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國國際外交形勢
以下摘錄自我大二寫的第一本書——《當前中國形勢與房地產系統分析》
へ /|n /\7 ∠_/n / │ / /n │ Z _,< / /`ヽn │ ヽ / 〉n Y ` / /n ?● ? ● ??〈 /n () へ | \〈n >? ?_ ィ │ //n / へ / ?<| \\n ヽ_? (_/ │//n 7 |/n >―r ̄ ̄`?―_n
當前中國國際外交形勢
緒論:提到國際局勢這一大問題,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出準確判斷的,本文也不例外,由於對世界認知的局限,我只能盡量按照我長期堅持系統分析的原則,全面、多視角、注重宏觀,也希望本文能讓讀者對國際局勢這一問題形成自己的判斷和分析方法。說到國際形勢,要判斷國家的國際形勢,我們需要全面觀察和綜合分析,只有這樣才可能更加準確,下面我們秉承這些原則,希望不要讓讀者失望。
自金融危機以來,世界經濟已經進入溫和復甦階段,但深層次結構性問題未根本解決,力量對比變化推動著國際體系的演變,大國關係的調整更顯複雜,地區熱點此起彼伏,國際安全局勢複雜。當下,國際局勢很大程度上緣於美國亞太戰略調整和相關行為,朝鮮半島以及南海、東海地區風波不斷,事端頻生,這些形勢對我國周邊的和平與穩定造成不小衝擊,給我國外交增添一些新的複雜因素。新中國成立半個多世紀以來,中國外交理念不斷進步不斷變化,從當前世界局勢來看,國際局勢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進入新世紀以來發生的深刻變化也在繼續,國際形勢中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加,世界還很不太平。近幾年國際形勢更是風雲激蕩,各種矛盾交錯發展,挑戰紛呈,世界局勢錯綜複雜,變化劇烈,這種狀況將繼續延續並影響到當前國際形勢的發展,這個階段更是要求我國在外交上做出對應的變化。之所以說世界還不太平,是因為當前形勢下,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在國際政治、經濟和安全領域中依然存在,並有新的發展,美國陷入伊拉克戰爭不能自拔,恐怖主義日益猖獗,非洲這片貧窮的土地動亂不斷,美國的導彈防禦系統要部署到俄羅斯的家門口,俄羅斯揚言要報復,北約等國促促不安,同時,美國和俄羅斯重新修訂國防戰略,日本成功修改「和平憲法」,台灣政局混亂不堪,東南亞政局穩中有亂,印度大力發展軍事以抗衡它國,伊朗和朝鮮犯上做亂,研製核武器嚇壞中韓日以美。像本拉登這種恐怖主義分子殺完一個還會有千千萬萬個,總之,只要社會不公平性和霸權性存在,就會不斷湧現這種潮流。另外,以新的"炮艦政策"和新的經濟殖民主義為主要特徵的"新干涉主義"嚴重損害了許多中小國家的主權獨立和發展利益,也給世界和平和國際安全造成威脅。與此同時,因種族、宗教、領土等問題引起的地區衝突此起彼伏,國際犯罪、環境惡化等跨國問題遠未解決,國際社會面臨的共同挑戰還很多。
在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信息網路化、科技高新化的背景下,我國外交戰略更是不斷結合實際,採取相應的變化。談及中國外交的「戰略轉型」,中國過去三十年外交無疑是成功的,中國在外交中不斷以不同身份在國際中保持平衡,可謂是將周旋戰術運用到了極致,中國同時跟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周邊國家、多邊國際保持了良好的關係,並把這多種關係細膩地縫合在一起,這是一種智慧,也是未來要堅持的。中國外交在經濟上追求雙贏,在全球治理的問題上維護穩定,不僅保證了經濟增長,也做好了善後工作,在局勢穩定的基礎上不斷前行。我們現在所說的全球化進程除了信息化和科技高新化的直接原因外,還是西方發達國家主導下實現的,它從經濟、政治、意識形態三個方面加強了美國及西方的國際地位,同時給中國的外部環境帶來巨大壓力;中國要想順利融入全球化,分享全球化所帶來的機遇和利益,在21世紀初期必須在頂住「西化」和「遏制」壓力的同時,與西方國家保持良好的關係,這對中國的外交發展是一種挑戰,所以,未來中國外交局勢是複雜多變的,但無論我們怎麼強調外交問題,都不是實質,無論是兩國間的雙邊關係、抑或更為廣闊的國際關係的格局,實質上是各國在實力基礎上通過各種手段追求國家利益而相互博弈的結果,也就是說,實力才是決定格局的基礎,我們也不必要太在意別人的眼神,只要我們有充分的實力,任誰怎樣我們也不用太過擔心,原因很簡單,一個國家有實力之後,即使對手想要怎麼抑制你的發展,想要給你施加壓力,我們毫無畏懼,而這毫無畏懼的基礎也就是實力,這就給我們啟示,外交固然重要,但是,我們不要被外界的威脅和幻象迷惑,剖開迷霧,發展自己實力才是硬道理。當然,在國際鬥爭中,一國在世界上的地位不僅取決於其政治、經濟和軍事的綜合力量,還和該國運用何種外交戰略息息相關,這也是不爭的事實,不然就成了故步封塵,重蹈覆轍了,所以,一方面我們要發展實力,不被外界干擾,一方面認識外交局勢,不斷在外交上取得新進展,從而幫助我們的發展,協助我們的發展,這才是正確的道路,那麼,研究中國外交的形式和發展的意義就顯而易見了。
前面談到了經濟全球化問題,當前形勢下,經濟全球化是必然趨勢,經濟全球化給各國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的同時,也帶來巨大風險,全球範圍內南北差距繼續擴大,貧國愈貧,富國愈富的現象並不符合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進程,所以,要想真正實現經濟全球化,首先要處理好國際關係,才可能解決好這一時代問題,相反,如果這種狀況持續下去,不僅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會受到嚴重影響,發達國家的經濟也難以實現穩定增長。既然違背經濟全球化趨勢會給雙方帶來不利,那自然這種格局不會持續過久,未來我們要做的就是改革和完善國際金融體制、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這也是當前國際社會的共識和一致要求,從這一點來看,未來國際局勢緩解是有希望的,未來國際交流隨著信息化的時代趨勢必將越來越頻繁,國與國的差距會不斷縮短,這也是人類發展應該追求的,面對未來國際局勢,我也是持樂觀態度。
再看中國在國際局勢下的情況和表現,中國在國際社會中逐漸展現出國際視野中的自信與責任,展現國際社會的能力與力量。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加上中國13億人口的巨大市場,中國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世界目光,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國際實力和地位的不斷提升,尤其是2008年的成就和應對國際困難問題的表現,充分展示了中國在處理國際問題上的能力,當今天下中國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全球神經,中國對世界承擔的責任和作用也越來越重大,中國在國際事務上也將更加自信、成熟、積極。除了奧運會,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也表現出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不斷提升。G20國峰會更是中國在國際地位中的轉折,標誌著中國真正與世界「接軌」,真正有了自己可以走的道路,也從這一刻開始,中國走在了世界的前端。分析中國國際地位我們可以得出,中國國際地位提升的必要性和和必然性,一是中國的作用和責任決定了必須積極介入國際事務,二是國家利益延伸海外需要我國展示能力與力量,三是國際社會需要一個積極、自信的中國。那麼,具體中國在國際中有哪些表現呢?2008年,國際上出現了能源安全、糧食危機、海盜猖狂等一系列重大國際問題,在國際社會面對困難的時刻,中國出兵護航索馬利亞,這只是一個開始,這充分顯示了中國這個逐漸強大的國家維護自身利益的決心與力量,而同時,這對國際社會也是巨大的幫助,我們可以明顯感覺到真正意義上的存在感。除此之外,我國提出的「和諧世界」理念令世界耳目一新,中國的努力與付出贏得了世界人民的讚譽。在朝核、伊核、達爾富爾等地區熱點問題上,我國所發揮的建設性作用,在能源和糧食安全、氣候變化、國際金融等問題上,我們的主張維護了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利益,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贊同。可以這樣說,在當今國際金融危機形勢下,經歷了三十年改革開放之後的中國參與國際市場的程度逐步登高,中國也必將在國際舞台上繼續以負責任的態度發揮積極作用。
不過,在我們看到發展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對國際局勢的把握,不斷追求更高更遠的發展,對我國來說,對當前國際形勢進行評估,最重要的問題是如何認識國際環境對我國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過程中所面臨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影響。這既涉及對當前形勢的判斷,也涉及到對當今世界長遠變化大勢中一些深層問題的認識。
首先,從總體上看,當前國際形勢對我國仍是機遇大於挑戰,有利於我國繼續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國家發展戰略。以和平和發展為主題的時代特徵、世界多極化趨勢、經濟全球化以及科技革命新浪潮給我國發展提供的巨大動力和機遇,是長期性的、可持續的。我們需要繼續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順利接過挑戰,利用機遇繼續促進中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
其次,當前國際矛盾的特點、世界戰略格局的調整方向、國際地緣政治的變化趨勢、以及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不僅沒有弱化而且正在強化國家主權在國際關係中的基石地位和重要意義。要在這些問題的過程中保持和爭取比較有利的地位,對於國家主權在國家利益中的核心地位和基礎價值必須有清醒的認識。要在複雜多變的國際矛盾和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爭取主動,推動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必須堅持和倡導在相互尊重主權的前提下,積極尋求存異基礎上的求同,多元基礎上的共識,共贏基礎上的合作。
再者,對當前的中國國際局勢而言,最大的國際問題莫過於台灣和中南海問題。台灣中南海局勢,關乎世界格局,牽涉中、美、日、俄這些世界大國,這也是中國完成和平統一的關鍵,而對中國台灣的回歸有極大異議和阻力的無疑是美國和日本。就長期不變的台灣問題來看,其對中國保持和利用重要戰略機遇期長期構成不利影響並呈擴大趨勢,台灣問題已然成為中國在本世紀安全的最大隱患。面對這種局勢,中國在涉台外交上應該繼續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對「台獨」分裂勢力在兩岸關係中製造的種種突發性事件做出最利於雙邊關係和國際局勢的對策,否則對中華復興必將造成致命的打擊,不僅抑制發展,更是涉及到中國領土主權和尊嚴的問題,要兼顧這一系列的問題,也對黨提出了新的挑戰。台灣問題,不僅是中國的問題,更是世界的問題,特別是美國的干擾,讓這一問題一直處在一個困難深淵,儼然成為了中國最大的時代難題。從美方來看,美軍積極調整在亞太的軍事部署雖然是為其全球戰略服務,但客觀上是美國抑制中國發展的戰略安排,這一戰略也使中國解決台灣問題的環境更加複雜。面對這些挑戰,中國必須不斷發展自己,提高包括經濟和軍事實力在內的綜合國力,積極推進中國特色的新軍事變革,使我軍建設更加適應未來戰爭的要求,只有這樣,才可能在未來實現統一中華的真正意義的復興,而這一復興,也只有在中國擁有威懾世界的實力下才可能得以實現,所以,鄧小平當年也說了,台灣問題我們解決不了,很長時間也解決不了,只有靠未來一批批青年的奮鬥才能解決,我們年青一代更要果斷接過歷史的交接棒,繼續將這條統一道路走下去,不僅要走下去,還要不斷地超越前人,借鑒前人,早日實現中華復興。前面說到台灣問題也涉及到中日關係,而就中日關係來看,中國與日本在東海問題上長期糾纏不休,這加重了中國國際的壓力,對中國發展經濟也有一定抑制作用,這些問題要在未來得以解決,都不是易事,所以未來的外交問題還面臨很多的挑戰。而中南海,作為世界第三大陸緣海,幅員遼闊,擁有三百多萬平方公里的浩瀚海域,其間更是點綴著數以千計的島、礁、灘、沙等。中南海地處低緯度熱帶、亞熱帶地區,不僅擁有異常豐富的漁業資源、深海動植物資源,更為重要的是中南海海底蘊藏著令人瞠目結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據初步估算海底石油蘊藏量達200億噸,有「第二個波斯灣」之美譽。東南海的重要地位不僅在於它擁有的豐富自然資源,其重要的戰略地位更加不容小視,中國南海局勢日趨緊張,越南、菲律賓等國家紛紛在南海對中國出手,挑戰中國底線。南海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未來中國也必將堅持主權自控、不允許任何國家侵犯,以及在和平崛起的原則上,處理好南海問題。
最後,總體來看,世界經濟保持繁榮,中國經濟也還在高速增長,世界局勢變化莫測,全球化的進程加大了中國對世界各種資源的需求,同時也促使世界經濟利益分配格局調整加快,一些國家為爭奪資源和市場、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產生矛盾,加劇了局勢的混亂。這些都使中國在未來的發展和開放過程中面臨更多的壓力,也對中國繼續參與國際競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過,世界局勢再過混亂,都不能阻擋全球化這一潮流,所謂逆天而行,必不得好果,世界局勢在未來幾十年內必將出現新的轉型,到那時,國際競爭更加劇烈,但是相關交流制度會保證這一切合理進行,所以,未來局勢還是會朝著和平路線、公平路線進展下去,而中國要做的就是在自身經濟增長方式和對外合作方式等方面進一步開拓進取,高舉和平、發展、合作的大旗,積極應對這些問題,處理好維護中國自身利益與促進全人類的共同利益之間的關係。我們也相信中國在這個歷史關鍵點能走得更好,走得更加自信。
- 國際關係的特點和趨勢
(一)、國際局勢保持總體和平、緩和與穩定態勢,但局部性的戰爭、動蕩與緊張有所加劇。
美歐、美俄之間因伊拉克戰爭出現的矛盾有所緩和,雖然雙方之間深層次的矛盾和分歧並未消除;中美關係在台灣問題、經貿問題等方面面臨新的考驗,但雙方的合作領域與共同利益仍在擴大,雙邊關係中的相互相關性進一步加強;中俄、中歐戰略夥伴關係進一步鞏固,合作關係繼續加深;中日政治關係雖因日政界對二戰態度、雙方領土爭端等問題而受到較大幹擾,但雙方經貿合作、文化交流和民間往來仍然高潮迭起,足見中日友好與合作基礎深厚,日趨成熟;中印在政治與經濟關係均保持積極態勢。相對穩定的大國關係,反映和平與發展作為當今世界的主流不可逆轉。地區性的戰爭和暴力衝突此起彼伏,局部性的戰亂、動蕩與緊張已從三個方面對世界和平、穩定與發展帶來嚴重衝擊。其一,不同程度地破壞甚至摧毀了有關地區的和平與發展環境。其二,間接影響了整個世界的發展環境。其三,增添了大國關係中的隱患,從而威脅整個世界的和平與穩定。
(二)、霸權主義仍是當今世界動蕩不安的主要根源。
美霸權主義在伊拉克雖遭受挫折,但元氣未傷,其謀求世界霸權的勢頭仍將延續相當一段時期;當今世界多數熱點問題,如伊拉克戰爭的各種後遺症、巴以衝突的持續和升級、朝鮮半島形勢的緊張,雖涉及各種複雜因素,但從根本上說都與霸權主義干預密切相關。
(三)、國際恐怖主義反彈強烈,國際反恐鬥爭形勢嚴峻。
冷戰結束後,恐怖主義活動愈演愈烈,已成為國際社會一大公害。近年來,國際反恐形勢出現若干新動向。首先,恐怖主義活動出現新的反彈,打擊恐怖主義的複雜性和艱巨性更加突出。恐怖主義襲擊頻率增加,活動範圍、襲擊規模擴大。西班牙、俄羅斯等地先後遭受嚴重恐怖主義襲擊,舉世震驚。
(四)、全球性軍事戰略深入調整。
當前,世界上一些軍事大國正在進行二戰以來最廣泛、最深刻的軍事戰略調整。其主要目的就是增強軍事實力,強化軍事力量在維護和擴展國家利益中的職能作用,謀求在世界多極化進程中佔據優勢地位,爭奪在二十一世紀國際社會中的戰略主動權。
(五)、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
當今世界正處在大變革大調整之中。總體和平、局部戰爭,總體緩和、局部緊張,總體穩定、局部動蕩,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國際局勢發展的基本態勢。但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
(六)、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趨勢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冷戰的結束,世貿組織的建立,信息技術的發展,加快了經濟全球化發展的趨勢。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已經是世界共同的認識,是時代必然的趨勢。
- 政治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
全球化包括經濟、政治、文化、地理等多個層面,不過,經濟全球化是全球化的核心內容。經濟全球化是指世界經濟發展的一種趨勢,隨著世界統一大市場的形成、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跨國公司的蓬勃發展、國際貿易的迅速增長和國際金融市場的急劇膨脹,整個世界將日益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各個地區、國家和民族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跨國公司進行跨越國界和地區界限的生產和經營,實施全球範圍內最佳資源配置和生產要素組合,極大地促進了經濟全球化。「國際性產品」日益增多,越來越多的產品很難說是哪一個國家生產的,而只能說是「某某公司生產」。另外資本金融市場急劇膨脹,成為經濟全球化的核心內容。全球外匯市場的資金以極快的速度運動著,這一方面有助於世界範圍內優化資本配置,促進世界經濟和貿易的發展,另一方面也使國際金融風險增大。在全球化大潮中,適者生存。
所謂「政治多極化」就是指世界格局已經從冷戰時期的兩極格局,即美蘇對抗的格局轉變為向多極化方向發展。其中的「極」一般指世界政治經濟中心。美、俄、西歐、中國各成為一極,多極化世界有利於制止霸權主義,有利於維護世界和平,更有利於實現國際經濟、政治、新秩序。
世界政治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潮流預示著世界向著更為開放和融合的方向發展,國與國之間的各項交流將更為普遍,就當今世界實際情況來看,其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世界各個地區和許多國家,它有利於世界的安全與穩定。但實際現狀是多極化趨勢與美國霸權企圖之間的鬥爭遠未結束,反而愈演愈烈。
在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市場的大力推動下,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互聯網蓬勃興起,信息的集成化、網路化趨勢日趨明顯,網路的內涵不斷延伸,外延迅速發展。網路已經擴展到生產、流通、管理、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多個領域,引起了生活方式、工作方式、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等方面的一系列變革,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全面推進信息網路化,加速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實現信息資源的高度共享,進一步優化信息資源的配置,最終大幅度提高全社會的勞動生產率。信息網路化的重點是使信息通過網路,實現信息的傳遞、存儲、開發、應用,實現信息資源高度共享。信息網路化是促進實現全球經濟一體化、推動知識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動力。信息網路化體現了全新的思路,具有深刻的內涵,它明確提出要將信息網路技術全面運用到經濟、社會生活的所有領域。推進信息網路化是著眼於經濟全球化的戰略決策,是實現我國21世紀現代化發展目標的必由之路,必須抓住當前的機遇,加快信息化的發展。我國現在的網路是一個比較先進的網路,儘管有幾大電信公司同時運營,但網路的互聯互通形勢良好,我國這樣的網路水平在世界上並不多見。所以,如何發揮我國現有網路的優勢,是推進信息網路化必須認真思考的一個問題。
從以上來看,由於科技革命帶來的全球化問題,未來我們應該做好充分的準備,以全新的面貌應對當前這個快速更新時代,以求在變化中不斷進步,不斷突破,把握好全球化帶來的機遇,同時考慮到我國在高新技術領域和發達國家的差距還很大,國家需要培養更多高新技術人才,改變技術跟不上發展的嚴峻問題,在高新技術上要力求通過幾十年內或更短時間縮小差距並且趕上世界先進水平,不僅要在某個領域的高新技術要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更要爭取各個領域的共同發展,爭取逐步進入世界領先水平,早日解決生產和發展的嚴重脫節。發展好高新技術產業不僅是科技進步的問題,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而社會主義的實質就是生產力的發展,所以,發展科技是中國未來的重大課題,比如中國的汽車、電子、半導體、集成電路等都和世界先進水平有較大差距,這種受制於人的格局必須早日解決,才可能真正實現現代化,才可能真正實現自主發展,對此,我們應該高度重視並不斷加重力度,以求成效。
- 中國國際地位新變化和新特點
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的國際地位出現較為顯著和重大的變化。具體表現如下:
第一,經濟實力飛速上升。中國GDP自2010年超過日本後,差距不斷擴大,2012年中國高出日本2.278萬億美元,並且差距越拉越大。2012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為519322億元,達到美國GDP的52.8%,首次超過一半,中國GDP接近歐洲德法英三國總和。
第二,除經濟實力外,中國的軍事、科技、軟實力也持續上升。軍事上,美國國防部認為,20多年來中國的軍費每年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這麼大的投入,使中國的海軍、空軍等實力比20世紀90年代有顯著的提升,軍事活動範圍擴大。科技上,航天活動取得突破性的進展,令全世界華人驕傲,令整個世界刮目相看。在軟實力方面,中國發展模式得到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認可,成為不少國家試圖仿效的樣板。國際上出現一定程度的漢語熱,也說明中國的地位顯著上升。
第三,在中國實力和國際地位上升的同時,世界其他主要力量的國際地位持續下降,更加顯示中國國際地位的顯著上升。美國發動的伊拉克戰爭遭到世界絕大多數國家、包括一些主要盟國的反對,其秘密監獄、虐待戰俘等行徑使美國的「民主、自由、人權、法制」旗手形象大打折扣,國際地位和聲譽顯著下降。金融危機又使其利伯維爾場經濟模式聲譽下降,不得不有所調整。所以奧巴馬、希拉里、佩洛西,走遍世界都要「傾聽」,他們現在外交的重點是要改變美國在世界的形象。
在美國國際地位下降的同時,俄羅斯實力和國際地位持續下降,其經濟實力正由二流國家淪為三流國家。普京2001年曾說,10年前中國的經濟實力是蘇聯的一半,10年後俄羅斯的實力是中國的一半。2008年俄羅斯的經濟實力是中國一半的一半。日本近20年來經濟停滯不前,國內改革步履維艱,實力地位不進反退。歐盟進入新世紀後停滯不前,經濟發展勉強維持低速增長。印度、巴西等新興大國雖然發展速度不慢,但其實力和國際地位始終無法追趕中國。現在講「金磚四國」,實際上是一個籠統的概念,其餘三個國家的經濟總和和中國也有差距。
第四,金融危機以來,中國的實力沒有受到根本的傷害,國際地位不降反升。世界普遍寄希望於中國率先走出危機,帶領世界復甦。中國3萬億美元外匯儲備和銀行系統的充足資本,使中國成為危機中世界少數的中堅力量。中國銀行和企業的實力和國際地位顯著上升,海外收購非常活躍。
第五,十六大以來中國政府提出的「和平發展」戰略,使世界各國對「中國威脅」的看法和擔憂有所減弱,對中國的信任、肯定和信心有所增強。中國對外關係持續改善和發展,在聯合國事務、國際經濟金融改革、聯合國維和、反恐、防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反海盜等方面的行動和表現,受到世界範圍的肯定和認可。世界普遍認為,「中國由問題的一方成為解決問題的一方」。
第六,在中國實力和國際地位持續上升的同時,由於意識形態、社會制度、價值觀等因素,西方國家對中國的消極態度仍然沒有改變。中國總體的國際形象和國際聲譽在西方主流輿論中沒有根本改善,其基本面仍然是負面的,這在奧運會境外火炬傳遞、拉薩「3?14」打砸搶燒等嚴重暴力犯罪事件、「毒牛奶」和「毒餃子」等事件中表現得非常清楚。
除了上面六個主要的特點和變化外,我們還可以看到當前國際體系正面臨轉型,國際體系的轉型是信息化、全球化的必然選擇,在這個轉型中,中國國際地位又會有什麼樣的機遇和挑戰呢?
第一,整個國際體系轉型是和平轉型,而不是戰爭轉型,這個和平轉型是長期的漸進過程,對中國漸進式地成為世界主要大國是非常有利的。
第二,美國主導的霸權體系在緩慢地走向衰落,但仍有相當大的主導能力,而美國緩慢走向衰落的過程,正是中國崛起的良好機遇。
第三,以聯合國為主體的全球治理體系尚未形成。不管G8還是G20,都擺脫不了聯合國體系。無論未來世界將處於怎樣的一種體系,中國在裡面都將唱主角。
第四,新興大國群體崛起,這些國家積極合作可為發展中國家爭取更多的合理權益,並順應和平與發展的時代潮流,尋求通過協商與合作來修正國際體系,構建國際機制。
第五,中國和諧世界的理念已經形成,中國未來崛起後的國際角色、國際地位都是建立在和諧世界的框架里,中國一定會成為世界強國,而且不會給世界帶來重大的災難;實際上這也正是和平崛起的要義所在。
再說說中國的挑戰,在這個轉型階段,雖然中國有很多發展上的優勢,這和中國的優越制度有很大的關係,還和中國特有的國情有關,中國有13億人,就算是在危機中也能保持比較滿意的發展速度,雖然信息化帶來了投資和出口的深刻變化,但對於中國來說,在危機來臨時,通過宏觀調控,是可以依靠強大的內需拉動增長的,當然原因不止如此,此處不多談。談到挑戰,前面已經說過,國際形勢雖有緩和,但是依然嚴峻,台灣問題,中國周邊問題,中美關係、中日關係、中南海問題等要長期的形成一種和諧本身就是不確定的,更何況中國處在一個發展引起的重大矛盾並存的階段,要解決好諸如貧富差距、資源分配問題、發展結構不合理問題、三農問題、就業問題···這些都是中國必將面臨的挑戰,所以,未來我們要看到機遇,同時要認清阻礙,不斷地朝著新的方向前進。
- 中國外交形勢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60多年歷史中,我國至少有三個時期處在相當惡劣的國際環境中。一是新中國成立初期,這個階段以聯合蘇聯反美為主要內容,美國等西方國家對我國採取政治上孤立、經濟上封鎖、安全上包圍的敵對政策。我國還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抗美援朝,與美國及其追隨者打了一場熱戰。二是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以聯合第三世界、爭取西方國家反美反蘇為主要內容,北有蘇聯在我國邊境陳兵百萬,南有美國侵越戰爭炮火,西南、東部也不斷有反華的聲音,可謂是形成了四面夾擊與威脅之勢。三是1989年中期之後,美國等西方國家借國際棋局大變之機,掀起一陣猖獗反華浪潮,對我國實行全面「制裁」,企圖「以壓促變」,其間,中國至少有兩次面臨原子彈打擊的風險。
早期中國的外交方針和策略,是第一代領導人在鬥爭中逐步制定和完善的,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就提出「一邊倒」,即新中國完全倒向社會主義陣營這一邊,這是出於中共與蘇共之間的歷史淵源以及蘇聯與新中國政治制度、意識形態的相同而制定的,並且「一邊倒」可以最大程度贏得社會主義陣營的支持和幫助,以打破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新中國的圍堵與扼殺局面。但是,一邊倒並非放棄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而是即使在社會主義陣營里仍繼續開展獨立外交,不受任何人、任何國家的控制。「一邊倒」的開展,為新中國的外交打開一扇門,同時也為國家經濟的發展作出巨大貢獻,蘇聯曾幫助新中國制定「五年計劃」,並研究經濟政策,並協助我國的科研開發,更為重要的是,它幫助中國勝利完成了抗美援朝這個捍衛祖國主權的戰爭。但「一邊倒」的外交策略也使中國喪失了更多與世界接觸的機會,以至於在中蘇關係破裂時,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並可能遭致美、蘇兩國的打擊。在同一歷史時期,毛澤東曾指出美、蘇陣營間有廣泛的中間地帶,並在與「中間地帶」國家的交往上做了很多事,五十年代中後期,中國領導人頻頻出訪,並不失時機地提出「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惠、和平共處」的原則,為樹立中國和平大國的形象做出極大貢獻,並為世界和平事業作出突出貢獻。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中國外交政策在當時的完整體現,保證了新中國周邊環境的穩定,為國內一規模經濟建設作出了貢獻。不僅促進了國家貿易的發展,保證了國家主權獨立,也圓滿解決了一系列困擾著中國與東南亞各國的華僑關係,解決了排華風潮等問題,使國家主權得以維護。
談完早期中國外交,我們再看看當今外交局勢的巨變。新時期中國外交不僅在外交指導思想上不斷完善與發展,在實踐中也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中國外交不斷提高同國際社會交往的本領,掌握處理國際事務的主動權,外交越來越主動,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在對外關係實踐中也不斷得以發展。中國加快了與聯合國的互動步伐,國際外交上逐步重視發揮聯合國在推動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方面的獨特作用,致力於維護聯合國安理會的權威,中國更是主動倡導舉行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首腦會晤,根據聯合國憲章精神,中國積极參与聯合國在維和、軍控、反恐、發展、人權司法、環境等問題上的合作以及聯合國各專門機構的活動,這些都充分表明中國新形勢外交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中,更說明中國已成為世界體系的建設性參與者、國際矛盾的積極協調者、周邊秩序的務實塑造者。除此之外,中國還積極開展峰會外交,擴大了中國在國際外交上的影響力和發言權。國際峰會的高規格、權威性是各國直接表達我方立場的最佳場所,是有效處理問題和發揮影響力的極好場所。「世博外交」、「亞運外交」這些新平台促進了中外的相互理解與信任,展示了我國開放包容、熱情友好的形象。在處理和世界強國之間的關係上,中國外交的實力更是得以充分的展現。當今國際外交下,中美關係歷來都是呈現出複雜的兩面性,合作與摩擦並存。當前形勢下,雙方一些矛盾和分歧仍被人為地擴散,嚴重損害雙方戰略互信的建立和兩國關係氣氛,但剖開迷霧,從客觀上分析中美關係會發現,兩國無論有多少矛盾,無論面臨多高的衝突頻率,中美合作都是根本實質和必然選擇,雖然中美各有自身利益的訴求,但雙方利益日趨交融,領域廣闊、規模龐大、利害關聯強,合作對兩國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未來兩國也必然在探索建立合作共贏的新型大國關係之上形成新的和諧局勢。談完中美關係,再談談其他方面的國際外交,中俄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得到不斷深化,各個領域的互利合作日益擴大,在能源、安全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合作成果,政治和戰略關係不斷深化,展現出更密切、更廣闊的合作前景。中歐關係穩中有進,雙方互利合作基礎堅實,特別是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歐洲對我國認識加深,發展與華合作的積極性明顯增強。我國與巴西、印度、南非等發展中大國歷史經歷與發展任務相似,彼此共同語言多,發展務實合作的願望強烈。經過「金磚國家」四次峰會,相互了解和交流加深,增進了各國之間的互利共贏合作。中歐關係也出現平穩發展勢頭,雙方在國際金融改革、全球治理、應對氣候變化等一系列問題上的合作進一步加強,中日關係上,繼續堅持鞏固和發展中日互惠關係、增進政治互信、改善民意基礎的外交戰略,周邊關係上,近年來,我國不斷深化同周邊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友好關係,雙方不斷展開多方面的合作,通過推進多邊區域合作還增強了中國與周邊國家經濟上的相互依賴和政治上的互信。金融危機的到來對中國國際外交形勢更是帶有一定的促進作用,金融危機後,我國不僅積極推動國際經濟重建和國際體系的調整,還本著建設性的態度積极參与伊核、朝核問題會談,支持周邊國家政府穩定國內政局、反對國際恐怖主義活動,在防核擴散、能源、糧食安全等全球性問題上,主動與國際社會展開合作,中國還以高度負責的態度參與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行動,既從自身做起,也積極承擔國際義務,發揮了一個負責任的大國的作用。
談完新形勢下外交的現狀,我們再來看看新形勢下的中國國際外交的新特點:
第一個特點是美國獨霸及其單邊主義傾向。
從各類「硬指標」看,美國離走向衰落還有很長一段距離。即使美國經濟出現衰退,對其他國家經濟也是弊大於利,不會根本改變戰略力量對比失衡的態勢。只要其他大國不能形成一個長期的抗美聯盟,美國獨霸就會持續相當一段時間。但就是在美國獨霸的環境下,中美關係仍然不斷地得以改善,從而保障了中國的權益,這證明了中國外交的成功,也說明兩國之間的共同利益是廣泛的,也就是說,對美合作、不對抗將會繼續成為中國外交的基本原則之一。
第二個特點是大國合作。
大國之間自然而然存在著永久的競爭關係;美國獨霸和單邊主義的局面必然會造成其他國家對它的某種聯合抵制,同時美國也必然力圖拆解任何形式的抗美聯合。但大國之間以合作而非鬥爭為主的格局,是未來相當一段時間的趨勢。至於中國,國際恐怖主義和民族宗教矛盾,也越來越成為重要的國家安全關注點。所以,未來中國不僅要加入國際經濟領域的大國合作,也要加入國際安全領域的大國合作。但然,當前我們主要關注的還是美國獨霸的威脅,特別是它同「台獨」威脅。
第三個特點是北強南弱,即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力量對比仍然嚴重失衡。
北強南弱的長遠趨勢,決定了中國的主要對外經濟夥伴是發達國家以及韓國、新加坡等「准發達國家」,北強南弱的局勢告訴我們,未來我國還需要在南方國家大力開拓市場。
第四個特點是中國崛起。
中國崛起前面已經論述過多,世界人民都感受得到,在這裡就不在重複介紹。
第五個特點是「熱點集中」。
熱點集中指的是世界政治、軍事、文化衝突熱點集中在歐亞大陸這塊腹地,東起阿富汗、巴基斯坦,西至巴爾幹半島,北到裏海地區,南及蘇丹、埃及的地帶,這個地區是全球地緣政治的中心地帶。同其他地區相比,歐亞腹地的民族宗教問題最為錯綜複雜,宗教極端勢力最活躍,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最豐富,大國競爭最激烈,未來的政治發展方向最不確定,因此,歐亞大陸腹地是決定是熱點問題集中的關鍵地區。
第六個特點是獨立自主的和平發展道路。
我國反覆強調要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並提出了構建和諧世界的理念,這是新時期中國外交最大的特點,同時也是時代的需要,世界格局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趨勢繼續發展,和平、求合作、促發展已成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呼聲。走和平發展道路,是中國政府和人民根據時代發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戰略抉擇。
20世紀70年代末以後,鄧小平對世界形勢的發展變化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在戰爭與和平問題上逐漸形成了新的判斷。1985年,鄧小平進一步指出:「現在世界上真正大的問題,帶全球性的戰略問題,一個是和平問題,一個是經濟問題或者說發展問題。」他認為,和平與發展必將成為當今時代的主題,這是世界各種矛盾發展變化和世界抑制戰爭因素不斷增長的合力作用的結果。和平問題是東西問題,發展問題是南北問題。概括起來,就是東西南北四個字。其中南北問題是核心問題。另外,1987年黨的十三大確認了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這一深刻論斷。
我國的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包含著以下基本點:獨立自主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場;維護我國獨立的主權,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我國對外關係的基本準則,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加強同第三世界國家的團結與合作,是我國對外關係的基本立足點;堅持對外開放,加強國際交往,是我國的基本國策。
關於和平發展這條道路,中國曆來反對霸權主義,以維護世界和平為使命,積極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當然,這些都不是無條件的,國家之間友好合作關係必須遵守中國的五項基本原則,即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可見,中國選擇和平道路是基於我國發展需要也是遵守世界發展趨勢的最好選擇,凡是違背這條原則的國家,註定不能走得太遠,未來也必然會走上和平道路。
第七個特點是「執政為民」、「外交為民」的外交工作指導思想,這是新時期中國外交的一個顯著特點。
外交為民就是外交為人民服務,這包括兩層含義:第一,外交為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務,為經濟建設服務;第二,人民是外交的基石和後盾。這也是基於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而言的,從制度上看,這也是中國必然的選擇。
第八個特點是中國逐步掌握處理國際事務的主動權,中國外交更加主動、更加靈活、更加適應時代的發展和需求,這在前面有大量論證,不在重複。
綜上所述,當前形勢下,中國的外交局勢還是比較和諧的,當然,不得不承認,還有很多不和諧的聲音,這些是不可能消除的,也正因為這些問題的存在,才讓外交有挑戰,未來中國還是要在中美關係、中俄關係、中歐關係、中日關係、中國與周邊關係上繼續保持警惕,努力協調好這些重大關係,不斷消除不和諧,堅持當前的外交戰略,根據時代需要做相應的改變和創新,也只有處理好這些重大外交難題,我國才能全心投入到經濟建設之中,才能確保不被干擾,才能實現我們的預期目標,所以,外交仍是未來的重點,應該被永遠重視。
最後,我們再來談談中國外交的新挑戰。(下面簡略列舉新形勢下中國外交面臨的挑戰,僅供參考)
第一,中國現有的外交戰略是建立在不結盟,不對抗基礎之上的,但北約東擴和美日安保條約範圍的西擴形成了這樣一種局面,一方面是冷戰結束,蘇聯的解體使美蘇緊張對峙的局面消失,國際大格局有所緩和,但另一方面冷戰時期形成的北約和美日軍事同盟這兩個最主要的軍事結盟組織不但沒有消失,反而有擴大的趨勢,這對中國獨立自主的不結盟戰略形成重大挑戰;
第二,中國現有的外交戰略是建立在國際社會基本承認各國的獨立自主權為基礎的,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在人權問題尤其是科索沃問題上採取新干涉主義的立場,把人權高於主權的主張強加於他國,不承認發展中國家有獨立自主的處理國內事務的最高權力,並公然繞過聯合國對主權國家南聯盟發動戰爭,這不僅是對中國主張和堅持的以不干涉內政為核心的建立國際政治新秩序的主張構成了挑戰,而且也對中國按自己主張解決國內問題的原則形成了潛在的威脅;
第三,中國現有的外交戰略是建立在80年代初期中美關係發展總體較順利的基礎的,但自冷戰以來,中美關係一直處於時好時壞的不確定狀態,美國國內遏制中國的呼聲對中美關係形成了短期難以克服和解決的重大障礙,人權衝突,貿易磨擦,美國國內反華勢力遏制中國的呼聲時有高漲,中美關係存在出現重大搖擺的可能;
第四,中國現有的外交戰略是建立在平衡美國與蘇聯-俄羅斯的力量的基礎上的,但俄羅斯的持續大規模的衰退大大改變了國際力量的對比,弱化了反對美國強權政治和霸權主義的力量,動搖了中國獨立自主外交戰略所賴以建立的力量平衡的基礎,以俄羅斯作為多極化格局發展的一個動力的設想難以順利實現;同時,西歐國家在許多重大問題上與美國緊密地聯在一起,成為獨立一極的進程大大滯後,這從總體上對中國的多極化戰略形成了挑戰;
第五,中國現有的外交戰略是建立在中國與第三世界國家發展關係,建立在第三世界國家力量不斷發展壯大基礎上的,但東南亞經濟和拉美經濟以及俄羅斯經濟的大規模的金融危機,遏制了非西方經濟的發展和增長的勢頭,第三世界國家與發達國家的經濟差距由於美國經濟的強勁增長,由於西方在信息和高科技領域的絕對優勢的增加而進一步拉大,削弱了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和作用,發展中國家的內戰和彼此間的戰爭,民族問題,自然災害的困擾等則進一步削弱了發展中國家的力量,作為中國獨立自主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的聯合第三世界國家的作用下降;
第六,中國現有的外交戰略是建立在以一國兩制的戰略構想實現祖國統一的基礎上的,但近年來台灣海峽兩岸關係因李登輝的攪局大受影響,從李登輝訪問美國到拋出特殊兩國論,台灣當局的台獨傾向越來越明顯,以一國兩制設想和平解決統一問題的戰略構想的遭遇重大挑戰。
總結:中國外交的主要任務是維護國家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積極推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未來中國應該繼續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堅持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對中國未來的外交,我還是那句話,處在發展中的國家都是聰明的,都是追求進步和突破的,所以,對未來的外交局勢的和諧我還是堅持樂觀態度,未來我希望看到中美關係、中日關係、中歐關係、中俄關係越來越和諧,更希望在台灣問題上能早日見到成效,帶著對未來的憧憬,匆匆結束此節繁瑣的內容。
——寫於2013年冬
小海cosea文章推薦:
當前中國經濟形勢 - 小海cosea的文章 - 知乎專欄
當代中國問題 - 小海cosea的文章 - 知乎專欄
房地產泡沫問題 - 小海cosea的文章 - 知乎專欄
中國徵收遺產稅問題 - 小海cosea的文章 - 知乎專欄
淺談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 小海cosea的文章 - 知乎專欄
淺談 時間積累 虛榮心 優越感 對比競爭 無知無能 愚蠢 包容 自私自利 認知 分辨 判斷 歧視 原罪 哲學等話題 - 小海cosea的文章 - 知乎專欄
PS通道是個什麼鬼? - 小海cosea的文章 - 知乎專欄
我與她的戀情 - 小海cosea的文章 - 知乎專欄
音樂學習之路 - 小海cosea的文章 - 知乎專欄
數學家的故事 - 小海cosea的文章 - 知乎專欄
未經授權,所有回答/文章,拒絕任何形式的轉載,分享鏈接請標明出處和作者。
書籍購買
郵箱:hoctoboy@gmail.com
微信:hoctoboy 微博:今日經濟hocboy (二維碼自動識別)
希望我的文章/回答對你有所幫助,感謝你的關注與支持。
create is my all.魂盪魄,勇者雄心——小海cosea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瓜達爾港開航的戰略意義?
※英國公投脫歐,是否表明了以歐美為代表的西方民主政治制度本質上就是一場鬧劇?
※有哪些軍事實力被低估的國家?
※【日帝主義投降72周年】高舉毛澤東主義偉大紅旗,永遠堅持反帝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