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樂高02 - 可得性偏差

這是心智樂高系列第 2 篇文章。心智樂高系列的目標是尋找重要的學科模型,含金量高的知識組塊,重構心智代碼。

I soon learned that one wins awards mainly for winning awards: an example of what Bob Merton calls the Matthew Effect. It is akin also to the phenomenon known in politics as 「availability,」 or name recognition. Once one becomes sufficiently well known, one』s name surfaces automatically as soon as an award committee assembles.

—— 諾貝爾獎得主、人工智慧之父 Herbert Simon

可得性偏差 (Availability Heuristic)指人們會根據認知上易得的程度來判斷事件的可能性。

由於受記憶力或知識的局限,人們在進行預測和決策時,大多利用自己熟悉的或能夠憑想像構造而得到的信息,導致那些易見的、容易記起的信息所佔比重過大,而忽略其他有助於形成正確評估的重要信息。例如,你會通過想像某個企業可能會遇到的各種難題來估測其倒閉的概率。

「會哭的孩子有奶吃」,我們那捉襟見肘的認知資源也是這麼對待客觀事件的。那些「濃妝艷抹」的事件、那些更容易提取的信息,總是更能捕獲我們的注意力,從而導致概率誤判。

1. 認識可得性偏差

可得性偏差最常見的 3 個來源是:近期事件,個人經歷,生動的記憶。

因例子的可提取性導致偏差 (Ease of Recall)

例子很容易提取的類別,會比頻率相同但例子較難想到的類別顯得更重要。熟悉度和顯著程度會影響例子的可提取性。最近發生的事情可能會比之前發生的事更容易獲得。例如,對交通事故的主觀概率,會在你見到一輛翻到在路邊的車後暫時升高。又比如,人們總是在剛剛經歷了意外之後,才為自己買保險,但保險本應該為預見和抵禦風險而準備,而不是事後諸葛亮。

因搜索集合的有效性導致偏差 (Retrievability)

假設從某個英文文本中隨機抽取一個詞(含有3個或更多字母的詞)。這個詞更有可能是以 r 開頭還是以 r 作為第三個字母?人們在回答這個問題時,會回憶首字母為 r 的單詞(例如road)以及第三個字母為 r 的單詞(例如car),然後通過想到這兩個詞的容易程度來評估相對頻率。因為從記憶中搜尋單詞的首字母要比搜尋其第三個字母更為容易,所以大多數人都判斷以某個輔音開頭的單詞要比第三個字母為該輔音的單詞多。但實際上,例如 r 或 k 的輔音字母,出現在第三個字母的頻率都要比出現在開頭的頻率高。

想像力的偏差

評估某類事件發生的頻率,這類事件的實例沒有儲存在你的大腦中,但可以通過一定的規則構建一些實例。你通常會構建幾個實例,並通過構建這些實例的容易程度來評估其頻率或概率。

例如,通過想像某次探險中無法應對的意外事件來評估風險。如果能想到許多這樣生動的意外事件,這次探險就會顯得尤其危險,儘管想到這些災難的容易程度並不能反映出它們實際發生的可能性。相反,如果沒能想到某些可能的危險,那將要承擔的風險就會被低估。

另一個有趣的例子,是鯊魚和游泳者。聖地亞哥附近海域的死亡情況表明,平均來說,鯊魚殺死一個游泳者,也會拯救十個人的生命。每次有游泳者死亡,溺水死亡的人數也會下降了幾年,然後恢復到正常水平。但人們只會注意到鯊魚攻擊造成的死亡,因為它更為生動。

可得性偏差導致相關性錯覺

根據兩個事件相互關聯的強度,可以判斷出它們同時發生的頻率。當兩個事件關聯性強的時候,你可能會認為它們經常同時發生。當事件頻繁地同時發生時,這兩個事件之間的關聯性會得以增強。所以,人們常常使用可得性(提取、構建和聯想等)去估測類別的數量、事件的可能性或是事件同時發生的頻率,但是這些判斷往往並不準確。

2. 識別和預防

可得性造成的偏誤,會導致我們做出不合理的判斷。那麼應該怎麼識別出自己有沒有可得性偏差呢?

00 做了一套簡單的提示卡片,可以時不時拿出來複習,或者在思考和決策時作為參考。

歡迎在留言中補充更多的提示問題!

參考資料

  • Pohl, R. F. (2012). Cognitive Illusions: A Handbook on Fallacies and Biases in Thinking, Judgement and Memory. Psychology Press.
  • Simon, H. A. (1996). Models of My Life (First Edition edition). Cambridge, Mass.: The MIT Press.
  • Tversky, A., & Kahneman, D. (1974). Judgment under uncertainty: Heuristics and biases. Science, 185, 1124-1131., 185, 1124–1131.
  • 丹尼爾·卡尼曼. (2012). 思考,快與慢. (胡曉姣, 李愛民, & 何夢瑩, Trans.). 中信出版社.
  • Availability heuristic. (2016, September 26). In Wikipedia.
  • List of cognitive biases. (2016, September 28). In Wikipedia.
  • List of fallacies. (2016, September 24). In Wikipedia.

----- HackYourself 系列文章----

Hack Yourself - 我是自黑黨

把一個人活成一個公司,你可能就不會那麼迷茫了

重啟學習系統,做個知識鍊金術士

知識鍊金術士行動指南 1.0


推薦閱讀:

我就是我,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從刻板印象到顏色標籤
大腦的自由能假說-兼論認知科學與機器學習
心靈哲學:你知道靈魂是什麼嗎?

TAG:心理学 | 认知科学 | 个人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