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俠愛吃牛肉而不是豬肉
01-29
肉類里,豬肉乃是最賤的。 賤,是因為常見。不管在什麼時代,常見的東西,都不會讓人產生珍惜的感情。人就是這樣,從不待見「常見」。人就是這樣虛榮的生物,喜歡用「物」來證明自己的價值。大俠不喜歡吃豬肉,也是這樣的道理。豬肉實在太賤、太日常了,不符合俠客的江湖身份。試想,一名行俠仗義的大劍客,進了客棧,沖著小二喊一聲,小二,來兩斤豬肉。小二必定會發懵,兩斤豬肉不好辦,不好做。是做搓肉丸子,還是做成臊子好呢?一來二往,關係就會變質,成了魯智深刁難鎮關西了。
推薦閱讀:
中國人喜歡吃,也喜歡琢磨吃。一頭豬,從豬到下水,豬頭到尾巴,里里外外,能吃了都吃了。有句舊話:「吃多豬毛長得得壯」。意思當然不是叫人真的去吃豬毛,而是屠戶殺豬祛毛時,難免會遺漏几絲在肉皮上。吃多豬肉,也就是餐餐有肉吃,這戶人家境不錯,孩子營養足,長得又高又壯。
常見的食材,整飭出各種花樣,是日常生活里的魅力,也是繼續生活下去的動力。大家庭里的婦女,白日里無事可做,折騰著飯食,也是一件成就感極高的事情。折騰好了,鄉里鄉外,名氣就來了。名氣一來,就能走上更大的舞台——喜事白事,這些會做飯的人,總是受歡迎的。 做一頓稱心如意的肉菜,極耗時間。宋惠蓮一根柴火,燒了一個好豬頭。她這豬肉,是燒得「皮脫肉化,香噴噴五味俱全」。宋惠蓮整飭這豬頭,得花一兩個小時。 俠客的時間寶貴,等上一兩個小時,才能吃上一頓飯,追兵都殺到家門口來了。所以,俠客都喜歡吃牛肉。熟牛肉比熟豬肉好保存,切起來一熱,或者直接當作冷盤來吃,也是可以的。在緊迫的時間裡,牛肉是上佳選擇。俠客起源於刺客。刺客是什麼?是落魄貴族的家客,是一群脫離了土地的人。落魄貴族,是有復仇的使命的,但不能自給動手。自己動手,便不是貴族作風,得請亡命之徒。荊軻、高漸離就是這類人。
刺客是對強權的絕望反抗。因為絕望,所以格外動人。但正是格外動人,所以被後人寄託了不切實際的希望。徐浩峰說,武俠是民間的口頭懲罰遊戲。身邊有壞人,把自己欺負得不行了,實在受不了了,便幻想著武功高強的人來行俠仗義。在幻想中尋求正義和勝利,也許預示著社會正在失衡。因為幻想其實並沒有消除內心的仇恨,往下一步,便是付諸於行動了。 古典農業社會裡,牛是極其重要的勞動力。吃牛肉,不常見。除非家裡的牛出了意外——被水淹死,被雷劈死——農民們才有機會吃牛肉。吃牛肉,便意味著脫離農民的身份,再啖其肉,簡直就是像舊社會示威。小二,來兩斤牛肉。這是極具象徵性的話語,平常人說不得,只有俠客才有資格。江湖是男人的夢想,武俠是成人的童話。意思大概是,進入了江湖,便不為日常所困擾。通俗地說,一個無所事事的男人,終於跨越了日常,夢想由吃豬肉升華到吃牛肉。俠客吃豬肉,面子上過不去。吃了,落了下乘,威風凜凜的俠客,一啖豬肉,也變成了人的打手。況且,也嚇唬人,也要「生啖其肉」,樊噲便是這樣,吃了一大塊生豬肉,項羽便對他心生嚮往。大俠不待見豬肉,也是有緣由的。許多掛羊頭賣狗肉的假俠客,喜歡用豬頭來裝神弄鬼,嚇唬人,騙取錢財。《儒林外史》中有個張鐵臂,是遠近聞名的大俠,極其受婁府兩名公子的待見。可他有一晚,在房頂上扔下一個人頭包裹,嚇得婁家兩位公子不輕,訛了五百兩銀子。
不過,張鐵臂並非是吳敬梓原創。故事的原型出自於馮翊子的《桂苑叢談》。馮翊子是五代人,他講的這個故事,叫做《囊中豬頭》,說得是唐代詩人張祜,人豪邁,有俠氣。一日,一個穿著非常勇武之人徑自走進張祜的家門。 只見那人腰中配著劍,手裡拿著囊。這囊,流血殷殷,看上去非常嚇人。 張祜好俠客,待客甚是殷勤恭謹。那人說,我有一個仇敵,已經十年了,今夜大仇得包,高興!又指著囊說,這就是他的頭顱。 俠客得飲酒,有酒方有豪氣。兩人喝得非常開心。喝完了酒,那人說,我還有個恩人,住的地方離這不遠,只有三四里路,我想去報恩。聽說先生有俠氣,能否借我十萬緡。我報完這個恩,今生的恩仇已了,以後願意為先生赴湯蹈火。張祜是詩人,天真浪漫,容易相信人。所以,就「深喜其說,且不吝嗇,即傾囊燭下」,傾其所有,給了那人十萬緡。一緡是一千文銅錢,十萬緡,是筆巨款。拿到錢之後,那人就留下囊首,與張祜約好時間之後,再回來相會。
那人離開之後,很快就過了約定的時間。張祜等到快要天亮,也不見那人回來,實在是沒有辦法,於是就叫家人打開囊,一看: 竟然是豬頭! 於是,張祜的豪俠氣概便「頓衰矣」。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