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並非得到太少,而是不敢為自己的選擇買單!
之所以想聊這個,是因為投資理財本來就是一種行為選擇,背後是你自己對風險和收益的態度問題。更重要的是,投資哲學,本來就是生活的哲學:舍與得。
中國漢字很迷人,像「捨得」二字就極妙。「舍」與「得」看似是對立的兩面,實則為一體。
所謂有舍有得、不捨不得、大舍大得、小舍小得,而現在的人往往想要太多。太痴妄於無舍有得、小舍大得,結果往往有舍無得、大舍小得。
當然,趨利避害是人的天性。我們很多人會絞盡腦汁地做決策,無非是為了功利最大化,經濟上的話叫達到「帕累托最優」。
但實際上,魚與熊掌都想要,哪裡來得及看看自己喜歡什麼真正適合什麼呢?因為絞盡腦汁,難道沒發現周圍藍瘦香菇的人很多嗎?
考研的說讀研無用,枯燥乏味;工作的抱怨工資太低不如讀書;公務員嫌穩定;在私企的說累;買房的嫌買晚了,賣房的說賣早了;買黃金恨不能精確到最低的位置買入,最高的位置賣出。
親,想要這麼多,你咋不上天呢?
在利益面前,捨得二字確實不輕易談,但不代表我們就可以不潛下心來細細琢磨。其實以我的經驗,如果認真踐行「捨得」這兩個字,真的大有裨益。
如何做到呢?兩點:懂得放棄和學會簡單。
首先,要懂得放棄
為什麼買房的不開心賣房的不開心讀書的不開心工作的不開心高收益的不開心穩健的不開心呢?
因為你想要的太多,要最高溢價要安全要學歷要能力要高收益要低風險,看到別人得到任一方面,便羨慕甚或嫉妒,浮躁而不知取捨。
有時候換個思路,不要把眼睛長在別人身上,多關注自己,適當的放棄一些東西,找尋最合適的選擇而非最優可能會更好!
適當放棄一部分利益,不要奢求得到全部
舉個例子,拿重疾險來說吧。經常聽到有人問哪種重疾險最合算?主要糾結於消費型還是返還型保險。就算是在朋友那裡買的都覺得虧本了,虧大了,其實哪裡有什麼好壞與划算之分呢?
比如說一年花費4000元購買重疾險,有兩種選擇,消費型以及返還型,均為20年的繳費期限。消費型的保額大概為50萬,若期間罹患重疾則賠付50萬。
而返還型的保額可能只有15萬左右,但期間身體無恙到期後會返還10萬左右的本金及利息。
假設A選擇消費型保險,B選擇返還型保險。
情景一:兩人保險期間均不幸罹患重疾,治療費用以及帶來的其他損失少說要20多萬,A君拿到50萬保費,治病養傷完全無壓力,還有盈餘,而B君則需自行籌錢,再倒霉一點保費估計杯水車薪就慘了。
情景二:兩人均身體安康,則到期後A君似乎白白花了8萬元以及利息,B君則可拿到10萬左右的回款,且抵禦了期間的風險,看上去似乎不錯。
當然如果壓力不大,每年交1萬多購買返還型保險50萬的保險額度也是可以的,但似乎多交的保費的利息也是足夠驚人的。
所以很多人就懵圈了,到底哪個保險類型好呢?其實沒有好壞之分,只要根據自己情況選擇最合適的就是最好的。
風險規避型的就選擇大點的保額,擅長投資的選擇消費型的保險,注重儲蓄的選擇返還型的保險,適當放棄各取所需,多好。又要本金又要高保額又要便宜,別逗了。
適當放棄短期利益,不要太計較一城一池的得失
其實國人無論是消費還是理財、投資,很多人其實都是短期導向的。
比如投資P2P,看到高返平台、高收益就上,不去理性思考平台的實力以及風險程度、未來潛力,拿本金來博高風險收益,太過短視,儘管短期得到不菲的收益,但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雖然我也承認有時候投機、運氣很重要,但生活不能全托於運氣與投機,鬼知道哪天陰溝翻船。更重要的是對於自己,對於所從事的事業有宏觀把握與理解。
在正確的方向上努力,結果總不會太差,關鍵是能夠活的自信、坦然,而且長線上獲得的掌控感是極好的。
只要看清行情,認準方向,捨得放棄眼前的財力物力精力,懂得作必要的讓步甚至犧牲才會有後期物質上的甚或是精神上的回報。
相信一路跟隨馬雲爸爸走來的原始員工深有所感,看清形勢、分析優勢,不要輕易因為眼前的利益放棄長期的投資機遇。
其次,學會簡單
一直很喜歡那部勵志電影《阿甘正傳》的主人公阿甘,試問我們中有幾人比阿甘智商低呢?但又有幾人能夠取得阿甘的成就,活成他的模樣呢?
而他收益最大化的原因,卻恰恰是因為他夠「傻」,夠簡單。劇中有句台詞叫Stupid is as stupid does,就是「傻人有傻福」。
他沒有想那麼多,只是一個認準方向就去乾的「傻瓜」,但這種「傻瓜式」的簡單,卻是很多成功人士的共同特點。
而多數人卻做不到,想來挺滑稽和諷刺,他們失敗的原因不是因為不夠聰明,恰恰是太聰明了。
聰明得可以選擇的路太多、會做的事情太多,結果聰明得不捨得讓自己變得簡單,反而想得太複雜,結果朝三暮四、三心二意而一事無成。真正的智者其實是會選擇傻瓜的生活方式。
舍與得之間真是一門有趣的學問,做選擇之前不妨問問自己真正喜歡什麼,如果沒有喜歡的那退而求其次,問問自己真正需要什麼;沒有需要的再求其次,問問自己真正適合什麼,哪些該舍哪些可得。
所以,無論是生活的其他方面,還是投資理財,沒必要真的是「物盡其用」,把自己也給逼死了。可能確實能最大化自己的收益,但有些成本,比如時間你卻忽略了,或者是你付出的情緒成本也被你忽略了。
有時候稍微放下一點功利之心,專註眼下反而會「蜂蝶自來」。我們不但是在進行財富的投資,更重要的是,我們也在投資自己的人生。
財富人生,其實放下功利才是最大的功利。有時候並非你得到的太少,而是不敢為自己選擇的人生買單。
菜鳥理財微信公眾號(ID:cainiaolc)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