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聊聊房子這件事

1

在房子話題這個波瀾壯闊的漩渦里,彙集著中國人的眾生相。

不知你有沒有發現,在房子話題上每個人都自成體系,他們對國家政策倒背如流,經濟學術語信手拈來,但是同樣的素材在被不同的人加工之後就能得出截然相反的結論,非常神奇。

比如,前不久成都有人同時拋售了30套住房,業主是大連的一家公司。在一部分人看來,這證明炒房團早已進入成都市場,現在的房價已經是添加了調味料的結果,價格不會再有大漲,炒房者是在急於套現;而另一批人認為,這是典型的逢高減倉戰術,個別人的選擇干擾不了大市場的繼續上揚,成都房市依然值得押注。

誰才是更加接近真相?沒人知道。多數人在面對房子話題時,結論不是通過思考得出的,而是由他所處的位置決定的。已擁有住房的人希望房地產漲價,哪怕不會因賣房獲利,至少還可以證明投資眼光的敏銳;沒有購房的人希望房地產崩盤,因為內心始終免不了有一個良好的願望:房子便宜了,我就買得起了——全社會關於房地產話題的討論,大抵就是這兩方聲音的混雜。

我曾經開玩笑說,有精力的人不妨做兩個微信公眾號。一個叫「房價上漲倒計時」,另一個叫「房價下跌倒計時」,每天只搜集利好於本派觀點的信息,相信各自都會有不少訂閱用戶。因為這就是一個許願池,人們聽到自己想聽的聲音,躁動的情緒得到安撫,睡眠質量得到提升,這就足夠了。

至於真相究竟是什麼,無人在意,人只會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東西。

2

我曾聽朋友講到她在某售樓中心的見聞,一位三十歲出頭的女性數落著她的父母:「你們給我買的這叫什麼房子!這麼小不說,樓間距也短……」與她牢騷滿腹相對應的,是老夫妻唯唯諾諾,臉上紅一陣白一陣的尷尬。可是我朋友說道,父母給她買的房子也不小啊,一個人住150平米,哪裡小了?

講這樣的故事,人們都同情這對老夫婦,可是在我看來,故事裡的所有人都不值得同情。自我奉獻型家長產生的影響,就是會為社會製造軟骨病加厭食症的第二代,在他們這個小家庭內看是咎由自取,放在社會上看,更是沒有輸出任何養分。

有不少父母,窮極一生的使命便是為子孫後代留下數套房產。住老房子的要換新,住小房子的要換大,自己買了要給兒女買,還有富餘便給孫子孫女買。這種行為看似只是小家庭的個人選擇,但其實是有害的。

一個健全的社會人應該知道他的行為能夠對社會產生怎樣的影響。服用著自我奉獻的安慰劑,在超出家庭實際需求的情況下不斷購房,看似無私,其實卻是在用自我的親身踐行一點點抬高房價,為市場製造偽需求。我們常鄙視炒房行為,但是炒房團體的決策不是西裝革履的財閥聚集在暗室里密謀出來的,他們就是我們身邊的你我他,絕大多數在炒房戰場一線戰鬥的都是一些自以為對社會無害的跟風散戶。

比起那些純粹以投資心態購房的人來說,奉獻型人格的購房者更加棘手。前者至少知道在經濟環境轉冷的情況下轉移戰場,但後者只要還有一絲餘力,就會一往無前,因為支撐他們的不是貪婪,而是對於房子的宗教式迷狂。

房子根本不是奢侈品,理性才是。

3

近現代屢遭侵略的歷史和文革夢魘,使中國人比其他民族更渴望安定。目前瘋狂的樓市,就是經濟富裕之後的中國人對自我心靈創傷的一種治療。因為能奪走中國人居住權的勢力實在太多了。

余華在小說《活著》里就曾寫到一個片段:公社要選一個風水寶地煮鋼鐵,便請了一個風水先生,風水先生來到主人公福貴家門口,贊了一聲「好風水」,若不是女主人家珍恰好和風水先生熟識,福貴家的房子便要被拆掉煮鋼鐵了。後來,風水先生又看中了村子裡老孫家的房子,人們把老孫一家架出來,點火燒了他的茅屋。老孫從頭到尾抱著一棵樹,直到屋頂燒成了灰,四面的牆也燒黑了,才抹著眼淚走開。

一個風水先生隨意的一指,一家人就要流離失所,這種對偶然性力量的心理恐懼植根在每個人的內心深處。因為我們不知道明天來的會是什麼力量,是和尚老道,還是帶著挖掘機的拆遷隊?瘋狂置業在經濟上的營收未必就真的都可觀,但它會讓許多人擁有他們從來沒有體驗過的東西:安全感。

從這個角度來看,許多購房者是需要心理干預的。在寒夜裡生一堆篝火,不能因為缺乏安全感就把所有的柴火都丟進去。過去我們享受的房地產紅利,就是傾全社會之力,過度投入資源才燒起的旺火,一旦燃熄,所有人都會被凍醒。

但是處在篝火餘熱中的人想不起寒冷是什麼樣子,他們不明白為什麼底特律會有隻賣1美元的房子,為什麼日本人會在樓市崩盤前夜仍在瘋狂搶購。他們總認為自己是特別的,是被特殊優待的,自己燒起的這團火風吹不熄,水澆不滅,乾粉滅火器都無能為力。

這一切都是因為,他們對沒有安全感的恐懼遠大於對貧窮寒冷的恐懼。

總有人發問樓市如何才能健康起來,要我說,先等人的心理都健康起來,再說。


推薦閱讀:

北京人在北漂
年少總想流浪,現在只想買房。
買房子付首付可以用幾張信用卡?
買房首付有難度?一算心定了!
按揭購買房屋在離婚時的補償款計算,果斷收藏!

TAG:房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