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懷疑自己得了抑鬱症

考慮到這篇文章可能會比較長,避免因為太長而導致重點不突出,所以下面我就分了副標題,其作用只是想告訴你,雖然這篇文章很長,但每一部分都是我經過思考、總結和查閱資料甚至是很認真地問我同學所得出來的,因此每一部分都很重要!!!

如果你真的想知道點什麼的話,請耐心地仔細看下去。

一、我想做什麼

我從一開始就想寫一篇抑鬱症的科普文章,自從我發了上兩篇文章之後,這種想法更是強烈。但當我冷靜下來認真思考,詢問自己,這真的是他們想要的嗎?他們只是想知道抑鬱症是什麼嗎?同時我也繼續在知乎和百度上找關於抑鬱症的文章(我在下面也會附出一部分我在知乎上看到的比較好的問答和文章),我看到很多人都在做這些事情,問題是既然很多人都在做這些事情,而且裡面的贊也很多,那應該是相當多人都看到了,為什麼現在情況仍然沒有很大起色?這說明了什麼?我繼續在思考。然後我花了一些時間和精力去看這些答案和文章,甚至是下面的評論,也去思考所有在我的文章下的評論和給我的私信,我發現,這可能並不是他們最想要的。

或者說,他們並不那麼想知道抑鬱症是什麼,他們想知道的是他們現在所處的狀態到底算什麼,他們現在所處的狀態讓他們表現成怎麼樣,他們現在所處的狀態要怎麼來解決。我更多感受到的是:他們不知道該怎麼辦。

於是,我知道,我不能只單純做一次科普,這樣就好像往水裡扔了一塊石頭,一下子激起了波浪,但很快就會平息一下,好像從來沒有存在過一樣。我不想做這樣的事情。我想要在這水裡養起魚蝦這樣的動物或者種下荷花蓮花甚至水草之類的植物,讓這些本無生命的水和這些可愛的生命相互依著起來,從而就好像達到我們人類大腦那樣的效果,一堆堆小小的神經元組成一片片的神經網路並由此產生豐富的意識。

換句話說,我覺得我做的事情至少要讓我覺得是起到了我理想中的作用的。

我不想去考慮我想做的事情是難還是簡單,也不想去考慮這些事情到底是怎樣,更不會去提前判斷這些動物和植物以及水會變成什麼樣子。我就想做下去,看看事情變成了什麼樣。這就是我想做的事情。

二、你該用抑鬱量表嗎?

我看了很多關於抑鬱的文章,也去學校圖書館翻了好幾本比較嚴肅的著作(我下面會附出來),但我始終覺得這不是我想要的。然後我就去搜索比較權威的量表,但我仍然很困惑,因為我自己也測過,有親身經歷,就說我前兩個星期測那個貝克量表,測了幾次,隔了好幾天,第一次是20分(代表輕中度抑鬱),我心裡就想:這你都能測出來?我最近挺好的啊,抑鬱幾乎沒有發作啊。。。於是我陷入了一段重新懷疑自己的日子。又過了幾天,測出來是3分(很健康),我心裡想的就是:哈?? ???這個量表是要搞事嗎?不過我只能保持圍笑:-)。

總而言之,就是結果從20分到3分都有,說明肯定是哪裡出了問題。並且我也具備心理測量的專業知識,所以我知道這些量表對問題的說明的局限性到底在哪裡。

於是我去詢問我的同學,有幾個是碩士畢業之後想做諮詢的,目前正在申請二級心理諮詢師的考試。我就問了他們兩個問題:你覺得這些量表怎麼樣?如果有人跟你說他懷疑他自己抑鬱想測一下,你會怎麼跟他說?

總結了他們的回答如下:

1.那些量表幾乎都是從國外引進的,文化環境不一樣,而且在引進來的時候也沒有很好地解決文化差異問題,所以需要謹慎對待。(這裡其實就是所謂的效度問題)

2.如果有人懷疑自己抑鬱而去測抑鬱量表,那麼很有可能就會測出分數較高,因為心理暗示等心理作用會讓他們不自覺誇大自己的癥狀

3.不可否認,的確如果是如實回答這些測量量表,其結果具有較高的可信度。但事實上不是你想做到如實就可以如實的,這還要基於你對自己的了解程度和你的理性力量以及動機等等因素,所以這一點並不容易做到。

4.(這一點很重要!!!)如果真的想用這些量表,比較建議的做法是用同一份量表,隔一段時間測一次,看看自己的分數是怎樣。比如間隔三天時間,或者一個星期的頭尾各測一次。或者用多種量表,多測幾次。(這裡其實就是重測信度)

5.(這一點也很重要!!!)測出來的分數永遠都是僅供參考的!!!因為目前的量表都還沒有做到完美,不要自己在沒有任何知識基礎的情況下隨便推測自己得出來的分數的意義,如果真的想知道自己的分數代表的意義,請找專業的具有從業資格的心理諮詢師和醫師。(就好像我自己測貝克量表,分數一會高一會低一樣,那到底是有還是沒有?不知道,反而可能讓自己更困惑)

說到這裡,你可能會問:那到底我該不該用量表測一下自己有沒有抑鬱症?

對於這個問題我不想直接給出答案,所以我也不會附上任何量表(避免引導),但我仍然會給出建議(結合我的思考和我同學的意見):

首先,拉上去再看看我剛剛寫出來的5點總結。

然後,繼續看下文(這不是瞎扯,而是我下面會繼續講抑鬱症其本身,我想說的是你要先繼續了解一下抑鬱症到底是什麼,以及我會儘力排解你對抑鬱症甚至是精神障礙的偏見,之後你再考慮自己要不要去測,不用問我,自己決定就可以了)。

三、怎樣就算抑鬱症

在此之前,我想說明的很重要的一點是:絕!對!不!要!懷著對號入座的心態來看我下面列出來的抑鬱症的癥狀!!!對號入座的意思就是一條條看著這些癥狀,然後心裡想,哎這我有,哎這我也有,哎那我就是抑鬱了嗎?。。。。。。不要這樣做!!!因為你這樣就會陷入意識狹隘,只看見自己符合的癥狀,卻看不見自己不符合的癥狀,結果只依據自己看到的,而不是實際的情況來做出有失偏頗的判斷,這樣是不講道理的。

但我知道人也很難做到在看這些癥狀的描述的同時不對自己進行判斷,這可能是無意識就會做出來的,所以我要建議的是:請盡量客觀地審視審查自己。我推薦你採用的方法就是對你具有這些癥狀的程度進行評分,比如1到10分,然後一項項記錄,最後綜合再看自己每一項得分的狀況。

但!!!這些都是客觀描述,並不是診斷,所以即使你覺得自己很符合,但也還是請持謹慎態度,因為(again)這都是客觀描述,並不是針對你個人的診斷!

也許在這裡我有過分強調的嫌疑,但往極端偏一點才能給你留下深刻印象,我就是這個意思。

那麼怎樣就是抑鬱症呢?(有些詞我用百度百科的鏈接表示出來了,供參考,如抑鬱症)

美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是這麼說的:

抑鬱發作:

重性抑鬱發作:

以上有兩個關鍵詞:心境低落、持續2周以上。尤其是後者是很重要的,必須是持續的低落癥狀才能考慮是否抑鬱發作。

另外這本手冊裡面還講了很多其他種類的抑鬱症,值得我們仔細看下去。

我想我應該有必要再繼續說清楚一點。

在抑鬱症的心理研究與矯治這本書中講到了抑鬱症的核心癥狀和附加癥狀。

核心癥狀在於:(1)持續2周以上的心境低落,即感到憂傷、悲觀和絕望,覺得生活沒意思、鬱鬱寡歡、沉溺在痛苦情緒中無法自拔,可能還會出現焦慮、易激動和緊張不安等癥狀;

(2)興趣缺乏:通俗一點來說就是以前覺得有意思沒意思的現在都覺得沒意思,提不起興趣,不想去做,常常表現為疏遠親友、迴避社交。

(3)樂趣喪失:亦即無法從生活中體驗到樂趣,主要表現在情感上,一是體驗不能,簡單來說就是該高興的不高興,該悲傷的不悲傷,沒啥感覺;二是表達不能,就是能夠體驗到情感,但是無法用言語和動作表現出來。

以上三個癥狀可能會一起發生、互為因果,但也可能會各有程度不一。

附加癥狀就包括心理癥狀:焦慮(緊張、注意困難、記憶不良、敏感、胸悶,呼吸困難、頭痛、顫抖等等)、過度自責、幻覺或妄想、自殺觀念、思維遲緩、缺乏對自己當前狀態的清醒認識以及軀體癥狀:難以入睡或早醒(提前一兩個或幾個小時)、食慾下降(體重一個月下降5%)、性慾減退、持續的疲乏無力、早晨抑鬱的程度更深等等。

很正經地說完了上面那些癥狀之後,那到底怎樣才算是抑鬱症?怎樣就不是抑鬱症?你搞得清楚嗎?

我覺得我還要再加入一點科普成分和對比才能說得更清楚一點(認真臉)。

1.抑鬱不等於就是抑鬱症。抑鬱症是通過各種方式確診了之後,符合嚴格的診斷標準的心理障礙,而很多人理解中的抑鬱症其實是抑鬱情緒,這兩個光是聽名字就知道是不一樣的,關於抑鬱情緒,我覺得這個答案寫得很好,直接附上來:抑鬱情緒對人有什麼意義?---小輕的回答

2.抑鬱是心靈的感冒嗎?是,但也不是。說是感冒,是想說它的發生很正常,就好像感冒一樣。但是感冒會讓人生活障礙人際障礙嗎?抑鬱症是真的會。所以不要因為這個比喻就隨便輕視抑鬱症。

3.抑鬱症目前並沒有統一認定的沒有爭議的診斷標準,其病理基礎也還不清楚,因此而產生的問題很多,我也還沒有進行很深入的研究,所以暫時不瞎比比。但我想在貝克的抑鬱症這本書中說到的,抑鬱症的分類存在分歧,亦即它是精神性的障礙還是器質性的障礙,還不能一下子就說清楚,我覺得這個很有意義,也許我會繼續探究下去。不過我在這裡最想說的還是,因為這些分歧,所以我們在面對診斷的時候,最好的也許還是自己具有一定的知識基礎,這樣就對診斷結果有更強的分辨能力和認識,這樣是有好處的。

4.那怎樣就不是抑鬱症?(以下參考抑鬱症的心理研究與矯治這本書)

除了上面所說的,少於兩周的不能診斷為抑鬱症,抑鬱情緒不是抑鬱症,還有:

焦慮不是抑鬱症!焦慮是主觀的內心緊張不安,是對未來的可能事件的過度擔心,在觀念上是不確定的,而抑鬱症是既定的某種喪失,在觀念上是確定的。並且焦慮對人是有保護性意義的,焦慮會鼓動你去採取預防措施,也就是說,在焦慮狀態下你可能會覺得如果我再不採取措施,事情就會變得很糟糕。但確實,抑鬱症的人也會有焦慮癥狀,就是因為這樣才產生很多誤會和混淆。

神經衰弱不是抑鬱症!因為輕度抑鬱常常會有頭暈頭痛無力和失眠等癥狀,所以會被誤以為是抑鬱症,但很明顯的是神經衰弱可能是因為長期緊張、用腦過度等因素引起的,而且患者自知力良好,意思是患者對自身當前狀態仍有比較清晰的認識。

強迫症不是抑鬱症!兩者很大的一個區別就是,兩者誰是原發性的和誰佔主要地位。強迫症會引發抑鬱心境,抑鬱症患者也可能會有強迫症。另外,抑鬱症是發作性的障礙,而強迫症是慢性的,而且後者與人格有直接聯繫,前者則不與某種人格有特定聯繫。

疑病症不是抑鬱症!疑病的一個表現就是患者對自身健康的過分關注而產生疑慮,即使由醫生解釋後仍然排除不了的疑慮,而抑鬱症患者常常會有疑病的觀念,但這往往不會佔主導地位。

抑鬱症還需要與一系列應激相關障礙分清楚,例如創傷後應激障礙、適應障礙、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礙、雙相情感障礙(也稱躁鬱症,也可以說是抑鬱症的一種吧,暫時不詳細說,以後有機會再深入解釋)、持續性心境障礙如環性心境障礙、惡劣心境等。這裡我就不自己解釋那麼多了。

但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必須講清楚:就是居喪反應不一定就是抑鬱症!百度百科沒有對居喪反應做出很詳細的解釋,所以我就根據書中的東西來講一下。居喪反應就是失去親人的悲傷反應,在我看來其輕度狀況也包括失去戀人的情況,它是一種正常的悲痛反應,居喪者會常向周圍人敘說悲傷心情,會有輕微的負罪感和體重減輕、睡眠紊亂,這些癥狀的強弱還應該與本人性格以及實際情況有關係,這種反應一般只要轉移注意力就可以逐漸擺脫,2個月內嚴重癥狀會消失,1年內情緒會逐漸平穩。美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認為,居喪反應在2個月內沒有明顯的社會功能損害和無價值觀、自殺觀念、精神病性癥狀和運動遲滯等嚴重癥狀,就不能診斷為抑鬱症。

講到這裡,這一部分大概就講完了,但我仍然還要附上一篇我覺得比較好的回答:抑鬱症的表現有什麼?---NYLE的回答

注意我附的回答都是針對裡面某個人的回答,因為我好像不知道怎麼樣可以直接就鏈接到特定某個人的回答上,所以只能把問題的鏈接附上,但我確實只推薦你去看我在文本上寫出來的那個人的回答。

四、患上抑鬱症代表了什麼?

在這裡,我既不想你對抑鬱症反應過度,也不想你過分輕視抑鬱症,我希望你能夠對抑鬱症有一個客觀理性的認識,但我同時也認識到這很難,即使我說得很理性客觀,但你並不一定就可以理性客觀地看待。如我上面所說,我就是要做我想做的事情。所以我還是會盡量理性客觀,同時我也希望你能夠理性客觀地來看待。

首先,抑鬱症和其他精神疾病,說到底就是精神上得了疾病,這其實跟我們身體得了疾病沒什麼兩樣。這一點再怎麼強調都不為過。我們都承認我們這世界同時存在物質和精神,在這裡我們把物質具體為我們的身體,精神具體為我們的精神,我們的身體會出毛病,會感染會生病,那麼精神為什麼就不會?精神作為一種存在,同樣也會出問題會生病,我們對此的歧視和偏見,講道理來說,就是毫無道理!!!只不過是由久以來,我們人類都無法解釋精神上出現問題,於是人類就對此產生恐懼,用各種奇怪的理由來解釋,反而越弄越糟糕,偏見越來越嚴重。但現在科學和醫學的發展,讓我們慢慢開始看見了這些精神上的疾病都是有據可循的,是可以解釋的,那麼就是時候該我們理性科學地去看待這些精神疾病。

出了問題就該去解釋和解決,而不是去歧視去打壓,人類不應該被自己的無知和恐懼支配。

那麼,患上抑鬱症代表了什麼?

跟身體疾病一樣,代表你的身體機能和精神狀況出現了障礙。

就是這麼簡單,簡單到我都不知道裡面哪個字是可以去掉的。

無論是身體上還是精神上,生了病,都可以簡單粗暴地分為兩種,輕病和重病。輕的病對你沒多大影響,重的病可能會要了你的命,但很重要的一點是,輕重之間還存在很大的灰色地帶。小小的感冒我們拖拖就會痊癒,小小的抑鬱我們拖拖也會痊癒,因為我們人體有強大的自我調節能力。但這個 能力總歸是有限的,超過一定程度就無法依靠我們人體自身調節來解決。這個度其實就是灰色地帶的上下限,但這個度我無法量化,我覺得目前也沒有很好的辦法量化,只能依靠相對可靠的醫師來診斷。

我感覺再怎麼說下去也是重重複復的一堆廢話,我想說的也大概就這些,所以我乾脆就打住,再附兩篇文章:

身邊的人得了抑鬱症,我們能做些什麼?

回顧:抑鬱的概念、診斷和國內現狀 | 朋友抑鬱怎麼辦

五、那我到底該怎麼辦?!

這裡說的「我」是指患上抑鬱症的人和知道身邊的人患上抑鬱症的人。

我本來沒想著寫這一部分,但寫到這裡感覺沒有這部分好像是在耍流氓一樣,一直在說是怎樣是怎樣,卻不說要怎樣。

簡單粗暴的一句話就是:有病就治病,別拖著耗著,該怎麼辦自己好好想想;沒病該覺得開心,別老覺得自己有病,做個普普通通的正常人有啥不好?

再認真地來講,我想提出我的建議:

對於覺得自己患上了抑鬱症的人,先好好了解抑鬱症是什麼東西,看看它到底是怎樣的,以謹慎的態度來對自己作初步判斷(要清楚自己的這個判斷是伴隨著一定的誤判風險的),然後自己選擇做不做量表,自己決定要不要去看醫生。

每個人的自我調節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都不一樣,所以我真的無法針對性地告訴你,你該自己去治療自己還是該去找醫生。

但我能說的是,一切都要基於對抑鬱症的知識和思考以及對自己的了解來做決定。

另外,我覺得知乎上真的已經有很多很好的回答,告訴你得了抑鬱症到底該怎麼辦,例如:

抑鬱症的表現有什麼?---簡小單的回答和Yue Yang的回答

這裡要講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不被理解該怎麼辦?

我能夠給出的建議是首先你要自己理解自己,基於你對抑鬱症的了解,正視抑鬱症。你得自己不歧視自己,才講得到讓別人不歧視你甚至理解你。很多時候是你自己都沒有正視自己,而且你自己也沒有發現這一點,畢竟沒有經歷過自我探索,對自己的了解程度可能會比較淺。

然後,基於現實情況,你要接受的是,的確不是有那麼多人能夠接受你的抑鬱症的,這是現實,我們無法否認,這也是我們想要解決的問題。但有黑暗面那是因為存在光亮面,對於抑鬱症的人群,應該常常提醒自己這一點,仍然有一些可以理解你接受你的人存在,如果覺得以自己的力量無法承受,那就向這些人訴說。如果你覺得你身邊沒有這樣的人,那就尋求心理諮詢等等各種辦法,只要你想做,那你就一定能找到辦法。積極一點,你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同樣,你也無法拯救一個完全不想拯救自己的人。人都有生的本能,至少我就經常能夠感受到那些表面說放棄的人其實還是心裡存留著一些希望的。

很多事情,你得先接受其存在本身,才能真正著手去解決這些事情。

對於知道身邊的人患了抑鬱症的人,我想還是可以先看看這個:身邊的人得了抑鬱症,我們能做些什麼?

然後還可以看看這個跟抑鬱症患者戀愛是什麼感受?

看完了之後,我也沒什麼好說的了。

最後還有一個好像該說說的,就是自殺的問題。在這裡,其實我的想法很中立,但並不是中立就能夠幫到想自殺的你,所以我還是引用一篇很好的文章:

關於自殺 |我們要怎麼阻止悲劇的發生?

六、結語

這幾天我收到了很多評論和私信,我抱歉我真的沒有那麼多時間一一回復,但我都看到了。有很多訴說其癥狀的人,我真的很想幫到你們,但我確實還不具備心理諮詢師的專業資格,我能夠做的只是依據我自己學到的心理學知識和經驗,來跟你聊聊而已。

我也在尋找一些具有心理諮詢資格的小夥伴來跟我一起做,目前還在進行中,當然,我希望是坐標和我一樣的人,這樣做起來比較方便。

我知道我目前發的文章都還停留在抑鬱症的表面,但這些表面的東西必不可少,之後我會想辦法繼續深入地去研究。我自己實驗室的事情也很忙,所以可能下面的評論我也不能一一回復,但我還是會抽空盡量回復一下的。

很感謝大家的閱讀和支持,但如果你能夠因此進行一些思考的話,我會更加感激。

雖然在第一篇文章里,我附上了一個TED演講視頻,但我覺得可能沒有多少人看了,我再附一次:Depression,the secret we share

然後我再把我這幾天看的書附上來,大家自己可以看看:

抑鬱症的心理研究與矯治

抑鬱症by貝克

我得了抑鬱症嗎:抑鬱症的100種徵兆(這本書我推薦的原因是它裡面結合實際案例講了一些治療方法,我覺得應該挺有用的)

好了,我說完了,謝謝你們。

如果你想轉載請隨意,不用問我,方便的話可以附上出處。

-------一條分割線---------

謝謝@cmcmcmcm26評論指出:


推薦閱讀:

有趣的抑鬱症?嗎???
抑鬱症好了就想通了不糾結了嗎?
抑鬱症自我治療的短期策略之一:行為方面
重度抑鬱 想休學 堅持了三年 一直在熬。我現在是可以休學的!對吧! ?

TAG:心理学 | 抑郁症 | 心理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