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線造犯規第一人真的是哈登么?
靠造犯規站上罰球線得分在很多球迷眼裡可能是件不太體面的事情,比如哈登常年被一部分球迷調侃「景德鎮之子」,「碰瓷王」,「一分王」諸如此類不太友好的綽號。但即便是60%的罰球命中率,得分效率也遠比進攻摧枯拉朽的勇士還要高效,更別提造成對面核心內線球員犯規困擾所帶來的優勢了。所以,即便球迷們可能不喜歡,球員和教練卻很樂意在罰球線上去擊敗對手,「當我手感不好的時候,我會希望去衝擊內線,殺傷對手」這樣的宣言也始終不絕於耳。所以,站上罰球線這等划算的好事一旦成為我方的目標,敵方避免的狀況,就變成了一件需要一些技巧的技術活了。
既然是技術活,就自然有技術的高低之分,有能力的強弱之別。如果要比較這一點的話,用最簡單粗暴的方式就是比較場均罰球數了。
這裡列出的場均罰球數最多的前15位球員都是大家熟悉的,有聲名在外的造犯規高手,有飽受「砍鯊」困擾的罰球苦手,也有每個夜晚一次次衝擊籃筐的勇者。這就有趣了——一樣的罰球,不一樣的門路——不同球員在獲得罰球的方式上各有各的一套。
前面說直接比較場均罰球數太過簡單粗暴了,因為每個球員的上場時間不一樣,手上的球權也有很大的差異,我們可以來看看一些稍微不那麼粗暴的數據。基於「字不如表,表不如圖」的原則,我們直接上圖。
橫軸是球員每36分鐘造犯規的次數(Personal Fouls Drawn,PFD/36),其中的造進攻犯規的次數已經被去除,縱軸則是我們熟悉的FTr,即罰球/出手比。點的顏色深淺代表了球員的場均上場時間。
造犯規次數會和罰球數有很強的線性關係,一般來講,每次造防守犯規(包括非投籃犯規)將會帶來1.29次罰球機會,所以這張散點圖的分布也大致展示了這一關係。但這些點並不會全都老老實實的呆在一條線上,因為FTr會更照顧一些出手較少的藍領型球員,比如出現在靠上位置的比永波,戈波特,而PFD/36則會更照顧一些球權較多的造犯規能手,比如在圖上位置靠右的考辛斯,哈登,德羅贊等人。比較有趣的是,光是這張圖已經簡單明了的將「砍鯊」戰術的受害者小喬丹從大部隊里分離出來了。目前的數據統計還無法直接區分一個球員是主動造的犯規,還是被對手從戰術上故意犯規,但我們對數據稍加加工就能看出一些端倪,小喬丹顯然處在一個非正常的位置。
一般來說,大家都對造犯規有著一個「越靠近籃下越容易獲得哨子」的常識性認識。這很容易理解,畢竟禁區作為命中率最高的狹小區域,通常也是對抗最激烈區域,對抗常常就意味著犯規,甚至有時候都很難區分什麼是激烈的對抗,什麼是犯規。這一常識獲得了數據上的支持,根據著名數據網站82games的統計,90%的投籃犯規發生在禁區內。那麼,能不能基於這個常識推出「籃下出手越多,獲得的罰球就越多」的結論呢?我們還是來看看圖。
橫軸為球員在籃下10英尺(約3米)內每36分鐘的出手次數,縱軸則為每36分鐘獲得的罰球次數,點的顏色深淺代表球員在籃下的出手頻率。
大體上,這些點的分布符合前文所說的「籃下出手越多,獲得的罰球就越多」的推論,大約每次內線出手可以額外獲得0.55次罰球。如果對這些點做簡單的線性回歸擬合的話,它的顯著性並沒有想像的那麼高,很多大家熟悉的,尤其是在場均罰球榜單上的球員是脫離了大部隊的。這可能意味著,同樣在籃下出手,不同的球員獲得罰球的幾率差異其實很大,也可能有一部分並不樂意往籃下走的球員有其他辦法獲得罰球機會。
那麼,不同球員每次內線出手,能額外獲得的罰球次數到底有怎麼樣的差異呢?我又要上圖了。
橫軸是球員在籃下10尺內的出手比例,縱軸則為每次10尺內出手對應的罰球次數。點的顏色深淺代表每36分鐘10尺內出手的次數。
我們可以從圖裡看出來,即便內線出手比例在同一個水平的球員,造犯規的效率也是差異非常大的。這裡有兩部分值得特別探討一下,首先是紅圈部分,這幾位球員幾乎不會刻意到籃下出手,大多數出手以跳投終結,但卻還是能獲得數量可觀的罰球。其中雷迪克,諾維茨基,貝里內利一直是名聲在外的優質射手,防守者對他們在中遠距離也需要緊貼防守,這或許是他們能在禁區外造犯規的主要原因。路易斯-威廉姆斯的情況則有點特殊,他擁有聯盟中幾乎獨一無二的跳投造犯規技巧,不僅中距離能造,還能獲得三分犯規,路威15-16賽季僅出賽67場卻製造了聯盟第一的43次三分犯規。為什麼說是「幾乎」獨一無二呢?圖上沒顯示,還有一個奇人賽季出場超過1000分鐘,僅僅在內線出手18次,卻獲得了76次罰球機會,這個人就是我們熟悉的楊少俠。圖上最詭異的要數盧比奧了,他並不是出色的射手,甚至說無論籃下還是外線他的投籃都算糟糕的了,但卻還能在禁區外造成犯規,或許他出色的球商和控球技巧讓他有一手特別的造犯規技巧吧。而圖中藍圈部分則幾乎是清一色外線持球攻擊手,他們半數以上的出手並不在內線,而在內線的出手通常是藉助突破來獲得的。
這裡需要特別說明的是,由於計算上的問題,縱軸上的罰球次數其實是總罰球數,並不是單純的內線出手造成的罰球,這讓這張圖產生了一種彷彿外線球員造犯規效率更高,越到籃下出手越難造犯規的錯覺。我們可以這樣修改一下:把縱軸改為標準FTr再來看。
可以看出,大體上依然符合越往籃下罰球越多的趨勢,但在前一張圖裡藍圈部分的球員在這裡依然明顯高出平均水平,甚至高於不少在內線討生活的球員,考慮到在外線造犯規的難度肯定要比內線要大,這高出來的部分很有可能是突破到內線獲得的。
接下來我們重點來看看,這些持球手的突破造犯規能力。
橫軸是球員每36分鐘突破次數(去除了以傳球為終結的突破),縱軸則是每次突破獲得的罰球。點的顏色深淺代表他們賽季的突破總次數。
這張圖就有趣了,加里納利在這張圖裡簡直就像俯瞰眾生的神一般。事實上,我刻意沒在前面的任何一張圖裡點名加里納利,但如果你現在回過頭去看,每一張圖裡加里納利都處在很突出的位置,他是經得起任何一項衡量造犯規能力數據的檢驗的。不僅如此,在官網統計的所有賽季超過80次背身進攻的球員里,他的造罰球率排第一,擋拆持球進攻的造罰球率第五,孤立單打的造罰球率第二。幾乎可以說加里納利精通所有持球造犯規的技巧,是名副其實的現役外線造犯規第一人。即便我們回顧過去十年NBA外線球員的造犯規數據,也只有馬蓋蒂一人能在FTr和PFD/36這兩項上同時壓過加里納利。在造罰球問題上總被調侃的哈登,凱文-馬丁等人其實也都略遜一籌。這張圖上另外還有個有趣的事:本來應該清一色外線球員的突破造犯規的項目里,混進了考辛斯一個中鋒身材後衛魂的內線球員。
有關造犯規的一些數據瑣事就簡單說到這裡,下面放兩個彩蛋。首先是2005-06賽季至今所有外線球員的單賽季造犯規數據統計,同樣是縱軸FTr,橫軸PFD/36。大家可以看看有哪些造犯規大師。
第二個是2005-06賽季至今單賽季防守端造犯規的統計,就是所謂的「影帝」Top30的榜單。有你感到意外的名字么?擴展到96年以來這一項數據的情況
【RimZero】是一個由一些NBA數據愛好者組成的數據觀察小組,我們研究,討論,分享,科普,並努力講述一些關於NBA數據的故事。新賽季會持續給大家提供好玩的數據帖,數據很有趣,希望大家都能了解。對數據特別有興趣的建議關注微博「籃圈即是原點」,會更新一些零碎的有趣數據。推薦閱讀:
TAG:NBA | 詹姆斯·哈登JamesHard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