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失去了挑戰的勇氣,那麼我們將永遠活在高牆之下。
網約車新政一出,各路大神通過各種角度去唱衰滴滴,估計各大媒體編輯部也是亂作一團,要出奇招,要出奇文,要搶流量。標題角度必然要怎麼犀利怎麼來。不能採訪程維,就路邊隨便拉一個司機採訪下也行。畢竟主編壓力給的任務是今天出稿。
大中午,又看見一個央財的大學老師寫了一篇《滴滴已死》的標題文,大唱新政英明讚歌,大唱宏觀經濟下的一線交通多麼優化,順便再給首汽約車打個廣告。完了說下滴滴就該死在鍘刀之下,順便吐槽下,滴滴背後的投資者計謀未得逞。。。。
「滴滴打車這家公司,從頭到尾,最大的風險都是政策。」
滴滴這家公司從頭到尾的最大風險都是」政策「,這個是從滴滴誕生的第一天就伴隨而生的風險。也是滴滴早期很多投資人望而卻步的最大原因。誰都很清楚「交通」這塊大蛋糕,背後利益關聯著太多。當時北京還在推行電話約車,還給每個計程車上安裝一個硬體來做中控。
滴滴真正崛起是在傍上騰訊大腿之後,作為微信支付一大支付場景,滴滴也順勢而起。網約車行業進入白熱化拼殺階段,資本行業對滴滴這個草根團隊其實沒什麼信心,大家都認為騰訊背後的「那根線」能幫助滴滴抵擋這個最大的「政策」風險。後來支付寶的加入,更是讓整個出行市場沸騰起來。
一堆堆的出行公司開始打著各種旗號要分一塊蛋糕,也造成了後期的「補貼大戰」,市場上所有的投資人都明白,「政策」是天花板,我相信滴滴背後的投資人也很清楚這其中的風險。
但是,資本是貪婪的,如果有巨大的回報,就就值得冒巨大的風險。
「你的敵人越強大,你才有可能越強大」
創業者本身樂意挑戰權威的一批人,企業為了賺錢,必然要挑戰既有的利益集團。如果那個既有的利益集團本身就很窮,那麼挑戰的企業也必然餓死。
滴滴是近幾年難得出現的資本+市場化的方式與既有利益博弈的一個項目,挑戰著整個交通背後的利益集團,這個鏈條最終拼的都是誰的「那根線」硬。
雖然滴滴在政策擦邊球的風險一直晃悠,也在大規模補貼戰中勝出,滴滴還是在一直解決還是大家打車難的問題。如果說去除快車這個模塊,交通就能得到改善,我估計大家也能認了。
可是,真的改變了嗎?這個玩意就跟地鐵漲價一樣,漲價了就不堵車了?緩解了?
作為一家市場經濟的公司,打破固有利益集團,重新分配利益。這個天經地義,又有何不可言?
「如果我們失去了挑戰的勇氣,那麼我們將永遠活在高牆之下」
滴滴的生死其實不用我等外人來嚼舌頭,那是兩個利益集團的交鋒,中間涉及背後利益的衡量,也涉及決策人的立場。就業率,稅收等等都是背後決策人思考的問題。一竿子劃清界限,竿子太大,必然要驚起一片驚呼。就和滴滴的無聲漲價一樣,雖然沒了補貼大戰中的佔便宜,但是也回歸了市場本應該有的價格。
漲價這事就像喂小狗,原來每天一大盆的飯,換成了每天一小盆的飯。雖然總會汪汪幾句表示不滿,但是該吃的飯,還得吃。該打的車還得打。
作為創業浪潮中的一員,這座夢想城裡永遠有一根我們無法觸碰的高牆,永遠活在屋檐之下的「創新」,到底能走成什麼樣?
說實話,我很難想像。
滴滴提升的是效率
SO
午夜不用樓下苦等計程車
手機掉到車上
也不至於完全束手無策
本文作者變變君。了解更多決策參考信息請直接點擊會員鏈接:變革家會籍報名;轉載請註明作者姓名和「來源:變革家」;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變革家對觀點贊同或支持。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
變革家公眾號丨變革家網(biangejiawang)
轉載請聯繫丨huangyu@biangejia.com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