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野仙蹤——小記柬埔寨的人文地理

文/楊驛昉

說到柬埔寨,人們的第一印象很可能是「某個落後的東南亞國家」、或者是「中國在東南亞鐵杆跟班」、又或是「一個叫吳哥的地方,裡面有一個神奇的石窟」。誠然,當我乘坐的飛機降落在暹粒機場之前,我腦海中對柬埔寨的標籤也不過如此。然而當我真正踏上這片土地,親身感受這片國土的神奇與壯麗時,我終於意識到,大概「綠野仙蹤」才是那個最能體現柬埔寨獨特魅力的詞語吧。

來到酒店,一股清新的室內設計風格便印入眼帘。如果說經濟的發展使得中國人熱衷於金玉其外、富麗堂皇式的裝修風格,柬埔寨人則似乎直接跨越了這個階段——很多外表不起眼的街面房,裡面竟然是別具一格、充滿綠植的簡歐風格。這不是厭倦了浮誇與靡靡之風的中國城市人民苦苦追求的神之居所嗎?居然就這麼得來全不費工夫地在柬埔寨找到了。更神奇的是,酒店大堂里精心擺放的吳哥風格藝術品與其他室內裝飾品渾然天成地融合在一起,竟然有種時空交錯之感,讓人彷彿既看到了過去,又看到了未來。

圖1:酒店門廊的裝飾風格很別緻。拍攝:楊驛昉

圖 2 這是酒店大堂的休息處,看得出主人設計很用心。拍攝:楊驛昉

值得一提的是,當地服務業從業人員的職業素養讓人心生敬佩。不論是普通的Tuktuk車(相當於北京的蹦子)司機,還是酒店的前台小哥,雖然拿著微薄的薪水,但他們的職業素養是我見過的各個國家服務業人員中最好的:周到的服務、流利的英語、禮貌的舉止、永遠掛在嘴邊的微笑,都讓人覺得特別暖心。兢兢業業,在每一個不起眼的崗位上不辭辛勞工作,就算再微不足道,也永遠是一絲不苟全力以赴。

滿腹經綸似乎不是很多柬埔寨朋友的標籤,但在待人接物上柬埔寨人卻有內生的崇高修養。當地人那種從骨子裡散發的淳樸特質讓人非常親切,即便遊客對他來講只是一個匆匆過客,當你需要他的時候,他也肯定還是會以最善意的方式來幫助你。柬埔寨人是永遠不會說NO的,跟他們打個招呼,他們就會禮貌地雙手合十,以示十分的敬意。這令我不得不感慨文化氛圍的力量,即便在國內散漫慣了的人,在柬埔寨也不由自主地變得有禮貌起來。這或多或少和當地人的信仰有關。柬埔寨受佛家和印度教影響極大,一方面佛家文化強調的「和氣」成了人們生活態度的精髓,另一方面大部分柬埔寨的雕塑藝術都來自於佛像或印度教神話。我們去的時候剛好遇上柬埔寨的亡人節,這是一個類似於中國清明節的節日。亡人節是佛歷中重要的節日,人們無論多忙都會追思亡靈祭拜先人。虔誠的當地人甚至願意放棄這幾天的收入只為能夠回鄉拜謁先祖。

正如「不到長城非好漢」一樣,來到柬埔寨就不能不去吳哥窟。因此,我們出行的第一站就是吳哥窟——古吳哥文明的曠世遺迹。需要說明的是,吳哥窟並不是像國內的「雲岡石窟」或者「龍門石窟」那樣的岩壁洞穴,而是一系列吳哥王朝風格的寺廟群和皇宮遺址的統稱。吳哥窟的各景點散布在位於暹粒市以北的大片森林區域內,由於這一系列遺迹的地理位置連起來呈現類似於大、小兩個多邊形,因此較為流行的遊玩方式是雇一輛Tuktuk車,讓司機帶著分別逛「小圈」和「大圈」,用時各一天左右。

圖3:吳哥窟的景點分布於大圈和小圈上

我們雇的Tuktuk車司機人非常非常好,是一位四十多歲的大叔,但是你在他臉上看不到一點在社會底層摸爬滾打多年所容易滋生的的市儈氣質,相反,我們感受到的是一臉稚氣,以及那種內心向善的人所散發出來的獨特氣質。後來他跟我們聊他的經歷,他說他的父親死於紅色高棉統治時期,他珍惜並感恩現在的生活;他又帶我們去到他出生的寺廟,看得出來他對那裡充滿了感激之情,我想他一定是一個非常虔誠的人。我一開始不能理解在暹粒這樣一個充滿西方殖民痕迹的城市裡他是怎樣一個脫俗的存在,和他聊了以後,我漸漸開始理解,在他身上有著一個典型的柬埔寨勞動人民的縮影:堅韌、質樸、樂觀、平和、虔誠。就好像是一切現代化的紛紛擾擾到來之前勤勞、單純的中國普通勞動人民曾經有過的樣子。可如今在國內這樣的人不好找了。我跟同伴打趣說,倘若我以後當了老闆,我想我一定會回來雇他的。

圖4:猜猜這兩個哪個是Tuktuk車大叔?

t每到一個地方,Tuktuk司機會在景點門口等待,他們會掛在吊床上休息,而我們就下車一探究竟。吳哥窟的遺迹造型各異,比如寺廟、皇宮、城牆、水池各有各的美,但我總結了一下,它們帶來的震撼往往都同樣地分為四個層面。

第一層震撼:置身於遺迹之前,感受到一種撲面而來的恢宏氣場。這些遺迹大部分都是用巨大的石塊堆疊而成,高達數十米,很難想像在公元9世界開始的吳哥王朝時,古人是用何種工程器械將如此重量的石塊堆砌成壯麗的宮殿和廟宇的。吳哥窟所在的位置都是森林,因此石塊從遙遠的地方切割並且搬運過來這件事實也是頗令我感受到震驚。

圖5: 遠眺宏偉的巴戎寺。拍攝:楊驛昉

第二層震撼:把視野從整體移到局部,你會發現雄偉恢宏的建築上面,充滿了精美絕倫的浮雕,其做工之精細,藝術水準之高超,著實讓人嘆為觀止。每一尊佛像,每一根柱子,彷彿都充滿了靈動的顏色,經歷千年的風霜而熠熠生輝。

圖6:精緻的雕欄石柱。拍攝:楊驛昉

第三層震撼:把視野從建築本身投向周遭,你會發現建築和自然是完美結合的。這裡有數不清的蒼天古樹,而它們就與建築物那麼和諧的融合為一體,竟然分不清是現有了建築還是現有了這些奇蹟般的古樹。鳥、獸、花、木沒有一樣因為這些建築的存在而受到了打擾,一切好像都是自然本來的樣子,毫無外部強加的痕迹。

圖7: 蒼天古木與古寺融為一體。拍攝:楊驛昉

第四層震撼:深入吳哥遺迹各建築的核心區域,你會發現所有建築最中心的位置都呈貢著一座佛像,儘管經過風吹日晒的磚石已經殘破不堪,而佛像永遠閃爍著光澤,或許在柬埔寨人的心目中,這就是那一份留存在心中的美好吧。

圖8: 古寺深處的佛像熠熠生輝。拍攝:楊驛昉

t吳哥寺是吳哥窟所有遺迹中最大的瑰寶,也是柬埔寨國旗上呈現的圖案 。吳哥寺的日出是極美的,不到五點鐘,吳哥寺前面的湖邊就擠滿了遊客,所有人都望眼欲穿地看著天空,希望能夠一睹寺、水、天在朝霞下交相輝映的絕美畫面。太陽東升西落,而吳哥寺就那麼安詳地在日月輪迴下佇立了千年。走在古老的迴廊中,靜靜聆聽,那迴響也彷彿來自於千年之前,向人們訴說著這裡曾經的輝煌。

圖9 : 吳哥寺看日出,水天相映成趣。拍攝:楊驛昉

t柬埔寨人是天生熱愛自然的,走在路上,隨處可見三五成群的人們隨意地在林子里、在草地上席地而坐,吃飯、聊天、發獃,悠然自得地過著慢生活。還有一個神奇之處在於,Tuktuk司機告訴我,柬埔寨的蝙蝠竟然不喜住在陰森的山洞裡,而是喜歡就那麼悠閑地掛在樹枝上,這點像極了當地人的生活態度——熱愛自然、陽光開朗、與世無爭。看來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人和動物在熱愛自然這點上也取得了空前的共識。

圖10:紅圈內是倒掛著的蝙蝠。拍攝:楊驛昉

柬埔寨的美是出世的,或許對於奢華場面早已司空見慣的國人來講,這片由古老的石頭與質樸的民眾融合而成的土地上並沒什麼值得炫耀之處。然而,我想他們是有著自己的處世哲學的,只是可能各自判斷幸福的標準不一樣罷了。受到多重震撼的我不知道如何用合適的言語形容柬埔寨的人文和地理之美,那是一種歲月和精神的深厚沉澱。從前的日子一定很慢,一生只夠雕刻一根精美的柱子;我們可能嗤笑竟然還有如此痴情的匠人,卻殊不知現代人欠缺的正是那種工匠精神。或許有一天,人們又會想要返璞歸真——看盡世間繁華之後,卻願坐那旋轉木馬。

離開吳哥後,我一直在回味怎樣用文字描述這片綠色覆蓋的土地,直到旅程的最後,我腦海里偶然間蹦出了「綠野仙蹤」這個詞。我覺得這個詞幾乎可以完美詮釋柬埔寨的人文地理:一方面,「綠野」顧名思義意味著柬埔寨原生態的自然之美、綠色之美,另一方面,「仙蹤」則代表那些在古老遺迹中長盛不衰的佛像,以及人們心中那份不曾熄滅的虔誠。

是的,再久的歲月也擋不住吳哥窟重見天日,驚艷世界;再厚的森林也擋不住心中的陽光,擁抱自然。給歲月以文明——柬埔寨,一生一定要來一次的地方。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作者簡介

楊驛昉,第一財經研究院能源與氣候變化研究員,碩士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地球與環境科學系

座右銘:用決策者和公眾都能理解的邏輯,為環境與能源議題發聲

文以載道編委會

蔣明凱 陳思佳 鄭雪萌

可道是致力於中國環境觀察和可持續發展的全球網路,歡迎您加入我們。

可道文章均為原創,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官方立場。轉載請註明出處及網站kedao.org.cn

歡迎全球關注環境和可持續發展議題的盆友們說出你們的觀點,讓我們一起"可持續,道未來"!來稿請至:contact@kedao.org.cn

投稿要求: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相關主題,文章簡介、有趣、原創即可。

微信公眾號/WeChat:kedaogreenpath

weixin.qq.com/r/kTni_rr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別在柬埔寨欺騙小女孩
「革命未成功,同志要努力」
柬埔寨適合投資嗎?互聯網行業在當地開始發展了嗎?
吳哥窟為什麼會被突然廢棄?
柬埔寨西哈努克港2016年上半年貨物吞吐量如何?

TAG:柬埔寨 | 自然环境 | 游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