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項目和熱門細分領域更受資本青睞 | 數字醫療領域報告

以下內容來自 FellowData 公眾號 (ID:FellowData)

導語

2015 年下半年開始,國內迎來新一輪周期性「資本寒冬」。創新創業整體環境驟然降溫,媒體紛紛開始聚焦報道於資本寒冬下創新企業「倒閉」、「裁員」。數字醫療領域作為前期熱點,更是難以倖免——春雨醫生倒閉論、好大夫和尋醫問葯大規模裁員等消息經常見諸報端。但作為逆周期典型行業代表,醫療領域素來是資本寒冬下的避險行業,事實真如媒體報道的那般糟糕嗎?

此次 FellowPlus 旗下資料庫 FellowData 聯合聯基金,深度挖掘數字醫療領域(更為廣泛意義上的互聯網醫療,統計口徑包括健康保健、專科服務、尋醫診療、醫療信息化、醫療健康硬體、醫療綜合服務、醫藥電商、生物技術、醫生服務和其他醫療服務等細分領域)創投大數據,給大家呈現一個最全面且真實的數字醫療行業投融資現狀。

數據來源及整理:FellowData

文章撰寫:聯基金

  • 創投宏觀資金面仍高速增長,醫療是重點投資領域

從宏觀層面來看,數字醫療並沒有那麼冷。我們認為兩個中長期宏觀因素推動創業投資在宏觀資金面上持續增長:

國內社會資產配置中權益投資比重逐漸加大;

創新創業作為本屆政府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的核心改革頂層設計之一的政策傾斜。

據不完全統計了 2015 年下半年(2015 年 7 月份股災之後)以來公開的新募集的醫療相關基金擬募集資金已超過百億規模。

私募基金規模增速遠超公募基金,預計年底超過公募規模:私募基金月度環比增長 6.7%、年度同比增長 90%,遠超公募基金的環比 3.5%、同比 32% 增速。私募基金規模達到 8.6 萬億元,接近公募基金的 8.8 萬億元;

一級市場私募基金已成為私募主體:與二級市場基金不同,一級市場資金直接投資於未上市企業,是支持創新創業的主要力量。目前股權類私募(PE)和創投類私募(VC) 實繳規模超 3.9 萬億元,佔整體私募基金實繳規模的近 60%,超過傳統二級市場證券類私募規模。

醫療領域一直是資金和技術密集型的產業,國家設定的 2020 年 8 萬億產值的目標 (年複合增速近 15%)更是吸引了眾多不同類型的資金布局。據不完全統計了 2015 年下半年(以 2015 年 7 月份股災之後)以來公開的新募集的醫療相關基金,涉及政府、專業投資機構、上市公司、創業企業等多個主體,擬募集資金超過百億規模。典型代表有 1400 億規模國家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2016 年 9 月落地杭州,支持醫藥醫療科技等七大類戰略新興產業)、計劃 3 年投資 50 億元的普華資本-京新固周健康產業基金、10 億元規模的約印創投-II 期醫療基金、1 億美元的樂普——民和全球精準醫療創新投資基金、1 億美元的 Vivo PANDA Fund 醫療健康產業創投基金等。

資本寒冬下,醫療還很「溫暖」。那麼創業者們感受到的寒冷從何而來?

  • 創業熱潮開始變冷,明星企業「馬太效應」明顯

互聯網醫療在國內是從 2011 年開始快速成長的,其標誌性事件是 2011 年 7 月純移動端尋醫問診項目——春雨醫生的成立。該領域的創新動力來自於 2009 年以來的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以及對醫療領域的滲透,在互聯網 + 投資主題的刺激下,持續吸引創業者投身其中。

我們跟蹤了 2011-2016 年 Q3 的歷年數字醫療項目新創數量(上圖),從 2011 年的 156 家起步,2014 和 2015 年迎來高峰,年項目新創數量達到 543 和 481 家。一時之間,上千個以互聯網 + 醫療為代表的創新項目遍地開花。但到了 2016 年新創項目數量則開始難以為繼,大幅下滑,前三季度只統計到 186 家,Q3 單季度更是只有個位數,顯示了數字醫療領域的創新退潮。

在融資端的統計也支持上述高潮已過的結論(上圖)。2011、2012 年平均一年只有 20 多個項目公開獲得融資,融資總額也只是在 10 多億的規模。2013-2015 年迎來投資風口,獲得融資項目數和融資總額都以年增速超 100% 高速增長,於 2015 年達到最高峰,融資項目數達 349 家、融資總額 283 億元。但有意思的是雖然融資事件大幅下降,融資總額仍有小幅增長,提示行業已經開始「淘沙」。從數據中可以看到,2016 年前三季度的數據則顯示出分化的趨勢:融資事件數 198(預估全年 264,下降 24%)、 融資總額 238 億元(預估全年 317 億元,升高 12%)。

數字醫療項目新創及融資數量呈現逐步下降的趨勢,顯示了創新者和資本在該領域不斷趨于謹慎。融資總額所表現出的小幅增長趨勢,與上文的宏觀資金面寬鬆方向一致。進一步結合上述數量上的下降趨勢,顯示了資本對於數字醫療項目的集中投資方向。

FellowData 更深入地詳細統計了 2014-2016 年 Q3 數字醫療各輪次融資事件數量,明顯的趨勢是更多中後期項目拿到了融資(上圖)。我們把天使/種子、Pre-A、A 及 A+ 輪次作為早期項目,B 輪及更後輪次作為中後期項目,統計可看出 2014 年、2015 年、2016 年前 三季度的早期項目融資總數分別為 129、287、138(預計全年 184),呈現高峰後下降 趨勢。但是中後期項目融資總數分別是 31、60、61(預計 2016 年全年可達 80),今年 再創新高。

相應的統計早期項目融資數量佔比,也與上述中後期集中的趨勢一致(下圖)。 2014 年、2015 年、2016 年前三季度的早期項目融資總數比例分別為 80%、82%、 69%,中後期項目融資總數比例分別為 19%、17%、31%。

各輪次融資金額及佔比的統計數據則趨勢並不明顯(下面兩張圖)不過最明顯的是 A 及 A+ 輪融資金額和佔比的顯著提高。其原因主要是平安好醫生的 A 輪融資 5 億美金的巨大效應,顯示了明星項目的資金「馬太效應」。除了平安好醫生,我們也整理出了今年以來公開的巨額融資:春雨醫生 D 輪融資 12 億元、壹葯網 D 輪融資 10 億元、美柚 E 輪融資 10 億元、健康網 A 輪融資 1 億美金、固生堂 C 輪融資 7000 萬美金、更美 C 輪 融資 3.45 億元、熙康網 B 輪 6400 萬美金、新氧 C 輪融資 5000 萬美元、杏樹林 C 輪融 資 3200 萬美金、趣醫網 B+ 輪融資 3000 萬美金等。

綜合上述數據,我們可以得出結論:相較於 2015 年,創業者及資本都更為謹慎的進入到數字醫療領域,資本也變得更為挑剔,且向明星企業集中,這才是數字醫療感受寒冬的真實原因。

  • 細分領域專科服務、尋醫診療是資本和創新熱點

除了資金向明星項目聚集趨勢外,我們也試圖從宏觀投融資數據中挖掘數字醫療的最新細分領域熱點。我們定義了兩個指標:資本熱點和創新熱點。

各細分領域中,從資本角度來看,健康保健、專科服務、尋醫診療、醫療信息化是四 大熱點,2013-2016 年 Q3 其融資數量佔比分比為 18%、16%、12%、12%,佔據半壁江山(上圖),其典型代表分別包括美柚、固生堂、春雨醫生、卓建科技等。

我們將 B 輪以前融資數量佔整體細分領域融資總數比例超 80% 的方向定義為創新熱點,2013-2016 年 Q3 佔比超 80% 的細分領域有醫生服務(88.1%)、尋醫診療 (88.0%)、專科服務(86.7%)和醫療健康硬體(81.4%)(下圖)。

由上結合資本和創新兩方面來看,專科服務和尋醫診療最受追捧。

同時這兩個領域在業務邏輯上 2016 年的最新趨勢是線上線下更深度融合,數字醫療企業拓展線下業務或者傳統醫藥醫療企業戰略性投資線上業務。前者如微醫互聯網醫院及全科醫學中心、丁香園的丁香診所等,後者如愛爾眼科的愛眼 e 站、通策醫療的存濟網路醫院等。據統計數據顯示,2016 年國內醫藥醫療類上市公司參與的數字醫療融資事件數量三季度已超 2015 年全年,全年融資總額也預估與去年接近(上圖),維持 2015 年高峰時期的規模。上市公司不斷加大這一領域投資,對於整體行業,特別是專科服務這一細分領域(上市公司大多是細分領域龍頭企業)的創新及資本退出必將帶來積極的影響。

綜上來看,資本寒冬下醫療仍富暖意。雖然創新及資本的謹慎態度推動明星企業蓄水吸金,但是專科服務和尋醫診療兩大細分領域的線上線下深度融合開拓創新和資本新的熱點。

關注收錄了 24 萬公司數據的 FellowData (ID:FellowData),為您呈現早期投資各領域的全貌熱門事件。

推薦閱讀:

炒股一年虧損50%,殘酷的資本市場都教會了我什麼?
控股萬家文化夢碎,銀行為何不肯借錢給身家56億的趙薇
專訪紀源資本管理合伙人符績勛:未來兩三年將迎來投資最好時刻
資本背棄與權力碾壓之下的王石事件
茅侃侃以死懟資本:老子不跟你們玩了

TAG:数字化医疗 | 春雨医生 | 资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