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家長說:孩子挨點揍吃點虧是有必要的
前倆天幾個朋友聚會,問到其中一位朋友最近如何,小孩子如何。這位朋友一提到小孩子就樂了,說我兒子啊,這小子前些天終於被揍了。
我這心裡直嘀咕,兒子被打了你還樂成這樣?不是說荷蘭人不信奉「棍棒底下出狀元」嗎?於是讓他趕緊講講事情原委。
原來這位朋友的兒子現在才2歲出頭,但是從小就塊頭比同齡人大,脾氣也急躁些。路還走不穩時,就已經成了「鄰里一霸」,一般的倆三歲的小孩都被他「揍」過了,更不用說小的了。朋友倆口子無奈,於是決定早早送他去託兒所,讓他學會怎麼去跟「朋友圈」相處。
荷蘭除了盛產優質奶粉外,還盛產「奶爸」,父親對於子女的成長參與度很高可是這個小傢伙去到託兒所不到3個月,就接到老師的投訴,說是有一天小傢伙居然要抓起一個搖籃里的小寶寶扔去砸另一個比他還大的小朋友。老師說很抱歉,我們不能接納他了,因為他對其他幼齡寶寶的安全來說是個不確定因素。最後跟老師協商,老師給的建議是送他到幼兒園,年齡都在4歲以上,都比他大些,估計會好些。
待手續辦妥,上學第一天,朋友特意請了一天假,戰戰兢兢的送2歲的兒子去幼兒園(荷蘭幼兒園4歲開始,跟國內的學前班差不多,是歸到小學裡),然後靜靜地坐在門外觀察。小傢伙倒是自來熟,沒多一會就跟大孩子們玩到一塊。他也算放心了,正想離開,忽然看到兒子顫顫巍巍的跑向一個大孩子,原來他看上了人家的玩具火車。於是,如他所料,小傢伙搶了人家的火車轉身就「跑」。大孩子一愣,然後看到一個「小不點兒」抱著他的火車,於是站起來,還沒幾步就追上小傢伙,一把奪過火車,順勢還給了小傢伙臉上一拳,小傢伙一下子就跌倒地上。這下小傢伙蒙了,愣在那裡一動不動。朋友以為他會開始哭鬧,畢竟4歲的孩子打在2歲孩子身上,可是不輕。可是朋友站那等了一會,兒子還是沒有動靜,仍然獃獃的坐著。過了一小會,他看到,兒子居然笑了!只見他爬起來,顫巍巍的走向剛剛打他的大孩子,然後不知道說了什麼,倆人開始一起玩起來!這下換朋友蒙了:平常都是自己兒子揍別人的份兒,今天這個「小霸王」被人揍了居然沒有哭鬧還跟人好哥們兒起來了!
荷蘭全日制免費教育從4歲(幼兒園)開始他跟我分析道,小傢伙被打了坐地上那會,一定在想呢:怎麼還有人可以打我?不是其他的小朋友都不會打架嗎?原來別人也會打人!
自那之後,還真是,他家兒子規矩了好多。朋友感慨道,現在的家長很少揍小朋友的,可是這樣小朋友們卻比較難約束,即使家長可以揍也不一定奏效,反而讓小孩子心生叛逆或者缺乏安全感。若是放開他讓他自己去接觸同齡人,他自會學會一套自己的生存方式。家長的庇護和偏袒只會扭曲了孩子對於世界的認知。
「那你把兒子放在比他大的小朋友中,就不怕他受欺負嗎?」 我問到。
「我個人認為,小孩子很少因為年齡原因欺負對方。所以這個倒不用擔心。但是小孩子有的時候確實可以很可惡,比如因為你身體某方面的缺陷而對你進行侮辱。這就要靠家長和老師的積極引導了,培養孩子的生存能力。事實上,我並不想讓我兒子一直待在幼兒園。等他吃夠虧認識到不能再亂打人時我還是會送他回託兒所跟同齡人一起玩耍。什麼樣的年紀學什麼樣的技能培養什麼樣的認知是很重要的,我不想讓他2歲的時候就學4歲娃娃的認知。」朋友回答到。「很簡單的例子,在荷蘭,六七歲以下的小朋友還是普遍相信聖尼古拉斯老人(荷蘭版聖誕老人)的存在的,但是八九歲後相信的就少了。如果讓我兒子六七歲就開始不信聖尼古拉斯老人,那他的兒時歡樂就少了很多。」
每年的聖尼古拉斯節是荷蘭小朋友一年中最大的節日「你怎麼看待小孩子吃虧呢?」我繼續問到。
「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公平,任何人都會吃虧的。作為家長,我認為不應該給予子女過多的庇護。他們必須自己學會生存法則,小朋友們有他們的生存法則,到了青少年時期規則又不一樣,直至成年也是不同。比如我小兒子就不適應小朋友之間的規則所以他受到了懲罰,沒有小朋友願意跟他玩。我們要做的就是幫助他建立起對規則的意識。此外,如果家長過多的干預他們的規則,都是不對的。比如我大女兒(5歲)跟小兒子發生衝突時,我女朋友總會忍不住偏袒小兒子,因為他更小些。實際上這樣對倆個孩子都不好,大女兒會產生不安全感,而小兒子會認為世界就是這個樣子,他總是對的。所以我通常都是讓他們自己去裁決他們之間的問題,協助他們建立起他們之間的規定;作為家長,更多時候只能是幫忙提醒他們之間的規定並約束他們遵守。」
?本文來源於」歐洲那些事兒」,版權屬於原作者。歡迎轉載,敬請註明出處。
歐洲那些事兒因為關注,所以專註。
關注我們:gogloeurope歡迎投稿:info@goglo.eu推薦閱讀:
※「別怕,我家熊孩子不咬人!」
※用1.1的365次方和0.9的365次方對比是否有實際意義?
※誇我孩子好看的,你算老幾?
※如果能重來,你會怎樣度過大學四年
TAG: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