把剛剛那句話甩在你臉上。

那時候我面臨最多的是如何適應變化去生存。

三年里我換了三任領導,不同的領導都有各自的做事風格和定位。

每一任領導的離開或者調任都意味著你要立刻轉換自己的頻道,從新做梳理和觀察。

我也曾經差點被當做炮灰開除,我也曾經疲於奔命和應付。

「活下來」是我當時要面臨的最大的考驗,快速的適應能力是這三年以來的變化給予我的最好的教導。我當時梳理完自己面臨的困難和局面之後,「強調執行力」是我當時唯一可以做出的選擇。

我要做一個有衝勁、有熱情、辦事靠譜的人!這個信條是我在第一次遭遇領導變革中就定下的!因為人人都需要這樣的員工!

好的心態,不推諉的態度,良好的辦事效率,這些事情其實需要的是強大的情緒控制能力和更大的內心空間,為此我參加了一系列關於自我提升的培訓。

或許很多人覺得那是類似打雞血喊口號的無用功,但是我自己卻在其中有了非常深刻的體會,因為那是那個時間段我所急需的。

所以後來遇到新的任務,我總愛說,這事兒太好玩了,我早就想接觸看看!

遇到新的變化,我總愛說,這是好事兒,有變化才會催生動力!

遇到困難我喜歡對自己說,沒事!別急,總會有解決的辦法!

心態的轉變帶來的是精神面貌的轉變,我使用了一些小技巧提醒自己保持工作狀態,不但要保持而且要飽滿。

我的小技巧就是領帶。

公司雖然要求上班時間穿正裝,但是並不要求打領帶。

我每次都會打上領帶,在面對鏡子打領帶的過程里,我會不斷提示自己微笑,注意溝通細節,我要提醒自己專業,剋制情緒化的弱點。

領帶、皮鞋、腕錶成了我自我約束的三個象徵,這三個物件的存在不在於裝飾而在與提醒我自己,注意效率,注意態度,注意專業。

三年,我始終都以這種狀態去面對,去不斷經營自己的長處。

我一直覺得每個人身上都有一個標籤,這個標籤其實就是你留在別人心目中的印象,這個標籤綜合你的一言一行,綜合你了的外表、氣質、穿著、談吐、以及你全身上下的每一個細節。

踏實、靠譜、執行力強,這是我給自己樹立的標籤,敢於挑戰、敢於應戰,這是我正在努力去達成的標籤。

因為你要做到這些,所以你才能有勇氣和力量去學習、充電,補足短板。

每次遇到新的任務,我要逼迫自己說,好的!我試試看!

之後帶著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困難,你一定會找到解決辦法。

我記得我進公司才滿一年的時候遇到的第一個臨時的新任務就是主持年會,很害怕面對舞檯面對人群的我,其實內心裡非常忐忑,這份緊張最終因為臨上台前的突發性過敏錯過了主持而鬆了一口氣,之前做話劇表演只是滿足自己的好奇心,但那時候自己已經覺得當個跑龍套的就已經無比緊張了,忽然變成舞台上的主角,這轉變是無法調試的。

為了克服自己登台前的緊張,我托朋友關係找到了婚慶司儀的兼職,通過十幾次的婚禮主持,來克服自己上台的緊張感,第二年的年會主持說不上得心應手,但是至少對於自己來說那份害怕與畏懼已經減少了一半了。

很多認識我多年的老朋友都會很詫異於我這幾年的改變,我有時候也在想,自己是不是真的變得太多了?我放棄了畫畫、放棄了很多愛好,我開始變得理性、有邏輯、懂克制,這些和早年那個天真爛漫、隨心所欲的自己真的有點大相徑庭,但是這不就是自己想要的改變么?

世間沒有舍,哪有得?你不放棄一些,又怎能得到一些?

或許自然生長是最緩慢最舒服的方式,可是當你一旦懂得和領悟的時候,你必須要不斷逼迫自己去改變、接納和成長。

我用了七年的時間去尋找和放逐,用了四年的時間來提取、修正和改變,或許到現在我也不敢說我自己有什麼過人之處,但是至少我逐漸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和為之努力的方向。

這就是我人生里關於尋找標籤的過程,或許我花費了太多的時間在之前,但是我並不後悔,雖然那七年尋找的過程里,我也並沒有快樂自由,但是至少它讓我最後安心得到,我想如果沒有當年的各種嘗試,或許也不會有現在的我。

無論什麼都是經歷,你也會有屬於你的經歷,我是一個喜歡總結的人,並且通過總結來反思自己,或許你也有自己總結和反思的方式,總之,用自己的方式提醒自己:向前、向上,永不止步!


謝邀。

描述寫的很有趣,15歲的年紀有這些思考,挺好。

我希望你能稍微的把自己的人生往前看那麼一點。

你的問題是什麼呢?是考上滿意的大學?是出國?是在成績上碾壓同班同學?是交到知己好友?

迷茫大概是一種一直伴隨著的情緒,迷茫的同時還是可以做一些事情。

如果說我的建議:

  1. 堅持運動健身
  2. 好好吃飯,作息規律

  3. 找到自己的節奏,認真的學習,讓自己優秀到考上自己心儀的學校/專業即可
  4. 知己好友需要緣分,不願意總當冤大頭被借走東西,可以嘗試不借,等上了大學、進入社會,你會遇到更多五湖四海的、更豐富的、更多樣的人,給自己多一些時間。


謝邀!

樓主先用全身力氣,通過高考再說,其餘的去大學也來得及,畢竟中國現狀誰也改變不了啊。


才高二(還是高三),何來如此之多的感慨。

目前的你,也許擅長讀書或是某個科目、擅長打籃球乒乓球羽毛球各種球、擅長寫文章偶爾發獃感慨深情憂傷以及各種等等。學習之餘盡量多去接觸,不管是運動還是活動,這是有用的,更能挖掘出自己的優點。

高中時,想要有一個好朋友,並不難的,打開心扉,也許有人跟你放學同路、有人跟你成績相近、有人常常叫你一起去食堂吃飯,有人跟你一樣迷茫、有人跟一樣滿腦都是想法等等。這樣的朋友足以讓你不再覺得那麼孤單。

但對於高中的你,真正意義上的交心朋友也許並不是那麼的非要不可,並不是你把心毫無保留地向外敞開就有人跟你交心,這是可遇不可求的,所以現在先不要去在意為何沒有一個交心朋友!有些人在高中的時候默默無聞、常常無伴、獨來獨往,看似略顯凄涼,實質上也並不代表什麼,也許他只是把所有時間都花在了學習上或是一樣愛好上了。看似內向,但是丟開了學習的負擔,也許他比誰都外向。

所以告訴你,不要多想,只要你願意主動去跟人溝通聯繫,好朋友自然就來了,而目前你的重點是好好讀書,把書念好,考個好大學!

另外,如果可以,請不要去在意擅長什麼,而多去在意自己到底喜歡什麼。

當你讀完高中,念完大學,進入社會,你會發現從事一件你喜歡的工作比你擅長的工作會讓你覺得更有意義,真的!


其實有很多人都不是真正的了解自己,多數人都不知道自己擅長什麼,我個人認為騎驢看唱本走著瞧。如果原地等著興趣自己報名肯定不行,要去探索,從自己感興趣的事開始慢慢去探索,我就是這樣做的。跟著自己的感覺,一項一項的排除剩下的就是自己擅長的。


我也一直很迷茫,總是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麼,能幹什麼?天天忙忙碌碌不知道為了什麼,如何去找到自己喜歡的方向?如何去發掘自己的特長,除了迷茫還是迷茫,所以不僅是你這樣一個15歲的孩子有,我已經35了,還在和你一樣思考同樣一個問題。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有的人那麼快?
再見,兩百萬。
從投資角度分析Career path (丁敏 v2017.3.28)
會英語可以做哪些有意義的事?
對你人生影響最大的一堂課,你還記得嗎?

TAG:學習 | 人生規劃 | 工作方向 | 了解自己 | 擅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