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山丘

San Francisco Urban Skyline in black and white

舊金山天際線,城市的山丘

————————————————————

如果你喜歡聽李宗盛的《山丘》,你會對我這張照片心領神會。

在2013年我搬去舊金山工作之前,其實也去過這裡兩次了。但從來沒有從這個角度,觀察這個城市,直到我聽到了2013年7月,李宗盛推出的十年來唯一錄音室作品《山丘》。

李宗盛說,《山丘》是他十年前就想好的旋律,而直到發行兩個月前,才最終完成的歌詞。

看到歌詞和專輯封面的那一刻,我就確信,這是真的。

詞人寫的詞,其實就是他的人。十年的歲月,交付給一首歌詞,他的經歷與感悟,眼界與心胸,成長的痕迹、翻過的山丘,盡在其中。

而專輯封面,則是一張城市的「山丘」。

如果這是中小學生的命題作業,老師讓大家在放學後的周末,去拍一張名為 《山丘》的照片,多少人會去拍非自然的山丘?

這是不經歷成長不會得到的感悟。

除非你早熟。

「望著大河彎彎,終於敢放膽,嘻皮笑臉,面對人生的難」。

《山丘》是在人世間過盡千帆的感悟,是修行歷練的財富。

攝影也是如此,它是一場修行。 審美/構圖/鏡頭感/故事性的培養,對攝影師而言是長期的修鍊,經驗的累積。天賦當然是一個加成,有人升級快有人升級慢,但總體需要的經驗值是一定的。

借用馮唐的「金線」理論,擴大點說,任何創造性領域都沒有什麼入門門檻,但它們中間橫亘著一條「金線」。攝影也沒有什麼門檻,任何人用任何能拍照的器材,都能攝影。但攝影有金線。

攝影最終的提高,不來自攝影,而來自別的領域。繪畫、建築、文學、音樂、電影、設計等各類藝術,歷史地理、文化的知識了解等等。

而審美如何提高?

我在美國讀建築碩士的時候,問過設計課studio的老師一個問題。當我們有幾個不同的概念和方案的時候,我們如何知道哪個更好?他的答案並不讓我十分信服,直到我看到了一個喬布斯早期的採訪。

記者問他,在設計過程中怎麼知道哪個方向是正確的?喬布斯思索許久,說道「最終得由你的品味來決定。」

在攝影入門之後,拍得多了技術提高了, 攝影師呈現的作品在質量上並不會有太大差別,但終極的差異性究竟在哪呢?

那就是鏡頭背後的你,和關於你的一切。

作為一個建築師,我常常會有這方面感受,一個設計方案出來,效果圖公司會做效果圖,模型公司會做模型,多媒體公司會做動畫,但什麼是他們無法領會無法取代的?

那就是只存在建築師腦中的設計思想和方案推敲。

你是怎樣的一個人,你的人生觀,你的品味,你讀過什麼書,聽過什麼歌,看過哪些電影,走過哪些路,愛過哪些人,經歷過多少事情,翻越過多少山丘,都決定了在摁下快門的那一刻,你會拍出什麼樣的照片。

「越過山丘,雖然已白了頭,喋喋不休,時不我予的哀愁」

最終我們會胸懷山丘,面對沉浮不發一言,任河流奔騰而過。

(完)

(更多攝影故事與照片,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一片一故事,新浪微博:光影之舞)


推薦閱讀:

為不浪漫正名 | 浪漫主義怎樣毀掉了所有人的愛情
七言?聞老人為亡妻送月餅迷路有感
你的名字是愛情
如何做一個好的傾聽者?
該不該對自己喜歡的人主動?以及該怎樣對自己喜歡的人主動?

TAG:旅行 | 爱情 | 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