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款50.6兆的小遊戲,卻摻入了恐怖的「政治私貨」

當我醒來後,我發現自己身處一間陰冷乾燥的地牢中,唯一能夠看見的是一部不屬於我的Iphone手機。鈴聲響起,我接起這通來自號碼4885的電話,一個神秘的男人告訴我這部手機的主人是一名極為危險的恐怖分子,而我現在正在執行一項涉及到國家安全的任務。如果我能夠從這台手機中得到足夠多的信息,我就能重獲自由。首先,我需要破解開機密碼……

  作為解謎遊戲,Replica的呈現方式頗具新意。在整個遊戲過程中,玩家面對的不再是神秘的遺迹或是鎖上的房間,而是Iphone的手機屏幕,通過IOS系統找到前主人留下的訊息,才能逃出生天。

  如果只是這樣,Replica算不上出色。這款僅僅由兩名韓國開發者製作的獨立遊戲缺點顯而易見:謎題難度不高,而且即使作為一款售價15元的小遊戲,流程依然過於短促了。然而,真正讓Replica引起討論的,是它獨特的題材:以斯諾登事件為原型,作者設定了一個麥卡錫主義盛行的架空美國,普通人在網路上的一舉一動都收到要嚴密的監視,異見者被視作「對國家安全造成威脅」的恐怖分子投入監獄。

  更讓人意外的,是反烏托邦元素在這部作品中的出色運用。監禁、告發、虐待、思維掌控……欣賞過《1984》、《V字仇殺隊》、《發條橙》這些作品的玩家,一定會在遊玩過程中感到似曾相識。而在隱藏結局中,作者甚至埋下了《美麗新世界》的伏筆,卻未能充分地呈現出來——而這正是筆者試圖在這篇文章中探討的。

信息時代的極權社會

  老大哥正在看著你。

  ——《1984》

  在上世紀30年代出版的《1984》中,喬治·奧威爾描述了這樣的一個未來:世界被一分為三,大洋國、歐亞國與東亞國持續著永無止境的戰爭。其中,大洋國的國民被分為無產者、黨員與核心黨員三個階級。廣大的無產者們過著印度貧民般的生活,而黨員的生活與思想被核心黨員牢牢掌控著,所有的文字記錄都將被修改以服務於政治目的,無處不在的電子顯示屏更是讓個人空間縮小至腦內的數平方厘米:老大哥正在注視著你。

  「1984的作者預見到了專制的進步,卻沒有預見到技術的進步。」

2000年,馬伯庸在他的中篇科幻小說《寂靜之城》中,借筆下人物之口如此評價。顯然,《寂靜之城》深受《1984》的影響,並加入了大量當代的技術細節,生動展現了一個嚴格監管下的網路世界。這個世界沒有屏蔽詞,只有允許使用的辭彙。而且,不僅僅是在網路上,即使在現實生活中,法律規定必須佩帶的監視器也會將任何使用「違法辭彙」的犯罪分子逮捕入獄。

  無疑,現實世界中沒有哪個國家的政府擁有如此絕對的權力進行這種程度的監管。和這兩部作品相比,Replica明顯更貼近現實。事實上,這部作品的靈感正是源自於斯諾登事件曝出的「稜鏡計劃」:早在小布希時代,美國國家安全局就已經開始暗中搜集各種媒介中的社交信息,除了公開的社交網站之外,通話記錄、即時通訊軟體的聊天記錄與電子郵件的收發也包括在內,並以此為證據多次將嫌疑人定罪。

  前CIA職員斯諾登將稜鏡計劃曝光之後,輿論一片嘩然,媒體連篇累牘地跟蹤報道,公眾在網路上和街頭進行抗議。然而,和幾乎所有的公眾事件的結局一樣,結果無非是新的社會熱點出現,公眾的注意力被轉移到其他方面,並漸漸地默認了稜鏡計劃的存在,一些人甚至對抗議者嗤之以鼻:誰會對你的郵件和隱私感興趣啊?

  我們身處的這個世界,距離Replica這個遊戲中的世界,到底還有多遠?

向左走,向右走

  國家即是一切,國家擁有一切,一切為了國家。

  ——墨索里尼

  別懷疑了,這不是網上編造出來的偽名人名言,而是漢化組的重新翻譯,先前的版本是「國家掌控一切,沒有例外,一切不得反抗國家。」這句話是遊戲中大部分結局的概括。和奧威爾著名的「戰爭即是和平,自由即是奴役,無知即是力量」不同,墨索里尼的這三句話描述的情形曾一度在歷史上真實出現過。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希特勒。一戰戰敗後的魏瑪政府無力解決國內的困境,於是德國民眾通過民主選舉讓希特勒上台,讓渡一部分自身的權力給獨裁者,形成了一個巨大、恐怖的權力機器。

  去年上映的小成本電影《希特勒回來了》為我們展示了戰敗後的希特勒穿越到現代德國的有趣設想:來到現代後,希特勒先是通過報紙了解了現代世界的訊息,然後又在酒店中接觸到了電視,之後電視台的辦公室被教會了怎麼使用電腦和網際網路。在攝像機的跟蹤下,他四處走訪德國民眾,了解他們政治訴求。通過在脫口秀節目上的精彩演講,這位曾經的元首以一名模仿希特勒的喜劇演員的身份在現代世界一舉成名:

  我面前有一名工作人員正在舉著題詞板,上面寫的是一個外國人的玩笑。

  為什麼要開外國人的玩笑呢?你家裡有老鼠時,不會叫來小丑,而是叫來滅鼠人員。

  我所住酒店的電視,非常薄,這是一項人類天才的奇蹟。

  但我們在電視上看的是什麼?垃圾電視節目。

  在艱難的時代,人們需要輕鬆的娛樂,我明白。所以1944年有了輕喜劇。

  但這個時代艱難到需要用如此毫無意義的東西來轟炸人們了?

  我們生活在一個什麼樣的國家之中?

  青年貧窮,老年人失業,出生率歷史最低。這不奇怪,誰還想在這個國家生孩子?

  我們在把自己帶入深淵!

  但我們沒看到,因為電視,你們看不到深淵。

  我們看到的是一個烹飪節目。

  我會一直在電視上抗爭,直到我們不僅看到了深淵,並且最終克服。

  這番演講不僅引起了劇中人的贊同,許多觀眾,包括我在內,看到這些台詞時也不禁默默點頭。面對現實中的種種問題,各國政府和媒體聯手蒙蔽觀眾,他們不需要編造與欺騙,只要有選擇地播出內容就能達到目的。

  然而,隨著劇情的推進,魔王逐漸露出了獠牙:他與電視台的女台長合作,在Youtube上吸粉,通過Facebook招募黨衛軍,逐步形成了一股屬於他的政治力量。這就像遊戲中的社交媒體上,那些聲稱反對派都是被害妄想症的而當他遇見女主角的奶奶,一位親歷納粹暴行、父兄死於毒氣室的猶太人時,面對老婦人憤怒的指責和驅趕,殺人狂魔撕下了彬彬有禮的溫和面紗:可惡的猶太女妖,我當年就應該殺光她們的!

  也就是在這時候,男主——從報刊亭發掘出了元首,並將他推向這個世界的小記者,終於意識到了這個「喜劇演員」的邪惡本質。他神經質地沖向女台長,歇斯底里地摔東西,想要阻止被他親手釋放的惡魔,保護他與猶太女主角萌生不久的愛情。結局卻是男主被當成瘋子,關押在精神病院。女主透過病房門上的小窗去看望身穿病號服的男主,淚流滿面,為了愛人的悲慘遭遇,也為了自己與猶太族裔的暗淡未來,而希特勒名利雙收,和女台長坐在豪車上,迎接夾道人民的歡呼。

  實際上,即使到了影片的末尾,受損害也只會是少部分人,猶太人和難民會被驅逐,而作為德國人民主體的雅利安白人的生活將得到改善,就好比遊戲中被逮捕的高中生和「恐怖分子」也只是少數人,多數人生活在高壓統治維持下的穩定秩序之中——直到不幸發生在自己身邊,這時候他們會發現自己變成了多數人的敵人。在無窮無盡的政治鬥爭中,沒有人能夠保證自己永遠站在「多數人」那一側。

Happy Ending……?

  Remember, remember, the 5th of November

  Gunpowder, treason and plot;

  I know of no reason, why the gunpowder treason

  Should ever be forgot.」

  遊戲中,有兩個結局屬於傳統意義上的「大團圓結局」:第一個結局是湯姆注意到了社交媒體上的記者電話,打開了手機的定位功能並撥打電話求助,然後4885在通話進行到一半時,審訊被打斷,所有被關押的人獲得自由。

  另一個結局,則是玩家通過藍牙與拿著自己手機的瑞吉進行藍牙傳訊,得知瑞吉籌劃中「恐怖活動」的真相。隨後,手機上會出現一個按鈕,在次日凌晨也就是11月5日按下之後,所有的手機開始放屁。政府缺乏對放屁的手機調查的幽默感,所以釋放了「恐怖分子」們。

  顯然,這個結局是在向《V字仇殺隊》致敬。在蓋伊·福克曼之夜這個「打倒密謀者與異見者」的日子,V播放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並炸毀了「自由女神像」,而在一系列的行動之後,第二年的11月5日,獨裁者蘇特勒被殺死,被喚醒的群眾在嚴格宵禁的夜裡帶上蓋伊·福克曼的面具走上街頭抗議,並見證了象徵著權力的威斯敏斯特宮被炸毀。

  依在下之愚見,竊以為和它的前輩們:《我們》、《美麗新世界》、《1984》相比,《V字仇殺隊》並不是一部出色的作品。V這個超級英雄式的設定本身即是《V字仇殺隊》最大的敗筆,在一個烏托邦社會中選擇超級英雄作為主角,以暴力手段對抗集權,就好比給甄嬛發了一挺加特林機槍,她把整個後宮全突突了然後拿槍管頂著皇帝的腦袋要求當皇后。當V殺死蘇特勒時,這個故事的內涵也就被矮化成了正義戰勝邪惡。而通過V的行動,全英國的人民紛紛覺醒走上街頭,這樣的大團圓結局實在是太過於理想化了。

  同樣,遊戲中的這些「好」結局也嚴重缺乏真實感。接到舉報後,一通電話的時間內記者就能闖入秘密監察部門審訊現場並解救受害者,那麼這家報社不僅需要福爾摩斯級別的智商和效率,還得有難以想像的權力在背後撐腰,他們的登場在遊戲中如同機械降神,生硬地給找到記者電話號碼的玩家提供獎勵;而因為手機發出放屁聲而放棄對「恐怖分子」進行調查,4885的智商在這個結局中簡直比灰太狼還低,這是對秘密警察辦事能力的一種侮辱。

  玩出這兩個結局的時候,筆者將這個遊戲歸類為故作高深實則淺薄的垃圾,但就在我準備把這個遊戲批判一番的時候,網上找到的隱藏結局改變了我的想法。

何為Replica?

  「與受苦受難付出的高昂代價相比,實際的幸福往往顯得卑劣。穩定當然不如動蕩來得熱鬧。知足常樂絕不如與不幸做努力抗爭那麼有魅力,也沒有抗拒誘惑,或抗拒被激情和懷疑毀滅那麼引人入勝。幸福絕不是宏偉壯觀的。」

  ——《美麗新世界》

  通過破譯前四個結局的摩爾斯電碼,可以得到數字4989,在新周目中將這個數字作為鎖屏密碼輸入,屏幕上出現了這樣的幾行字:

  Wake up, Tom...

  The matrix has you...

  Follow the White Rabbit.

  >knock

  這是你最後的機會了,這以後再沒回頭的可能

  ############ #############

  # RED PILL # # BLUE PILL #

  ########### #############

  就像《黑客帝國》中的尼奧一樣,湯姆選擇了紅葯,然後從夢境中醒了過來。

  是的,極權社會、監視與監禁、破解密碼、求生,這一切都是主角的一場夢。現實世界中的湯姆是一名數據分析師,他每天都通過手機、電腦等終端享受著信息時代的便利生活,問答社區和購物網站每天都通過數據分析給他推送他想要的內容。

  如果玩家選擇了藍葯,那麼醒來後的湯姆就會繼續享受這一切,如同你我,並發自內心地讚美、熱愛這大數據時代。但吞下了紅葯的湯姆開始對這一切警覺了起來,他偶爾會把手機留在家中,故意點擊他不感興趣的廣告,用現金代替銀行卡,直到:

這張圖片的寓意非常明顯:人類的行為產生了種種數據,而這些數據被下載到了雲端。換而言之,在那些商業公司浩如煙海的資料庫中,記錄著我們每一個人的一舉一動。我們的每一次搜索,每一次點擊原文鏈接,每一次閱讀,每一次購買和播放音樂……這些數據被不同的公司所收集,分門別類的保存著,而作為產生這些數據的主體,我們並不擁有這些數據。

  通過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商業公司對我們進行分類,並根據不同人群的特點推送特定的服務。舉個例子,在某個音樂網站上,用戶A經常單曲循環《小蘋果》,用戶B聽了3次《小蘋果》並且收藏了《兩隻蝴蝶》,用戶C從來沒聽完過《小蘋果》和《兩隻蝴蝶》,平均每周欣賞7次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陸》,那麼這個網站就會給用戶A推薦《兩隻蝴蝶》,《自新大陸》不會出現在用戶A和B的視野中,用戶C也接觸不到《小蘋果》和《兩隻蝴蝶》。

  最早應用這一演算法的網站是亞馬遜,根據用戶的購買記錄精準推薦不同的商品,隨後這種演算法被廣泛的在各大平台得到使用。最典型的例子是知乎的新版主頁,在設置中啟用後,一些不在我關注範圍內的回答出現在了我的timeline上。我沒有關注過給這些回答點贊的知乎用戶,而這些回答中有三分之一的確是我感興趣,且與我的觀點相符的。新版首頁的用戶能更多地獲取他們喜歡的內容,這樣的設計看上去很棒,不是么?

  然而,我使用新版主頁的時間越久,我就越是感到,自己身處一個巨大的迷宮,四周都是透明的牆壁。當那些與我的看法相左的言論無法出現在我的眼中,我接觸到的一切都是我所喜愛與認同的事物時,我也就失去了所謂「更大的世界」。這是一個多元而封閉的時代,我們被數據篩選、分割成不同的用戶群體,每一個群體都自成一方世界,按順序排列在鄙視鏈上,而不同的群體之間隔著厚重的次元壁,老死不相往來。

  隱藏結局中,「恐怖分子」們在11月5日通過某種方式奪取了數據的所有權,具體手段則不得而知。而現實世界中的我們,則有時主動、有時被動地接受來自商業公司和媒體無處不在的洗腦,從愛好、價值觀等方面受到影響,逐漸被同化為某一群體中的一員……

  最終,現實中的我們淪為了數據的副本——Replica。

本文來自遊民星空讀者投稿 作者:EmanrahC

推薦閱讀:

TAG:游戏 | 游戏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