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越來越貴了,書也越來越便宜了
彩色的硬殼封面,內頁還是三色印刷,還帶有拼音版本的十萬個為什麼,好像只要10元。
而全彩銅版紙印刷的《動物百科》,好像也只要二十幾元。
而現在,超過六十元的書並不罕見。
亞馬遜上,《蒯因著作集(第四卷)》是六十多元。汪丁丁寫的《行為經濟學講義》也是六十多元。Gazzaniga的《認知神經科學》是一百四十多元。他的《雙腦記》也是六十多元。Steven Pinker的《心智探奇》、《語言本能》、《思想本質》也都在百元左右。侯世達的《GEB》每年都在漲,現在是七十多元。Jonathan Hadit的《正義之心》也是六十元左右Kripke的《命名與必然性》也在六十元左右。(以上均為中譯本,紙版。)
書變得越來越貴了。而這不難理解,紙的質量變好了,自然也變貴了。操作印刷機的工人,人工成本也變高了,而排版的編輯、寫書的作者,譯書的譯者,人工成本也變高了很多。
那麼,書變得越來越貴了,對讀者來說是不是好事呢?
至少對我來說,書價變高了,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這倒不是說我寫的書賣得貴了,自己可以有更高得收入。而是指,書價的提高,會讓我們看到更多的好書。
對於一個思想原創者來說,書價的提高,會激勵他把思想寫成書。而對於一些擅長搬運思想原創者的人來說,書價的提高,也會激勵他更好更多地去搬運他人的思想。書價提高,出版社就願意花錢去購買外文書的版權,然後願意花更多的錢讓譯者來翻譯。譯者收到的錢更多,自然也願意給出更好質量的翻譯。
其實,對於目前的書價,讀者普遍是負擔得起的。假設一本500頁的書,賣120元錢。這500頁的書,認真讀兩個月是沒有問題的,將來還可以拿出來重溫。也就是說,每天花2元錢,就可以享受若干小時的思想盛宴。相比5元錢一個的煎餅,書已經非常非常便宜了。而且5元錢的煎餅比起50元錢的巧克力,已經很便宜了。
我們可以把書帶給我們的價值與我們付出的成本之間的差值定義為我們讀書的收益,而隨著書價在一定範圍內的提高,我們讀書的收益也在隨之提高。在現有的平均工資收入之下,我認為100元一本書的價格是可以接受的。那麼在書價提升到100元前,我們讀書的收益會隨著書價的提升而增加。這也就是我說的,書越來越貴了,但書也越來越便宜了。
推薦閱讀:
※微博到底改變了什麼?
※如何挑選一本書?
※書單來了|5本死貴又好評的書,你敢剁手嗎?
※有哪些好看的實體書籤?
※愛我,恨我,就把這本書燒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