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吃瓜群眾的西方繪畫找北指南(五):無線

【多圖預警,流量黨請先關注,有WIFI再看】

這是一份寫給吃瓜群眾的西方繪畫找北指南。對,有西有北有南沒有東,那就由我做這個東,請大家吃瓜。咱們一邊吃一邊嘮嗑吧!

錯過往期的吃瓜群眾,請關注本專欄就可以閱讀往期文章了~

首先我對之前的文章該用頓號的地方用了逗號表示誠摯的歉意,因為我今天才學會怎麼打頓號,來頓一下、、、、、、以後的文章就會有頓號了。

今天內容比較多,前言廢話部分就省略了。

-------------------------------------------------------------

吃瓜群眾曰:「素描是個什麼玩意兒?總聽說,但是也不太明白。」

素描,它是一個深深的坑……我再寫十篇都寫不完。在這裡我不想像美術基礎教材一樣,一板一眼的講給吃瓜群眾們聽,我只希望能簡單解釋一些觀念上的問題,能夠把大家對素描的理解,或者誤解,給稍微按摩按摩,鬆動鬆動,如果大家看完這篇文章之後可以有一點點新的思考,我就算做了個好東了。

在咱們國家的語境里,素描的概念在不同人的觀念里有著很大的差別。

在沒有學過美術的吃瓜群眾中,素描可能是這樣的:

(圖片來源:http://www.zeze.com/thread-34534-1-1.html)

在美術考前班裡剛剛開始學畫畫的藝考生同學眼中,素描可能是這樣的:

(圖片來源:幾何體素描作品)

藝考生學了一段(可長可短的)時間之後,在他們眼中的素描可能是這樣的:

(圖片來源:sjttour.com/素描頭骨步驟/)

到了高考之前,藝考生眼中的素描可能是這樣的:

(圖片來源:美術高考素描頭像優秀作品欣賞)

而這個時候,藝考生的吃瓜朋友親戚知道他會畫畫,就想找他給自己畫張畫。他們心目中的素描可能是這樣的:

(圖片來源:growabrain.tumblr.com/p

考上美院之後,一二年級學霸畫出來的素描留校作業可能是這樣的:

(圖片來源:喻紅大衛-花盜睡鼠)

進了美院,過了基礎部之後就有非常多的不同了,請到這個連接里看一看,看完再回來繼續

太牛了!全國九大美院素描大比拼,你會為誰點贊?

這裡插播一段。由於我國國情,有一個特殊的素描畫種,叫做炭精畫。我的家鄉廣東把它叫做炭像,說白了就是如果家裡有人逝世了,要畫個炭像,在家裡供起來以表追思。老一輩人有的一生也沒有留下多少照片,這個炭像對後人就非常地有意義。

比如像這樣的:

(圖片來源:畫像師晁岱良_賈雲峰,原文里並沒有提到轉載需授權之類的信息,於是我就用了,如果有什麼問題請立刻告知我)

有的吃瓜群眾可能會覺得我很不靠譜,怎麼說素描先說到這個了。請你耐心聽我再說說。

正因為炭像和死亡這件事情有某種聯繫,它對許多人,特別是上了一定年紀的老伯伯老奶奶們來說,是一個比較禁忌的事情。在我們年輕一輩人看起來可能覺得他們迷信,但是在他們的眼裡這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

我爸是攝影師,以前外出採風,特別在一些相對民風淳樸的地區的時候,會碰上很多覺得攝影會把人的靈魂勾走的人。現在的年輕人可能覺得很好笑,但在我們還沒有網路,沒有手機的年代,很多小孩子還是在我爸的手裡第一次看見了照相機。同樣的,在我剛學畫的時候,外出寫生經常會遇上狀況。不知道現在的藝術生是不是這樣的,反正當時出去畫個速寫,要畫人的時候經常是偷偷摸摸地畫,裝著寫作業或者看書之類的,有時還戴著個墨鏡隱藏目光方向,就是盡量不能讓被畫的人發現你在畫他。

然而總是會有好奇的吃瓜群眾發現你在畫畫,就圍在你身邊看,看看你的畫,又看看被畫的人,這樣就很容易被目標發現。如果在一些村子裡之類的地方,看的人跟被畫的那個認識,還會招呼目標過來看。被畫的人大多數都比較好奇,想看看你畫他畫成了什麼模樣,於是你就要攤開本子給人家看。這一看,有的人覺得挺好,挺開心,從沒被畫過今兒也算得了個新鮮事。有的人就不高興了,不高興的分兩種,一種是覺得你侵犯了他的「肖像權」,另一種就是覺得你怎麼給他畫了個炭精像,真是晦氣到家了!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在畫一位老人家,背後來了一個人看,看著看著就嚷嚷起來,原來被畫那人是她老伴兒,結果倆人非常極其生氣,大聲斥責我不應該給他畫炭像,這是在詛咒他快死,太不吉利之類的。我怎麼解釋都沒有用,大家的邏輯不一樣是吧。最後沒辦法當著兩人面把畫擦了然後撕了,瞅了個空趕緊抽身逃跑。

說這麼個事情,是想說明素描這個東西在咱們國家人眼裡,認知是有極大偏差的。藝術生知道素描速寫是什麼,但是不要忘了有很多人民群眾是沒有聽說過素描速寫這種詞語的,更不要說知道它們是用來做什麼的。即使知道,也有相當一部分人,生活中唯一見過算得上素描的畫就是炭像。大家不要覺得我是誇大了,如果你去過一些信息不發達地區的偏遠小地方並且留意一下,就知道我說的是不是真的。

言歸正傳,上面我們已經看了五花八門的素描,加上你如果之前有看到過的一些素描作品,我們得知素描其實是沒有辦法給他下一個精確的定義的。吃瓜群眾的觀念里有一種素描,藝術生觀念里又有一種素描,也就是說素描在我國廣大人民群眾中的認知有極大偏差,那麼我國藝術生的認知和西方繪畫中的認知是否就沒有偏差呢?

如果你是我國培養出來的藝術生,你或許會聽說過,我國的素描教育體系是向前蘇聯看齊的。所謂的向前蘇聯看齊,潛台詞就是說我們的素描學習方向是向神聖不可侵犯的俄羅斯列賓美術學院看齊的。比如下面這本書的題目,在藝術生的眼裡分明就是四個大字,《素描聖經》。

我們剛剛看了一堆有好有壞的素描,現在來洗洗眼定定驚,看幾張標準的俄羅斯學院派素描:

(圖片來源:Repin State Academic Institute "Portrait Drawing" (Chinese) Repin State Academic Institute)

最最最典型的俄羅斯學院派素描,也就是國內藝術生學習素描的最高典範,長這個樣子:

(圖片來源:Repin | His Early Work)

這樣的:

(圖片來源:pinterest.com/pin/46809

對於國內藝術生來說,這樣的俄羅斯學院派素描基本上就是我們在美院里學習的最完美的範本。用專業術語來說,這種素描叫做「全因素素描」,或者「全調素描」。

全因素素描,顧名思義就是在畫面里表現出了客觀對象的全部因素:結構,動態,空間,光影,甚至顏色等。吃瓜群眾就會問了,哪裡有顏色啊?不是黑白的嗎?我們可以回過頭看看上面那張雙男人體素描,左上角和右上角的白色是畫紙本身的顏色,再對比著這塊白色,看看人物皮膚和頭髮的顏色,你是不是能從這種黑白的關係中感覺出顏色?

我個人喜歡「全因素素描」這個叫法多於「全調素描」,就是因為前者強調了「全部因素」,後者僅強調了「調子」。調子,是一個美術專業名詞,它指的不是音樂里的CDEFABC等調,而是指素描里的黑白關係。

那麼調子是怎麼實現的呢?看起來一片一片的調子,就是由一排一排的線組成的,這種畫一排一排的線的方法叫做「排線」。

下圖的前兩條,就是學院派素描標準的排線。第一種的線是平行的,第二種是交叉的。(後兩條的技法在學院派素描種一般不使用)

(圖片來源:workshop 1 - NIFT|NID|SOFT|PEARL|SRISHTI Coaching Classes and Study Material)

前面幾期我們簡單了解了輪廓線和邊線,現在我們講的排線,跟前兩種的「線」不是一個意思。輪廓線和邊線是我們視覺感知到的線,排線的線是實在畫出來的線,是一種技法。

排線的目的,最表層的是通過調子表現物體顏色的深淺和質感;進一步地又可以通過線組成的面,表現物體的空間和體積;再深層的是通過面的種種暗示,表現出物體的內在結構。

雖然是用排線的手法,但是我們在前蘇聯學院派素描裡面,反而是很難看到線的。我們看到的,是排線組成的一個個面。換而言之,線被藏起來了。為什麼線被藏起來了?請吃瓜群眾回顧一下我們之前講過的幾個知識點:寫實繪畫是在二維平面上表達三維空間的幻覺,輪廓線和邊線是我們能感知到,但在三維空間不實際存在的線。

既然輪廓線和邊線在三維空間不存在,那麼存在的是什麼?是輪廓線和邊線之內的形體。這裡的形體不是舞蹈所說的形體,而是形狀和體積

前蘇聯學院派素描的一大特點就是強調形體,弱化邊線,用形體去暗示邊線。

下面再看一次這張畫,由於我們還是在講線,所以還是先從線的角度去欣賞一下。形體可以先感受,以後再講。

請把你的視線想像成一支鉛筆,在人體的外輪廓線上兜一圈,特別是畫面右邊的手臂到大腿的輪廓線:

你是否能看到一根線?你是否能感知到一條線?

這條感知到的線,你是否感覺它是附著在形體之上的?

對比

畫面左邊從肋骨到小腹的邊線,和畫面左邊大腿的邊線,它們哪條強,哪條弱?這種強弱,是否能讓你感知到空間的前後?

畫面右邊的手臂左右兩條邊線,它們哪條強,哪條弱?這種強弱,是否能讓你感覺到手臂肌肉的力量強弱?(摸摸自己的手臂感覺一下哪邊硬哪邊軟)

畫面左邊的手和右邊的手,在完整的程度上有何不同?完整的程度如何影響了空間的前後關係?

左右兩條腿共計四條邊線,它們都是腿上的線,但各有什麼不同?這種不同,是否能暗示出各種因素的不同?

用這種對比的方法,你還能找出哪些有意思的線條對比?

總結一下,前蘇聯學院派素描的典型是全因素素描,使用排線上調子的手法來表現客觀對象的全部因素,但是它又是強調形體而把線隱藏起來的一種素描。

經歷了我國前蘇聯學院派素描的洗禮,藝術生面對其他歐洲素描的時候,就會顯得一臉懵逼。因為我們雖然學習的範本是這種全因素素描,但是由於國情(對,又是國情),我們並沒有完全地接受這種把線藏起來的設定。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是我國傳統藝術國畫對用線非常登峰造極,用線去表現形體這種完全反過來的造型方法也有很大的影響;其二是我們國家引進西方藝術的時候由於某種原因,出現了素描和速寫這兩種分類,導致很多人都有一個概念:素描就是慢慢磨調子,速寫就是快速用線畫。

實際上素描和速寫並不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東西,但是國內的這個分類直接導致藝術生在看到歐洲古典素描的時候會有種三觀崩壞的感覺。

又有調子又有獨立的快速線條,算素描還是算速寫?

(圖片來源:Drawing Basics: Learning the Lesson of Line Drawing)

頭是素描,衣服是速寫?

(圖片來源:archiverembrandt)

速寫以上,素描未滿?

(圖片來源:chawedrosin.wordpress.com

於是很多時候,當老師叫藝術生去看、去臨摹歐洲大師素描的時候,大部分人是滿頭黑人問號的。因為我們沒有辦法繞開這個「算什麼」的問題。

素描是什麼,速寫是什麼,兩者有什麼區別?

這篇已經寫了挺久的,本來以為本篇可以寫完,結果素描果然很坑,這個問題就留到下回分解了。敬請關注!可以關注我這個號,也可以關注專欄,沒有公眾號,良心吧?

錯過往期的吃瓜群眾,請關注本專欄就可以閱讀往期文章了~

謝絕轉載!工作忙恕不回私信,請善用評論!

----------------------------------------------

課後作業:

推薦書籍

陸陸續續有吃瓜群眾表示想要我推薦一下入門的書籍。我已經在國外定居很久沒有回國了,所以現在市面上有什麼書籍我不清楚。但在我讀過有限的書里,我還是重點推薦兩本大磚頭:

貢布里希《藝術的故事》,每一個負責任的內行人士都會推薦給吃瓜群眾的入門書。這本書是三觀極為正確的必讀書,保證吃瓜群眾不會跑歪。雖然題目是藝術的故事,但它絕不是某某聊繪畫之類胡扯的藝術八卦,而是嚴謹而通俗的正史。建議吃瓜群眾通讀,藝術生要精讀。就是注意一下因為它是正史,有些東西歷史上存在感不夠別的強的,篇幅就不會太大(比如新古典主義和拉斐爾前派等我個人喜歡的東西),這時候請記得本系列開篇時說的順藤摸瓜之法,自己再去探索。

(我不知道這書現在國內有什麼版本,但一定就是這麼大部頭的才對,如果很薄的應該就買錯了。千萬別買成作者是房龍的那本。)

艾柯《美的歷史》,這本沒有上面那本那麼正經,裝幀精美,圖片質量高,灣灣人翻譯得挺優美的,非常適合作為睡前讀物或者休閑閱讀。比較起上面那本藝術史,這本可以說是美學史,跟上面那本對照閱讀,會有極大的提高。

藝術入門就看這兩本,應該就可以了。但請各位吃瓜群眾記得,藝術是一門極其綜合的學科,很多看似無關的文學、哲學作品都可能對藝術欣賞帶來啟發,所以有機會的話(特別是在校的藝術生),大家可以多多通讀西方文學和哲學,說不定哪天就觸類旁通靈光一閃了。好,謝謝大家支持,別忘了點贊!


推薦閱讀:

來看看古代文藝青年都在玩什麼|【南宋】劉松年(款)《十八學士圖》
跟小閑一起畫|萬聖節水彩小插畫
水彩畫入門第七期 色卡與水彩顏料的特性
如何解決臨摹能力高而創作作品很醜的狀態?
60天,專註而不放棄。我用畫筆填滿的不僅是畫布...

TAG:美术 | 艺术 | 绘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