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鏡術後康復指南

隨著全民健身運動理念的普及,以及每年8月8日被國務院批准為「全民健身日」,人們對於運動健身的理解更加加深,對於運動的重視增加不少,各種各樣的運動形式被普及和組織起來,人們樂於去參加各種運動來增強自己的體質。

但是由於健康運動理念的尚未普及,大多數人並不知道如何去正確的在運動中保護自己,避免損傷,近年來雖然國民醫療水平大有進步,但是卻發現醫院的人越來越多,受運動損傷折磨的人也越來越多,大有傷病越治越多的感覺。

在大多數傷病中,由於膝關節是運動中最長用到,又容易受損的部位,所以會出現很大一部分膝關節損傷需要手術的治療,在外科手術幾個世紀的發展中,人們對於膝關節手術的認識和改進越來越趨近成熟,治療效果也是向完美靠近。

近年來,隨著關節鏡設備的改進,手術技術的提高,使得越來越多的膝關節手術可以在關節鏡下面完成了,關節鏡也變成了膝關節常見病的診斷和治療的有力手段。

雖然關節鏡手術有很大的便捷性和安全性,並且創口微創,而且手術在關節鏡下很容易觀察,手術比較精準,而且膝關節術後功能恢復快,康復訓練比較容易,術後早期就可以進行康復訓練,可以有效的防止併發症的出現。

但是即使創傷那個比較小,但關節鏡手術也是手術,雖然出現併發症的情況小於常規手術,但是依舊會出現一些併發症,比如常見的膝關節術後積液的問題,出現血腫,出現神經損傷,術後傷口感染,肢體長期麻木,韌帶損傷,血管損傷,下肢靜脈曲張,膝關節屈曲伸直功能受限等。

常見的膝關節術後併發症我們可以大致分為四類:第一,全身併發症和麻醉相關併發症;第二,與常規手術併發症相同的一般手術併發症;第三,關節鏡手術特殊併發症;第四,特殊手術少見併發症。

關於這些併發症,患者能夠控制和需要注意的主要是以下幾個,下肢靜脈血栓和靜脈曲張的發生,膝關節術後屈曲伸直功能障礙,肌肉萎縮肌力喪失等。

一、膝關節術後併發症防範

1、靜脈血栓和靜脈曲張的發生防範

首先我們先看看這兩個癥狀的概念

深靜脈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深靜脈不正常的凝結。靜脈血流滯緩手術中脊髓麻醉或全身麻醉導致周圍靜脈擴張靜脈流速減慢,手術中由於麻醉作用致使下肢肌內完全麻痹失去收縮功能,術後又因切口疼痛和其它原因,卧床休息下肢肌肉處於鬆弛狀態,致使血流滯緩誘發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靜脈曲張俗稱「炸筋腿」是靜脈系統最常見的疾病,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先天性血管壁膜比較薄弱或長時間維持相同姿勢很少改變,血液蓄積下肢,在日積月累的情況下破壞靜脈瓣膜而產生靜脈壓過高,是血管突出皮膚表面的癥狀

深層靜脈血栓和靜脈曲張是在膝關節術後長期卧床不動的時候容易出現的術後併發症。

所以避免術後出現這類併發症的關鍵就是,不要長期卧床不動。雖然有些膝關節手術要求膝關節不負重很長時間,比如有的醫生會要求半月板縫合手術的患者長時間不負重來保證半月板縫合後的康復效果,但是很多人就會認為腿部什麼都不能做,然後靜靜的「卧床」,等到時間到了的時候,才發現出現了很多的併發症。

術後在不影響傷口縫合和手術恢復的情況下,在疼痛可以忍受的額範圍內可以做一些被動的康復動作,保持肌肉的活性和關節角度。減少關節術後出現深層靜脈血栓和靜脈曲張等的併發症。

2、膝關節屈曲伸展活動度的練習

在創傷情況下,由於關節、軟組織、骨骼病損所致骨關節形態的破壞以及疼痛和肌肉痙攣;或者制動、長期保護性痙攣、肌力不平衡等造成的軟組織縮短和攣縮;或者關節周圍的軟組織瘢痕和粘連都會導致關節活動度受限,甚至發生關節僵硬。

膝關節活動都障礙有兩大類:分為骨性和纖維性。骨性障礙主要是因為骨骼變形和關節融合所致;而纖維性主要是因為關節內纖維組織痙攣或者瘢痕粘連所致,纖維性關節僵硬比較常見。

恢復關節活動度現在常用的方法主要是:1、關節活動度練習;2、手法松解;3、手術

3、膝關節術後肌肉力量的練習

膝關節術後的肌力萎縮是非常常見的術後併發症,由於手術的創傷,膝關節周圍的肌肉會出現保護性抑制,部分肌肉難以激活,再加上不進行康復訓練和運動,絕大多數的患者膝關節周圍的肌肉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萎縮,部分患者出現肌肉萎縮和肌力喪失的情況會非常嚴重。

膝關節肌力喪失會導致膝關節粘連的嚴重發生,所以肌力的保證,是保證膝關節術後恢復的前提。

肌肉練習的目的主要是

(1)、防止廢用性肌肉萎縮,特別是肢體制動後的肌肉萎縮

(2)、防止因肢體創傷、炎症時所產生的疼痛所導致的反射性抑制導致的肌肉萎縮

(3)、促進神經系統損害後的肌肉恢復

(4)、增強肌力、加強關節的動態穩定性,以防止關節再次損傷和退行性改變

二、膝關節的構造和功能

要了解關節鏡術後的康復訓練,首先我們要了解膝關節的構造和功能,才能更熟悉具體的訓練方案和改進訓練方法。

1.膝關節的生物力學

膝關節由股骨遠端、脛骨近端和髕骨共同構成,形成3個關節間室,其中2個位於股骨和脛骨之間,期間有半月板墊襯,分別為內測和外側脛骨關節間室;另一個位於髕骨和脛骨滑車之間。

正常膝關節的屈曲活動度範圍可以達到120度-140度,過伸活動範圍可達5°-10°,膝關節的旋轉活動度和屈曲的角度有關。

膝關節處於伸直位的時候,股四頭肌收縮、髕骨上提、大腿和小腿通過最終旋轉而相互鎖定,絕對穩定;屈曲的時候正好相反,關節內外側可做有限的旋轉運動。因此,在伸直位時,膝關節最為牢固穩定,而隨著屈曲度數的不斷增大,到90°的時候,逐漸變為不穩定,關節可做旋轉運動。

2.膝關節的相關解剖

(1).滑膜組織

膝關節屬於滑膜關節,是人體最大的滑膜關節腔。整個關節腔表面覆蓋有菲薄的滑膜組織,是一種血管高度豐富的結締組織。正常的滑膜組織一般無明顯的絨毛突起。

(2).關節軟骨

正常的關節軟骨表面光滑無損,呈乳白半透明狀,質地均勻,隨著年齡的增長。可能出現退變,受到外傷或者炎症損害之後可出現不同程度的額損傷,發生軟化、龜裂、囊變、增生、缺損和剝脫等。

(3)半月板

在內外側脛骨關節之間,分別填充有2塊由纖維軟骨組織所構成的半月板,是關節內唯一沒有滑膜組織覆蓋的結構。

半月板可存在形態發育異常,較為寬大,覆蓋較多的脛骨平台關節面,被稱為盤裝半月板,亞洲人常發,多數發生於外側,少數出現於內側。半月板由於磨損、老化和外傷等原因,可出現變性、硬化、鈣化和撕裂。

(4).膝關節周圍的韌帶

膝關節周圍的韌帶主要有前交叉韌帶、後交叉韌帶、內側副韌帶、外側副韌帶等。前後交叉韌帶在矢狀面上聯合維持膝關節的穩定,在伸直的時候前叉韌帶完全繃緊,而在屈曲的時候鬆弛。

前交叉韌帶的主要功能是保持膝關節的前向穩定性,防止脛骨發生過度前移,前交叉韌帶斷裂後會出現膝關節的前向不穩。在對脛骨施加前向的壓力時,會使前交叉韌帶繃緊,小腿外旋傾向於減少韌帶的張力。

後交叉韌帶始膝關節屈曲以及旋轉的活動的主要穩定結構。斷裂後會出現膝關節後向不穩定和旋轉不穩定。隨著膝關節屈曲,前外束逐漸增加張力,是韌帶重建的主要目標。

(會持續更新)

諮詢康復知識可以加我微信@Allen武文:wuziwuzi123

aHR0cDovL3dlaXhpbi5xcS5jb20vci9MRGxsZlF2RXJGYlRyVThlOTJ3Xw==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跑步雖好卻傷膝,談一下「林書豪」們的髕韌帶
前交叉韌帶術後無疼痛掰腿003秦先生
你深蹲時身體會往後倒嗎?
髕骨軟化的正確處理方式

TAG:膝盖 | 术后恢复 | 运动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