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閱讀環境」正在退化么?

文/李怡

*以下討論皆針對non-fiction讀物/以求得知識為目標的讀者

在不斷閱讀書籍與微信文章的過程中,我發覺人們每天浸泡的閱讀環境已經悄然變化,嚴重的說是在:逐漸退化。對我而言,作為觀察者看這個「讀者與作者共同造就」的現象很有趣,同時亦覺得「閱讀環境」對各位意義重大,值得專門寫篇小短文來討論。

觀點空洞現象

現在,無論是讀者還是寫作者,觀點提煉的能力都更弱了。這種現象發生可能是因為思維力低下,亦有可能是因為單純的偷懶。當然,持續偷懶會逐漸演變成思維力低下。《刷爆微信朋友圈的7種策略》、《XX的3大法寶》或者《當我們在談XX,我們在談什麼?》,上述標題大抵上代表了一種觀點空洞文章的態度,習慣用一個吸引眼球的勺子,而不是給出更有意義的觀點。看起來,我們的讀者也很樂意與接受這些零散的信息點,而不是一個強有力的觀點。

邏輯虛無現象

現在,更多知識內容使用1,2,3的段落標題了。我不知道是否受咪蒙之類啟發,還是單純自己偷懶。但用數字作為段落標題毫無意義,既無法給讀者一個階段性的結論,也無法讓全篇邏輯轉承起合。你寫的不是故事,應該是有組織的知識/觀點。

東拼西湊現象

現在,更多作者知道讀書的「重要性」了。因為對經典書籍的快速組合,可以將前人系統驗證的內容拼湊為一篇你的「原創」,內含大量數據、實驗。《影響力》、《黏住》、《瘋傳》、《引爆點》、《學會提問》、《金字塔原理》,《營銷管理》、《烏合之眾》,至少在我們行業,上述幾本書的幾個微小觀點即可構成一篇看似高質量的內容。而作者純粹藉助了自己的記憶力與讀者的信息不對稱。相對而言,這樣的內容對讀者有誤導的風險,對作者危害則更大。我建議作者,至少要提出自己整合後的「新觀點」。

嘩眾取寵現象

現在,標題黨對我們來說是家常便飯了。人人都對標題動心思,因為標題意味著點擊概率。然而更加可怕的是由標題引發的觀點改變,會給人帶來誤導。以著名自媒體羅輯思維在10月9日的語音和文章《為什麼現在富人比窮人更熱愛工作》為例,原文來自《經濟學人》,原標題是《報酬與休閑時光:要想洒脫不容易》。其實原文並沒有表達「富人更熱愛工作」,而是「從事高水平/創造性工作的人士更願意把時間花在工作中」,這群人完全不=富人。更改標題以後,此文更容易吸引普羅大眾點開的文章了,且讀者的思考可能也因此受到干擾。

渴望速成現象

現在,越來越多讀者渴望速成了。原因可能是他們比較忙,沒時間;這是知識快餐開始大規模崛起的一個機遇,諸如《得到》這樣的APP,以及《通往財富自由之路》這樣激進的名稱越來越多,撩騷大家的G點。越渴望速成,越相信自己在這條道路上的收穫不虛,可謂惡性循環。問題更多在讀者而不是作者,因為作者已經相應掌握了體系化的知識結構,能夠輸出足夠有「啟發感」的內容;而讀者容易被「啟發感」所蒙蔽,誤以為自己已經「得到」。所謂節省時間的捷徑,說不定到頭來還是浪費時間。

伴隨信息爆炸和媒介碎片化,這些現象的出現都很合乎情理。我沒有解決辦法提供,只能列出我所見來提醒你。這個世界依然是少數人的,商業成功依然是依賴信息不對稱的,獲得真知灼見依然是需要付出大代價的。

有一個指導方法永遠行之有效:保持質疑,不做大多數人。

關於閱讀的更多文章:

年輕人,請勿「快」讀書


推薦閱讀:

Scalers:讀不進書怎麼治?我的終極解決方案
誅仙這本小說到底文筆如何?朋友的評論褒貶不一,結局真的很差嗎?
別人一小時讀5本,你5小時讀一本,速讀有那麼神?
怎麼記「有用的」讀書筆記?| 狗熊有話說
如何處理自己讀不下去的書?

TAG:阅读 | 读书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