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知乎雖好,瞎逛也沒什麼卵用

這是個碎片化學習的時代?

呵呵,小心被這種流行忽悠了。

你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來學習,但若不能系統而深入的思考和構建,小心越學越傻。

信息爆炸的時代

這是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然而太多的信息反而可能阻擋我們的理解和學習。

網路信息無窮無盡,讓你覺得饒有趣味,吸引著你:這個女明星有新的男朋友了,那個男明星又劈腿了或者出軌了,那個政客又在那裡大放厥詞了,新的惡搞視頻讓你哈哈大笑,新晉網紅讓你覺得很好打發時光……

你了解那麼多新鮮有趣的事物,可是你有沒有發現,當你一個人靜下來的時候,自己的大腦還像是處於放空狀態,能力還是沒有提升,生活狀態好像也沒法很好地改變。

你不停地刷微博或者朋友圈,除了獲得一些八卦消息和奇聞異事之外,真的不會有什麼實質性長進,只會讓你覺得更加空虛寂寞冷,抑或是膚淺、浮躁。(當然,你可能並不這麼覺得)

因為這些都是無用的信息,除了幫你打發寂寞時光,在無聊的時候進行消遣之外,對你自身的進步和提升真的沒有任何幫助。

也許你會說,我都逛知乎的,我很少刷微博,微信公眾號我也是關注有文化有思想的,經常會發現很有意思的文章,也很有收穫。

誠然,相比於娛樂八卦,知乎上和高質量公眾號里的不少文章確實含金量較高,也的確能夠開拓我們的視野,增進我們的見識。

但對於個人的真正成長和提升而言,光靠這些網路上的知識一定是遠遠不夠的。

比如下面是知乎頁面的一些文章。

2 「玩車車」這類疊字,對寶寶意味著什麼?

2 為什麼老人睡眠時間短,起床早?

2 中國福利彩票是簡單的概率問題,還是真有暗箱操作?

這些問題都挺有趣的,答主回答得也確實不錯,或深入淺出、或通俗幽默,讓人讀完眼前一亮甚至意猶未盡。

這些問題也不能說就是無效信息,對我們也有幫助,但它們歸根結底仍屬於——碎片化信息。

它們可能在很多方面讓你了解到不少信息,但是如果光靠這些信息,你吸收再多,也始終無法讓你形成有效的知識體系,沒法在任何一個領域全面深入,最終會導致你在任何一個領域都是淺嘗輒止、流於膚淺。

這裡試著從專業的角度來詳細解釋一下。

老生常談的話題

這裡繞不開去的就是我們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學習

我們大多數人對「學習」的理解往往是膚淺的、片面的,比如我們普通人的爸媽,如果我所料不錯,你小時候應該一直被教導在學校要好好學習對不對?

但是他們沒告訴你學什麼,怎麼學

這很正常,普通父母不可能引導孩子系統、科學地學習,只知道要好好學習,考試考出好成績,然後讀大學,找工作,過好生活。

什麼是學習呢?

你在教室里聽老師講課,知道了以前不知道的東西,這是學習;

你參加乒乓球或羽毛球協會,和人打球,球技不斷提升,這是學習;

你被人打擊,鬱悶非常,但有自我意識和自我調整,逐漸提升抗打擊能力,這也是學習。

你在團隊活動中,由開始的單打獨鬥到後面的團隊配合再到後來的領導鼓舞他人,這個不斷提升的過程也是學習。

所以說,學習的本質其實就是變化,你與周圍的人或環境互動,這種互動引起你內在的反應和變化,這時候學習就發生了。

從這個角度來講,「活到老,學到老」就很好理解了。

學習就是變化,而且這種變化應該是持久的而非暫時的。你聽了很多道理,聽的時候很有觸動,但是過後就忘,或者不能內化為自己的認知,在實際行動中轉化和應用,那就不是學習。

知識的碎片化和體系化

所有的學習可以大致歸納為三大類別:認知、情感和動作技能。

見上圖,左邊那欄是學習的三大類型,所有的學習幾乎都可以囊括其下,右邊的是對應的細分。(你可以看看你們專業所學的是不是都涵蓋在裡頭了)

認知也就是我們通常講的知識的學習,知識被理解、記憶和掌握並內化就成了我們的認知;

情感更多的涉及到我們的行為取向和喜惡偏好;

動作技能則是涉及到我們肢體運動的。

這裡我們主要談認知領域。(其他的後面再講)

知識是有不同的層次的,從最簡單的信息,到最複雜的問題解決策略,他們之間層次是遞進的。

  • 第一個「信息」又叫「惰性信息」,一般是零散的、具體的,比如π=3.14159及你的名字等;

  • 第二個「概念」,考慮的是抽象的,不是真的某一個事物,而是事物之間共同的要素或屬性,譬如「人」、「勝任素質模型」等;

  • 第三個是「原理規則」,涉及不同概念之間的關係,譬如商品的價格和銷售量之間的關係等;

這三類其實本質上都是碎片化的知識

知乎上的內容,基本都是這些,很少有涉及到複雜的問題解決策略的,因為這個東西不是簡單一兩篇文章就可以搞定。

碎片化知識通過連續的新鮮內容,不斷刺激你的大腦,讓你始終處於「啊!我又有了新發現」的喜悅中,果真是漲姿勢啊,結果不小心就陷阱去了,就跟網癮少年一樣,這也就是我們難以抑制地刷微博、刷朋友圈、逛知乎的緣故,因為我們只需要付出很少,就可以沉浸在「又有了新收穫,好嗨森」的刺激裡面。

雖然挺好玩的,然而瞎逛也沒什麼卵用

碎片信息的習得不會耗費我們太多的精力,比如段子和娛樂八卦等信息,唾手可得,不需付出多少心智和努力。

但是碎片化知識沒法給我們帶來真正的提升。要真正提升,我們一定要逐漸掌握系統化的知識,也就是問題解決策略。n

「問題解決策略」,需要綜合運用信息、概念、原理等來針對某個較複雜的問題尋求解決之道,比如構建基於勝任力的招聘方案,設計科學合理薪酬體系等。(不同的專業和職業有不同的問題解決策略)

要習得和掌握複雜的問題解決策略,這個過程絕非一蹴而就,也不可能很輕鬆。不說別的,我這篇文章要能認真看完並且理解吸收的,估計就不到大中國人群的10%,甚至更低。

可是,no pain,no gain啊,獲得成就和提升是有代價的,世界上並沒有什麼武功秘籍或獨門心法,能夠讓你在一夜之間脫胎換骨,就算是葵花寶典,能讓你稱霸武林,你不自宮也沒法練嘛。

不要老想走捷徑,要達到這個層次,一定要結合自己的領域進行深入細緻的學習,不斷地閱讀、思考,並結合現實問題進行學習,來更好地提升自己在專門領域內的系統認知和問題分析與解決能力。n

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從信息到概念,從概念到原理規則,這個過程就花了小孩子好幾年的時間。從原理規則到問題解決策略就需要跨出更大的一步了,問題解決策略還有簡單的與複雜的之分,自然不可能一蹴而就的。

我們可以回想一下,自己一路上學到現在,是不是都在學這些東西?

小學低年級主要就是信息和概念的教學,這是基礎;高年級有了簡單的原理規則和問題解決策略的學習。(我們的基礎教育其實做的還不錯,但高等教育就相對不行了)

對於高等教育來講,情況又有所不同:一呢,因為世界實在太大,各個領域又是如此的不同,人的時間和精力有限,才有了各個不同的專業教育,這不同的專業教育設計的知識自然不同;二呢,認知領域中,大學教育最終應該是提升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這就需要學習和踐行問題解決策略;三呢,雖然有專業的不同,但有些則是每個專業都需要學習和了解掌握的,包括基本的社會、經濟和心理及健康等知識。

因此,對於每一個學生而言,我的觀點是:

第一,掌握基本通用知識,包括社會、經濟和心理及健康等領域的;

第二,深入專業學習,不要停留在概念上,而應追求問題解決策略和能力的提升,這是日後立足的根本——專業和職業;

第三,就涉及到上圖的最後一項了——情感態度的培育,養成穩定的價值理念和良好的性格特點。

這些學習中,我認為最難的也是最重要的卻是情感和態度。

因為情感類(動機、態度、價值觀)的學習對其他類型的學習都起著決定作用,卻不是一蹴而就的。

很多知識一學就會,很多技能的獲得也並不需要太高的智商,關鍵在於是否願意去學習,能否持續堅持下去,持續積累,這其實就涉及到動機、態度和價值觀了。(這個我們後文詳談)n

小結:知乎雖好,瞎逛也沒什麼卵用。

知乎、豆瓣、果殼這類網站,你偶爾看一看,用來增長見識、開拓思維是好的,但如果你想憑藉它們真正學到東西、系統修鍊和突破,不可能!

碎片化的知識最多讓你了解一些皮毛,想深入了解某個知識還得看系統化的書籍。

偶爾刷一下知乎,見識一下更大的世界是好的,如果沉迷於刷知乎,長久下去,跟沉迷於刷微博沒什麼兩樣,對你個人的成長和提升沒什麼卵用。n

沒錯,你的確知曉了一些新的東西,而那些東西因為略有趣味,也稍微有那麼一些價值,比起微博更容易讓你上癮,甚至刷知乎的還看不起刷微博的,哈哈。

然而,倘若自己沒有廣泛的閱讀和真切的思考,不能進行系統的構建,瞎逛任何所謂的高逼格網站或者微信公眾號都沒什麼卵用。

想要不淺薄,刷知乎是沒用的,還得多看書,看知識系統化的書。(如何選書和讀書?我們後面詳談

知乎、豆瓣等當然也有好處,但需要我們高效利用。

如何來更加高效地利用知乎等網路資源來學習呢?

不!能!瞎!逛!

不能瞎:不能隨意盲目,而應有有自己的體系;

不要逛:不是浮光掠影、走馬觀花,要去思考、延伸、拓展,最好還能自己輸出。

個人建議如下:

  • 1. 先花一點時間,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個人建議是「廣博+精深」,廣博就是有個廣泛的基礎,在社會、經濟、管理、心理等領域有基本的科學知識體系,精深則是結合特定專業深入挖掘、精耕細作。前一個我們後面會專門講解,後一個則對於不同專業有各自內容,我沒法深入,只能在閱讀和學習的通用方法上進行闡述。
  • 2. 有了自己的體系,可以關注自己感興趣的話題,有意識地在網路上接觸這些知識,並進行延伸和擴展,比如看到我在專欄(騏驥堂)或者別的人推薦的好書,自己回去找來細細閱讀,潛心研究和思考。
  • 3. 把新的知識和原有的知識體系進行連接,重新構建和豐富完善。就類似於建造房子一樣,首先有地基、架構,完了之後澆築,最後裝修和美化。
  • 4.嘗試自己寫作和輸出。教學相長,寫作本身就是思考和建構的過程,為了寫好,逼迫著你去學習和思考。堅持寫作和輸出,會幫你更加高效地學習和提升。
  • 5. 關注我們騏驥堂 - 知乎專欄,哈哈,那樣就不會瞎逛了。當然,我們只是在個體學習成長和職業發展的通用知識領域系統分析和構建,只能給人原則性指導,不能瞎忽悠。

聽再多道理,也無法過好自己的一生

別人的道理,只是零散的、碎片化的知識;

碎片化的知識,不成體系,不能形成系統的問題解決策略;

就算是系統的問題解決策略,也要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知識內化於心,才能形成我們的認知;

認知外化於行,指導我們的實踐,方能有所成效。

否則,聽了許多道理,依然無法過好自己的一生。n

微信公眾號:思維燈泡

推薦閱讀:

To Be A Product Manager | Week 35
激動人心的理論

TAG:自我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