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電影《鳴梁海戰》?

那個狙擊手竟然是個男孩子!!!


這樣的深仇大恨,該如何是好?——意志的勝利,你非要揪著真實性大談特談,你就已經輸了。

當崔珉植說出這句話的那一刻,我深切體會到,這是里芬斯塔爾式的勝利!也終於理解到,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德意志青年,會因為一部電影,投入納粹的懷抱。

這場戰役,不正是意志的勝利?

整部電影的觀影過程,基本可以概括為加藤鷹之手,不斷地在你身上的每一寸肌膚遊走。

接踵而至的高潮,足以令人暈眩。

一說是因為剪掉的21分鐘文戲使本片更緊湊。

呸!一群連一部電影的完整性都不尊重的人,卻掌握著電影的生殺大權,就好像根本沒有過性生活的少女,跟絕經的婦女們,大談特談避孕多麼重要。

反觀我國的愛國主義科幻片,漫長的前戲,只為那最後的早泄。 某種程度上講,我國的愛國電影,已經成為我國喜劇片的重要一支。

舉起手來!觀眾們早已繳械投降,任憑雷轟,血灑。相比之下,即使全宇宙最愛看電影國家的觀眾,也沒有我國的觀眾勇猛,我們敢於正視淋漓的狗血,敢於直面慘淡的爛片。

當朝方通訊員第一次通報日寇殘暴的朝鮮人民清除計劃時,擁有共同民族仇恨情結的國人,就已經被點燃。

能做到侵略成性又泯滅人性的,日寇當之無愧。

以致一直隱忍的和尚到最後都能大開殺戒,你們是得有多壞啊?

到運來一艘滿載朝鮮人民被砍首的頭顱時,日寇兇殘變態的外因,因為第一次砍首被刻畫到了一個G點。

接下來是內亂,因為以寡敵眾,朝鮮內部將領,桌上意見不合。

緊接著抓到逃兵,李舜臣砍首示眾,以儆效尤,這第二次的砍首,成為本片第二個G點。

導致後來的內部暗殺李舜臣未遂,和燒龜船得逞。原本衷心的將領也開始被動搖。

於是李舜臣為拚死一戰,燒掉了退路,並作了一番誓死一戰令人動容的演講,要成為一個好的將領,首先你得是一名演講家!

接下來,是本片的重頭戲——海戰。

海賊王派出第一支隊伍小試牛刀,結果全掛了。

於是第二支送死小分隊繼續上菜,並努力實現到貼身肉搏戰之後,也不幸淪為炮灰。

以為洞悉李舜臣作戰原理的海賊王,派出了草彈船準備炸掉李舜臣的主船。

豈料船上有韓版董存瑞,於是這一幕的為國捐軀也變得非常韓化——一邊是即將被撞炸的主船,一邊是載著自己愛人的草彈船,無言的李貞賢將如何抉擇?

她爬到岩石最高處,開始搖裙吶喊,一面是對愛人的不舍,一面站在了國家大義前。

此時的她,不是一個人在吶喊!

此時的草彈船,也正如名字一樣操蛋地炸早了。

急得炸毛的海賊王領著主隊人馬殺了過來,李舜臣的部下也去掛旗號令後面的船隻不要再陽痿,請速來支援。

當李舜臣就要被狙擊手射殺的那一刻,殺掉叛徒的弓箭手率先趕來,並展開了肉搏戰,而李舜臣的船隻也正面迎敵並斬首了前來挑釁的海賊王,這是本片第三個G點。

為什麼本片用了斬首這個頗具衝擊力的表現方式?原因簡單粗暴直接——為了表現完全不可饒恕徹底不被原諒!可以理解為極端的鏡像體現:

1.一船被斬首的人頭,說明了日寇的極端,因為他們從古至今認為他們是高貴的,管我們叫支那人,所以佔領朝鮮就想殺光朝鮮人,佔領南京就想殺光南京人。

2.逃兵被斬首,這是對軍規的挑戰,而嚴苛的軍紀恰恰是護國的體現,當軍規受到挑戰意味著護國受阻愛國被撓。看似殘忍的逃兵斬首,是濃到化不開的愛國情結體現。這一點與我國現階段的認識存在一定差異,可參照《太平輪》里黃曉明允許逃兵直接走掉而不許射殺。

3.最後的海賊王被斬首,更像是一種文化對另一種文化的示威,一個國家對另一個國家的宣誓。在我面前扯日本人?斬首!更深層的寓意在於當今韓日關係緊張,而這樣的深仇大恨早已有之,韓國不僅不怵,反而通過那一記絕殺,直接KO。表示不論你們兵力多強盛,我們必將拚死一戰,而勝利終將屬於我們!

至於為什麼要用海賊王這個名字,個人覺得是韓流文化的一種自信,在我大韓民國的面前,你們輸入的日本文化不堪一擊,乃至被我斬首!

如果換我國的電影人來拍,至少不會用粉絲龐大的海賊王命名,也許叫個海盜船長?

當然,他們也不會用崔珉值柳承龍這樣的老傢伙了,用小鮮肉多好!誰火用誰,李易峰,吳亦凡來一炮《老炮兒》!甚至都不會有這部電影了,現在什麼題材火啊?青春唄!那就《匆匆那年》,甭管爛不爛,續集的錢我是圈定了!

當主船快沉的那一刻,劃著小船用人力拉鉤的民眾硬是把船從漩渦里給拉了回來!

這是吐槽最多的一段,可是真的重要嗎?這裡的藝術加工,直接令觀眾的愛國主義情結泛濫,實際操作的可能性在感性的愛國主義情結泛濫面前都化作了浮雲,而這些不正是李舜臣跟兒子絮絮叨叨的核心嗎?這些不正是取得這場勝利的關鍵嗎?

如果理性,這場戰爭甚至都不會發生了。所以,如果你還理性地探討明在朝對日的戰爭中起到了多麼關鍵的作用,也許是扣錯了大腿。

具體可參照海賊王臨死前質問的一句:你到底還是日本人嗎?

對於傲嬌的大韓民國來講,血統種族重要嗎?不管你流著哪裡的血,只要你是我大韓民國的人,就愛國到為國捐軀吧!以致有人解讀這是盲目的愛國主義。不過這也確是國家凝聚力的體現。

所以,關於韓國起源哪裡不重要,哪些起源於韓國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韓國人,即使被陷害入獄,當國家需要你你,依然可以義無反顧為國捐軀;即使對方船隻是我們的十倍,當戰爭需要你,你就能下必死一戰的決心。

當船踏過日寇的時候,老人說龜船復活了,是一種民族精神的復活。

最後龜船的出現,更可以解讀為韓國愛國情結的具象化體現。

所以,無由來的狹隘民族主義,please shut up!

參照本片的過度解讀可知:一般嘴上說shut up的時候,心底往往在fu 。

畢竟,這是一場意志的勝利,你非要揪著真實性大談特談,你就已經輸了。


最好拍個《露梁海戰》


當做一部商業娛樂大片來看,你會看的很滿足。因為這確實是一部製作精良,很有誠意的電影。

若當做歷史教科書來看,那就不必了,因為根據歷史資料,鳴梁海戰並沒有多麼牛逼,李舜臣只不過是打擊了日本海軍的先鋒部隊,參與的日本戰艦總共才30幾艘,確實是李舜臣打贏了,但是按照李舜臣自己後來的日記記載,日軍的軍艦隻不過是在海水裡相互撞擊壞了幾艘。並不像韓國歷史說的那麼光輝燦爛。但是,日軍海軍主力隨後就趕來了,李舜臣就慌著撤了,然後海港也被日軍佔領了。

總之,電影的劇情,是韓國人一貫精神自慰的又一次集中體現。不必對劇情太認真。


1。背景交待:過於簡潔,貌似是被刪了?反正不是韓國人的話,肚子里沒點墨水真看不懂。觀影結束還聽到有些人說棒子怎麼不讓明軍出場(那是露梁海戰。。。)

2。背景音樂:很好,非常有氣勢,也沒有明顯抄襲痕迹。

3。李舜臣扮相還是很英武霸氣的,就是貌似偏老了點。盔甲上那麼多龍是要造反啊哈哈

4。劇情就有點扯了,按照記載鳴梁海戰是一場文中捉鱉,結果到了電影里變成開無雙了。。。

5。據說會有三部曲,那下次明軍肯定會登場(最不擠露梁總會出現),那時希望中韓合拍,皆大歡喜,別再像以前那部一樣黑我大明了。


一開始《鳴梁海戰》這部電影,我是拒絕看的,因為眾所周知,每個國家的主旋律電影都不可能做到絕對客觀,而像韓國這種歷史上長期被周邊列強蹂躪的國家一旦涉及民族主義題材就會變的不僅不客觀中立,甚至會捏造事實。

但是本著對韓影的一腔熱情,還是死撐著看完了,總的來講就是:技術方面保持了一貫水準,但不遺餘力的渲染個人英雄主義以及不顧史實過度美化朝鮮民眾的形象還是讓人看得有點想吐。

先來說說電影的歷史背景:日本大名豐臣秀吉在贏得小田原會戰的勝利後,基本上統一了日本,整個國家進入了一段相對和平的年代,但隨著戰爭的結束,依靠戰爭而生的大量手工業面臨崩潰,國內出現大批的失業潮,隨之引發了不少治安動亂。

於是豐臣秀吉決定發動戰爭來拉動內需,以求擺脫困境。這廝給時任朝鮮國王寫了一封信,信上說:吾欲假道,征伐明國(影片片頭)。意思就是借道朝鮮攻打明朝,當時明王朝貴為世界超級大國,日本哪有這麼傻逼以卵擊石,明眼人都能看出,目標是朝鮮。

1592年,日本十五萬大軍征朝,僅僅兩個月不到,朝軍被打到了鴨綠江邊上,朝鮮瀕臨亡國。朝鮮國王向明朝萬曆皇帝求援,萬曆當即表示出兵救小弟,自此拉開了抗倭援朝的大幕。

這場戰爭歷時7年,以日本被趕出朝鮮半島結束。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這場戰爭都是以明朝和日本為主的對抗,朝鮮就是打醬油的,而朝鮮士兵經常不戰而逃,不戰而降,甚至反戈的事情也讓明朝人感覺真他媽是日了狗了。

電影則講述的是朝鮮大將李舜臣率水軍以少敵多大破藤堂高虎艦隊的故事。這樣由朝鮮人自主抗擊日軍並且贏得勝利的戰役真是一隻手都能數得出來,但韓國電影人火眼金金堪比孫大聖,半個戰役也能給你找出來大書特書。

整部影片對明朝的作用隻字未提。陳磷,鄧子龍,這些不遠萬里來到朝鮮,不求名利,只為正義,客死他鄉的國際主義戰士好像根本不存在一樣。

但,這一切,並不能說明這部片子不好,相反,拍得那是相當的燃!作為韓國觀眾來說,必須是哭倒一個電影院的節奏,無論是海戰還是文戲都非常精彩,尤其是李舜臣只船赴死,士兵舍己救主,民眾跪地叩謝,這樣的劇情加上磅薄大氣又蒼茫悲涼的背景音樂,連我一個外國人看了都為之動容,崔叔的演技自然不用說,支撐我看完的動力之一。國內的「褲襠藏雷」真應該好好學學。


服裝挺帥的,細節處理不錯。內容有點意淫。


事情是真實的,煽情渲染的細節是經不起推敲的,隱去前因後果大背景是刻意的。可知道這場戰鬥對戰爭甚至只是海戰幾乎沒有影響。3個月後,明軍為主的露梁海戰才是真正的殲敵。

鼓舞人的地方是,此戰(叫戰役肯定不對,叫戰鬥又有些不敬,唉)對敵數量實在太懸殊,而敢於迎擊,並獲勝。


看了以後開始莫名其妙的期待起露梁海戰了啊

帶著板屋船能向安宅船發起板載衝鋒的名將哪裡需要明軍的支援啊一個人就足夠統一宇宙了嘛

真的很好奇導演怎麼拍


腦子裡不斷冒出:太扯了…太扯了…


昨晚看了首場。非常適合韓國人朝鮮人觀看-_-||拍得的確不錯,不過作為第三國人民覺得槽點略多

話說主將船被那麼多敵船上來虐過。。白刃戰都該把人拼完了吧 竟然還有那麼多-_-||總在李瞬臣最後一擊時把甲板上那麼多的敵人自動清空。。。你們是有多能打啊


晚上剛看完,一個人去看的,別笑。故事性蠻強的,看著挺過癮,作為商業片還是不錯的。有些細節個人覺得不是很到位,1是個別地方的人物表情,2是雙方在船上拼刺刀這段,拍的好假,反正我沒有覺得有很強的真實感,我說的真實感是指戰鬥的真實感,這段很多片段是採用慢鏡頭放的。


不說別的,看看朝軍下級軍官和普通士兵的護甲水準。

...你們要是真的有財力能普及這種帝王時代的滿科技樹步兵護甲,我倒是想問問前期為什麼會被日軍打得這麼慘、直到明軍支援抵達才減緩了敗退的速度?

為了吹逼臉都不要了,我服。


其他的前面回答已經被吐爆了,我就說一個細節。

【的、地、得】這三個字應該是五四新文化後才普遍使用。之前助詞為【之、乎、者、也】

這個&<教 旨&>怎麼看都像是魯迅寫的。而且有【的、之】兩字混用特意暫停看的我凌亂了~!

這個錯誤電影里的兩封漢字文書都有出現。相信應該是哪位學現代漢語的韓國道具自製的。

我想韓國學古漢文的教授應該不少,隨便發一下給校正一下應該是可以的。

參照前一年的&<敇諭日本國王平秀吉&>


我只能說,棒子國的電影,十分我也不看,有錢也不任性!


為什麼日本船都沒有大炮啊?韓國船這麼牛,怎麼從戰爭一開始就是節節敗退?

另外韓國人拍電影還是比較尊重史實的,指的是一些細節,起碼在文字上,日本韓國都是以漢語作為官話的。

還有一個細節,日本人念「大道無為」四個中國字的時候,用的是粵語發音,不知道是不是考證了明朝時候中國的官話是粵語。


漫長的文戲實在讓人犯困,完全是帶著「我倒要看看你這仗要怎麼打」的心理支撐到開打。滿心期待的迎來了戰爭戲,誰知一切結束得也太快了,李舜臣贏得迅速,史上最朋克的反派「海賊王」(你沒有看錯)也掛得迅速,倫家還沒看夠他那套黑暗系賞金裝備啊喂。用火銃的時代居然還有狙擊手,他被一箭射瞎一隻眼睛的時候,讓人忍不住跳戲到《三國》的夏侯惇。

以上都是玩笑。我要說的是,即使有這麼多槽點,這部電影依然遠超國內同類型電影。在所有人歡呼勝利的時候,李舜臣說了一句「如此的深仇大恨,該如何是好?」這一句,高過所有。如果再深入一下,這部電影中對敵人的尊敬,對自己人陰暗面的不迴避,都有普世格局。

最後,不要怪中韓雙方在此類題材上的去中國化,這場局部海戰的主角原本就沒有中國,而今天的中國在價值觀上又離世界太遠。


中國著名喜劇演員孔令學參演的朝鮮抗日海戰大片!


什麼都不記得,只記得幽幽的一句「原來這就是李舜臣的戰術啊……」


這就是韓國人的抗日片


據說韓國總統朴槿惠點了贊 這個讓我很鄙視她 電影中把棒子塑造成為了一個能征慣戰的鐵血民族 可事實上 歷史上但凡是朝鮮半島跟別人打仗 那都是只輸不贏啊 誰都能幹它 再說龜船 歷史上 李舜臣是駕著龜船創造的奇蹟 電影中,,,,哎不說了 只在最後露了一次龜頭 不過總體上從電影角度來看 場面已經很好了


看的一頭霧水 大船前面被燒了後面怎麼突出然出來了 男主不是開頭被誣陷坐牢了怎麼突然出來了 還有那個叛徒怎麼回事


因為家裡有事沒有去看。真是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遺憾啊~~~~~~~~~~~~~~~~~


如果說從一個戰爭片的角度上講我覺得這是部不錯的片子,但如果從歷史片的角度看,我感覺這還是差點兒火候。前半部分的文戲雖然實現了它烘托敵人強大我方渺小的目的,但感覺有點兒東一榔頭西一棒槌,明明五分鐘就能說明白的事兒非要整30分鐘,剩下的25分鐘完全不知道它要說些什麼,所以如果從一個歷史片的角度上講,他完全沒有說清楚。但如果從戰爭片的角度看,既然是戰爭片就不要要求這麼多了嘛~

海戰部分,正如排名第一的答案說的那樣有很多很多地方有悖歷史事實和物理常識,不過戰爭片嘛,看得熱血沸騰大呼過癮就好嘛,比如日本花美男百步穿楊啊,李將軍天神下凡以一當百呀還有最後的板屋船神龜附體呀什麼的,主要還是為了烘托劇情所需嘛,畢竟這是電影不是紀錄片,面向的觀眾是抱著可樂爆米花一求感官刺激的平民大眾。如果一味的追求真實還原歷史的話應該看的人會少了許多吧。我記得真實的鳴梁海戰李將軍可是找了一眾百姓開漁船拉軍旗以充門面次充好,還是通過在海上拉鋼索限制日軍船隻,不過這樣的話13 VS 300的視覺衝擊談何而來?面對野獸般的敵人毫無畏懼的高麗精神談何體現(跑題了有點兒。。。)。所以作為一部戰爭電影來說,極大限度的還原了史實,又不失電影的表達效果,並且成功地帶動了觀眾的情緒,所以我認為,鳴梁海戰,還是一部不錯的戰爭片

PS:作為一個多愁善感的男生,看到最後那個老爺子聲嘶力竭的喊著"贏了」的時候,居然鼻子一陣酸澀,上次有過這種感覺好像還是去年重溫拯救大兵瑞恩的時候吧~


剛看完電影,是非常好看的商業電影,可能是戰爭片的緣故,全片高潮不斷,有女人的感情戲不多,但確實是片中的亮點。天時地利人和完全可以詮釋該片的故事。對於該片為什麼是韓國票房第一,跟名族情節有很重要的關係。


我談幾個觀點。

第一,電影,尤其是戰爭電影,都是基於史料,不會等於史實。如果等於史實,那就未必是一部好電影。我們現代人談論起過往歷史和戰爭的時候,往往帶有浪漫主義和英雄主義的憧憬,這就是為什麼戰鬥過的人總說沒有經歷過戰爭的人不懂戰爭。作為藝術作品,英雄主義和浪漫主義,是要比血淋淋的事實好看的。所以基於史料的加工,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接受的,不能像上面有些人說的,加工就是侮辱觀眾智商。

第二,根據記載李舜臣用十二艘戰船打贏了日軍數百艘戰船艦隊是事實。在這個前提下,很多事情是存疑,但是不是那樣,我們誰也不知道,誰也沒法穿越回去看,電影也僅僅提出一種可能。比如上面某個答主說的鐵炮狙擊手的問題。讓我想起了韋神曾經說過一句很不友好的話,我做得到的事情你做不到,這就是為什麼你在看我直播而不是我在看你直播。違背常理的電影值得黑,違背常人我就覺得沒什麼可黑的了,畢竟只是影視作品。

第三,這個電影有很多可圈可點的地方。比如戰鬥士氣的重要,海戰微操的重要等等。未完待續。。


就那樣吧。。。壬辰戰爭本身就沒多少電影,這部沒側重講戰略戰術,全成李舜臣大將船個船英雄主義秀了,看到最後看的人很鬱悶,感覺想看的都沒拍,反正錢都掏了,看就看了吧。


推薦閱讀:

怎麼評價電影《登陸之日》?
如何評價莫笛?
科索沃戰爭對中國的啟示?
誰能介紹一下緬北克欽獨立軍的來龍去脈?
第一站:夏威夷[war]

TAG:電影 | 導演 | 戰爭 | 韓國電影 |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