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我在CBD大馬路中間吃烤串
01-29
我曾設想過,一生曾去往世界各地打工遊學,年紀大了之後買一些地名奇特的機票,但我一定忘不了新加坡,去那裡生活的日與夜。圖:在金沙的泳池。「因為它比故鄉的街道更接近故鄉本身的模樣。」
熱鬧的牛車水像是一個料理江湖,四處流淌著兇猛的味覺。騎樓下越過「蘭州拉麵」、「四川火鍋」、「海南雞飯」等熟面孔,吃叻沙的、吃炒菜粿的、吃肉骨茶的。白日晾著板凳,到飯點就煙火沸騰,人潮如涌。隨意晃進一家麵館,網上查無此店,牛骨大蝦湯麵一絕,老闆娘已經是第三代華人,普通話帶著山東口音,她裹著青麻布圍裙在八仙桌上打包外賣,一邊和熟客聊天。「辣椒醬,吃么?」手工打攪的,沒有腌制太久,擱到鼻頭下還有紅椒的鮮味。舌頭嘗到隔絕百年,依然古早而鮮活的味道,蝦的鮮氣,混合了些許馬六甲一帶的香草,不是公司樓下的味精快餐可以媲美。只願日夜穿著大褲衩和人字拖,從街頭吃到街尾。如果想自己買菜下廚,去牛車水大廈的地下菜場看看。那裡賣水產蔬菜草藥和奇怪的肉,比如烏龜、蛇肉、青蛙肉,還有鱷魚肉,100塊人民幣一斤。新加坡人愛吃鱷魚,據說清熱治哮喘。偶然經過隔壁的老藥店,店主老爺爺手工做草藥,店主老爺爺手工做草藥,木板桌上擺了一堆小罐子,裝著油綠的藥液,店裡供著佛像,掛著老式綠皮風扇,吱嘎吱嘎吱嘎很有夏日的感覺。一瓶小小的招牌鱷魚油,護膚效果完爆嬌蘭、La Mer。9點半後的牛車水屬於荷爾蒙。白日閉門的小酒吧在夜色中開始沸騰,氣氛美好。小酒吧們裝潢奇特,各有特色,樂隊的小夜曲、菲律賓歌者的情歌,白花花的啤酒泡沫閃爍著。衣著鮮艷、不同膚色的坡國青年聚在一起談笑風生,從一扇扇門前路過,恍如隔世。
坐巴士到達小印度下落,就聞見一種濃烈的、說不出道不明卻異常熟悉的咖喱味。街旁賣的黃金、香料和印度紗麗,俗艷非常。因為以前被印度餐廳坑過幾次,我們對印度美食沒有很有信心,小印度里難得有餐廳,7-11里賣的居然也是印度味兒紅咖喱飯,這種印度人愛吃的咖喱加入了奇奇怪怪的香料,並不十分可口,好不容易扎進一家有空調的館子,一看居然還有廁所,不錯。可惜印度阿三不愛用智能手機,想找個WiFi的可能性為零。中午經過阿拉伯街附加的蘇丹回教堂,大大的「肉包子頂」下,一群下了禱告的穆斯林少年飛快地把腳上的鞋子甩脫掉,衝進了廁所,原來清真寺除了不能穿鞋入室,連上公廁也不例外,真是逼死我這個處女座了。榴槤攤品鑒手冊
有一種美景是在爐灶的火、食物的氣中誕生的,而來自異國的人在繁華的市中心吃著串喝著酒的時光,卻給人一種烏托邦的感受。雖然新加坡擁有最明凈的街道、最璀璨的南洋夜景、最發達的酒店業,可當我躥入某個小街巷時,它就像那卸了妝的美人一樣,美色依舊,卻多了幾分質樸的家常氣質,這才是真愛啊。【下榻:麗雅酒店Naumi Liora Hotel】地址:55 Keong Siak Road ,牛車水恭錫路55號特色:這家精品酒店坐落在牛車水中心,由一座設計於上世紀20年代的歷史遺產別墅改建成。樓下有小酒館和食肆,設計極具風情。距離牛車水地鐵站僅5分鐘步行路程。距離克拉碼頭步行17分鐘。【新加坡點菜速記單詞】
【哈芝巷】哈芝巷(Hiji Lane)曾是一條矗立著戰前房屋的空街道,如今大批本土設計師的進駐使這條舊巷重生。這裡開設了許多頗具個性的精品店,專門出售各種本土風情的物品。除了各式精品小店讓人著迷以外,五彩斑斕的藝術塗鴉、3D牆繪都是特色風景。推薦收藏各種難尋的獨立樂隊專輯、另類重口味音樂和雷鬼音樂黑膠皮、書籍的小店StraitsRecord、專賣古著服飾的VintageShop,還有味道不錯的墨西哥咖啡廳,
坡國的繁華都市生活聞名於世,但是我更喜歡它背后街頭巷尾的小日子,有小時候的味道。
牛車水萬花筒 牛車水雖然英譯「Chinatown」,卻不是尋常的唐人街。從牛車水地鐵口上來,先聞了一溜飯菜香。這裡人多、嘈雜、迷亂,逛去猶如趕集。清真寺、印度塔、佛寺和教堂比鄰割據,如超現實的拼貼畫。《十月圍城》式的迷你版舊式騎樓,像香港最老的那條街,窄門窄窗窄露台,那些窗子里住著留著顴骨高聳的、細眉細眼的、豐腴或消瘦的中國女人,唯一和過去不一樣的,是褪盡斑駁,油成明媚的檸檬黃、薄荷藍、玫紅、湖綠、亮橙…,一個個懸掛著油墨字老招牌,寫著「粥麺」、「消夜」、「海鮮」字樣。提醒著大家,華人雖身處異國,仍然是地球上最愛吃的民族。奇妙的異族人
坡國的民族構成如同榨汁機,顏色不一,味道不同。有華人,有土著馬來人,印度人,阿拉伯人等。由於有些地名以粵式英文譯作,十分難讀,我通常上計程車第一句話就是:「師傅,Can you speaking Chinese?」馬來師傅一般膚色焦黑,眉眼粗獷,英文帶有濃重的口音,告訴我們「恭錫路」的正確讀法應該是「Giong Shai」,我們面肉猙獰地念完後,他滿意地點了點頭。李師傅是我們「勾搭」上的第一個司機,會說粵語、客家話、潮汕話和一點點馬來語,從上車開始,他給我們講爸爸的爸爸的爸爸從中國來到坡國的故事,還推薦新加坡美味小吃。新加坡除了華人聚居的「牛車水」,還有阿拉伯人聚居的「小阿拉伯」、印度人聚居的「小印度」等。新加坡人對榴槤愛得痴迷,連歌劇院都被設計為榴槤形狀。這裡榴槤品種眾多,泰國金枕?被打入冷宮了,只有偶爾用來山寨的份兒。紅肉苦甜的「紅蝦」、多汁核小的「金鳳」、味如白蘭地的XO、香氣旺盛的「蘇丹王」,環肥燕瘦。所有榴槤中,要數「貓山王」味道最夢幻,要賣到30新幣一斤的貴价。它的體型迷你如小柚子,果肉色如黃金般明亮光滑,入口如牛油奶脂,有巧克力般淡淡的苦澀,隨之是洶湧的甜蜜感,讓人「榴槤」忘返。當然不喜榴槤之人,聞著這香臭味就與大糞無異了。牛車水一帶的夜市,常常擺「榴槤攤」,老闆擺上膠桌膠凳,顧客即買即吃,對著月色品榴槤,省的拿回酒店臭到自己。經常看到新聞說東南亞旅館因聞到異味報警,其實都是榴槤惹的禍。
在超市旁賣榴槤的馬來大叔在這裡賣了幾十年水果,他看到我拍他剖榴槤,就笑著說年輕時比較帥比較上相,還有澳洲的記者過來拍他,說他像劉德華。如今老了黑了瘦了,唯一不改的是「攤」榴槤的快手。在市中心大馬路上吃烤串 說到吃就不能不去老巴剎。老巴剎是一個Food court,新加坡有若干Food court,翻譯成「食閣」。食閣通常有幾十家小吃攤,像大學食堂,種類之多,會讓選擇恐懼症患者愁死。在這個形如馬戲團帳篷的老巴剎,可以吃到不錯的本地菜,比如叻沙、胡椒蟹等。而這裡賣魚蛋粉的老闆甚是有梗,打完魚蛋粉後說:「請找前面收銀台的靚仔埋單。」當我走到收銀台時,發現他已經躥到了收銀台後面:「靚仔就是我!」入夜後,老巴剎的外場一片烤煙如霧,香氣四溢,火光下翻騰著肉串串,吃燒烤和賣燒烤的佔了一整段大馬路,場面霸氣。想想看,一旁是新加坡CBD明亮的現代樓宇,樓下卻是一大片煙火瀰漫的路邊攤和喧鬧的食客,看著有些格格不入。聽聞政府特意保護這塊「寶地」來給市民吃露天燒烤,夜晚車輛不許經過。【貴刁】:又叫粿條,在餐牌上常常看到「炒貴刁、撈貴刁」,其實就是河粉的意思,發音源自潮州話。「炒粿條」是一道極其平常的小吃,但也是最難做好的小吃之一。最好的「炒粿條」帶有海鮮臘腸的甜味和少許醬油的芬芳。
【肉骨茶】:英文念作Bak-Kut-Teh,是一道以豬肉和豬骨配合中藥煲成的湯底。【叻沙】:叻沙是非常經典的娘惹菜,在咖喱湯汁中混合椰漿、辣椒、蝦米、蛤肉、魚餅以及油豆腐等食材,調製成湯頭,加入細白的粗米粉,味道香濃,帶有酸、甜、辣及刺激性味道,充滿了熱帶風味,是一碗令人噴火的嗆辣料理。【血蛤】:血蛤是一種貝類海洋生物,經開水燙幾秒之後就可以吃,撥開殼可以看見血一樣的分泌液。配上特製的娘惹酸辣醬料別有風味。【沙爹】:這是一種即烤即熟的肉食。將鮮嫩多汁的肉提前腌制好串於小簽,刷上油後的沙爹會覆上一曾褐色的光澤,在燃燒的炭火上烘烤後,蘸點甜辣的花生醬,通常還搭配切碎的洋蔥、黃瓜以及裹在椰子葉中的馬來米糕。【甘榜格南】甘榜格南的名字說起來有些拗口,是以生長在此處的樹木「gelam」為名,當地的人用它的葉子蒸煮後榨油,用它的果子晒乾碾碎後製成黑胡椒粉,用它的木頭來造船。Kampong在馬來語中是村子的意思,是新加坡穆斯林的聚居區。在英國人來臨之前,新加坡在馬來皇族的統治之下。甘榜格南曾是馬來皇室的活動中心。隨後,阿拉伯人來此經商,風過一時,現在依稀從亞拉街、巴格達街、干達哈街等名稱中來還能感受那時的繁華。以上文章來自晚懿的知乎專欄。
流風酒醉遇他鄉 - 知乎專欄
推薦閱讀:
※脫翁遊記(5):武漢行─為何炸掉江濱建築?│脫苦海
※回憶英國之旅
※核電狗異聞錄之秦山篇
※一篇慘烈的新加坡吃記,你將就看看
※行走都柏林:旅途,就像一場電影[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