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我對VR如此希冀,你卻拿這玩意兒唬嚨我

VR 不該是單純的愛好或主流的成功,VR 不該是為現實服務的虛擬。VR 本身可以成為一種美好,一種真實,一種值得追求的東西。

原文鏈接:我對VR如此希冀,你卻拿這玩意兒唬嚨我

作者:@周余

虛飾

老劉,姓名不詳,籍貫待查。三十餘歲,出沒北京,大概一定不是北京人——因為一來沒結婚,二來沒有房。

每天清晨,老劉起個大早,坐上昌平線跑到城裡上班。晚上再這麼回來,到家也不早了。本地人看來,這或許太累,但是京漂各有各的辛苦,久而久之早已習慣。按下不表。

老劉的出租房不同於一般京漂,對於獨居來說,未免大了些。這並非因為老劉喜歡轟趴。一來,身為京漂,本地朋友不多,沒那必要;二來經濟條件其實也不太允許。對於千千萬萬個老劉,轟趴幾乎是一個不可想像的詞——像日本人那樣,幾個人聚在小房間里喝點兒酒,或許還說得過去。

也不是因為老劉有與人合租的打算。事實上,老劉在大房子獨居,時間已經不短了。雖然買不起北京的房子,幾年經營下來,老劉也總不算一窮二白,不必要這個年紀還找人合租——更何況他的住所早已北上到北京之北。

若是你問:「老劉啊,這麼有錢,住這麼大房?」老劉會給你一個說得過去的解釋——他喜歡 VR,甚至房間里就有一台 HTC Vive,雖然是個出租屋。

是的,關注 VR 的人不會聽不懂這個解釋。

就算房間不小,若是與人合租,Vive 這玩意兒是絕無理由擺在客廳里的;如果在小房間獨居,也並不容易給連帶 PC 的整套設備找到安放之處。Vive 最貴的不是本體,也不是顯卡,而是住房。對於出租房來說,設備本身就要佔據相當一部分面積,使用起來對場地的要求就更高。因此,老劉不僅一個人住,而且索性租了個相當不小的房,這樣帶來的好處是明顯的——用過 Vive 之後,老劉都不需要把設備收起來。就那麼擺著就好了。

更何況老劉每天都耍。時至今日,Vive 上的 VR 內容雖然絕對數量上不算多,對於一個玩家來說,也足夠享受——或說體驗很久很久了。

老劉是很心疼設備的。雖然擺放在空間最大的客廳里,平時還是萬分注意。老劉盡量不在客廳吃飯,免得沾上不必要的油污。反正一個人住,掀開鍋蓋是上頓剩的咖喱,拉開壁櫥是泡了就吃的速食麵,最多拍個黃瓜調劑一下,一餐就那麼一兩個碗盤,在廚房吃足夠了。

足夠了!對獨居者而言,客廳是重要的娛樂場所。在多數 Vive 遊戲里,由於玩家都用「傳送」的方式移動,而不是用走的,戴上頭盔、脫離現實以後,老劉倒是不需要跑來跑去。但作為一條心細的大漢,老劉還是盡量讓活動的空間寬敞些,免得手舞足蹈之中,不小心打翻了電風扇。而且,VR 遊戲也並不是完全不需要走動,就拿 The Lab 來說,「房間」不大,小步伐的移動倒是不少——試過繞著機器人轉圈嗎?

還有一些更特殊的情況,比如頗為不賴的音游 AudioShield,如果你選了上等難度,又不肯放鬆對自己的要求,那就是個貨真價實的「運動」。拉拉扯扯一來一回,扭動腰身,揮舞雙拳,在這種情況下,誰也不希望一拳擊碎音符的同時也擊碎了自己的水壺。

不僅如此,老劉甚至還嘗試過 VR 的「OOXX」,那也不難理解,自然是人丑 [嗶-] 不醜,戴上 VR 都是美……等一下,老劉可沒找到好奇心這麼旺盛的姑娘,歸根結底,他探究奧秘時,用的是充氣娃娃。而 VR 日娃娃,為了得以舒展,寬闊的場地仍是必須的,且不可有一點障礙。老劉的 Vive 專用客廳,正好成就了這一偉業。

浮華

這大概是第十個年頭了吧?國慶期間,老劉躺在出租房裡,回想起最早離開家鄉的時候,自己才畢業不久。

因為什麼而出走?因為什麼而最終來到北京?解釋有很多。有人說,去北京是上進,是一種追求,是在平凡的生活之外別有所圖。也有人說,不過是一個妥協罷了。哪兒有什麼可追求的,不過是被恐懼驅趕著,不知該去向哪裡。對於看不到方向的人兒,比起在寥落的單行道上等待終點向自己飛馳而來,不如坐在人潮洶湧的大路口,被裹挾著,掙扎著挪動雙腿,想要保有自己站立的地方——他們說,這地方不一定在北京,但一定不在老家。

老劉自己也不知道是為什麼了。特別現實的現實是,老劉來到北京,打拚多年,並沒有得到所謂衣錦還鄉的資本。但在另一個現實上,老劉學習的,掌握的,興趣所在的,夢想所及的,在他的家鄉,都無處安放。

你說老劉是個失敗者?這話不好聽,而且也不客觀。什麼叫成功呢,可能在父母眼裡,有這樣一種成功的人——23 歲就老婆孩子熱炕頭的——光在老劉的老家一平方公里範圍內就有不下一千個。

對!老劉的回憶逐漸清晰起來。不如說,正是為了逃脫這種成功,避免成為這樣的成功者,老劉才選擇對故鄉不辭而別,隻身遠赴京城。

北京是個好地方,最好的地方就是沒人關心你。你幾時結婚,幾時抱娃,都只是旁人艷羨的目標或佐酒的笑料,絕不會勾起父親的憤怒和母親的嘮叨——為了徹底避免此類情況發生,老劉幾乎連過年都不再回家了。他認為,父母想像中的「在北京」,九成比自己真正在北京的狀態,要瀟洒得多。

但是,怎麼算瀟洒,怎麼算不瀟洒,也沒有那麼明了。老劉在北京,或許是個租客,是個過客,是個於北京無礙,也無人在意的存在。但是,北京自身的存在感,卻是那麼鮮明。

在老家去吃幾千元一客的料理,這可行嗎?在老家,與其去燈紅酒綠的三里屯買醉,是否直接奔赴大保健更接地氣一些?在老家,購置一套 Vive,即便放在自己的房子里,家裡人又會怎麼看你呢?糟蹋錢?老劉從不過分追求物質生活,但相對的,他對這一切也決不鄙夷。大城市聽上去是個富貴的去向,但對窮人來說,難道不也是最好的棲身之所嗎?

是的,不管貧窮還是富裕,北京提供的不僅是實實在在的可能,更是一種包容的精神——在這裡,你可以揮金如土,也可以安安靜靜地做個失敗者;你可以大放異彩登上新聞頭條,也可以匆匆來往,宛如遊人。

說簡單一些,在北京這樣的大城市,老劉可以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哪怕是選擇做一個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但是在另外一些地方,那可能就是被迫平凡,被迫成功,被迫變得和父母一樣,和他人一樣。

那一點也不自由。

真實

然而,如果說還有什麼不自由的地方,那就是向家人報平安。

老劉的報平安沒有什麼壓力。只需說「我在北京很好,有大房子住」,就足夠。

甚至,就算是家人來探望,也真的是「有大房子住」。這話沒錯,反正,來到「大房子」里,滿意;去北京城玩耍,雖然路程較遠,就那麼一兩天,滿意——沒人會意識到,每天都要如此往返的人,竟別有一番滋味。

因為缺乏經驗。長久不在大城市生活的人,若是在大城市遇了麻煩和不便,也天然地將這當作大城市的特色——比如路程遠,那自然是因為大么。老劉想了想,十分後怕,萬幸自己沒有成為這樣理所當然的人。

是的。理所當然是個特別可怕的事情。憑什麼畢了業理所當然要抱娃?憑什麼客廳理所當然是吃飯用的?憑什麼一個人理所當然不該租大房子?憑什麼出來混理所當然要賺大錢?當一個人的腦子充斥著理所當然,他從此便遠離這個世界的真相。

為了逃避這些理所當然,我們或多或少會保留自己身上的異常點,避免變得和其他人一模一樣。多數時候,我們保有各自的興趣愛好,不管是滑雪還是插花,都多少給人生帶來一些不那麼理所當然的不同。感謝短暫的生命,如果每個人的時間都充裕到能做一切事情,不知道會有多少人最終變得一樣完美。也感謝懶惰的我們,即便是主流的成功,因為太懶,我們之中的多數人,也無暇去追求。

現實便是如此,而 VR,美好的虛擬現實,大概理所當然也是如此——不!

不!

老劉吶喊著。

VR 不該是單純的愛好或主流的成功,VR 不該是為現實服務的虛擬。VR 本身可以成為一種美好,一種真實,一種值得追求的東西。

VR 理所當然地成為了資本圈子關注的風口,理所當然地成為了情懷販子用來兜售的碎夢,理所當然地還不值錢就被用來賺錢,像出生 6 個月的羔羊一樣。這太現實了,虛擬得太過漂亮。人類對 VR 的所有幻想,不該是連字都看不清的 VR 盒子,以及 VR 不 VR 其實沒多大區別的成人視頻——就好像 VR 不能賺錢就不值得去做一般,然而我們是從何時開始探索宇宙的呢?

對於只是圖個新鮮、圖個樂子的邊緣用戶,戴上 VR 頭顯,世界改變的那一瞬間,或許有些觸動,又或者無動於衷。他們摘下 VR,生活理所當然要繼續,人生理所當然要繼續追求現實里的成功。但對於另一些人,或許為數不少的一些人而言,VR 難道不是如同互聯網一樣,是一個值得探索的、具體存在的世界嗎?如果說,在互聯網上取得巨大成就,如今多少已是被俗世認同的一種人生,那麼,VR 又何嘗不能有這種追求呢?

為什麼對 VR 的高度期待簡直成為了一種「值得警惕」的錯誤,是因為那離現實太遠了嗎?難道互聯網的魅力,不是在線上的部分,而是在與現實結合之深嗎?

都他媽的什麼玩意兒!

守望

老劉對這一切很無語。

每個月能出 10 個新品的手機 VR 盒子,沒有一個及格。做 VR 旅遊、VR 房產、VR 教育、VR 藝人的商人,大概會對這種盒子寄予厚望——可惜在消費者手裡,稱這玩意兒為雞肋都算是高抬。「白送都嫌佔地兒」,這一判斷基本可以描述現下的 VR 盒子,及相應的一系列 app。

Google 是好的,DayDream 是好的,這是一條明路,可惜太過遙遠。Oculus 曾經是好的,如今在核心問題上太久沒有進展,只能拿新機型吊胃口——拜託,虛擬現實,我們要的是虛擬的那部分,誰關注機器現實中什麼樣子啊。

PSVR 在文案和公關上下了苦功,即將捧出來的成果卻愈發不倫不類。在視覺效果、內容質量、互動體驗等多方面技術問題遠未解決的當下,PSVR 率先替用戶規划起了 VR 的玩法:一來,視野限制!H 是不對的!二來,VR 應該與家人共享,它是健康的、娛樂的、社交的!

然而,PSVR 卻以另一種姿態大打「我可以虛擬一個女朋友」的情懷牌,同時有意無意以沙排這種純粹的觀球遊戲作為賣點。很難想像一個追求虛擬女朋友或者酷愛 VR 觀球的人,到底能夠怎樣與家人共享,怎樣在客廳社交——讓你的朋友們看你戴著頭盔擼管嗎?

VR 是一個極深的海洋。它可以包含各種各樣的內容,因此有著危險的深水區域——而它的 10000 米以下,或許以人類目前的技術和神智,無法探及。但是,僅僅因為如此,就布好防鯊網,把水母撈出去,在海灘上插個牌子——VR 是這樣玩兒的!是否有些太過急功近利,太過沒有誠意了?

我們還有哪些值得深潛的深度?體驗過 VR 的人都知道,人機交互是目前最嚴重的問題,沒有之一。VR 是個無所不能的世界,而肉身的我們,在看到這個無所不能的世界後,馬上變身無所能的低能兒——不管是 Vive 如今的懸腕手柄(以及那個萬分妥協的「傳送」),還是江湖傳言的眼球控制、語音控制,都絕非我們所期待的,也絕非我們可以賴以闖蕩 VR 世界的基礎。

道理很簡單。人類不可能單憑眼球或舌頭成為地球霸主,而如今,進入 VR 世界的代價,便是失去雙手。莫說在 VR 世界靈巧地吹奏口琴了,以如今的 VR 交互水平,就連吹個口哨,都異常的困難。

資本市場從 2015 年開始關注 VR,一年多過去,成果寥寥,資本自己都只好退居二線圍觀了。打著 VR 幌子販售私貨的傢伙也從來不在少數,前有拿著 VR 各種賣房賣票賣書賣人的,後有口稱 VR 需要高分屏吸引投資去做下一代手機的。最終,眼球分散,資本分散,精力分散,VR 行業進入所謂平台期,下一個值得期待的點,竟赫然是大法的影院模式。

老劉對這一切很無語。

本文由 TECH2IPO / 創見(tech2ipo.com)編輯 @小田一成 撰寫,轉載或使用本文素材進行二次創作請參閱 版權信息 。


推薦閱讀:

人工智慧不會讓人類失業,這裡是4點理由
養活美國德州的除了炸雞,還有風能發電

TAG: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