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155次!諾獎史上陪跑次數最多的科學家

編者按:

2016諾貝爾獎發布,舉世矚目。當我們得知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得主大隅良典是從273位被提名的科學家中脫穎而出時,不禁好奇,曾經有哪些人被提名諾貝爾獎?

由於諾貝爾獎提名的保密期為五十年,所以我們只能查詢到從1901年到1965年的提名情況。

在這65年間,被提名諾獎的近1.8萬人次。其中不乏多次提名從未獲獎者,我們可能不熟悉他們的名字,但他們的貢獻(如卡介苗疫苗、破傷風疫苗等等)挽救了無數人的性命。在此,我們特從諾貝爾獎官網提供的數據中整理出在1901年到1965年間被諾獎提名次數最多但從未獲獎的五位自然領域科學家,向科學致敬。

之後,我們還將推出五位多次提名「守得雲開」的諾獎得主榜單。需知,諾獎數有限,科學的未來是無限的。

撰文 | 趙亞傑

責編 | 程莉

● ● ●

從1901年(第一屆諾貝爾獎)到1965年的65年間,共有17899人次(每年可能會有很多人提名同一個人)被提名諾獎,其中2656人次被提名諾貝爾物理學獎,2811人次被提名諾貝爾化學獎,5109人次被提名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3003人次被提名諾貝爾文學獎,4320人次被提名諾貝爾獎和平獎。在這些被提名者中,有人被提名數次即得獎,有人不只一次得獎,而有些人被提名上百次才得獎,更有一些人陪跑數十年、被提名近百次仍舊沒有得獎。

諾獎在科學界的地位雖崇高,但這並不意味著得不到諾獎的人不偉大。聖雄甘地曾被提名12人次,門捷列夫曾被提名9人次,但是均沒有得獎。有太多偉大的人沒有得到過諾獎,但他們對人類進步做出的傑出貢獻並不會被遺忘。

1、白喉和破傷風疫苗的研發者:加斯頓· 拉蒙

?圖片來源:wellcomeimages.org

加斯頓· 拉蒙(Gaston Ramon , 1886年9月30日—1963年6月8日),法國生物學家,他因對白喉以及破傷風的治療而聞名於世。在20世紀20年代,拉蒙和P.Descombey為白喉以及破傷風的有效疫苗的研發做出了主要的貢獻。特別要指出的是,拉蒙發明了使用甲醛滅活白喉毒素以及破傷風毒素的方法,這種方法至今仍用於疫苗的生產過程中。在1930年到1953年間,他被提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達155人次。

2. 抗擊白喉的先鋒:皮埃爾·保羅·埃米爾·魯

?圖片來源:ihm.nlm.nih.gov

皮埃爾·保羅·埃米爾·魯(Pierre Paul émile Roux,1853年12月17日 — 1933年11月3日),法國醫生,細菌學家和免疫學家。魯是開闢了微生物領域的法國微生物學家、化學家路易斯·巴斯德最親密的合作者之一,同時也是巴斯德研究所的創始人之一,並負責該研究所抗白喉血清的生產——抗白喉血清是第一種對白喉有效的療法。在1901年到1930年間,他被提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115人次。

3. 教過物理學獎得主最多的人:阿諾德·索末菲

?圖片來源:lrz.de

阿諾德·索末菲(Arnold Sommerfeld,1868年12月5日-1951年4月26日),德國物理學家,量子力學與原子物理學的開山始祖之一。他發現了精細結構常數。作為一名傑出的老師,索末菲教導和培養了很多優秀的理論物理學家,是目前為止教導過最多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的人,其博士生包括海森堡、泡利等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他首先提出第二量子數(角量子數)和第四量子數(自旋量子數),並且提出精細結構常數和開創了X射線波動理論。在1917年到1951年間,他被提名諾貝爾物理學獎84人次。

4. 現代外科的奠基人:雷內·勒里什

?圖片來源:commons.wikimedia.org

雷內·勒里什(René Leriche,1879年10月12日 1955年12月28日),法國著名外科醫生,在現代外科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一戰期間,擔任戰地醫生的勒里什目睹了數以百計的外傷病例,意識到折磨神經創傷和截肢患者的疼痛存續是一種癥狀而非疾病,而這種癥狀的病態和病理表現必須被減到最輕。1917年,他實施了第一例動脈周圍交感神經切除術並獲得成功。交感神經切除術被發現對各種血管舒縮障礙、雷諾氏病和硬皮病有效。

今天,由於各種新興治療方法的出現,交感神經切除術的應用受到嚴重限制。但作為外科手術的先驅,勒里什對外科手術中痛感、交感神經系統、血管外科手術以及實驗外科手術的深入研究,做出了卓著的貢獻。

此外,勒里什也是第一位成為法蘭西學院教授的外科醫生,對法國的醫學教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1930年到1953年間,他被提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79人次。

5. 卡介苗的發明者:利奧·查爾斯·阿爾伯特·卡邁特

?圖片來源:wellcomeimages.org

利奧·查爾斯·阿爾伯特·卡邁特(Léon Charles Albert Calmett,1863年7月12日 — 1933年10月29日),法國物理學家、微生物學家以及免疫學家,與此同時他還是巴斯德研究院的重要工作人員。他是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érin,簡稱BCG,中文名稱來自於其發明者卡氏-介氏)的發明者之一,卡介苗中的「卡」即是他的名字Calmett。1882年德國的柯霍(Robert Koch)首次發現結核桿菌,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卡邁特與其助手介嵐(Guerin)研發了「卡介苗(BCG)」,1919年移交給巴黎巴斯德研究所,1921年首次使用於人體上。卡介苗可說是人類歷史上使用最多的疫苗。在1907年到1934年間,他被提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77人次。

那些沒有領獎的獲獎者

即使有這麼多人被多次提名仍和諾貝爾獎擦肩而過,也還是有人因種種原因沒有領獎。

一位是1964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讓·保羅·薩特。薩特是法國當代著名的文學家、哲學家和社會活動家。得知獲獎第二天,薩特便在《費加羅報》上發表公告稱他一直拒絕任何官方榮譽,而且他現在的所作所為並不是史無前例,並且認為一個作家不應允許自己與任何機構聯繫到一起。他認為西方的交流必須發生在沒有機構干預的人以及文化之間。過去授予的獎項不能公正地對待所有思想和國家的作家,他覺得自己接受諾獎這一行為可能並不是那麼被期待,而且有可能會被錯誤解讀。

另一位是越南政治人物、軍人、革命家、外交官,前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和越南共產黨領導人之一黎德壽。黎德壽和時任美國國務卿亨利·基辛格一起獲得1973年諾貝爾和平獎,但他拒絕接受該獎,理由是他的對手基辛格違反了停戰協定。

以上兩位都是主動拒絕領獎,還有一位比較悲催--前蘇聯作家鮑里斯·列昂尼多維奇·帕斯捷爾納克,以小說《日瓦戈醫生》聞名於世,1958年獲諾貝爾文學獎。一開始他很興奮地很開心地接受了該獎,但隨之而來的當局反對和社會輿論壓力,迫使他不得不致電瑞典學院拒絕了該獎。

奧地利猶太裔小說家、劇作家兼詩人、2004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艾爾弗雷德·耶利內克一度被盛傳拒絕領獎,其實是因為她患有社交恐懼症,健康狀況不良,沒有親自去斯得哥爾摩領取諾貝爾獎而已。

註:在諾獎官網的統計中,同一科學家同一年被N人提名被視為提名N次,每年被提名數累加即為被提名者的總提名次數。目前公布的提名結果為1901年到1965年的累計次數。

參考資料:

1、oculus.nlm.nih.gov/cgi/;idno=ramon304

2、ncbi.nlm.nih.gov/pmc/ar

3、rsbm.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

4、ncbi.nlm.nih.gov/pmc/ar

5、ncbi.nlm.nih.gov/pubmed

6、rsbm.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

7、who.int/wer/2004/en/wer

8、Nobelprize.org

更多漲姿勢科學類文章,歡迎關注 知識分子 - 知乎專欄 。

推薦閱讀:

專家點評三:圍棋將迎來第三次變革?
楊振寧:中國今天不宜建造超大對撞機 | 獨家
大洪水開啟夏朝?證據有限引發學界爭議
王立銘專欄 | 生命的秘密(結束篇):外星人究竟什麼樣?
正副部長當年鬧矛盾:差點弄丟中國首個諾貝爾科學獎 ?

TAG:知识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