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電影《鳴梁海戰》?

看完《鳴梁海戰》什麼感受


關鍵詞:吐槽 劇透 多圖

手機玩家請在WIFI條件下觀看,土豪請無視。

照例是總體評價:「鳴梁海戰」可以說是韓國版的主旋律手撕片,本片能將一部超越歷史事實,超越物理法則的片子拍的頗為帶感,生動地給橫店導演們上了一課。全片結構較為平衡,節奏緊湊,海戰戲尤為精彩,道具精緻,配樂也很到位,特效也有模有樣。確實是用了心拍,是一部不錯的片子(當然是建立在你已經拋棄本次元的歷史觀和物理知識的基礎上)。滿分10分的話,我願意給6分。

全片的講的故事大概分為3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文戲,占篇幅的30%,講的是敵人很強大,我們很害怕。第二部分是武戲,佔60%篇幅,講的是敵人雖然中二,但是挺頑強,我們打得很苦。第三部分還是武戲,占篇幅的10%,講的是還是我們最牛B思密達。

這部片子雖然以「鳴梁海戰」為名,但是其中文戲的篇幅並不少,這也正是韓國人在拍這種手撕片高於橫店導演的一個關鍵節點。因為好歹韓國人知道只要是人,面對如此不利境地和眾寡懸殊的情況下也會害怕,革命的隊伍里也會有質疑的聲音,也會有跑路的逃兵,也會有背叛的叛徒。而不是直接主角光環一開直接開掛對著鬼子一陣啪啪啪。換句話說,韓國人拍的文戲部分更接近人性。而從電影的劇情來說,之前對種種困難和不利情況的渲染也為之後的海戰以寡擊眾營造了一個相當悲壯的氛圍,也更好地凸顯鳴梁海戰的勝利的來之不易。

但是,導演你把來島通総這個海賊弄的這一身鎧甲是啥意思啊,把頭上的毛換個顏色TM就是武田信玄啊!另外我求求你不要給演員畫煙熏妝好不好啊我求求你!

【就差四如旗了】

還有日本的海賊王是九鬼嘉隆不是村上水軍分支的來島啊!小西行長就是因為出身商人而被其他武家大名看不起,你一個海賊一出場這麼裝逼真的合適嗎??加藤虎之助TM是猴子的心腹愛將啊,你TM帶一群海賊在他面前裝逼你想過後果沒有啊?

朝鮮這邊也好不到哪裡去啊!!逃兵是佟大為演的啊我擦!!還被斬首了啊!!

【佟大為友情出演】(大霧)

李舜臣將軍你不要一直一幅死人臉好不好啊,面部好歹有點表情行不行啊我求求你!!你講了好多大道理,還把士兵的房子燒了告訴他們只有作大死才不死的,結果你開戰前把兒子送到小島上去了你也夠雞賊的啊!!副將的弓術拔群啊有木有!!TM這是大晚上啊!!還隔了起碼100米以上啊!!你一箭就弄死叛徒了啊!!

【夜晚、這距離,弓術拔群!哦,對對對,對你們來說是合理藝術加工~】

總之雙方都出兵準備開打了,于是之前殘存的一點點本次元的歷史觀和物理法則全部失效。

首先,李舜臣在史實里是以伏擊戰術,利用水流和地形的優勢,加上嚴密而完整的陣型擊敗了日軍的前鋒來島通総。而在棒子這部電影的次元里,朝鮮水軍的副將全部在後面看戲,不顧主帥的安危等在後面準備摘取革命勝利的桃子。不逃、不戰、不降,就是獃獃地遠遠地看著,我求求你們做個選擇好不好啊!!在史實里,朝鮮水軍是戰艦優於日軍而火器不如。在電影里朝鮮戰艦大銃開火的場景竟然讓我隱約感覺到是戰列艦406主炮全火力齊射,日軍自然被打的屁滾尿流。 史實里日軍除了安宅船是稍大一些的雙層戰艦之外,其他都是徵用的民船,是用來搞運輸的小船。在韓國人設計的次元里,日本水軍的戰艦全部高大威猛,旗艦還特么建了雙層天守。

【就問你這陣容你怕不怕!】

要知道在歷史上,九鬼嘉隆僅僅因為比較屌、比較華麗的旗艦「日本丸」號被朝鮮大破,未被擊沉,就惹得秀吉大怒而遭到罷免。按照這樣,電影里遭到如此損失的加藤和藤堂應該會當場切腹。

電影里的日軍指揮官來島通総也表現的像個痴漢。明明你是優勢方啊,我求求你不要採取分兵分波次進攻好不好我求求你!!你用兵力優勢碾壓李舜臣行不行啊!!你這麼個打法給你1000艘船你一樣也給敗完啊!!歷史上的來島通総是因為冒進而被戰場上的流箭所殺,他也是日本在整個文祿、慶長之役陣亡的唯一大名。但是電影里我感覺按照朝鮮水軍這麼打法,打到日本去,活捉平秀吉也是完全有可能啊!!

來島手下有一個很屌的狙擊手,拿著在史實里稍遠一點就基本沒有精準度可言的鐵炮,在大概300-400米的距離,一槍爆頭弄死了準備掛旗幟的朝鮮小漢。

【這個距離用鐵炮,而且還是目標只露出一個頭的情況下爆頭哦!戰力是不是爆表!】

直到他開第二槍的時候,導演給了鐵炮一個特寫,我這才直到這是日本用玄鐵打造的16攻追15精準+5祝福的紫色品質武器,那麼這個戰績也就不足為奇了。

但是我一直有個疑問, 你有這技術和武器早幹嘛去了,不直接打李舜臣??結果被李舜臣的副將手持一把31攻追25精準+11暴擊的橙色品質弓箭直接在相同距離爆了左眼,爆完頭之後導演還給了副將一個特寫,滿臉都是老子說射你左眼就一定射你左眼的驕傲。

【參考剛才的距離,一箭插爆左眼,服不服?】

不過這還不算什麼,據中國導演林建中考證在二戰時期, 中國民間抗日組織「狐牙峰」山寨二當家阿福,曾經在八百里外精確狙殺一名日軍機槍手。

李舜臣的旗艦被圍攻了,他的艦隊大部還在後面看戲。

但是李舜臣人家畢竟是名將,比一般的指揮官高得不知道哪裡去了,他把大銃集中起來,丟到船艙下面,甲板上大家擠滿人肉搏的情況下你是怎麼把十幾個百把斤大銃丟下去的我都不計較了。

【就是這個情況,名將李舜臣依然指揮若定,能抽調人手,運了N門大銃下去】

武僧在狹小的場地如何施展一把青龍偃月刀輪轉如飛殺人如麻我也不計較了。你就告訴我你怎麼違反物理法則使你克服後坐力,使你十幾門銃齊射的時候船身結構不受損害的好了。

【影片里是這樣,我心裡是這樣】

之後來島一計不成又生一計,派出自爆船準備去採取自殺攻擊。我看到這裡才理解片頭的文戲導演安排一對戀人戲份的良苦用心。導演告訴我們,因為那個時候沒有電腦,也沒有手機,年輕人們的視力都很好,女孩子憑藉自己8.0、9.0的視力,光是看口型,就知道500米外的愛人要說什麼。

【李舜臣看到副將秀弓術,自己也露了一小手,參考下圖的距離】

【戀人之前的距離,海浪、炮擊、廝殺的叫喊,都死邊去,我就是能聽到,你奈我何?】

然後朝鮮水軍也是智商高的爆表,岸上一群百姓上下揮動自己的衣服,他們就知道該發射AGM-84魚叉反艦導彈。

有這種逆天的發揮,小小的來島通総又怎麼敵得過,不得不發動總攻擊。

來島登船之後被弓箭手射成了刺蝟,但是弓箭手們都很識大體,知道跟領導搶人頭是大忌,於是都很自覺地把補刀的機會留給了李舜臣。李舜臣當然也不會辜負此等美意,手起刀落,嘩~世界安靜了。

導演之前既然已經逆了一次天就不會在乎多逆幾次 ,正當李舜臣的旗艦陷入漩渦喪失動力不可自拔之際,幾艘朝鮮平民混子劃的小船用鉤子勾住了旗艦,船上兩三個人拚命劃啊劃,就把旗艦從漩渦里拉了出來。

【除去拉住繩勾的,划船的朝鮮人爆發出的動力碾壓大自然!!】

這一幕我看了之後當時在影院嚇得尿了褲子,但是之後冷靜下來想起韓國人當年也是在「雪國列車」 里造過永動機的,於是又釋然了。

最後朝鮮水軍殺的性起,如入無人之境,直接殺入日軍船隊中間,撞了個痛快。其實我想說的是,撞擊,才是史實里朝鮮水軍用的戰術。朝鮮水軍的龜船船底平,近海適航性非常好,加上短小敦實,船頂加裝利刃不易攀爬。日軍船底較尖,適航性和穩定性不如龜船,接舷後又不方便登船,自然不敵。但是你要說朝鮮水軍撞日本這麼大的船也想石頭碾壓雞蛋一樣,撞完之後還不減速直接撞下一艘,這種場景我好像只在《三體》里見過,不過那就屬於外星科技了。

我最後想說的是:為什麼說了這麼多這部片的槽點,我依然願意給這部片6分。因為這部片確實花了一番心血,從道具到特效,確確實實感受到韓國人是在用心拍這部電影的。他們出於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感(他們戰爭勝利時候真的不多),出於對民族英雄李舜臣的敬愛,出於好好拍一部電影的態度。即使拍出的結果是成了脫離史實的抗日情節,在其他方面(影片結構、特效、道具、演員表現力、配樂),也是應該承認他們的努力的。

我常常在知乎上會看見諸如:【為何天朝拍不出類似XX的電影】,【我們拍XX為何不如XX】,我想說的是,當我們把抗日的歷史從「鬼子來了」拍成「舉起手來」,其實我們已經輸了。

=======================割了吧,都焦了===================================

答 @包思聰

我不知道是我沒寫清楚還是你沒看清楚,我的意思是:我為韓國人踏踏實實用心拍片點贊,但是對於這種無視歷史和物理定律的手撕片還是不能忍。

1、水軍的戰術是撞擊,但歷史上實施撞擊的是龜船,實施炮擊的是板屋船。這片子朝鮮水軍的主力艦把兩者的功能合二為一,又能炮擊又能撞擊,真是屌到不行。

2、日本人自己對海賊並沒有啥不好意思的,偉大海權國家的英雄船長又不少都是干過海賊的。九鬼嘉隆反而以成為日本一的海賊王而努力奮鬥。

3、日本大名鎧甲都是非常具有個人特色的,直接影響後世各類影視作品。最顯著的特徵就表現在頭盔上,例如本多的鹿角和直江兼續的愛字。來島的這身除了毛髮顏色是黑色,還真和武田的沒啥區別,難道是影武者?

4、不是不能有神箭手,而是為了逆天,大晚上的也能一發入魂實在是屌到不行,另外電影里也給過俯拍的,你不會不知道兩軍相距的距離吧,在這個距離能想射左眼就射左眼,有這能力不直接一箭弄死來島還真有可能是收了日軍的好處呢~

5、搖衣服是引起友軍注意沒錯了,但是我隨便做一個搖衣服動作你能解讀的這麼詳細知道【這船有詐,馬上開炮將其擊沉】我也是給你跪了啊~

6、我說啞女看口型其實已經是給導演面子了啊,你難道認為男的有千里傳音的功力?戰場上如此嘈雜,距離如此之遠,還加上海浪聲,能把消息如耳語般傳達到女子耳中,實乃內力無邊~

7、片子里鳴梁的地形不是沒有給過全景吧,你覺得來島不能一起上?

8、我啥時候說過一堆日本人在後面看戲了?能看仔細點嗎?

===============再割一次================================================

再答 @包思聰 聽說你會截圖,我也會啊

先是在你的答案里被你點艹了

然後我的原文還被你細心地畫了美美的紅線

你截圖的目的就是為了證明自己連字都不認識?知乎答個題自己優越感滿滿見不得不同意見,還結案陳詞給我扣頂帽子,不理我了好傲嬌哦

@包思聰 不如先談談上面這個截圖,再來說其他的吧。


從電影本身來看,製作精良,節奏感掌控得張弛有度,氣氛的鋪墊、渲染,升華都挺到位,我覺得最考驗一個國家地區電影工業水平的片種就是古裝戰爭片,韓國電影從《弓》到這部《鳴梁海戰》已經足夠證明韓國電影業軟硬體的全方面成熟。

至於電影以外的東西對我來說多了也沒啥意思,就是感慨下日軍的裝備真是太有短板了,都沒重武器,難怪海戰那麼吃虧。

還有就是作為結尾,李舜臣說:如此的深仇大恨,何時是好?

這結尾挺亮,不同的人都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和思考。


不邀自來,就這麼任性!

電影本身還是不錯的,但是字幕組相當操蛋,經常有史實錯誤,特別是那個「海賊王」相當有槽點!

首先一點,壬辰戰爭在「明清日韓」四國的史料中記載不盡相同,清朝是可勁兒黑明朝,日本是吹自己多麼屌;朝鮮作為受害者、當時是有很多點良心史料的(為碧蹄館慘敗闢謠的就是依據朝鮮史料),當然,近幾十年他們可勁兒吹李舜臣也讓人反胃;而明朝自己也特么不幹凈、糗事兒也沒少辦(李如松殺南兵,三路慘敗)——壬辰戰爭,你就當羅生門好了。

好多人嘲笑棒子電影意淫歷史、怎麼沒大明,我去,你丫的先搞清楚鳴梁海和露梁海行不?

我瞄了一眼眾多答案,很多人對【明朝那些事兒】中毒太深——日本是縣長械鬥,韓國龜孫子,我大萌天朝上國——每場戰爭,贏了是我大明天兵神勇無敵,輸了是我大明在下盤大棋

西卡西!你明一個日本大名都沒幹掉,說好的吊打鬼子呢?

=========================================================

其實,在整個壬辰戰爭中,鳴梁海戰對戰局的影響微乎其微,但是有兩大亮點:

  1. 在這場戰爭中幹掉了一個日本大名、也是壬辰戰爭中唯一一個死於戰爭中的大名

  2. 李舜臣以少擊多、復出後第一場勝仗

這是事實,甭管日本是運兵船還是運糧船,畢竟是贏了,是在韓國水軍被前任統帥元均玩得只剩下褲衩的情況下贏的。

而李舜臣這個人被韓國嚴重神化了!

李舜臣之於壬辰戰爭全局意義並不大——他並未截斷日本海上補給線(名護屋—對馬—釜山),明朝也沒截斷過:

李舜臣做的是阻擊日軍從釜山沿海西進,同時保住朝鮮所剩不多的戰船,而且以當時的情況,他也沒能力對日大規模海戰。

他於海上游擊戰屢戰屢勝,故帥大軍進攻釜山,但失敗了,於是繼續沿用以往的戰術,被同僚搞下台,元均這個奇葩大舉出動,被日軍打得媽媽都不認識,朝鮮水軍名存實亡,之後才有的鳴梁海戰,戰勝後做戰略撤退、不逞強硬肛。

當然,李舜臣不重要不等於朝鮮軍不重要,其後方義兵起著相當大的作用,極大拖延了日本蠶食朝鮮的時間,若無全羅道義兵,估計李舜臣早就餵了王八。

================================================================

我特別反感歷史裝逼犯:

  1. 還沒我裝得好,你特么還好意思裝?

  2. 比我裝得好,你特么還裝個毛線!

It is a joking:-D

歷史劇始終先是個劇,而後才是歷史,那些死扣歷史細節的都有病,WHY?我特么就沒見過哪個歷史劇完全還原歷史的,當然,他們也有自己喜歡的歷史劇,只要說出來,我也能找出一火車的歷史紕漏,但是因為私心全都無視了。恐怕還是因為這部電影因為某些見不得光的原因讓某些人不爽才會激得丫們集體跳出來。

而壬辰戰爭的三個當事國,中日在近年來在電影上都選擇迴避,只有韓國拍,這也是沒辦法的。你可別說日本歷史劇多麼尊重史實啊!大河劇每況愈下,不是一天兩天了,而對於豐臣秀吉大多是「洗白向」作品,噁心的不行,而壬辰戰爭也就因此被選擇性忽視了。

回到本片,韓國吹一下鳴梁海情有可原,若說吹閑山島我都可以罵丫的有水分,但是鳴梁海啊,畢竟,他們真的弄死了一個日本大名。


敵軍侵略如火,我軍不動如山;

親友皆已喪盡,吾也只剩開棺。

強敵環伺,內憂頻繁;

嗟爾老將,為何出山?

將從於君,君從於民。

我今自薦,不為江山。


@包思聰 同學後來把自己的答案擴充了好多,還有好多乾貨,很好,我不如他。他針對我的回答提出一些意見,前些天沒電腦,不好回復,這裡補上。

1、衝撞一直是古代海戰的戰術。為了達成撞擊效果,古代戰船一般都會加固船首。再加上,李舜臣的艦隊是板屋船,是朝鮮水軍主力艦船(龜船相對來說還不是主力戰船,而是一種特殊用途的戰船),最大的特點是特別巨大,缺點是比較慢,一般來說是不用來撞擊,因為追不到。具體請自行百度。相對來說,日軍的戰艦是關船,這種船的特點是輕便快速,那麼相應的缺點就是體量比較小,所以板屋船撞沉關船真的是小意思(大家想像一下巡洋艦撞驅逐艦的畫面)。另外一點就是,電影里也說了,當時對朝鮮軍來說正是順流,對日軍來說就是逆流。水流加上船自身的重量,這個撞擊力是很可觀的。所以這一點沒有誇張。

這一點真的是自己不了解,有些想當然了。但是我依然覺得結尾的撞擊是不是有些誇張了——真實歷史的情況可能確實那種效果——但是電影里的船畢竟不小,所以才會提出異議。

2、白刃戰那邊就的確有些開掛,不過編劇有兩處地方,將其合理化了,一是大將船多載了一群和尚,雖然人數未知,但是好歹也是戰力,另外最後階段,李舜臣把船夫也動員起來參戰,這個人力還是很可觀的,缺點就是以喪失船的機動性為代價(沒人划槳了)。最後由於板屋船比較大,所以可以裝很多人,而關船其實是小船(這個從接舷戰,日軍跳幫的木板向上傾斜就可以看出來),所以人數比較少。因此,幾艘關船圍著一艘板屋船圍毆也是蠻合理的。

還是那個問題,歷史上如果是日軍船小的話,這樣解釋好像沒什麼,但是單從電影來說,日軍的船不小,人也不少,所以看起來可能有些彆扭。

3、關於黑火藥,沒看懂什麼意思,不予評價。至於三點一線發射,我想說,迫擊炮不也是這麼乾的嗎?電影里,好像大將的準頭比較高。

第一次肉搏戰有朝鮮人點燃了自己的火藥桶。在我看來,如果使用黑火藥的大炮威力能如電影里表現的那樣大,那麼直接點燃火藥桶,破壞力應該不會那麼小——對人員的損傷就不說了,反正直接肉搏也殺不完,但是沒有對船體破壞就不合理了。後面的火船沒有完全接觸都把側舷炸爛了。竊以為這個情節沒有也可以。迫擊炮一般都是曲射,三點一線是不可以的。火炮也是,因為一般射程較遠,都是有專用的標尺來計算仰角的,否則炮兵就算不上什麼技術兵種了。

4、日軍那個叫鐵炮,能不能曲射,我不知道,的確沒見過。但是如果曲射的話,以鐵炮本身的準度來講,這個要是能打中敵人還是蠻難的。我覺得這裡日軍有點開掛,就是那個狙擊手,用燧發槍,槍還打一發,換一把,竟然發發不落空,一個移動中的目標,竟然還能爆頭,這真的是神槍手啊。這種人歷史上不留名,幾乎不可能啊。我到現在還沒聽說,日本戰國時代,有狙擊手成功狙殺過敵方總大將。

日軍的火繩槍威力什麼的不好說,我看過的關於排隊槍斃的電影也有些了,沒有曲射的。歷史上我懷疑也沒有。狙擊手用的也是火繩槍,不是燧發槍。有沒有膛線沒看到,雖然那個時候的歐洲已經出現線膛槍了。事實上即便是線膛槍,那麼遠,還是顛簸的船上,有大風的海上,那麼準的槍法也是不太可能的。這一點你我共識。

5、至於神機箭,這就是劉昌赫自己看電影走神了,人家是用弓箭射的,沒用大炮。效果嘛,就電影表現來看,也就是一般弓箭的效果。

這是我沒說清楚,把神機箭和後面的一個炮彈在一起說了。神機箭……其實就是中國的火箭,但是中國的火箭是火藥推進的,這裡確實爆炸,就是個神話吧。後面有一個鏡頭,好像是第一次打火船的時候用過的。用火炮發射帶尾翼的炮彈。說實在的,柱形的炮彈清朝也有,明朝時候有沒有不知道,但是帶尾翼的就太扯淡了。

6、至於接舷後日軍為什麼不放槍了,這個的確是個問題,不過即便有這個打算,也很難做到吧,畢竟李舜臣用散彈開炮了。另外,兩種東西重新裝填都需要很多時間的,這就是為什麼散彈開了一炮後面就沒動靜了。拿鐵炮和人家大炮對著干,好像勝算不大。

朝鮮軍隊用霰彈打日軍的鏡頭確實很爽,但是在此之後肉搏依然進行了很久,大炮近戰並不實用,但是鐵炮並非如此,電影里也用過一回大型的火銃的,但是只有那一次。鐵炮和大炮對打確實不佔便宜,但是那是在未接舷的時候。同樣的以前看《投名狀》就感覺扯淡:清軍用鐵鍋就罷了,邊跑邊射箭也就罷了,但是太平軍的戰法就太2了,哪裡有遠戰放槍近戰放炮的道理。

7、來島通總是因為衝上來的時候,已經被射成刺蝟,這個時候再給他一個壯烈的絕死衝擊,真的是給他開掛。

你看,你也認為開掛吧。

8、那麼大的草船真心沒想到是自殺式炸藥船,一般人都以為是普通的草船,撞之前點上火就OK,誰想到來島通總那麼狠,是炸藥船,雖然划槳是俘虜,死了不用操心,但是監督和操舵的畢竟是日本人。竟然把自己人當作棄子犧牲掉,真心想不到,如果不是有內應跑出來告訴,估計李舜臣就完蛋了。另外,趕來助陣的友軍也在接舷戰,旗艦的旗語一時半會兒沒看到。所以要百姓搖衣服,估計是一種旗語。旗語傳達出現問題很正常,比如甲午海戰中,日軍的旗語通訊就一團糟,各種報錯。當然啦,我們偉大的北洋水師就沒有這個問題,因為我們當時壓根就沒打旗語。

火船戰術在那時候是很常見的,明朝和歐洲人的海戰就廣泛使用火船。但是李舜臣只有自己一條船,船上那麼多殺不完的水軍怎麼可能看不見,還需要百姓提醒。說百姓揮衣服是旗語就太牽強了,頂多就是吸引注意。北洋水師有沒有旗語我不知道,但是畢竟鄧世昌等人也是留過學的,說他們的海軍沒有旗語,我表示懷疑。

總起來說,包同志也是承認電影里有不合理的地方的,但是顯然他更喜歡這部電影,所以看到更多的好;我之前太過於期待,反而失望,所以看到的不合理更多。

—————————————————————————————————————

鳴梁海戰,儘是扯淡。歷史什麼的就不談了,軍事方面就我一個外行看來好多地方就不合理啊。我聽說日軍的船沒有龍骨所以不結實,也不至於一撞就爛啊。十二艘船一個規格,怎麼一會兒和日軍的小船一樣大以至於直接跳板就能接舷,最後居然比將軍船都大。光是接舷就好幾次,就算船結實爛不了,也不至於水兵都傻不完啊。尼瑪炮彈那麼厲害,怎麼就直接點黑火藥居然都沒啥傷害,一個二踢腳都比這個動靜大了。炮彈的發射居然是用眼睛三點一線,日軍火銃居然還能曲射,最扯淡神機箭,火箭都是帶尾翼的,你告訴我,帶尾翼的炮彈怎麼放到炮膛里的?日軍為什麼接舷之後就不放銃了。李舜臣站得那麼高,直接biubiu不就得了。朝鮮弓箭犀利眾所周知就不吐槽了,尼瑪日本軍居然還有狙擊手!居然還比女人還俊,居然那麼俊的狙擊手還就被顏射死了,我彷彿聽到無數腐女心碎的聲音。一開始那幾艘船不聽號令我就當他們怯戰,尼瑪主帥都快死了居然還原地不動,不戰不逃不降,原來大清的官兒都是跟你們學的啊!大boss一開始那派頭威風得緊,結果一招就被砍頭了。那麼大火藥船靠近還需要百姓來提醒,揮裙子就行了嗎?那麼遠瞎喊,誰知道啥意思啊,最可氣你裙子都脫了居然裡面還穿著那麼厚的好幾層,我腰帶還沒解開就停了,太失望了,不禁要想一下米帝會怎麼拍這裡——幾個海邊游泳的比基尼女郎突然發現敵軍來襲,忙著看美女的水兵沒發現,女郎只好脫下胸衣一手掩胸一手狂揮胸罩,啊,想想都醉了……

最後,樓上有人說得好,這只是韓國人的手撕鬼子罷了,不過人家拍得華麗一點,就容易忽略了。

真後悔期待那麼久。


一切不對戰備和戰術進行合理刻畫,而強調意志力的戰爭片都是神劇。

首先兵力對比差距就是誇大的。日軍是130餘艘戰船,200餘艘後勤船,朝方除12艘戰船外,還有100多艘民船改裝的戰船。片子一方面不說日軍戰船和後勤船的區別,給人以300多艘全是戰船之感,另一方面完全不提朝方改裝船,刻意凸顯力量對比之懸殊。其次,關於戰術,李是派船誘敵設伏襲擊,片子變成了親自孤軍深入。再次,鳴梁海峽寬度300米左右,這正是李的戰術發揮作用而日軍不能發揮數量優勢的重要地理條件,片中那寬度得有多少米?第四,如果那百步穿楊的兩箭和數百米狙擊沒問題,那我抗日神劇千米狙擊也沒任何問題。


中韓兩國在手撕鬼子上達成共識


依約重寫答案,之前的答案實際上只是一個觀點。最近重新下載了完整版,又看了一遍,之前的諸多爭論我覺得通過的這個答案更新就可以徹底了結了。

在正文開始前,我首先要說明的是字幕問題。我知道很多人一看是棒子國拍的是不屑於掏錢去電影看的。於是無論是好奇,還是為了黑,都是從網上下載盜版看的,於是你們就會看到這樣的字幕。

但人家實際上說的是這句話

最陰險的是,這個胡扯的翻譯字幕是盜版下載資源裡面內嵌的,除非你懂韓語或者和我一樣去電影院看過正版,知道字幕有問題,自己手動調字幕,否則一定會像這位朋友一樣被坑。

不過即便是網上網友翻譯的靠譜翻譯,其準確度也不如電影院放映的正版字幕。有些地方,比如鳴梁那個地方為什麼叫鳴梁,如果不看正版,光靠盜版下載,你是絕對不會知道的。

其次要說明的是版本問題。這部電影有兩個版本,一個韓國完整版本,一個海外發行版本。海外版比完整版少了四段對話,其中兩段對話在我看來其實是很重要的,也是《鳴梁海戰》區別於其他講述李舜臣故事的影視劇的關鍵所在。這部電影至少在鳴梁海戰這個題材上基本上是空前了,鬧不好還得絕後,我估計很難再有新的有關鳴梁海戰的影視劇能夠超越這個版本了。除此之外,劇情順序也有調整。海外版是先讓來島通總出場,渲染日軍的強盛,之後才是李舜臣出場。完整版是倒過來的。

這是導演自己剪的,和廣電總局沒有關係,估計放到美國也是這個版本。原因不知道,我只能猜測,可能是李舜臣在鳴梁海戰以少勝多的故事在韓國已經被講爛了。每個韓國人都知道這個故事,再加上二戰時被日本佔領的歷史記憶,導演已經完全沒有必要再去講述日軍如何強盛,李舜臣如何厲害。導演需要提供給韓國觀眾一個全新的視角。正是這個全新的視角才讓這部電影如此成功,一躍成為韓國國民電影,雄踞票房榜冠軍。那些認為這部電影靠渲染民族情緒才票房大賣的中國觀眾,我只能說,你想得太簡單了。渲染民族情緒的片子,你以為韓國人以前沒拍過嗎?你只是沒看過而已。

至於海外市場,我覺得導演以及背後的影視公司估計一開始沒有想過,否則也不會6月份上映的電影拖到年底才放出來,這個時候盜版早就滿街跑了。因此,導演需要根據海外觀眾的口味來剪輯影片。於是,原先首尾呼應,具有點睛作用的兩段對話被剪掉了,日本人也需要提前出場,因為導演知道海外觀眾在乎的是大場面,至於李舜臣是誰,這場戰爭的前因後果是什麼,主角反派各自的背景故事,觀眾是不知道的,也不想知道。

總之,我的答案會以網上的韓國完整版作為基礎討論,因為手頭上只有這個版本,當然字幕必然是靠譜字幕,也會顧及到只看過海外版的觀眾。如果哪個地方覺得官方正版的翻譯更好,我也會指出。

------------------------------------------以下是正文-------------------------------------------------------------

電影先是描繪李舜臣開戰前的處境:

手下都是缺乏經驗的新兵蛋子

唯一資格比較老的將領還跟自己唱反調

面對如此困境(我都已經不想提全軍覆沒的漆川梁海戰和那死裡逃生的12艘板屋船了),李舜臣心力交瘁

但幸而還有一批追隨者

還有龜船

有龜船,有李舜臣,這場仗就還有希望,朝鮮水師無敵的傳說就能延續下去。大家也是憑著這一股已經很難稱為信念,幾乎可以說是信仰,團結在李舜臣身邊努力備戰。

結果一個晚上,龜船變成了這個樣子

追隨者變成了這個樣子

我記得原版翻譯貌似是:這場仗打不得/這場仗必敗。

而且這還不只是他一個人的想法。

他甚至說出這樣兩句話

羅馬的克拉蘇搞十一抽殺律是為了讓士兵恐懼自己甚於敵人。現在倒過來了,砍頭都沒用了,這仗還怎麼打啊?

之後,就是李舜臣的那段背水一戰的訓話。網上的網友翻譯版本和官方正式版本還是有差異的,我覺得還是官方正式版本更好,只是時間很久了,我也只能憑記憶大致回憶如下:

「真丟臉啊,你們竟然想著怎麼保住自己的小命。我等身為軍人,就不能逃避死亡,逃避戰爭。你們以為,放棄水師,逃到岸上去,就能保住性命嗎?都別做夢了!你們都死定了!都沒有退路了!只有決死一戰,或許還有生機。捨生向死者,生;貪生懼死者,死。」

這段話與其是說給劇中的將領們聽的,倒不如說是說給觀眾們聽的,想要表達的就是李舜臣當時內心的想法。他就是那麼認為的,也是這種想法讓他做出拚死一戰的決定。

至於訓話的效果呢?最多只能保證軍隊不嘩變,大家可以想想一戰時的德國基爾港水兵起義。你們看,這就是出征的將領。

而士兵是這樣的。

你們這是去上墳嗎?

這裡還有一段李舜臣出征前對著母親牌位時的自白,再次點明李舜臣當時的心態

原版翻譯是:母親,我這次大概要去見您了,我只希望自己不要死得沒有價值。(意思差不多)

下面是李薈和李舜臣父子訣別。很多知友冷嘲熱諷說,李舜臣很精明,把自己兒子安排到後方。我想說:拜託,李薈是傷兵唉。一條胳膊已經不能動了,放到後方不是很正常嗎?

出征之後的戰鬥,全部一張張截圖的話,這個答案就太長了(其實已經很長了)。大家如果意猶未盡,自己可以去找來看。我就撿要緊的說。

先是李舜臣排一字陣,開始大家還齊頭並進,結果日本船隊一出現,就只剩下李舜臣的旗艦孤零零在前面,其他人都躲到後面去了。副將還特意跑過來問李舜臣,要不要升招搖旗讓大家都靠過來。李舜臣很乾脆地回答,不用了。(因為升了,也不會過來,自討沒趣)

戰鬥正式開始,第一波攻擊

大家可以看到,海峽是很窄的,一次性投入的兵力不可能再多了。

下面是李舜臣的應對

這是神機箭,朝鮮人所說的神機箭就是帶有火藥的弓箭,和中國人所說的神機箭是不一樣的,有興趣請百度。

這是火銃

日軍的攻擊方式

這裡可以質疑一下,鐵炮的使用方式以及威力。

火銃的威力

基本和投石機的威力差不多。 @汗青 說,朝鮮水師的炮射程很近,電影拍得假。其實大家用正常邏輯都能推倒出來,如果火銃的射程比投石機還短的,那麼幹嘛不用投石機而用火銃呢?難不成因為火藥便宜?因此火銃的射程起碼不會比投石機短。

日軍的第二波攻擊

來島通總這句台詞的意思是對日軍來說現在是順流,因此勢如破竹,但是鳴梁海峽很特別。這部電影之所以與眾不同,就在於充分展現水流變化對於古代海戰的重要性。我所說的寫實,其實著重要說的是這一點,而不像抗日神劇那樣,某個人突然開掛,然後莫名其妙就贏了。贏也要有贏的理由在。之後,我會多次提到。

此舉有深意,之後會提到。

在此之前,副將第二次提到要升招搖旗,再一次被李舜臣否決。

這裡,日軍在跳幫白刃戰時也是會鐵炮攢射的,而且一直沒有停止,所以 @劉昌赫 的說法其實是因為看電影沒看仔細。

散彈的效果

李舜臣末了還用上這玩意

對不起,我也不知道這是什麼。反正這麼一連折騰下來,日軍第一艘船就這麼廢了。但是這種事只能搞一次,很快日軍後續艦船就跟上了,這下就真的只能白刃戰了。

這裡可以看出,朝鮮方面的板屋船明顯比日本的關船要大一個個頭,能搭載的人就多,白刃戰自然能抗很久。某些人所謂的誇大其實根本不存在。

日本人還用上了這玩意,原諒我,我依然不知道這是什麼。

不過效果不錯,有盾牌也給你直接吹飛了。

這是焙烙火矢

由於是毛利家的終極武器,所以還是很好找圖片的。

我們回到電影中,戰鬥到關鍵一刻,李舜臣這邊一個士兵發瘋把火藥點燃自爆了。然後船上一片混亂。

到了這個關頭,只好賭命一擊。

效果很驚人

但是戰況膠著,硝煙瀰漫,大家都不知道李舜臣是不是就這樣和敵人同歸於盡了。

看後面百姓的反應,他們以為他們的大將軍李舜臣已經死了。

脅坂安治也這麼認為,但是~

很自然地,極度悲傷後的極度驚喜轉化為旺盛的士氣,這是戰事的第一個轉折點。

這個時候,原先籠罩在朝軍頭上的恐懼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強烈的求戰意志。你要帶領大家赴湯蹈火,豈是空口白話就能成功的。

原先躲在後面的兩艘戰艦的主將對視了一眼

我們打算上了,你上不上?

但是不是光靠士氣就能勝利,戰鬥遠未結束,因為來島通總已經徹底看破了李舜臣的計策。

你們現在發現李舜臣之前退守血島的玄機了吧。這裡的翻譯不是很好,你看不懂李舜臣的策略。官方正版翻譯是這樣解釋的:李舜臣在對自己不利的水流情況下,背靠血島,迎擊敵人。因為島嶼周圍的水流相對比較緩和,不會發生操控不能的情況,火炮準度也會大為提高。等到水流對自己有利了,再乘機發起攻擊。但是~

這是第二次提到水流。

同樣的道理,如果來島通總佔據了血島,也能利用相同的方法躲過對自己不利的水流,等待再次發動攻擊的時機,所以水流對雙方都是公平的,就看誰能搶佔先機。

既然已經到了決戰的時刻,李舜臣要升招搖旗了。

想升招搖旗?哪那麼容易。

李舜臣親自開炮掩護(這裡你可以質疑一下,因為彈藥其實在之前賭命一擊中已經耗光了,這裡莫名其妙就又有了)

一發命中

招搖旗成功升起。請注意這裡副將的眼神。

小白臉怒了。小樣,竟然敢藐視我。

老子上屋頂,一定一槍崩掉你李舜臣,結果~

誰讓你上屋頂。你不上去,我還射不到你。

既然又有三艘船參戰,日軍就要三路進攻,中間那個應該就是萬眾矚目的自爆船。

先是射火箭阻擋。

來島通總表示:你當我是白痴嗎?

用炮彈,用炮彈,我們需要炮彈!

打開一看~

空空如也。

這是什麼?

管它是什麼。

@劉昌赫 ,這就是你所說的帶尾翼的炮彈吧。這是效果。

把船打了個對穿,但是依然沒有讓船爆炸。

看來靠自己是不行了,趕緊叫別的船來幫忙。

但是~

因為友軍很忙。

後面就是啞女搖衣服的情節了,大家討論那麼熱烈,真啊,假啊,我這裡暫時不摻和。直接跳過,反正最後自爆船被擊中爆炸了。

威力很大啊,這真撞上去可不得了。@劉昌赫,這裡是我記錯了,抱歉。

來島通總的大招廢了,不過沒關係,李舜臣的旗艦已經不堪一擊,用自己的旗艦直接撞沉它,勝利依然是來島通總的。

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

奇蹟發生了,大漩渦形成了。

但是兩船在漩渦中,依然撞在一起,只是不是沖角撞過去的。於是~

戰鬥已經進入白熱化。誰再加把力,勝負的天平就向誰傾斜。

日本人這邊

但是最後關頭,脅坂安治猶豫了。

朝鮮人也在猶豫

大人,我們上嗎?

李舜臣:我都升了招搖旗了,怎麼還不過來?

你們真的不來嗎?

(旗下面站著李舜臣,截圖太困難了,截不到)無比落寞的背影。

將軍,別那麼快失望,我們在這裡!

既然對方的增援來了,來島通總也要叫人來幫忙。

(這裡官方的翻譯是:快點叫我們的船靠過來。)

但是~

此時勝負已分。

最後提一下來島通總被斬首的情節。有些人抓著來島通總被李舜臣斬首不放,然後論證這部片子就是為了吹噓李舜臣。我只能說,這種論調就是典型的斷章取義。我們來看看具體的斬首情節是怎麼樣的:

先是日本降人俊沙

然後是眾人放箭

最後給了一個這樣的鏡頭

李舜臣這邊站滿了人,而來島通總這邊孤零零隻有他一個。正所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最後才是李舜臣乾淨利落地斬首。

來島通總作為一個侵略者豈止是向著李舜臣跪下了,而是向著所有愛好和平,奮不顧身,頑強抵抗侵略的勇士們跪下了。

後面的高潮,我就不講了,留待有興趣的朋友自己去看。

這是戰後,士兵的反應,大家比較一下開戰前的精神面貌

--------------------------------------------下面來說一些配角--------------------------------------------------

有些配角的表演,在我看來其實相當出色,比如下面這個:

加藤清正一直用眼神示意脅坂安治要冷靜,他可不是簡簡單單在藤堂高虎身邊溜須拍馬而已。

還有李薈

那種竭力讓父親冷靜的同時,自己其實無比了解父親內心悲苦的心境表現了出來。

這是看到龜船的龍頭掉落時震驚的表情,完全投入角色中。

李薈這個角色設置得非常巧妙。他儘管也參與其中,但更多地以一種局外第三人的立場在看著所有的故事。他的視角其實代表著觀眾的視角和情感,包括最後的兩個疑問,其實就是觀眾的疑問。我後面會講到。

最後推出我們的神配角

那種恐懼的眼神。

徹底嚇傻了。

「不要小看書生。水鳳,我來幫你。」

這個人之前說自己是種田的,划船的。其實看他細皮嫩肉,一副書生打扮就知道根本不可能,最後陰差陽錯登上了李舜臣的旗艦。他的存在其實是一種調劑,用他的貪生怕死所產生的喜劇效果來讓觀眾的神經不至於一直緊繃著。

-------------------------------------------------下面是海外版刪掉的重要對話---------------------------

都是李薈和李舜臣父子之間的對話,剛好放在一頭一尾,相互呼應。我們先看開頭:

開戰前,李薈幫父親李舜臣把飯菜端過來。父子一邊吃飯,一邊開始對話:

李薈:父親~(欲言又止)

李舜臣:你想說什麼?

李薈(鼓起勇氣):這是個好機會,不是嗎?為什麼不就此隱退?就因為這場戰爭,我們連祖母都沒能帶回家。帶著將士棄船登岸,和權栗會合,然後以身體不適無法勝任為理由卸下重擔。

李舜臣:你在怨恨國王。

李薈:他想殺了你,你難道不寒心嗎?

(這裡的信息量很大,不知道背景會無法理解,這也是導演要把它剪掉的原因。大家知道李舜臣被誣陷通敵謀反入獄,被定了死罪,最後靠大臣求情才撿回一條命。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李舜臣的母親,也就是李薈的祖母得知兒子犯了死罪,受不了刺激,過世了。對李舜臣來說,等於是朝鮮國王間接害死了他的母親。我不能確定李薈有沒有受到牽連也被關入大牢,但是依據古時謀反連坐的原則,他作為嫡長子應該也是逃不掉的。身為有功之臣,竟然被誣陷謀反,這樣的事實徹底讓李薈寒心。他已經不想為昏君賣命了。)

李薈:我們只有十二艘船。這樣的軍力還能稱作水師嗎?即使~我們排除萬難,事成之後,國王一樣會拋棄你。(這短短几句話,句句擊中要害。其實開頭軍議時,裴楔說的話也很厲害,句句像刀子一樣戳中李舜臣的痛處)

最後,李薈說出了最關鍵的疑問,也是所有觀眾的疑問

這句話非常厲害。你為了百姓拼上性命,百姓會在乎嗎?

李舜臣無言以對。因為李薈說的是對的。

第二段對話是在戰後,同樣是觀眾極為關心的問題,通過李薈的嘴說了出來

------------------------------------------------下面說一些小細節-------------------------------------

1、佩劍的隱喻

這是海外版沒有的,開戰前李舜臣注視著兩把佩劍,它們分別是

你看他最後用了哪一把。

2、水鳳的承諾

李舜臣見到了陣亡將領的遺孤——水鳳,於是把棉甲給了他。水鳳要求參戰。李舜臣允許,但是有條件。

於是~

水鳳:李舜臣叔叔,我真的沒有拿刀。

3、俊沙為什麼背叛自己的同胞

大家看下面三張圖

我是自己人啊!

大人,你為什麼砍我啊?我是自己人啊。

這裡也是把自己人砍了,目的僅僅是為了給自己開路。對這種視自己的手下性命如草芥的老大,俊沙叛逃也就可以理解了。

4、當然失實的地方也有,除了正文說的那兩點,還有這裡

船槳的擺動頻率和船的速度非常不搭,可以看出來是用發動機發動船前進的。但是這種微小的失實其實對劇情影響不大,除非你是處女座。

------------------------------------------下面是一些回應------------------------------------------------------

1、 @汗青 說,電影里朝鮮軍是土豪,讓包括士兵在內的所有人都穿上了鐵甲。我們看看是不是這樣。

這顯然是棉甲。

你看大家穿的是啥。

其實我無意打擊汗青。我很多關於李舜臣的史料其實都來自於汗青寫的《帝國最後的榮耀》。更何況汗青和我一樣也是極力推薦這部電影的。但是就事論事,有不對的地方,即便是汗青這樣的大V,我也要指出來。

2、海賊王

你覺得這個屬下聽到加藤清正稱呼自己的老大,來島通總海賊王,非常感動,要過去擁抱嗎?

3、關於啞女問題

我先放兩張圖。

這是啞女的視角。

這是俊勇看啞女的視角。

有兩張圖,好歹爭論也好有個依據。關於聽得到,聽不到這個問題,我不想討論。我就給個鏈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4050714

我的個人意見是不知道,但是我願意相信啞女是聽到了。我是來欣賞電影,感受電影所傳達的思想和情感的,不是對著電影橫挑鼻子豎挑眼的,因此只要劇情不假到讓我齣戲,我都能接受。更為重要的是,我感受到了電影製作人員的努力,尊重他們的勞動成果。

4、這是特地給@陳煜的。

這就是韓國人想要極力表現的個人英雄?你有見過哪個個人英雄是這個模樣的?

最後的結語:

這部影片最大的特色在於,它的主旨非常接近於《戰爭與和平》,認為一場戰爭的勝利有非常大的偶然因素,並不是某個超凡個體能夠決定的。當然,李舜臣自然有他的光輝,沒有他的努力和堅持,這場勝利根本不會發生,因此依然無愧於英雄的稱號。

電影通過李舜臣的故事,想要表達的思想其實很簡單:勇於面對困境,而不是逃避;努力奮鬥,身先士卒,引導和鼓舞眾人,在眾人的幫助下,才有創造奇蹟的可能。

至於那些喜歡吹毛求疵的批評家們,我的意見是,如果這部電影不想看的話,其實可以不看的。沒必要這麼折騰自己。

我一直以為是因為這部電影是韓國人拍的,所以才有那麼多非議,後來看了下面這個答案,我才知道,其實非議和電影本身是無關的。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6754010#answer-10413067

---------------------------------------------小小更新一下---------------------------------------------------------------

本來這個答案已經不想管了,但是沒辦法,誰讓我有完美主義強迫症呢?糾正一下原先的觀點:

1、我把官方正式版原先說是海外發行版,後來去其他網站看影評的時候發現,貌似好像一位在英語區的朋友在電影院里看到的版本也是無刪減版。所以·······嗯·······在中國放映的版本很有可能是中國特供版。

2、後來又去看了一下這個中國特供版(貌似可以免費看了),發現······額······好像的確刪除掉非常多的精彩鏡頭,比如我在最後特意截圖出來的幾個鏡頭,就有一半不到(不包括父子對話那部分)沒有了。而且翻譯嘛,其實也是馬馬虎虎的啦,比民間翻譯版貌似也好不到哪裡去。當然,亮點還是有的。各有所長吧。建議大家,如果真的像我一樣有完美主義強迫症的話,就兩個版本的翻譯交互看一下吧。


冬至沒吃到湯圓氣的半死,突然想說說這部電影

1、無論是絕對男主崔岷植或是某蒼顏白髮助威老人、朝方兵將,人物特寫泛濫,無意識的蒙太奇分鏡充斥在影片中後段,弱化了影帝演技的發揮,情節雷同、節奏拖沓。表現在每次花了大量慢鏡頭刻畫李舜臣的眼神,馬上又會跟進藤堂、來島、脅板的眼神,各種仰拍背拍,接著又是岸上居民,退縮畏戰的手下,將戰爭進程簡單化,人物臉譜話,我想要看到的小人物的在戰爭中的情緒刻畫被粗糙的一筆帶過。導演你站得和上帝一樣高,我只能看見你的屁股了好不好。

2、打過靶也操煉過火炮,結果還是被影片的人物各種超能力生生嚇出了尿意。男主李舜臣千里傳音,炮火聲中指揮若定(要知道火炮超過一定口徑,炮彈出膛的聲音足以讓相隔兩米的人無法靠吼交流,看看龜船火炮口徑以及炮手與炮口的距離,快要親上炮嘴了卻能完全無視爆炸聲,這種尖端兵器一定要全軍配備呵呵);內應為拯救將軍,讓啞女提示將軍草船有詐~我勒個去被捅了三刀的人自言自語竟然能被數十米開外的老婆領會精神,這麼視力超群善解人意的好女人一定要推薦給將軍認識,擁有能直接觀察敵軍將領口型猜出軍令的斥候,軍隊一定百戰百勝;16世紀的燧發槍竟然能在海上狙擊100米外移動靶,一定是現在的子弟兵訓練不達標,95式狙擊不槍只能當弓箭用,電影告訴我們,現代兵王拎著95穿越到現場,只有分分鐘被爆頭的份。~~~~~~~~~~~~~~~~~我是分割線~~~~~~~~

ps.最早時候因為《看見惡魔》里崔岷植對變態殺人狂的及其細膩刻畫而喜歡上這個演員,那是真真影帝的實力,無論情節或是人物心裡表現爐火純青。《鳴梁》里一遍又一遍地刷臉刷臉刷臉,好像在看戰爭版的《星你》,面癱男主最善以臉服人。割哥哥~~~~~~~~~~~~~~~可能是身為跑不死的路軍,怎麼看海戰都是一個假,諸如將軍以下各個骨幹在槍林彈雨中白刃克敵有驚無險無一陣亡的結果完全是為了體現男主的偉光正刻意削弱了戰爭的殘酷,想想中國,我軍起兵以來高級幹部的陣亡率遠遠超過你的想像~~~~~~~假如能重來一次,我寧願再刷一遍《狂怒》,這才是我心中最真實的戰場


原來早些年朝鮮語和日語都只是方言,文書都是漢字的。


11月28日,一部海戰片《鳴梁》在國內上映,其之前在韓國創造觀影人次紀錄,超過《阿凡達》,有望突破2000萬人次大關(約5000萬人口的韓國,2000萬人次觀影意味著約40%的人走進影院)。

從首周的當仁不讓,到總統親自現身支持,到「沒看鳴梁不好意思說自己是韓國人」的風潮席捲泡菜國,豪華製作、從眾心理和民族自尊心促使韓國人把這部電影推上了神壇。在國內上映後,褒獎者有之,吐槽者有之,今天就讓我們借著這部電影還原一個真實的鳴梁海戰,從中也可以看出海洋的重要性。

歷史篇

鳴梁:小戰爭走出大英雄

飾演李舜臣的韓國實力派演員崔岷植說,「沒有鳴梁就沒有今天的韓國」。這句話可以說既對也不對,作為萬曆朝鮮戰爭過程中朝鮮取得的一場以少勝多的戰役,鳴梁海戰對於提振士氣、穩定局面確實有重要意義,但作為一場局部性小戰鬥,它對整個戰爭的影響並沒有那麼大。

事實上,與其誇大鳴梁海戰的意義,不如肯定一代名將李舜臣的功績。1592年後,豐臣秀吉先後兩次派兵入侵朝鮮,朝鮮向中國求援,明神宗應請求派軍救援,史稱萬曆朝鮮戰爭,朝鮮稱之為壬辰倭亂和丁酉再亂,日本稱之為「文祿—慶長之役」。

朝鮮戰爭分陸戰和海戰兩部分,陸戰方面朝鮮可以稱之為一敗塗地。當時朝鮮八道武備廢弛,朝鮮朝廷黨派內鬥激烈,以致「人不知兵二百餘年」,全國300多郡縣大多數沒有設防。跟打了一百多年的日本軍隊相比,朝鮮陸軍完全不堪一擊,基本上都是明朝軍隊在幫忙作戰。

海戰方面,朝鮮的戰力較強,更為重要的是有一位英勇善戰的將領——李舜臣,鳴梁海戰就是他的得意之作。說起鳴梁海戰,可以用起死回生來形容。為什麼這麼說呢?原因很簡單,要不是李舜臣力挽狂瀾,估計這場戰役又將變成日軍的屠殺。

前文說了,朝鮮內鬥相當激烈,儘管之前李舜臣在壬辰倭亂中屢立戰功,可之後還是因讒言入獄,然而接管朝鮮海軍的元均在漆川梁海戰使朝鮮海軍幾乎全軍覆沒,自己也送了命。危機時刻,李舜臣被複職,當時朝鮮海軍只剩下殘餘的12艘板屋船。

當時日方的戰鬥力如何呢?電影中說日方是330艘戰船,但根據分析,應該有133艘戰船和至少200後勤船、13艘板屋船。如此懸殊的比例當真算是不可能贏的戰鬥了,但作為李舜臣的復出之戰,此戰不能輸。

針對這種情況,李舜臣用了最為擅長的一招——伏擊。簡單來說,就是先引誘日軍深入,然後利用鳴梁海峽狹長的特點進行圍殲,最後自然是李舜臣打贏了這場不可能的仗。其中,關於戰果大家眾說紛紜,電影里說打掉日本30多艘戰船,擊斃4000餘人,日方自然否認。

總體而言,這是朝鮮戰爭中朝鮮為數不多依靠自身打贏的戰役。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戰役中,三島水軍的大將得居通年、來島通總兄弟也中箭而亡——通總是這場戰爭中唯一被擊斃的日本大名。

那麼重點來了,為什麼鳴梁海戰在此次戰爭中具有怎樣的意義呢?綜合各家分析,我覺得有三:一

是政治意義,作為朝鮮萬世敬仰的名將李舜臣的復出戰,這一戰打得揚眉吐氣,且意義非凡。為什麼這麼說呢?前面已經交待過了,朝鮮陸軍幾乎是被日軍摧枯拉朽般打敗的,漆川梁海戰中朝鮮水軍也是幾乎打光了,如果此次戰役再次失利,朝鮮軍隊將可謂顏面盡失,並且在朝鮮戰爭中朝鮮方面還出現了「皇偽軍」,雖然民間武裝「義軍」比較活躍,但基本上無力改變戰局,可能最終連自我感覺全宇宙無敵良好的泡菜國在書寫這段歷史時都只能寫下,全靠天朝上國軍隊神威,挫敗倭寇,保我河山。可是,這一仗李舜臣打贏了,還打得很漂亮,還是全靠的朝鮮自己人,這樣一是保存了朝鮮水軍最後的實力,為後來反攻留下了火種,二是出現了一代名將,扶大廈於將傾,為後世子孫爭得了很多榮光。這也是為什麼這麼一部主旋律愛國電影能有如此大的票房號召力的基礎。

二是軍事意義,這場戰爭雖然取得了較為輝煌的戰果,但並沒有改變戰爭的走向,也沒有佔據決定性的意義,那麼它的軍事意義到底在哪裡呢?這依然還得從朝鮮的戰局說起,整個朝鮮戰爭可謂是當時東亞武器大比拼。在陸上,明朝的火器、朝鮮的弓箭和日本的火繩槍都相繼登場,沒有哪一種武器具有壓倒性的優勢,但在海上日方可真是吃到不小的苦頭,中國的福船可謂當時的航空母艦,而朝鮮的龜船則是近海作戰的無敵戰艦,此次戰役李舜臣儘管率領著加強版板屋船,可算成簡版龜船,成功地控制了制海權,日本海軍(其實應該成為海賊更貼切)無力找到破解之法,之後在露梁海被中朝聯軍徹底打敗。

三是啟示意義,整個朝鮮戰爭,在戰略上豐臣秀吉採用了德川家康「陸海並進」、「以強凌弱」、「速戰速決」的提案,九鬼嘉隆的水軍保證陸軍的戰略物資供應,陸軍分三路齊頭並進,短時間內一舉佔領全朝鮮。漆川梁海戰後,日軍一度控制全部制海權,此次戰役扭轉了局面,加上明朝水師的加入,逐漸奪回制海權,加快了戰爭的結束。從中可見海洋的重要性,事實上,之前正是由於中朝聯軍牢牢控制住制海權,陸地上李如松派遣副將查大受率領一幫敢死隊,潛入敵後,一把火將龍山的日軍糧庫燒了個精光,徹底斷了日軍的「念想」。

並且值得一提的是,據《帝國最後的榮耀》一書講述,「明軍有一種武器,叫做猛火油櫃,就是一個大銅柜子,裡面架著數根直筒,側面是注油孔,後面還有一個推進活塞。使用的時候,把石油倒進油孔,推動活塞,石油就會先從直筒里噴出,經過葯樓時被火藥點燃,變成一條噴射狀火舌去打擊敵人,是一件很牛逼的守城利器。」石油還在後來露梁海戰役中露了一手,成為海戰的一種重要武器。

總體而言,此次鳴梁戰役最值得大書特書的還是李舜臣,《明朝那些事兒》中提到鳴梁戰役時說:「對李舜臣而言,這不過光榮的開始,而露梁海,將是傳奇的結束。」這確實是傳奇的開始,儘管後來朝鮮戰役各方眾說紛紜,但是大家都對李舜臣給予了高度評價,李舜臣發喪時,明朝將領陳璘致悼詞痛哭失聲,屢戰屢敗的日本人對李舜臣都是充滿敬意,據傳日本海軍的「軍神」東鄉平八郎都曾說:「將不肖東鄉比喻為納爾遜或李舜臣,我真是無上光榮,比作納爾遜倒是無妨,譽為李舜臣卻是不恰當的。不肖東鄉距離李舜臣腳下還是有很大的距離啊。」朝鮮更是把李舜臣神話成戰無不勝的民族之魂,幾百年來都歌頌祭祀不絕。如今,韓國國會大廈門口有兩尊銅像,一位是創立文字的世宗大王,一位就是李舜臣,可見其在朝鮮人心中的地位有多崇高。


李舜臣一人持刀,凜然立於船頭。五公里外的日艦上,韓奸翻譯推了推眼鏡,大喊道:"李舜臣,快投降吧!你已經被包圍了!太君說了,只要投降,好處大大的!"聞聽此話,李舜臣輕蔑一笑,怒罵道:"滾粗!小日本鬼子!怕死不是韓國人!"說罷,他拿出一把飛刀,輕輕一擲,飛刀發出一聲尖利的呼嘯,帶著風雷之勢向敵艦飛去,一秒鐘後,日軍還沒反應過來,就聽得"噗"的一聲,來島通總身邊阻擊手的胸膛炸開碗口大的一個洞,應聲倒地!殺死了阻擊手的飛刀刀勢絲毫未減,一連貫穿了其飛行軌跡上的近百艘敵船,最後"砰"的一聲把藤堂高虎的頭盔釘在了他頭頂的木板上!

鳴梁岸邊的老百姓看到這一幕,紛紛歡呼雀躍:"統制公威武!統制公霸氣!統制公五千米外一刀幹掉鬼子的阻擊手!!!"見得此情此景,日軍將領惱羞成怒,扯著嗓子嚎叫道:"脫次gigi!你麻痹!李舜臣死啦死啦滴!!!"日軍全體戰艦開足馬力,向李舜臣駛去!面對敵人的囂張氣焰,李舜臣絲毫不畏所動,他閉上了眼睛,同時,一股勁人的氣勢從他身上迸發了出來!待到他再睜開眼時,雙目已是一片赤紅,這叫血灌瞳仁,乃是內家功夫登峰造極的表現!

"小鬼子!!!納????啊命來!!!"李舜臣暴吼一聲,用盡畢生所學揮出一刀,只見海面上瞬間出現了一股高達數百米的龍捲風,那龍捲風瘋狂的吸食著海水,同時快速變大,最後竟長成了一根通天徹底,寬一千多米的水龍捲!"去吧"李舜臣輕輕說道。那水龍捲得令,立刻以狂暴的速度向日軍席捲過去,其威力竟將沿途鳴梁海峽的山峰全部碾碎,然而卻沒有傷到山峰上老百姓的一絲一毫,沒有拿老百姓的一針一線!!!日軍將領眼見此情景,心下大叫席馬塔!想要逃跑,卻已是回天乏術,那水龍捲彷彿虎入羊群,瞬間將日軍數百艘戰艦撕得粉碎,另敵軍片帆不存!!!

消滅敵人之後,李舜臣一下子單膝跪倒在甲板上,嘴角流出了鮮血,左右見狀大驚,趕忙上前攙扶。李舜臣擺擺手道:"無礙,無礙,為了國家,為了民族,這點內傷算什麼!"身邊的人見將軍如此大義,都流下了感動的淚水。而李舜臣此時卻將目光投向了遠處的海面,那裡漂浮著日軍戰艦的殘骸,他喃喃道:"這樣的深仇大恨,該如何是好。。。"

好吧,以上是惡搞,這部片子拍得還算不錯,雖然有些意淫,其實我是沖著崔岷植去的。。。


海戰場面已經完全超越加勒比海盜,難得的是把海戰的技巧和戰術展示的如此清晰明了,真的是漲姿勢。

再次鄙視如同一坨坨屎一樣的中國導演,給你們100年時間你們能拍出來,就算你們是我的好兒孫!


樓上提到鳴梁海戰的細節問題,我就列舉一些細節,我可是用流量發的啊 [圖片未上傳成功] [圖片未上傳成功]

[圖片未上傳成功]


首先感謝汗青先生和馬親王,我對於壬辰戰爭的了解,完全來自《帝國最後的榮耀》。

這是一場被我們忽略的戰爭,也是一段被韓國人民銘記的歷史。這種對比同樣反映在對待電影的態度上。《鳴梁海戰》終於在國內上映了,對比於韓國觀眾的激動,中國觀眾顯得冷靜得多。許多人看也不看就把它和手撕鬼子划到一個陣營,當然,也有人看了以後還是這麼想的。的確,電影確實有太多的不可思議。

最早知道李舜臣,也是看一部韓國電影——《天軍》。穿越到古代的朝鮮軍人和韓國軍人不計前嫌,為了守護李舜臣共同犧牲。影片的最後也出現了李舜臣指揮海軍對抗倭寇的畫面,和《鳴梁海戰》都能完美結合了。因此《鳴梁海戰》也如同神話一般,李舜臣的板屋船在日軍包圍中幾進幾齣安然無恙,就算被卷進漩渦也被漁民們拖了回來。在韓國人的心中,李舜臣就是這麼不合理。

影片的高明之處在於,用一系列的細節把神話變得合理。李舜臣晚上夢到了陣亡的部下,流著淚起身道歉的時候,完全只是一個無助的老人,令人動容。出征之時跪在母親的靈位前,他的道別深情而決絕。這些場景的存在,一下拉近了李舜臣和觀眾之間的距離,人們會更加在乎他為人子為人父的責任。至於海戰,影片也論證了以少勝多的奇蹟。面對數十倍於己的對手,若不是主將衝鋒在前,其餘戰船又哪敢上陣呢?翻看史料,壬辰戰爭中朝鮮軍隊逃跑的戰役多到難以想像,因而李舜臣的衝鋒確實能極大地鼓舞士氣。不過,要不是他以前那麼多的勝績,估計部下還是不敢的。可能有人會說日本的戰船為什麼不會一起上,實際上在狹長的鳴梁海峽,也容納不了那麼多船蜂擁而上。因此對手數量雖多,卻並不佔多少優勢,更何況後面坐鎮的脅坂安治看來島通總也沒那麼順眼。看到前面打不過李舜臣,來島還被斬首,乾脆就不打了。

當然了,這是電影的解讀,雖然看上去合理但也不一定就是真相。對於這場戰爭,不同的記載爭議頗多。我不是親歷者,也不是史學家,無從了解真相。在我看來,鳴梁海戰的象徵意義更大。它是李舜臣的復出之戰,極大地鼓舞了明朝聯軍的士氣。戰爭如此,電影也是如此。這不是民族主義的宣洩,是對英雄的謳歌,對一位老人堅強意志的褒獎。

這的確是一部優秀的電影,如果不剪掉前20分鐘的話。可能有人認為剪輯讓海戰的篇幅比例更大,節奏更加緊湊。但是沒有了文戲的鋪墊,故事顯得單薄,有些劇情顯得莫名其妙。比如李舜臣的起落,來島對他的仇恨,龜船的消失,李貞賢變成啞巴等等。我進電影院的時候不小心晚了一兩分鐘,看到後面的時候卻覺得自己漏了好多。

另外影片還有一些槽點,不吐不快:

1.影片中一直強調輸了鳴梁,漢城就不保了。其實壬辰戰爭開始沒多久日本人就打下了漢城,就連平壤都打下來了。只是後面被明軍給趕了回去。後來議和的時候豐臣秀吉不開心,就又開始打朝鮮了……

2.小西行長雖然屢被提及,卻一直沒能露面。其實我挺想看看他的,在《帝國最後的榮耀》裡面小西行長還是一個挺有意思的人。

3.李貞賢,這個名字不知道你們認不認識,反正我小的時候還是很喜歡她的。把麥克風放在小指頭上唱歌的應該獨一無二了吧。看電影時完全認不出來,覺得只是同名吧,結果一查真是同一個人。作為歌手居然演了一個啞女……

4.飾演李舜臣對手來島通總的演員叫柳承龍,當年把李舜臣提拔起來的人,叫柳成龍。


鳴梁海戰,朝韓民族英雄大戰日本海賊王。

這場以弱勝強的海戰,在中日韓軍事史上都算小有名氣,然而在電影里本人始終沒看懂是怎麼打贏的。尤其是最後日軍好像只是折了一員前鋒大將和幾隊前鋒營,主帥及一眾人馬(船)似乎並無損傷,可是朝韓大軍(船數不過對手的三十分之一)突然就橫衝直撞如入無人之境,而日軍竟然也就倉惶逃竄了。歷史上真的是怎麼回事呢?

固然,大將船一馬當先一夫當關力敵十數船,成功地激起了本方一盤散沙似的士氣化恐懼畏敵為勇猛迎擊,鳴梁海域特有的大漩渦也很給力,韓版王成以自我犧牲精神破壞了日本海賊王的大陰謀,但最終輕易取勝跟以上天時地利人和有任何關係嗎?日軍先鋒受挫大將被斬後為何突然潰不成軍了?這是海戰又不是陸戰,天氣晴朗萬里無雲敵寡我眾形勢清楚,不至於出現草木皆兵的幻象。而日軍的狙擊手死得更蹊蹺,莫明其妙就被一箭射死了,完全辜負了幾番濃墨重彩描述其非凡戰鬥力。

總之,本想看一場戰略精當戰術巧妙痛快淋漓的大海戰,結果還是有點失望。據說為進入中國市場刪了二十分鐘,是這個原因嗎?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