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歐洲|中荷兩國蔬菜種業技術變革
文|劉珍 荷蘭瓦格寧根大學農業經濟學 博士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蔬菜種植、生產和消費的國家,蔬菜產量已超過全球蔬菜產量的一半。儘管蔬菜的平均產量在過去的二三十年間一直持續穩定的增長,然而,與北美和西歐相比,中國卻只是其三分之二的水平,而且這個差距在過去二三十年間並沒有明顯的減少。
作物產量的提高,一半源於如土地、農藥、化肥、栽培等生產資料的加大投入,另一半源於品種的改良和創新。由於生產資料的不可再生以及資源匱乏,通過增加投入來提高產量的成本將越來越高。與此相對,通過育種的創新來改良品種,從而發掘自然的潛力是促進我國蔬菜產業發展,解決糧食安全的可持續的手段。
技術能夠帶來生產力的提高,同時也會影響產業的結構。縱觀世界領先的荷蘭蔬菜種業,在過去的約150年的發展歷程中,經歷了兩次主要的行業併購浪潮,一次是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一次是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分別是與雜交技術和生物技術在種業的應用密切相關。
荷蘭兩次技術變革帶來整合
由於孟德爾遺傳理論的發展和成熟,雜交育種技術在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在蔬菜種子公司廣泛的使用。Bruinsma(荷蘭奔司馬,後被孟山都收購),Pannevis(被先正達收購)分別在1946年和1957年研發出雜交一代的番茄品種,而瑞克斯旺和德澳特(被孟山都收購)也在1958年研發出雜交一代的黃瓜品種。
雜交的優勢以及知識產權的保護給種業帶來豐厚的利潤,也帶來種業的繁榮,越來越多的新的種子公司進入這個行業。
然而,在隨後的三十年里,由於新品種的培育越來越依賴種質資源的收集和育種人員經驗的積累,種業的門y檻越來越高。種業公司與位於瓦赫寧根的園藝植物育種研究所有著緊密的聯繫,以獲得育種所需的半成品育種材料。在此期間,雜交品種逐漸成為市場主導產品,沒有新的種子公司進入這個行業,只有少許的行業內的併購。
1953年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推動了生物技術在植物育種上的廣泛應用,如八十年代的轉基因技術,九十年代的分子標識技術等。其在植物育種上巨大應用前景吸引了其他行業特別是生物技術行業甚至石油行業的極大興趣。
由於生物技術的投入需要大規模的資本和專業知識,為達到投資的規模效應,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開始,蔬菜種業經歷了又一輪大規模的併購,直到2008年荷蘭蔬菜僅剩十家專業的蔬菜育種公司。
不得不提到的是在大約80年代期間,荷蘭兩家具有代表性的蔬菜種子公司瑞克斯旺和尼克斯旺分別被英孚石油和殼牌石油收購。然而石油公司與(蔬菜)種子公司的聯姻並不成功,殼牌石油和英孚石油後來也退出了種業市場,瑞克斯旺通過管理層收購重新回歸為家族企業,尼克斯旺也轉手到法國威瑪種業公司旗下。
中國處在雜交育種技術變革中
歷史是如此的相似
2007年中國種子集團併入到中化集團旗下,多少也是發展生物技術整合的需要。對於大宗作物而言,這也是一個難得的機會。然而,蔬菜種業板塊,相對於中種集團整個業務是非常小的,相對於中化集團而言,那更是微乎其微,可想而知蔬菜業務在集團中被忽視,在市場上也失去江湖地位。
與併購相對應的是聯盟的策略。1989年由五家荷蘭種子公司共同投資成立的科因公司,是一家致力於分子技術在育種上的開發和應用的生物技術公司。該公司的成長也伴隨著荷蘭蔬菜種業第二次的併購浪潮,部分曾經的股東公司因為被併購而退出,也有新的股東公司的加入。
如今的四家股東公司分別是荷蘭的瑞克斯旺和安莎、法國威瑪和日本的瀧井,這四家蔬菜種子公司均為全球十大種子公司,在市場上有很高的影響力。筆者在採訪這幾家種子公司高管的時候,他們一致對科因公司對其公司創新水平提高有非常積極的評價。
相比起荷蘭蔬菜種業約150年的發展歷史,我國蔬菜種業發展的時間比較短,但是發展的趨勢卻是驚人的相似,特別是因為技術的變革引發行業的變更。
根據2009-2011期間調研的70家在中國和10家荷蘭蔬菜育種公司的數據,種業公司研發關注的領域,除了排名第一的育種,毋庸置疑,這一點是非常一致的。在中國的種子公司其次關注的分別是種質資源的收集和種子技術,這是雜交育種主導階段的主要特徵。
在荷蘭的種子公司,除育種外,重點關注的為分子育種和抗病性研究,這些是與生物技術密切相關聯的。生物技術的應用在大田作物的應用在我國已經提上了日程,如先正達中國、大北農、隆平高科、中種集團紛紛在過去幾年投入生物技術。然而,對於蔬菜種業,是否還只是太遙遠?
方艾未興的生物技術,對於種業,也許遙遠,但是面對技術的變革和產業變更需要未雨綢繆。借用目前網路流行的一句話關於跨界競爭的話"移動說,搞了這麼多年,今年才發現,原來騰訊才是我們的競爭對手",說不定,哪一天華大基因就成了種子公司最大的競爭對手。
— END —
感謝劉珍博士撰文!- 歐洲那些事兒 編輯部
歡迎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歐洲那些事兒(微信ID:gogloeurope)
推薦閱讀:
※谷歌Arts&Culture想幫你和藝術建立連接,結果有人用它找到了失散多年的「親戚」
※技術大停滯——範式春夢中的地球工業文明1.1|資水東流
※馬雲大銀幕首秀,為什麼是「功守道」?
※魅族,能否回歸曾經的榮耀?——寫於魅藍S6發布之前
TAG: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