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需要控制一個男人來控制自己
兩個人分手的原因都是因為一方不能或不再能提供另一方想要的東西了,或者雙方都不能再提供對方所要求的東西。並非只是物質,更多的是精神。小三還是綠帽,用道德神馬的來說事都是為了迴避,迴避最根本的供求問題。試問,一個女人讓老公很滿意,老公怎麼會找小三呢?頂多年輕太好奇,找找小姐而已。同樣,一個男人令女人很滿意,女人幹嘛給男人戴綠帽呢?男人寧願深陷在「綠帽」的痛苦中憤怒和自傷,也不願面對一個事實:自己沒有提供給女人她想要的東西。
我聽過最扯的一個男人找小三的理由是:我想談個戀愛。我當時想:真混蛋,難不成你老婆是童養媳?
要開始今天的話題,必須先明白感情破裂的真正原因。
所有背叛都是衍生物,真正的原因是想要的沒有得到。
2、女人到底需要什麼?
鑒於男性是目標型動物,女人是過程型動物,說清楚女人的「想要」和「需要」更能解決問題。
不著急,我們先回想一個故事:潘金蓮與武大郎與武松與西門慶的故事。
潘金蓮是個令人唾棄的女人。她貪婪,想要武大郎的誠實,武松的魁梧,西門慶的富貴。這彷彿是共識。這是眾所周知的部分。其實還有一個部分:潘金蓮原本是地主老財家買來的下人,地主老財想收她為妾,她不肯,寧願嫁給武大郎。這個部分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
這個部分說明,潘金蓮不是一個貪圖富貴虛榮的人。所以她並不喜歡西門慶和他的錢,她要做人姨太太不用等到西門慶出現才做,早有機會。當然她也不喜歡武大郎,武大郎本身不具備女人喜歡的特質。她喜歡武松,如果潘金蓮是現代女性,她會直奔武松而去,根本沒地主老財、武大郎、西門慶什麼事兒。
潘金蓮原本打算將就著過完一生,至少跟著武大郎做個清白老實人好過嫁給地主老財。可是,偏偏她碰上了武松,她愛上了武松。
她是怎麼愛上武松的?武松一出現就是個打虎英雄,這一點滿足了女人對男人勇敢、強壯、正義的要求。這是集體無意識給女性留下的遺傳基因:在遠古,雄性必須勇敢、強壯才能保護雌性,保護家園。現代,男性必須有勇有謀,還有毫不動搖的正義感。有正義,勇氣與智謀會令男人成為英雄,沒有正義,勇氣和智謀會令男人成為魔鬼。潘金蓮是個普通女人,她不可避免的被武松吸引了。但是,她還沒有愛上武松,只有被吸引是不夠的,女人會喜歡各種偶像,卻不會因為偶像不要老公。武松此時只是潘金蓮的偶像。
可是,武松回到家後,事情就變了。武松很愛哥哥,很聽哥哥話,在哥哥面前,他沒有任何英雄的痕迹,他變成了一個平凡普通的男子。此時的潘金蓮開始愛上武松,她從武松的眼裡看見對武大郎的用情至深,於是她幻想武松對自己也能像對武大郎一樣,用情至深,有別他人。
女人對英雄的定義可能不同,但女人都需要她認為是英雄的那個男人來單獨認可她獨特的價值,也就是對她另眼相看。只有自身獨有的價值成功地吸引了這個男人,女人才會認為自己控制了這個男人。當然,這個價值必須是獨特的,漂亮還是學歷不是獨特的價值,女人希望是自己獨一無二的靈魂吸引了這個她定義里合格的男人。
當完成了這種控制之後,女人就希望男人來控制自己,控制局面。此控制並非各種令行禁止,它還是一種吸引,這個男人必須持續的加深自己當初吸引這個女人的特質並不斷散發這種特質,這就是俗稱的「散發著濃濃的荷爾蒙的男人」,人們不知道怎麼形容這種特質,於是用最原始的詞語。只要這個男人持續散發吸引這個女人的特質,女人就會被這種吸引控制,自然而然的在男人的控制之內。
吸引每個女人的特質是不同的。有人喜歡金秀賢也有人喜歡宋仲基。所以每個女人的標準是不同,但她只會按照自己的標準,找一個分打的最高的男性,最滿足自己標準的男性,這是為她眼中最優秀的男性,然後深深被其吸引,不願自拔。
吸引才是最終極的控制力,就像無論過多少百萬、千萬、億萬年,男女都會互相吸引,互相控制。男人如果不愛女人,自然沒了許多煩惱,正是女人對男人的吸引導致男人多了許多不想要的煩惱和思考,這就是一種控制:你的注意力一直在我身上,你停止不了關注女人,你控制不了自己的注意力,因為我控制了。女人也是這樣被男人吸引並控制著。
女人控制一個男人來控制自己,其內涵就是吸引一個男人來吸引自己。第一步是在被自己吸引的男人里挑選,找到最吸引自己的男人,再判斷這個男人是否被自己除外表和包裝外的什麼特質吸引,如果有,那麼這個男人就滿足了這個女人的全部需要,因為她吸引了這個男人,而這個男人也吸引她,她成功的控制了這個男人來控制她,她自己的價值在自己認可的價值里得到了體現。
馬蓉同學與王寶強小朋友的問題出現在第二步,馬蓉無疑吸引了王寶強,王寶強也滿足了馬蓉表面上的擇偶標準,但是王小朋友在婚後沒有持續散發吸引力,馬同學感到自己雖然控制了這個男人,可這個男人卻沒有在自己控制之下控制自己。
咱說簡單點,女人就是想要一個令自己崇拜到心跳的老公,但這個老公只能看見自己的心跳,無視其他小粉絲。女人自己要扮演一個小粉絲,但作為英雄一樣的老公,不能僅當自己是小粉絲,而應該是唯一一個可以指手畫腳的小粉絲,然後女人不會真的指手畫腳,她會搬個小板凳,看男人英雄一樣的演繹人生,然後陶醉在男人只看得見自己的眼睛裡。
女人需要一個哥哥、情人、父親三位一體的男人做老公。王小朋友差不多隻做了情人,甚至有點像弟弟。比如王小朋友要到公園翻跟斗,叫馬同學數數,可是馬同學想找個哥哥陪逛街。此時,王小朋友沒有變身成哥哥,依然做一個弟弟一般的小朋友,馬同學就崩潰了,發現王小朋友不再吸引自己了,於是王小朋友失去了控制馬同學的根本能量。至於宋先生,還真的就只是扮演了老王的角色,救命稻草,等浮上了岸,自會丟掉。
也許男人會鄙視的說女人很貪,又要哥哥又要情人又要父親。其實男人也很貪:女人得是知己、情人、母親三位一體,才是合格的老婆,不然男人一定想出軌,只是賊心和賊膽的問題而已。
3、關於女性一直說的尊重問題
女人總說自己要的是尊重。其實,如果一個女人心目中的英雄對她另眼相看並用情至深的話,她就自然地感受到了被尊重——因為她認可的價值所屬認可她的價值存在——從而產生了控制感和平等性,令女人可以放心的放下堅持得很累的武裝。
男人會說,我已經什麼都聽你的了,不叫尊重么?男性對於尊重的理解是聽話、遵從,這是很原始的,比自己強的人當然要尊重,尊重源於怕。但是女人定義的尊重要文明許多:平等、不被降低和輕視,不是競爭帶來的尊重,就是尊重本身。
女人出軌,男人絕不忍受,男人出軌,女人會忍受,這已經成為集體遺傳(箇中原因以後會探討)。但問題在於,出軌,女人感受到的否定是否輕於男人?不!女人和男人一樣不想忍受出軌這件事,女人出於社會問題和集體遺傳選擇忍耐,如果男人因此反省,理解女人忍受了怎樣的痛苦,從而產生悲憫和承擔,在女人心裡,這就叫尊重。
可惜,男人通常認為女性忍受是因為不那麼痛苦。這是可笑的自私,一旦男人認為女人並不那麼痛恨男人的出軌行為,從而輕視了女人忍受的價值,那麼女人就會表達出「你不尊重我」的抗議—— 我確實忍了,但你不能那麼理所當然,這是輕賤我。
我要舉的例子很久遠。話說昭君出塞後,她丈夫呼韓邪單于崩逝,昭君上書漢元帝,要求完成使命榮歸故里,元帝批詔只曰了三個字:從胡俗。從此昭君到死,都沒再能看一眼秭歸的山水和屈原的宗祠。這個例子的重點在「胡俗」二字。這個俗是習俗,什麼習俗呢?一代單于死後,他兒子繼位,除了生母,這個繼位單于會並且必須迎娶其父親所有妃子做自己的妃子。也就是把所有庶母變成小老婆。這在漢文化里是極其罪惡的,可是匈奴人非常鄙視漢人這一觀點。當年昭君也無法接受嫁給自己老公的兒子復株累單于,可是復株累單于的生母大閼氏說服了她。
匈奴人認為,女人也是人,有其價值和意義,下嫁庶子非但不是將其當作財物,反而是尊重其生而為人的權利和欲求。難道漢人將已故先王的妃嬪關進掖庭或逼入寺廟出家就叫做尊重這些女人了嗎?不,這其實是虛弱的男性自尊為了掩飾虛弱的自私行為。匈奴人認為,每一位女子既願託身男子,即表明她是誠懇且忠誠的,那麼男子有責任保護她不受傷害,不至於淪落傷心境地,於是在自己死後,應該由自己信任的人來繼續保護並關愛她,因為她還活著,有她的價值和希望,不能以一個死人自私的名義讓一個活人活的像死人。
匈奴人的尊重很原始,但很真實,匈奴人鄙視漢人對待女人的態度,因為漢人的觀念很虛偽,也正正表露了漢人男性的虛弱。現代社會,很能接受甚至鼓勵丈夫死去的女子再嫁,類似於匈奴人的觀念。
我們當然依舊敬佩守著死去丈夫的情感的女人,這份深情不能再變,所以我們感動。可是一個女人,她感情不那麼深,或者漸漸淡了,於是再嫁,如此誠實的人性,也應令人敬佩。古人早說:情深不壽。然而情深最令人動容。
沒有對錯,只是誠實不誠實的問題,那個情深不壽的會告訴我們:我心不聽話,它要深情,我就順著它,如此而已。
4、最後,只有一句忠告
雲長弓親口告誡:無論男女,切不可丟掉自己當初吸引對方的那個特質,無論山長水遠還是滄海桑田,只要當初的特質還在,你就還是你,愛就不會散,情自不會變。
推薦閱讀:
※你適合異地戀嗎?
※青·讀:難道嫁人不就是為了被一個男人長期「包養」嗎?
※女性分娩的痛苦程度會加深或者減輕母親對子女的愛嗎?
※張愛玲《傾城之戀》
※女性的思維方式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