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楊曦光之名入獄十年,涅槃歸來以楊小凱之名響譽世界經濟學界,成為最接近諾獎的華人經濟學家
被埋葬的只是軀殼
思想將涅槃生生不息
…
很多人也許並不知道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坎坷的身世
經濟學獎其實並非依諾貝爾遺囑所設立
而是在1969年瑞典國家銀行慶典時設立
近年來頻繁授予數理統計分析學者
被認為是彌補諾貝爾自然科學中數學的缺憾
由於西方世界的經濟學理論紮根於資本主義
中國在世界經濟學研究上處於被動
加之中國的特殊經濟體制,羽翼還未豐滿
歷史上還沒有一個華裔曾獲得過諾貝爾經濟學獎
1994年數學家納什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但有這麼一個華人極度接近世界經濟學的頂峰
他曾以楊曦光的皮囊被打為反革命入獄
獄中黑暗的十年光景他以知識涅槃重生
正如那些在歷史上留下厚重印記的名人們
聖雄甘地,曼德拉以及馬丁路德金
甘地在獄中
重生後他以楊小凱名震西方經濟學界
提出超邊際分析法與新興古典經濟學
大器晚成意氣風發時卻走向人生盡頭
楊曦光
他似呼嘯著沖向最高空的絢麗煙火
可人們卻始終沒有等來最華麗的那一瞬怒放
…
建國前,楊曦光生在一個富足的上層階級家庭中
父母都是解放前共產黨從延安派遣到東北的幹部
楊曦光降生時,中共東北戰事小捷,顧得小凱的乳名
少年楊曦光
其父楊第甫曾官至湖南省政協主席
其母陳素曾任「伍豪」的機要秘書
新中國建國以後,楊曦光在優越的環境中長大
1962年,他考取了全國重點的中學長沙一中
本應按照家人的期盼,安定本分地學習生活
然而,楊曦光高中還沒有畢業
就迎來了那一次歷史的大動蕩
楊曦光父母被打為「修正主義分子」
他也因此被唯出身論者們歧視
這種情況下楊曦光很自然地加入了造反派
楊曦光的加入不同於其他學生的那種泄憤
隨著歷史的進程他越來越多地開始思考
思考這些政治現象背後的根本原因和動力
企圖為這些施暴的人們找到合乎情理的解釋
他曾自費與同學來到鄉下農村
跳出自己幹部子弟的角度審視整個社會
他走訪了農村裡不同家庭背景的農戶
有世代貧農的窮苦人家,也有被搞垮了的地主
在嘈雜的文攻武鬥中,楊曦光將調查記錄整理出來
並開始探討中國社會的種種問題與未來
花了一個星期寫成了《中國向何處去》一文
起初這篇激進的文章只印了80份
其中只有20份被秘密派發給親近的同學
但卻被中央視為造反的典型
將其文全文刊登只報紙批判了一番
反而讓《中國向何處去》成為人們反思的問題
造成了全國性的影響,甚至從香港流傳至海外
巧合的是,今年9月剛出獄的風雲人物牟其中
在楊曦光幾年後也因發表同名文章被捕
《中國向何處去》一文的署名並不是寫的他本人
而是鋼三一九兵團一兵,即一位普通紅衛兵
據楊曦光好友吳映衡回憶,他的用意有二
一是匿去自己的名字以免牽連
二是藐視社會,關於國家建設自己一個無名小卒也能做到這樣的程度,不免讓人覺得有些炫耀的意味
在那個年代,學生們對於這樣的動亂是狂熱的
盡情將內心躁動的情緒瘋狂地傾瀉著
但楊曦光卻主張靜下來學習,調查研究社會
這種不跟隨的獨立精神是難能可貴的
也是伴隨他一生的信條
楊曦光(右)與妹妹
1968年1月,中央再次重點批判楊曦光的文章
並指出,這樣的文章不是一個中學生能寫出來的
也不是一個大學生能寫出來的,一定有幕後黑手
這個背後的黑手的高帽就自然落到了他父母頭上
楊曦光母親陳素
從這天開始,楊曦光就陷入了無盡的逃亡生活
朋友們把他安排在安全可靠的人家裡
可就在這時楊曦光的母親不堪忍受,自殺而終
幾天後楊曦光才得知母親去世的消息
傷心欲絕的楊曦光決定逃往武漢躲避風頭
結果卻反而被同學告密,被抓捕候審
楊曦光的逮捕證他被湖南省公安局關押至左家塘看守所
1969年10月被判10年徒刑,這年他剛滿21歲
1970年,楊曦光被轉押至建新農場參加勞動改造
期間,他徹底放棄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信仰
獄中他結識了各色「共犯」,有政治犯也有刑事犯
其中不乏許多高級知識分子、工程師
這些良師益友就是楊曦光最後的精神支柱
他拜獄中二十幾位教授、工程師為師
學習了英語、機械以及經濟學和高等數學
當時的條件非常艱苦,只有冬夏兩套衣服
每天天沒亮就幹活,天黑後才能會到監房
繁重的工作後甚至還要進行各種「改造活動」
楊曦光只好等獄友們都睡下之後才挑燈夜戰
學生時代的楊曦光
沒有時間,楊曦光就在工作時一心兩用
一邊插秧一邊在腦子裡消化新學到的知識
以至於螞蟥都爬了滿腳他還在本子上專註地寫畫
因為數學不會反革命,楊曦光的學習沒有被打擾
他讀《資本論》,用高等數學分析勞動價值論
還自行推導出戈森第二定律、層級理論、納什議價模型等理論
當時他還興奮地認為自己的這些成果是偉大的發現
終於來到1978年,楊曦光刑滿釋放的日子
出獄後沒有一個單位敢錄用這樣一個反動分子
他只得在父親家閑居,一些剛復職的教授同情他
就安排他到湖南大學數學系旁聽
同年楊曦光決定親手將本名埋葬
聽取父親的建議改用乳名楊小凱
而立之年,楊曦光宛如重生
…
改名後,楊小凱終於在印刷場找到了一份工作
也在那裡結識了自己日後的妻子吳小娟
重生後,楊小凱自然不會滿足於做一個校對工
1979年,他決定報考社科院經濟學研究員一職
但因為歷史原因,依舊被拒絕參加考試
楊小凱這一生遇到了不少貴人
也許也是因為他難以掩蓋的才華
其中最關鍵的應該是當時的社科院副院長于光遠
報考失敗的次年,楊小凱再次報考同一職位
于光遠注意到這個被身世束縛的年輕人
疏通了關係,楊小凱終於參加了數量經濟學的考試
最終被錄取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實習研究員
經濟學泰斗于光遠
但因為楊小凱高中沒有畢業,更沒有大學的文憑
空有一身才能,社科院卻不能正式安排他的工作
1981年,正值湖南省召開全省的招生會議
時任湖南省第一書記毛致用從湘潭回到長沙
看望差旅中的武漢大學校長的教育家劉道玉
劉道玉藉機向毛致用表達自己對楊小凱的惜愛
以及吸收楊小凱入校的請求,毛致用欣然同意
武漢大學永遠的校長——教育家劉道玉
次年,楊小凱通過了考察與妻子被調入武漢大學
劉道玉還疏通關係將楊小凱的歷史問題徹底平反
進入武大後,楊小凱開設了兩門當時有爭議的課程
一門是《數理經濟學》,另一門是《經濟控制論》
楊小凱的這兩門課程是從前不曾有過的
此前,講授的經濟學理論都是基於馬克思
有涉及西方經濟學的都是以批判的態度提及
楊小凱基於西方經濟學和數理的課程是創新的
劉道玉回憶起說:「這兩門課當時武大沒有任何人能夠開得出來,這就是他的才華的表現,這兩門課大概都是建立在紮實的數學基礎之上。」
楊小凱終於擺脫前半輩子的痛苦陰霾
被壓抑多年的才華頃刻釋放,衝上雲霄
同樣是楊小凱來到武大的那一年
美國經濟學教授鄒至庄赴武漢大學講學
楊小凱很幸運地擔任鄒教授的助手
一番了解後,鄒教授對楊小凱以數理分析經濟學的超前做法表示十分讚賞
推薦他到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讀經濟學博士
楊小凱的生活真的迎來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鄒至庄(左)與一位長者親切交談
1983年,在鄒至庄的推薦下,校長劉道玉親自簽署了楊小凱的留學申請
他成為普林斯頓大學的一名博士研究生
像是三級跳,從初中畢業生一躍至經濟學博士生
正所謂欲速則不達,楊小凱還是吃了文化上的虧
楊小凱在普林斯頓大學
由於沒有經過系統的高等教育,楊小凱如墮煙海
讀博士的前兩年是楊小凱最痛苦的時期
那種在課堂上聽天書的痛苦更甚於十年監牢
起初的課程他全都聽不懂,只靠抄同學的筆記理解
每天抄到凌晨三四點,楊小凱曾與妹妹楊暉訴苦
我們班有一個北大的畢業生叫於大海,他好聰明,資格考試他們毫不費力就能通過,可對我來說真的好難。
當年楊小凱口中的於大海也成為了他的好友
博士畢業後,楊小凱開始著手分析一個被現代經濟學所忽視的問題——分工與專業化
他沒有回到祖國,而是在西方「中年人的戰場」打拚
在他寫給父親的信中提到,自己要在西方世界裡「先爬進去,再走出來」
先在專業領域樹立起權威的公信力再參與到社會改革和公共事業當中去
楊小凱與家人的畢業合照
九十年代,楊小凱被莫納什大學聘為終身教授
後與黃有光合著《專業化與經濟組織》一書
被權威雜誌評為「蓋世傑作」,廣受好評
他也因此被選為澳大利亞社科院院士
楊小凱開創性的研究完美詮釋了他不跟隨的精神
二十多年前那個特立獨行的少年其實並沒有離去
關於書籍的署名問題小凱與黃有光還有過爭執
小凱希望作者一欄按照兩人姓氏首字母排序
而黃有光則以他對本書的貢獻遠大於自己的理由婉拒
那幾年,楊小凱對學術的渴望爆發了
他近乎拚命地工作,7天12小時高強度的研究
黃有光透露一本六七百頁的書,他用七個月就寫完了
祖籍潮州的華裔經濟學家黃有光
楊小凱的著作《經濟學原理》、《經濟學:新型古典與新古典框架》、《發展經濟學:超邊際與邊際分析》
相繼發行出版,楊小凱的經濟理論日漸成熟
其中《經濟學原理》被國際經濟學界認為是自馬歇爾、薩謬爾森以來
第三代經濟學教科書的代表作
但他仍沒有忘記自己多年的使命
楊小凱曾經工作的地方楊小凱雖人在國外,嶄露頭角後也還會常回國講學
他與國內著名經濟學家林毅夫的爭論也成為佳話
被眾多學者認為是近年來最有思想的辯論
兩者關於中國「後發」的優劣勢問題各持己見,爭得不可開交
與楊小凱相似,林毅夫原名林正義,赴大陸後改名
但拋開爭論的話題,兩者又互相敬重對方
楊小凱在澳接待一名博士生,向他推薦優秀論文
他從書架上抽出的正是林毅夫的博士論文
這部論文做得很有水平,毅夫的經濟學功底甚是了得,做得很規範。你可以好好參考。
而林毅夫也多次在公開場合稱楊小凱為自己的榜樣
楊小凱逝世十周年紀念會上
黃有光與林毅夫熱烈討論
2001年,正當楊小凱意氣風發響譽國際
一改世界對華人經濟學界固有印象的關鍵時刻
不曾吸煙的楊小凱卻被確診為肺癌晚期
想必這不是因為十年勞改落下的病根
就是因為高強度的研究工作過度的操勞導致的
確診後,楊小凱被諾獎得主布坎南兩次提名諾獎候選
因此他也被稱為離諾獎最近的華人經濟學家
是喜是悲,真是造化弄人
布坎南非常賞識楊小凱的才學
圖為楊小凱、布坎南、黃有光合照
病倒後,楊小凱受洗成為了一名虔誠的基督徒
在生命的最後兩年里,他仍在思考那個終極問題
中國向何處去?
「在他身體最糟糕的時候,還在想著中國未來的出路。」他的學生張永生說
但此時他早已脫去了當年的偏激與無知
在經歷過革命的騷動,有過被剝奪社會地位的痛苦經歷,受盡侮辱和羞恥後,秩序和理性的恢復對我來說像是雨後的陽光。我像所有參加過革命的舊日貴族一樣,在秩序和理性恢復時,感到深深的歉疚——為我過去革命的狂熱。
楊小凱去世前與妻子的合影
2004年7月7日7時,56歲的楊小凱在虛弱中離世
帶走了自己的信仰和虔誠,留下了永恆的思想
楊小凱短短二十年的學術生涯,無比燦爛
就連狂生張五常也感嘆道:「只有上帝知道,如果小凱沒有坐牢十年,老早就有像我那種求學的際遇,他在經濟學的成就會是怎樣的。拿個諾貝爾獎不會困難吧。」
有人說是《中國向何處去》改變了他的一生
遭受十年牢獄之災,或直接或間接導致他因病早逝
但事實上,如果沒有經歷那一段痛苦的涅槃
他不會在魚龍混雜的監獄中遇見一眾思想先行者
這段獨一無二的經歷成就了他的一生
楊曦光因《中國向何處去》而死去
楊小凱因《中國向何處去》而永駐人間
《夢境——正義路一號北京1981》一畫中
楊小凱手捧獄中啟蒙導師劉鳳翔的遺像
夏日的傍晚,疲憊的蟬鳴伴著斜陽
臨近生命的終點,小凱在散步時對學生說
「可能上帝讓我早點離開是有道理的,這樣年輕人才能更快地冒出來,把更多機會留給年輕人。」
小凱狂狷的一生畫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推薦閱讀:
※傾巢之下,焉有完卵
※那些也許被忽視的,歐洲華人移民二代
※卑微的華人勞工隻字不識,竟建起美國首個漢學系,慈禧都捐書相助
※如何評價加拿大聯邦議會通過華人的春節為法定假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