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 Insights:一個VC資料庫的轉型之路
說起CB insights,大家對它的最初印象可能是風險投資資料庫。但是隨著CB insights出現在越來越多的新聞報告中,它的另一個身份——投資研究機構,也在逐漸被大眾所知,並且有望成為風險投資行業最具影響力的投資研究機構。那麼為什麼CB insights要從一個風險投資資料庫逐漸發展為投資研究機構?它是如何成為業界最具影響力的研究機構?這還要從CB insights創立的初衷說起。
創立的初衷:解決投資過程中查詢數據的問題
CB insights的創始人兼CEO Anand Sanwal有著超過20年的戰略諮詢和創投經驗。但是在Anand Sanwal發現進行投資研究工作中查找數據的環節耗費他太多精力,於是在2008年創立了CB insights的原型,正式建立CB insights是在2011年,定位於風險投資資料庫。毫無疑問,在2011年,風險投資行業確實需要一個這樣的資料庫。但是CB insights在之後的發展過程中與其競爭對手CrunchBase卻遭遇了共同的困境。風險投資行業的數據都是並不像二級市場一樣公開披露,沒有SEC的權威公開披露來源,這就意味著需要從各種渠道(如新聞報道)中獲得原始數據。而這類原始數據的真實性卻無從查證。風險投資行業市場規模遠遠小於二級市場,所以不太可能出現像Bloomberg(彭博)一樣的數據終端。輕量級的網頁版資料庫就可以解決風險投資人的需求。這些原因加在一起就成為了風險投資行業資料庫發展的「天花板」:原始數據真實性不足、市場規模小、並不需要過於複雜的數據終端,而且如果僅僅只是提供賣數據這種「附加值較低的」服務,很容易在市場上與越來越多的競爭對手打起價格戰,而這種價格戰的最終走向很有可能是兼并(如滴滴和快的)。
轉型第一步:從資料庫到SaaS
早在2015年11月,CB insights在進行A輪融資的時候就已經對外宣布要做面向投資機構的SaaS。即將風投數據按照行業、公司規模、融資階段等標籤進行「深加工」並以列表的方式呈現給投資者。以上是CB insights的SaaS平台收費標準,按人數每年收取使用費,對B端人群進行收費。一共分為五個板塊,收費標準由高至低:專家、問答、洞見、分析、發現。但是願意付費的B端人群其實只有幾百人。對於一些成員只有4-5人小型規模的風險投資基金而言,SaaS並不是必須的。定位在風險投資市場的CB insights依舊沒有解決行業規模小的棘手問題,然而跨越市場也不是那麼簡單容易的。所以,CB insights只能基於風險投資市場進行創新的嘗試。
轉型第二步:立足於SaaS,成為風險投資市場最具影響力的研究機構
創始人Anand Sanwal充分發揮其團隊的強大商業基因,自創始以來每天出具風險投資行業的獨立研究報告。CB insights借用團隊成員豐富的行業經驗與自有的數據優勢,利用旗下的SaaS分析工具,寫出獨特且深厚的研究報告,並且被廣大投資機構新聞媒體付費訂閱。隨著影響力的加深,CB insights的訂閱費用也從2010年的2400美元漲到現在的3.5萬美元,每年訂閱費用收入高達500萬美元。而這些研究報告也迅速擴大了CB insights在行業內的影響力,並為其帶來了類似KPMG畢馬威,Microsof以及Salesforce這樣的大型機構客戶。並且越來越多的投資機構使用CB insights的研究報告作為決策輔助的重要資料。CB insights的創始人在面對媒體採訪時也提到,大多數沒有創業經驗以及風險投資「基因」的人根本無法指導一個創業公司該怎麼走、該如何制定發展戰略。而這也正是越來越多的涉及TMT業務線的律所、諮詢公司、投行與CB insights合作的原因。
新的嘗試:服務風險投資行業相關的律所、諮詢、投行
Bloomberg曾經這樣報道CB insights,「華爾街的投資銀行依據研究機構CB insights參與了132起科技公司的融資」。正是因為大量訂閱CB insights研究報告的用戶擴寬了CB insights的潛在客戶群,越來越多的律所、諮詢公司、投資銀行嘗試與CB insights合作,如幫助投資銀行尋找潛在併購對象、協助管理諮詢公司給科技公司制定發展戰略、對律所在創業公司融資中的法律服務提供支持。這些服務目前是以定製化方式對B端客戶實現。但是轉型的嘗試並沒有終止,CB insights在官網的服務欄中悄然加入「銷售與商務拓展」一項。關於為什麼CB insights要進行這樣的嘗試,Everstring的轉型就能很好的說明這個問題。Everstring最早也是做投融資數據,遭遇發展瓶頸以後嘗試轉型做B2B行業的營銷領域分析工具。通過對接企業CRM系統、提升客戶轉化率,為企業提供營銷解決方案。Everstring就這樣打開了整個B2B市場的企業級用戶,目前已實現每年數百萬美元的銷售收入和超過700萬美元的年費收入。而從VC資料庫起步的Mattermark也轉型成為提升銷售與促成商務拓展的平台。在國內,類似的VC資料庫如IT桔子也在進行轉型的嘗試。總結已經轉型成功的Everstring和Mattermark的經驗,CB insights要順利轉型需要把握好兩個大方向:一是打開大規模行業的市場,二是提供基於數據的深度服務。如果做好這兩點,相信在未來,CB insights的轉型會比Everstring與mattermark更為成功。
推薦閱讀:
※基於注意力機制的四種增強型RNN(上)
※CS231n課程筆記翻譯:神經網路筆記1(下)
※大咖來信|李開復:美國AI見聞錄
※神經網路知識基礎:七種網路單元,四種層連接方式
※智能化「AI+」 對CUI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