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翻譯】第一次十字軍:來自東方的召喚(節譯)

The First Crusade: The Call from the East

節選章節:Chapter 3:Stability in the East

原作:皮特?弗蘭科潘(Peter Frankopan)

靈魂譯者:Melissa蘭(微博:Lisa-榮軍院的守陵人)

一個牛津的教授寫的書,觀點非常刺激,忍不住找來翻了。。。我也不知道會分幾天翻完,分段是我自己分的,不然實在太長了。

12.09更新,把之前的分段都塞到一個合集里了,鞠躬。

當阿萊克修斯即位的時候,拜占庭帝國正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好鬥的鄰居們不斷襲擊他們,國內經濟的逐步崩潰,內戰讓國家變得支離破碎。回首第一次十字軍東征之前的局勢,很容易認為其中最大的威脅是來自突厥人在東部的不斷擴張。這樣的印象最早是由安娜·科穆寧娜構建的,她宣稱拜占庭在阿萊克修斯繼位之前已經基本喪失了整個小亞細亞的控制權。事實上小亞細亞的局勢在十一世紀80年代依然穩定。在阿萊克修斯的統治前期,拜占庭與突厥人保持著積極的,互利的關係。只有到了90年代,也就是第一次十字軍之前,拜占庭與突厥人在東方的關係才迅速惡化起來。與穆斯林的衝突變得激烈起來。看起來基督徒與穆斯林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是誘發政治以及軍事衝突的原因,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間的文化就不能共同相處。安娜·科穆寧娜出於自己的目的創造了他們間互相對立的這樣一種印象,其影響延續至今。

在新任皇帝的統治前期,他的主要目標是遏制諾曼人和佩切涅格人的威脅。小亞細亞的局勢依然在拜占庭的掌控範圍內:一直以來許多淪陷的地區在曼奇克特戰役之後依然在頑強地對突厥人的統治進行抵抗,在阿萊克修斯即位之後也同樣如此。這些抵抗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於地方政權十分具有領導力,甚至超過了君士坦丁堡的中央政府。以特拉布宗附近的小亞細亞北岸為例,提奧多爾·加布拉斯(Theodore Gabras)作為當地的名門望族之一守衛著那裡。他英勇反抗突厥人的事迹在數百年後仍然為當地人甚至突厥人傳頌。阿馬西亞【位於亞美尼亞】的廣大領地在70年代由羅塞爾·巴利奧(Roussel Balliol)所控制,在尋求獨立之前他曾經是個諾曼籍的拜占庭將領。由於中央政府缺乏對地方的有效管轄,導致當地的百姓更加信任地方的總督,向他們尋求庇護。

軍隊的指揮官們分布在安納托利亞的東部邊境,甚至深入高加索山區。曼達勒斯(Mandales)的三個兒子,被當地的高加索人稱為「羅馬的權貴們」,在1080年的一月統治著開塞利亞(Kaisereia),作為機會主義者們他們試圖取代帝國對此地的管轄。

根據流傳下來的文書上的印章來看,在阿萊克修斯篡位之前和之後的一段時期,巴西爾·阿普卡佩斯(Basil Apokapes)始終控制著埃德薩的軍事重鎮。阿萊克修斯後來指派了新的總督統治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種種跡象都表明拜占庭當時對君士坦丁堡數百公里外的領地依然具有控制力。

許多拜占庭將軍在東方的省份十分活躍——尤其是費拉瑞托斯·巴卡米奧斯(Philaretos Braakhamios),一位傑出的指揮官,但他的軍事生涯在1071年拒絕支持羅曼努斯四世(Romanos IV Diogenes)的繼任者米海爾七世(Michael VII Doukas)後顯得有些坎坷。在七十年代拜占庭的政局相當的不穩,皇帝因為一場接一場的叛亂而焦頭爛額,費拉瑞托斯趁機控制了許多的城鎮,擴大了自己的地盤,利用手中的軍事力量確認了自己的統治。在阿萊克修斯即位之後他依然佔據著這樣有利的地位,在80年代早期他對馬拉什(Marash)和梅利泰內(Melitene)發起了和之前在奇里乞亞一樣進攻,繼而在1083年控制整個埃德薩地區。

《阿萊克修斯傳》中的描述加深了大多數人對於阿萊克修斯奪權之後,拜占庭帝國東方混亂局面的刻板印象。傳統觀點認為在11世紀80年代早期突厥人便已經控制了帝國的整個東部。這是基於安娜·科穆寧娜的著作之上廣為人所接受的論調。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一次十字軍發起之前,或者說在巴格達的蘇丹【指塞爾柱帝國的馬利克-薩哈】去世之前,拜占庭在小亞細亞已經收復了一定的失地。儘管《阿萊克修斯傳》的敘述需要考慮作者本人的立場以及當時的時代背景,不可否認的是阿萊克修斯將拜占庭帝國從崩潰的邊緣挽救了回來。但安娜在書中也存在著這樣不光彩的行為:將她父親登基後所發生的不好的事情推脫給前任。

《阿萊克修斯傳》指出了在1081年皇帝的處境十分艱難。作為新任皇帝阿萊克修斯必須著手應對諾曼人在伊庇魯斯的威脅,他在君士坦丁堡儘可能多地集結了帝國幾乎全部的軍隊,其中就包括從小亞細亞撤出的士兵,他意識到他必須儘快召集在東方與突厥人英勇抗爭的高級指揮官們。於是他立即命令在帕夫拉戈尼亞和卡帕多西亞的總督們各司其職,堅守自己的崗位。「留下足夠的士兵守衛領地,剩餘的人全部前往君士坦丁堡集結,並儘可能多地招募新兵。」小亞細亞的其他總督們也曾勇敢地抗擊過突厥人,他們也被要求向新任皇帝效忠並且徵召軍隊去優先解決來自諾曼人的危機。這些命令都證明此時拜占庭帝國對小亞細亞地區依然具有強大的控制力。

這樣看來其實突厥人在此時並不應該被認為是主要威脅。只有一小部分人為了給拜占庭施加壓力,選擇了突襲守備鬆懈的目標,比如說基齊庫斯。但這樣的行為卻是受機會主義者們歡迎的:他們恰好趕在了一個合適的時機。阿萊克修斯和伊薩克·科穆寧正在策劃叛亂,於是他們不僅沒有和突厥人交戰,反而還說服了對方成為他們麾下的僱傭兵。

其他的一些證據也證明當時帝國東部的實際情況非常富有戲劇性,而非大多數人所想的那樣隨著阿萊克修斯的篡位而崩塌。比如說小亞細亞南岸的重要港口與海軍基地安塔利亞,在11世紀80年代早期還被提升為大主教區,這可以說明不僅安塔利亞依然在拜占庭的管轄之下,並且地位變得愈發重要。考古學家們還發現在小亞細亞地區,教區的主教們以及官員們依然各司其職,不論是在阿萊克修斯即位前後都是如此,這足以證明突厥人對當地並沒有造成多大影響。

事實上東方的局勢在阿萊克修斯繼位之後發生了更加深層次的變化,在11世紀80年代的前半部分小亞細亞的統治依然穩固,特別是在大多數人認為阿萊克修斯對地方的控制脆弱而不堪一擊的情況下,這更顯得難能可貴:他自己的親衛隊參與了1081年對君士坦丁堡的圍攻,他們的忠誠無可置疑。但他的許多得力助手在之後便迅速地背叛了他。他沒能讓他的妻子伊蓮娜和他一起加冕,就惹怒了她背後實力強大的家族。【伊蓮娜·杜卡妮婭是帝國凱撒約翰·杜卡斯的孫女】他們決心讓他嘗到教訓,於是選擇孤立他。他們的做法立竿見影得到了回報:一周後伊蓮娜便在君士坦丁堡加冕,隆重的儀式可以被看作是一種補償與歉意——也是對阿萊克修斯的部隊入城後到處劫掠的惡行的一種懺悔。並且我們可以發現,拜占庭帝國的西部在11世紀80年代早期由於諾曼人對伊庇魯斯的入侵而陷入一片混亂,數量眾多的佩切涅格軍隊也在帝國的北部巴爾幹半島肆無忌憚地劫掠。

所以在小亞細亞,皇帝對突厥人的關注度甚至還比不上帝國在幾十年前遺留的一些地方問題:冥頑不化的大貴族大地主們。東方的省份對於拜占庭帝國的大地主們來說是不可替代的家園,自曼奇克特戰役以來也同樣頻頻發生反叛。新皇帝在與諾曼人和佩切涅格人交戰時,這裡的隱患也如芒刺在背使他坐立不安。在加冕的第一周他就注意到了東方的問題。根據《阿萊克修斯傳》中所言,他曾派遣軍隊遠征比提尼亞(Bithynia)驅逐那裡的突厥人,並且還向指揮官面授機宜,包括如何悄無聲息地從水路登陸,還有如何在山林中選擇伏擊的地點。

為了確保這一地區的穩定,阿萊克修斯找來了一個與自己相識的人。他不能過分地信任拜占庭的貴族,授予他們大量的軍隊——他總是十分的警覺,只有在自己的皇家衛隊在場時才感到安心。比起驅逐突厥人,事實上他更渴望一個值得信賴的同盟。作為一個突厥人的領袖,蘇萊曼在11世紀70年代來到小亞細亞為自己尋求機遇與財富。他很快便找到了生財之道,受雇於君士坦丁堡的拜占庭皇帝去平定叛亂能夠讓他迅速地發家致富。阿萊克修斯第一次與他合作是在巴爾幹西部平定一場政變,那時距他篡位也沒有多久。突厥人僱傭兵被證明是忠誠勇敢並且高效的,在為皇帝平叛中立下了汗馬功勞,並且甚至還負責看押叛軍首領。

事實上阿萊克修斯對突厥人的倚仗是每一個像他這樣身居高位,卻又對自己的統治並不很有信心的統治者都會做出的選擇。選擇並非拜占庭帝國一份子的蘇萊曼作為他在小亞細亞的代理人並非毫無邏輯可言——儘管這的確不合情理。但阿萊克修斯對待出身的態度上本來就很不拘一格。拜占庭人通常對外國人懷有偏見,無論他們來自何方,僅僅將他們視為對自己有價值的僱傭兵而已,心裡暗自認為他們是一群粗鄙的人,只知道拿錢辦事。但阿萊克修斯·科穆寧不是這樣想的。在他統治時期,很多場合下阿萊克修斯都表現得非常熱心與外國人共事。事實上,有作家描述皇帝覺得沒有什麼比與「野蠻人俘虜們」在一起更開心的了。他的名聲傳遍了整個歐洲,甚至遠達諾曼底。和這些人在一起阿萊克修斯才覺得安心,畢竟他曾經也是軍人出身,在君士坦丁堡供職。他並不介意種族與宗教的差異,這很可能是由於他從小和Tatikios一起長大,後者是他父親所抓獲的一名突厥人俘虜,之後成為皇帝最為信任的助手。

在比提尼亞的小規模行動後,阿萊克修斯在1081年的夏天與蘇萊曼會面並和他達成了協議。皇帝慷慨地贈予了他許多禮物,作為回報,他們在Drakon河重新劃定了邊界。蘇萊曼被指派為皇帝在小亞細亞西部的代理人,不僅要約束他自己部下的行為,更要管束在這一區域所有的突厥人。隨後阿萊克修斯還得到了他的承諾,不論何時何地都可以提供軍事上的援助。當1083年皇帝發現自己已經對拉里薩的諾曼人無能為力時,「他召喚蘇萊曼提供軍隊和經驗豐富的將領前去支援他,而蘇萊曼毫不猶豫地給出了回應,派遣了7000士兵和經驗豐富的軍官。」在11世紀80年代早期跟隨阿萊克修斯一同和諾曼人作戰的突厥士兵應該也都是由蘇萊曼提供的。

阿萊克修斯從他們簽訂的條約中受益頗多。這使他可以騰出手來應付諾曼人與佩切涅格人在西部省份製造的麻煩。並且蘇萊曼不像其他野心勃勃的拜占庭貴族們那樣使他擔憂,會在背後讓他寢食難安。綜上所述,蘇萊曼被證明是一個值得信賴的盟友。

一方面,他們在1081年的合約始終是有效的。突厥人對拜占庭領地的騷擾由於他與蘇萊曼的和平協議得到了終結。而根據阿萊克修斯與巴格達的蘇丹(Malik-Shah)間的書信顯示,他與蘇萊曼間的合約至少到1085年都是有效的,並且很可能持續了更久。在帝國就將分崩離析的時候,這份合約在當時保障了小亞細亞局勢的穩定。事實上這份合約為阿萊克修斯帶來的好處遠不僅僅局限於小亞細亞地區。高加索地區的記載顯示「整個奇里乞亞地區」都被收歸「埃米爾蘇萊曼,庫特米什之子」的管轄之下。而根據另一位敘利亞學者的描述,蘇萊曼的權勢日益增長仰仗於拜占庭的支持。「在475年(公元1082年),」他寫道,「蘇萊曼離開拜占庭的領地,佔領了沿海的安塔拉德斯(Antarados)和塔爾蘇斯(Tarsos)。」這裡有些細節很容易被人忽視:蘇萊曼不是在攻擊拜占庭所佔領的城鎮,他是在為拜占庭收復被突厥人佔領的地區。換而言之,1081年的合約讓蘇萊曼成為了阿萊克修斯的助手,作為皇帝的全權代表總管小亞細亞的事務。

儘管皇帝依靠突厥人受益良多,但這並不能說明拜占庭人對外國人的態度就有所轉變。10世紀時拜占庭的外交政策便說明了一切,挑動野蠻的鄰居們互相爭鬥,之後僱傭軍隊去攻擊勢力強的一方,以達到一個利於帝國發展生存的平衡狀態。所以阿萊克修斯僱傭蘇萊曼看起來似乎是魯莽的,卻也並非無先例可循。

但皇帝還是要付出一些代價的:那就是尼西亞。作為小亞細亞最重要的城鎮之一,尼西亞的戰略位置至關重要,修築了高大的城牆和堅固的防禦工事,西側的湖更是為它提供了天然的屏障,並且也保障了水源的供應。它也是通向富饒的利西亞(Lycia)與佛里吉亞(Phrygia)河谷的必經之路,繼而進入繁華的西南海岸與安納托利亞高原。這裡是兵家必爭之地,維繫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東部行省的聯繫。

尼西亞被突厥人佔領的具體過程顯得有些含糊不清。這一切通常被認為發生在尼基弗魯斯·梅利森諾失敗的叛亂之中,他和阿萊克修斯在1081年同時起兵想要推翻前任的尼基弗魯斯三世。作為小亞細亞的名門望族,梅利森諾在向君士坦丁堡進軍的時候得到了大量的支持:「城鎮里的居民們都將他看作是羅馬的皇帝並且十分擁戴他,」一位作家在幾十年後這樣寫道。「他將小亞細亞中的許多城鎮輪番交給突厥人管轄,後果便是很快亞細亞的所有城鎮,比如說佛里吉亞和加拉蒂亞(Galatia)都淪陷在突厥人手裡了。之後梅利森諾將尼西亞移交給比提尼亞管轄,在那裡他試圖起兵奪取羅馬皇位。」這樣看來梅利森諾將尼西亞和其他的小亞細亞城鎮一樣交到了突厥人手上。他為阿萊克修斯帶來了這樣大的麻煩,以至於後半生阿萊克修斯統治時期將他放逐至修道院。但他很可能只是一個替罪羊,對於他的指控並不是那麼令人信服:來自阿萊克修斯的女婿尼基弗魯斯·布里尼烏斯,他也被伊蓮娜皇后委派修訂當代的歷史。

事實上,對於尼西亞的丟失更自然與合理的解釋要歸結於阿萊克修斯與蘇萊曼在1081年所簽訂的合約。就像阿萊克修斯上台之後對都拉齊翁派遣了新的總督一樣,尼西亞也同樣會被委任一個代理人——並且需要是一個不會威脅到他皇位的人——這是非常關鍵的選擇。所以在阿萊克修斯奪權之後並沒有立刻派遣一個拜占庭人去治理尼西亞,他認為關於尼西亞需要另外的方式來保障,那就是把它交給蘇萊曼。這其實並不值得驚奇。

決定將尼西亞交給蘇萊曼成為了一個敏感問題,不僅是因為這樣的戰略十分危險,而是由於到了11世紀90年代初蘇萊曼已經去世,而他的繼任者阿布哈希姆(Abu』l-Kasim)完全不打算貫徹他的主張。所以皇帝才要想盡辦法去掩蓋尼西亞究竟是何時以及如何到了突厥人手上,這事關他的名譽問題。所以尼西亞的丟失完全要歸罪於阿萊克修斯·科穆寧,而《阿萊克修斯傳》為了掩飾這一點,便聲稱早在阿萊克修斯篡位之前,整個小亞細亞便都已經丟失。

掩蓋真相其實十分的容易,因為儘管很多歷史學家研究11至12世紀的拜占庭,他們都熱衷於以阿萊克修斯的奪取作為結束,或者乾脆從他的繼承人約翰二世的統治開始說起。在他死後對他的評價依然眾說紛紜,所以很多歷史學家乾脆選擇了放棄。這也是由於科穆寧家族為了維護他們王朝奠基者的名譽做出了很多阻撓。

儘管如此,阿萊克修斯的所作所為不可能完全被粉飾,至少西方人對他還是十分熟知的。亞琛(Aachen)的歷史學家阿爾伯特就知道尼西亞是阿萊克修斯弄丟的,儘管他並不了解更多的細節。他認為這件事的發生是由於突厥人欺騙了皇帝。當歐拉的埃克哈德(Ekkehard of Aura)得知皇帝將城鎮交給突厥人時,他十分的驚恐,指責阿萊克修斯將出賣了基督徒的權益。埃克哈德誤解了當時的局勢:他以為阿萊克修斯在1097年之後交出了尼西亞,但事實上在1081年他就已經這麼做了。

但是尼西亞或者小亞細亞西部的情況還不是最糟糕的,更東方的安條克迎來了災難性的後果。和尼西亞一樣,安條克在拜占庭帝國東部的位置至關重要:經濟重鎮,軍事戰略要地,而且還是帝國中僅次於君士坦丁堡大牧首規格的牧首區。和尼西亞一樣,阿萊克修斯認為安條克應該由一個忠心耿耿,並且不會破壞他的利益,也絕對不會威脅到他統治的人管轄。作為一個在先前已經多次在帝國的東境證明了自己的指揮官,費拉瑞托斯·巴卡米奧斯看上去是個合適的人選。但他性格古怪飄忽不定。他被拜占庭歷史學家們成為是個傑出的將軍,但他又是一個無組織無紀律從不聽從別人命令的人。

阿萊克修斯在統治初期努力想要爭取費拉瑞托斯的支持,授予了他許多尊貴的頭銜。但皇帝不是唯一的追求者:在11世紀80年代初,穆斯林世界同樣向他伸出了橄欖枝。他在東亞細亞的封地備受突厥人的關注,在1084年他「決定加入他們,於是背叛了拜占庭帝國和基督教,皈依了他們的文化習俗。他的兒子對他衝動的行為感到難以理解,他明智的建議被無視。」一位作家尖刻地表達了他對此的憤慨:「費拉瑞托斯真是一個邪惡又不可理喻的人,他簡直是撒旦的後代……他是後來叛教者們的先驅,性格極端的邪惡和混亂……一個偽教徒想要通過這樣的行為來動搖那些虔信者們。」

對於阿萊克修斯而言這無疑是個噩耗。費拉瑞托斯倒向哈里發和蘇丹足以讓他感到驚懼不安,而在他控制下的梅利泰內,埃德薩和安條克都將落入突厥人之手,這將帶來災難性的後果。於是他立即採取了對應措施,為了確保邊境城鎮的安全,他撤換了一批不可靠的將領轉而由自己的親信們取而代之。一個名叫提奧多爾的人接管了埃德薩,從他持有kouropalates(一個尊貴的榮譽頭銜,可以去wiki看一下)的頭銜來看,他是應該是皇帝十分信賴的近侍。他的岳父加布里埃爾同樣接管了梅利泰內,成為那裡的行政長官。這些地區的城堡,要塞都紛紛被皇帝所信賴的指揮官們所接管。

但對於安條克的處置,阿萊克修斯還是想到了蘇萊曼。根據資料顯示,突厥人在1085年訊速地通過一條「秘密途徑」悄無聲息地佔領了這座城市,很可能有拜占庭的守衛充當內應。蘇萊曼奪取城市時沒有遭到任何抵抗並且也沒有人員的傷亡,對當地的居民也十分友善:「和平重新降臨,人們回歸了各自的正常生活。」阿拉伯地區的資料也記載蘇萊曼對安條克的居民們秋毫無犯。

蘇萊曼對安條克的和平佔領與數年之後西方騎士們的殘暴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本身優越的地理條件加上後來人工修築的防禦工事,安條克看起來是堅不可摧的。但蘇萊曼沒有用武力攻城:他是作為皇帝的代理人而來,所以城中的居民——多數是希臘人——使用拜占庭官方語言——非常歡迎他的到來。這樣看來阿萊克修斯對費拉瑞托斯的背叛所作出的回應,既不是派遣自己的大軍前去征討,也沒有組織蘇萊曼入主安條克。這便是拜占庭和突厥人之間友好的合作關係的又一有力證明。

後世的阿拉伯作家傾向於將蘇萊曼入主安條克看作是榮耀的光復。一首詩中這樣寫道:「您擊敗拜占庭的偉大壯舉讓亞歷山大都無地自容/您讓這座古城臣服在您的支配下/那裡的原住民是那樣震懾於您的威懾之下。」但這僅僅是一首表明了穆斯林重新控制當地的詩歌而已。事實上在入城之後,蘇萊曼為了表明自己對皇帝的忠誠,立即撤換了跟隨費拉瑞托斯宣誓效忠突厥人的官員。有人提醒他這樣公開挑戰馬利克·薩哈的權威是不明智的,蘇萊曼非常生氣地回應自己仍然是忠於他的。在薩哈的地盤上,他認為自己的忠誠不該被質疑,他先前在尼西亞和安條克的行為並不需要對薩哈負責——因為那裡是拜占庭人的領土。按照這樣推斷,那麼蘇萊曼在1085年的夏天被派遣至安條克和阿勒頗——那裡一個多世紀前就被拜占庭所控制了,也是由於阿萊克修斯急於終結突厥人在那裡的統治,他十分渴望得到那座城市。

皇帝對他的盟友寄予了太多的希望。但是當地的突厥人很快便意識到蘇萊曼心有餘而力不足。他沒有足夠的辦法去控制他新獲得的大片領土,更別說再繼續征服了。在蘇萊曼入主安條克後沒多久,1085年的中期,馬利克·薩哈的異母兄弟突突什進攻了安條克並且在戰鬥中擊敗了他。人們熱衷於爭論蘇萊曼究竟是在山窮水盡的情況下選擇自盡,還是被流矢射中不幸身亡。但無論如何,現在安條克又一次易主到了突突什的手裡。

這對於拜占庭帝國而言是一個重大的損失,對阿萊克修斯本人來說更是災難。為了應對來自西部省份的威脅,皇帝沒有辦法騰出手去應對小亞細亞的事務,只好把希望都寄托在兩位他認為可信賴的領主,蘇萊曼和費拉瑞托斯身上。但在短短的數個星期里,他的政策便徹底崩潰了。

事態在進一步惡化,蘇萊曼任命留守尼西亞的阿布哈希姆選擇進攻比提尼亞的消息傳到了君士坦丁堡。另一夥狂熱的突厥人也想著要奪回自己在小亞細亞的權利,他們顯然對蘇萊曼的統治感到不滿。拜占庭的東方行省此時開始搖搖欲墜土崩瓦解。

但皇帝並不是唯一一個對這樣尼西亞和安條克形勢發生劇變感到措手不及的人。巴格達的蘇丹馬利克·薩哈同樣對這樣的變化有所警覺:像阿布哈希姆這樣迅速崛起的地方軍閥還有突突什同樣會對他的統治形成威脅,這帶來的威脅甚至要遠甚於拜占庭帝國。和他的父親阿爾普·亞爾斯蘭一樣,馬利克·薩哈謹慎地經營著他西方的疆域,對於難以控制的地區又遠離巴格達的地區他會派出自己信賴的特使,但他本人卻無力控制那樣遙遠的地方。突厥人知道對邊境地區勢力的崛起要格外留心,幾十年前他們也不過是在阿巴斯哈里發王朝的東境活躍的小勢力而已。

因此在大約1086年的中期,馬利克·薩哈派出了使者與阿萊克修斯就小亞細亞西部的問題進行了交涉。阿布哈希姆拒絕遵循蘇萊曼與薩哈之間保持了多年的默契關係,於是薩哈的信中寫到:「我聽說了皇帝陛下您最近所遇到的麻煩。我知道從您繼位以來您便一直面臨著大大小小不斷的麻煩,特別是在最近您處理完拉丁人的事務之後(1081-1085年諾曼人對拜占庭的襲擊),佩切涅格人正在籌劃入侵您的帝國。而埃米爾阿布哈希姆同樣撕毀了先前蘇萊曼與您簽訂的合約,正在劫掠整個小亞細亞和Damalis……如果這就是您的願望,那麼我將把阿布哈希姆從這些區域(他所攻擊的地方)驅逐,並且將小亞細亞與安條克移交給您統治,只要您同意將您的女兒嫁與我的長子。只要我們攜手,那麼將沒有任何可以阻礙您的步伐,在我的幫助下您可以完成一切未盡事業。不僅僅止步於東方,您可以從伊利里亞(Illyrikon)眺望整個西方。在我的同盟之下將沒有任何人敢於反抗您。」馬利克·薩哈同時還保證將命令突厥人從沿海地區撤退,並且儘力支持阿萊克修斯回收帝國先前丟失的領土。安娜·科穆寧娜記載皇帝對馬利克·薩哈提議聯姻感到困惑:他大聲笑了起來,嘀咕著馬利克·薩哈是不是惡魔附身了。儘管如此,阿萊克修斯仍然沒有無視他的好意,他派出使團前往巴格達打算表達一下對這個請求「虛假的期待」。

《阿萊克修斯傳》中給人的印象是他們預想的同盟便這樣無疾而終了。但事實上他們間的合作從11世紀80年代中期便開始了,安娜·科穆寧娜自己在之後的敘述中也有所暗示。關於皇帝對佩切涅格人的作戰行動,安娜認為是來自東方的突厥人幫助了他,這應該是由於薩哈與阿萊克修斯間達成的秘密協定。

關於他們之間協議的大概輪廓可以由《阿萊克修斯傳》的其他章節復原出一些來。作者認為她的父親能夠得到突厥人的支持是運氣所在,他們在11世紀80年代交還了不少小亞細亞的城鎮。這個故事看起來美好得有些不真實。真實的情況很可能是馬利克·薩哈同意將小亞細亞沿岸的突厥人驅逐,將這些城鎮交還給拜占庭,同時突厥人還從錫諾普以及整個黑海沿岸撤軍,甚至連當地政府的金庫都秋毫無犯。結果是這一地區的全部城鎮都再度由拜占庭統治,這是非常高水平的外交談判的結果,而並非安娜·科穆寧娜所猜測的,只是皇帝的好運氣以及圓滑詭詐的算計所能夠換來的。

馬利克·薩哈對於拜占庭至關重要的援助同樣得到了優厚的回報:11世紀80年代中期,來自希臘的使者給他帶去了難以計數的珍貴禮物。「拜占庭皇帝向他進貢。」馬利克·薩哈死後,阿拉伯地區的作家這樣描寫,說他的名字被「從中國一直到敘利亞,甚至是南邊更遙遠的葉門」傳頌。這揭示了一個有趣的事實:此時小亞細亞依然由拜占庭統治,而突厥人的蘇丹只控制了更東邊的領地。

薩哈對安納托利亞當地的埃米爾們十分不信任,並且採取了一系列更強硬的舉措來確認自己在塞爾柱突厥帝國中的權威。他派遣了遠征軍去討伐尼西亞總督阿布哈希姆,此人當時正在劫掠拜占庭,讓阿萊克修斯感到十分困擾。同時馬利克·薩哈在佔領阿勒頗之前還曾派遣軍隊進軍高加索。在入主安條克之後,薩哈控制了敘利亞地區整個的海岸。他曾遠眺整個地中海,三次將自己的劍浸入海水中喊道:「看,神的旨意讓我統治從阿拉伯海一直到地中海這樣廣大的區域。」

安條克看起來像是作為對薩哈出兵攻擊阿布哈希姆,以及交還整個小亞細亞的回報。值得注意的是馬利克·薩哈受到很多地區的基督徒們擁戴,他們認為他的介入能夠約束當地的突厥領主,給予他們期望的和平與安定。薩哈在高加索沒有遇到任何反抗,他對待當地的基督徒們十分的仁慈友善,以至於他們對來自巴格達的蘇丹統治他們並無什麼反感。關於馬利克·薩哈對基督徒的寬容還有其他例子可循:在大約1074年初,他剛剛繼承了他父親的皇位,之後他派遣使團前往君士坦丁堡諮詢東正教的教義,信條和教規。總而言之,在他1086-1087年的征戰過程中,他更熱衷於向自己的臣民們宣示權威而並非基督徒。儘管他進軍埃德薩和梅利泰內,但他卻沒有重新組建人員去取代拜占庭的行政機構。

阿萊克修斯在1086-1087年同樣採取軍事行動去接收薩哈交還的小亞細亞地區。來自尼西亞的襲擊與騷擾由於對阿布哈希姆的打擊得到了終結。「他們的劫掠行為得到了遏制,」安娜·科穆寧娜這樣寫道,「阿布哈希姆被迫簽訂了合約。」帝國的軍隊前往收復基齊庫斯和阿波羅尼亞(Apollonias),還有其他被突厥人首領佔據的小亞細亞西部城鎮。在阿萊克修斯加冕前夕陷落的基齊庫斯在1086年中又一次回到了帝國的懷抱中,由君士坦丁·赫帕特普洛斯(Constantine Humbertopoulos)管轄,他也是皇帝親密的支持者,直到他再次被徵召去面對來自佩切涅格人的襲擊。

由於皇帝所作出的優厚承諾,其他一些地區的突厥人指揮官甚至願意為帝國效力並且改信基督教。君士坦丁堡的牧師們自然對這樣的情況樂見其成,他們讚揚阿萊克修斯的虔誠,並且為基督教的傳播作出了重大貢獻。對於這樣的讚譽皇帝十分高興,但宗教上的讚揚並不能打動他,他依然貫徹著他經典的外交策略:通過加官進爵和金錢收買使得突厥人首領意識到和拜占庭的合作能夠帶給他們多少好處。但總而言之,他所付出的代價在回報面前可以說是不值一提的。

所以,皇帝在出席一個主教和他的親密合伙人在1088年1月6日所舉辦的演說時,沒有人能夠對他在東方的政策提出什麼質疑。和西方的省份始終面臨佩切涅格人的劫掠不同,東方看起來似乎高枕無憂了。在解決諾曼人和佩切涅格人帶來的危機後,阿萊克修斯與他們簽訂了合約。奧赫里德的提奧菲拉特(Theophylact of Ohrid)之後對小亞細亞地區的情況並沒有更多的記載。神職人員宣稱阿萊克修斯非常珍視與塞爾柱蘇丹這樣美好的關係。而馬利克·薩哈對皇帝的敬仰與愛慕也絲毫不遜色,每當他聽見別人提及皇帝的名字時,他便要舉杯致意。提奧菲拉特高度讚揚了皇帝的勇氣並讚譽他,在他的筆下阿萊克修斯的榮光傳遍了世界。

在1088年這樣樂觀的局面和安娜·科穆寧娜所描述的——被後世廣為接受的皇帝在1081年剛剛執掌帝國時的困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帝國的東境不僅沒有分崩離析反而顯得十分穩固,儘管也面臨著一些挑戰。此時拜占庭帝國完全掌控了局面——完全無需來自國外教皇的援助。至少在11世紀80年代的後期,十字軍應該是毫無必要的。


推薦閱讀:

拜占庭和歐洲用什麼語言溝通?
『XX一水隔,XX兩洲間』蠻族記者跑得快(6)
拜占庭千年風雨(一):衰世與星星之火
文化博覽——淺談奧斯曼治下希臘民族認同

TAG:拜占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