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密圈,創作者連接鐵杆粉絲的社群工具 | Mind 熱品

自從 MindStore 版本更新後,小夥伴們提交產品的熱情越發高漲,M 君每天都被淹沒在產品的海洋中。一片繁華景象里,總有一些表現突出的產品擊中大家的 G 點。今天在 社區里,就有一個叫「小密圈」的產品,引起大家的熱烈討論。

關於「小密圈」,以下是產品介紹:

「小密圈」是一款知識社群工具,通過用戶建立或加入圈子的方式,把創作者和鐵杆粉絲連接起來。小密圈通過收費門檻的制定,做出高品質社群,實現知識變現。除此之外,用戶還能建立自己的工作群,在圈內進行知識管理、工作溝通,還能簡單地用小密圈進行文檔倉庫、內部討論。

創始人 wulujia 在 MindStore.io 上留言,小密圈是受凱文 · 凱利的「一千位鐵杆粉絲」理論的啟發,通過收費的方式,鼓勵創作者寫作,銷售好的內容,慢慢聚集粉絲。同時,還想把具有一定社會地位,有資源有想法的人聚集到一起,給持趨同價值觀的用戶提供互動機會,在分享的過程中結交朋友,有所收穫。

以下是 MindStore 社區關於小密圈的討論:

wulujia,CEO:小密圈目前最獨特的地方是「創建收費社群」,創作者可以用小密圈連接鐵杆粉絲,和粉絲牢牢地聯繫在一起。你也可以把小密圈當成「每個人的羅輯思維」、「每個人的新生大學」。

短評邏輯思維的「得到」,「小密圈」要學習什麼

珊藍記憶:作為社群類的知識變現工具,你怎麼看待「得到」這個產品?「得到」不會開放給一般的用戶作為創作平台,小密圈的定位呢?

wulujia,CEO:之前正好寫過一篇《每個人的羅輯思維》,「得到」不開放內容創作給中小 V,而小密圈認為現代社會,有足夠的多元,可以容納不同的圈子、不同的喜好。在知識領域,有足夠多的長尾,可以讓還不是大 V 的創作者有機會體面地生活。小密圈,希望成為每個人的羅輯思維對於「頭部流量」和更為普羅大眾的「草根創作者」,我的想法是:

  • 我更認同微信公眾平台的口號:「再小的個體,也有自己的品牌」;

  • 大量公眾號每篇文章只有幾百閱讀,而得到之類的產品只接受「超級大 V」,很多創作者得不到好工具的支持,小密圈希望是這個工具;

  • 對小的內容創業者,要做一個羅輯思維那樣的「得到」APP,需要的成本非常高,幾乎是不可承受之重;

小密圈希望是「每個人的羅輯思維」,用戶可以在小密圈裡死磕自己,逼自己進步,逼自己學習,逼自己輸出,而且——有一幫小夥伴一起。

wulujia,CEO:小密圈該向「得到」學什麼?

一是認真做產品,幫助客戶成功,脫不花提到過羅輯思維做產品,比如劉雪楓老師做雪楓音樂會,光樣稿就有二三十版。

也就是說,「得到」團隊是一個版本一個版本在和劉雪楓老師溝通改進的,這就真真正正在做內容,真真正正在幫助劉雪楓老師做傳播。只有客戶成功了,自己才是成功的。

小密圈得好好想想,如果不是像「得到」那樣只服務少數「頭部流量」,那應該怎樣幫助這些創作者,更好地找到他們的鐵杆粉絲,更好地幫他們運營社群?

二是羅輯思維總結的每個經驗,都值得我們學習羅輯思維是內容付費的先行者,有非常多有價值的經驗值得學習,比如脫不花總結的付費內容的四點心法:

  • 人格化。付費的前提是人格化,沒有人格化絕對不可能形成付費;

  • 高頻化。持續的內容生產非常重要;

  • 功能化。功能化不是技能化,而是給用戶一個明確的預期管理;

服務化。一定要用服務的姿態給你的用戶提供某一個領域特定的服務。

回望羅輯思維當年徵集會員的口號「愛,就供養,不愛,就觀望」,如果你愛一個創作者,讓他到小密圈裡來,給他支持,讓他自由地創作。

微信收費群的區別,「小密圈」有什麼優勢

斑馬熙卡:弱弱地問一句,跟收費群比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呢?感覺這種功能,好像跟微信里一些自建的收費群有點相似,如果從便利性來說,大家會不會直接加微信的收費群,而不是再去下載一個類似功能的小密圈呢?

wulujia,CEO:微信收費群至少有這麼幾個問題:

  1. 500 人限制,超過 500 人就得開一個新群;

  2. 群裡面拉人,群主管不了(只能盯得牢牢的,不讓人隨便拉人,規則定好還得隨時防著);

  3. 內容不能有效地沉澱,聊天更多的是隨意、打諢插科式的內容,過了也就過了,因此這樣一個群,很可能三年後回顧,發現沒留下什麼。

斑馬熙卡:也對,那我針對你的回答,再問一些問題哈。小密圈的收費社群有沒有人數限制?有的話是多少人?如果我在小密圈,剛加入一個創建了很久的圈子,那麼我能閱讀以前圈子裡的所有內容嗎?假設這個圈子創建了3年,我能閱讀到3年前圈子剛創立時的內容嗎?

wulujia,CEO:

1. 目前沒有人數限制,小密圈裡人數最多的圈子是 8500+ 人;

2. 可以的,進圈子後就能閱讀所有內容。不過小密圈的收費邏輯是:圈主建收費圈子的時候,設定了服務期限,比如 2016-10-11 到 2017-10-11,所以哪怕你是 2017 年 9 月購買的,也是需要付同樣價格,當然,你看到的其實是同樣的內容,只是能夠溝通互動的時間少了

網友變好奇寶寶,你是怎樣的「小密圈」

  • John , AE:除了創作者與讀者互動之外,還可以在哪些場景下應用呢?還有,現在小密圈會不會成為一個粉絲互動管理工具?

wulujia,CEO:目前確實有人用於和粉絲進行互動,效果也還不錯。我們的目前觀察到的應用場景至少有:

  • 公司、團隊、項目對外的「客服」平台。

  • 公司裡面的小團隊建私密圈子,分享文件,討論工作;

  • 家庭、摯友、閨蜜之間分享照片(不想在朋友圈公開分享的);

  • 大 V 建收費圈,或輸出內容,或提供一些獨到的內容(比如照片啥的),或提供服務;

  • 還有一些比較小眾的應用方式,比如甚至有小學老師建圈子,每天的作業在小密圈裡交和評價。有做金融投資的人拉的圈子討論私密些的內容,有律師提供諮詢服務等等

  • 左左,公關:知識社群,會依賴 大V 資源嗎?

wulujia,CEO:在一定程度上是依賴大 V,依賴品牌,依賴內容的。否則就談不上「知識」了。

左左,公關:問個題外話,如果公眾號出了除了讚賞之外的知識變現功能,會有什麼影響呢?

wulujia,CEO:有影響是必然的,但是,在不知道將會是什麼情況之前,我們先做好自己。

  • 為你變乖變乖,南山:除了依賴社群群主傳播,如何擴大傳播呢?

wulujia,CEO:就目前的經驗看,裡面的收費社群主要傳播途徑是:

1. 自己傳播,通常在自己的朋友圈、公眾號、微博里傳播;

2. 通過內容傳播,寫出比較好的,易於傳播的內容,內容里嵌入群二維碼;

3. 讓用戶幫你傳播,這個就要靠圈子的「內涵」了,圈子價值如果很高,還是有機會口口相傳的。

  • 米開:那小密圈如何有效的進行社群管理呢?

wulujia,CEO:

  1. 不限人數;

  2. 群主可以設置加入需要審批(其實 qq 群早有,微信群也算故意不加的);

  3. 本來小密圈就是類似朋友圈模式地發布內容,並且可以發文件、加標籤,而不是群聊。

註:本文不做投資參考;』未標註圖片來源於創始人吳魯佳。

對於 小密圈 ,如果你感興趣,馬上點擊「 閱讀原文 」到 MindStore 社區和創始人交流;想讓產品曝光,長按二維碼提交產品即可在 MindStore 上展示。

推薦閱讀:

5 年浮沉,網易 LOFTER 演變成國內最優質圖片社交軟體? | MindStore
闢謠,或許新浪微博的產品經理應該這麼做
一周精選 | VOL.10 專業人工搜索、照片壓縮、動畫錄製、一鍵觸發、翻牌遊戲
智能腕帶產品能和中醫把脈結合嗎?
視頻社交還有什麼新玩法?Design Workshop 實戰報名

TAG:产品 | 互联网产品 | 社交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