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怒》最後時那個德國士兵為什麼放過諾曼?
純粹自己YY:最後德軍發現諾曼並沒有殺掉他的原因有三點,第一,片中出現大量的德國民眾不希望有戰爭的畫面,對前面的畫面進行一個呼應,奠定影片的反戰主義;第二,這個德軍也是新兵,與諾曼開始一樣新存善良,可以想像一下如果角色互換,諾曼是否會殺了那個躲藏的人;第三,片中大部分都死了,需要有一個活著,給人以希望,最後美軍找到諾曼後告訴他,你是英雄了,這是美國電影中最典型的英雄主義,而英雄,需要活著給人們希望。
坦克下的最後一道光,就像是穿越時空的鏡面。Norman在那個鏡子中看到的德國少年,就是他自己在幾天前的一個映像。短短几天時間,一個善良淳樸的孩子變成了滿嘴髒話,殺人不眨眼的戰爭machine,而當機槍冷卻,恐懼來臨,他終於看到真實的自己。
這個德國少年的出現,向人們呼喊,拯救生命的永遠不會是戰爭,只有善意和原諒才是最終的救贖。norman是幸運的,不是因為他沒死,而是因為他最終還是看到了人性的光輝,就彷彿黑夜中的那道手電筒燈光,照亮他的眼睛。
你可以將槍口抬高一寸。
東德垮台之後,在審判前東德士兵槍殺翻閱柏林牆的民眾的案件中,前東德士兵辯護說,他們槍殺翻牆的民眾是在執行命令,但是法官說,你可以執行開槍的命令,但是你可以將槍口抬高一寸打不準。最後法庭依然判決那些槍殺民眾的士兵有罪。
引用這段話的意思是,悲憫是根植在人類天性里的東西。它不應為戰爭或是時代的殘酷而消失,它總在某個黑夜裡閃耀,令人性得以救贖。
當然,還有個很耍賴的說法:編劇要讓他活下來,那麼有一萬種方法讓他死裡逃生。
2017-5-5 Update:
謝謝 @英特納雄耐爾 的指正,這個典故其實是假的:「槍口抬高一點」這個典故是真的嗎? - 知乎
但是自己不打算改這個答案吧,因為…還是喜歡這個瞎編的典故,說到底,還是傻呵呵地喜歡人性里有一點這樣的良知與溫暖。
德國敗局已經定,德國頭子不是自殺而不是等待他們救援,主角甚至一開始懷疑他們是來投降的,甚至推斷完全沒有虎坦克阻止他們了
個人認為應該是新兵 就像諾曼之前面對德軍戰俘也無法開槍一樣 還存有天真善良和同情心
諾曼最初看到了叢林里的德軍,但是沒有開槍,導致前面的指揮坦克被德軍的鐵拳擊毀。這就是新兵。最近看了兩本書《最寒冷的冬天》和《雪白血紅》。在朝鮮,美軍偵察隊撞見一群志願軍傷兵,對峙了下,撤了,都沒敢開槍。在斯大林格勒,蘇軍坦克員手無寸鐵跳下坦克進入廢墟撞見了躲在裡面手拿格魯爾的德軍,德軍也沒開槍而是選擇了撤離。再泯滅人性的戰爭中依然還能殘存人性。
He is just a kid .They are just kids.
Dave Grossman 有本書叫 On Killing。Grossman 說,美國南北戰爭時,著名的葛底斯堡戰役,從陣亡士兵身上找到 27000 支槍,有九成是上膛卻沒開火的。這些人為什麼坐以待斃而不開槍?是膽小,還是良心發現?
二戰期間,美軍展開了大規模的內部研究,分析士兵的士氣,調查表明,只有 15% 的士兵真正向敵人開槍。(@鄧子衡 指出,此數據來自 S.L.A. Marshall 的書Men Against Fire: The Problem of Battle Command (1947)。維基上的相關介紹 中亦指出,80 年代末,有人對 Marshall 的數據的可信度提出了相當的質疑)這個調查在 47 年發表後,軍方意識到,軍事行動失敗的根源,很大程度上是士兵不願意開槍殺人,因為這是違反人的本性的。
於是軍隊開始在新兵訓練時進行所謂的 「operant conditioning」,就是「去人性化」,通過反覆重複讓開槍射擊成為一種本能。打靶開始變為打人形靶,可自動翻起的人形靶,到後來的視頻模擬。(庫貝里克的《全金屬外売》,就是講這種去人性化的過程,其開場新兵訓練營一段,就再現了這一過程)
到朝鮮戰爭時,美軍的開槍率提高的 55%,到越南戰爭時提高的 90%。詳細:
如果一國規定其士兵可出於良心而不參加軍事活動或者任務,會怎麼樣?這樣可行么? - 政治
我也是這麼認為的。但或許也有隱喻,很明顯這部影片突出了宗教信仰,或許那個德國士兵放過諾曼就是上帝的旨意呢,雖然他們都殺了人,但上帝讓他們活著,給他們一個自我救贖的機會。
都是孩子,對於被強迫徵兵的孩子兵,你指望他殺人?
很好理解啊,美軍裡面有諾曼,德國人裡面也有他們的「諾曼」,導演是想給人一些希望吧。
剛看完。和我們家那口子討論起這個橋段,我們一致認為這是在一片殺戮、死亡、復仇之類的負面信息之後,導演希望留給觀眾的一個亮點,一個希望。畢竟在影片中出現過很多不願打仗的德國人,也許他是被強行徵兵的人之一,心存善念。他和諾曼給了戰爭一點希望吧,這是我的感覺。
記的裡面有個人問:他們為什麼不投降? 皮特說:換作你你會嗎?我問自己,如果我是發現諾曼的德國兵,我會殺死他嗎
德國boy
這是文章的一大敗筆,真實的戰爭應該是小兵裝死,然後德國人例行補槍把他補死
新兵,沒殺過人,被迫入伍,德國大勢已去,人性本善
只有我覺得是因為劇情需要 然後讓諾曼活下來了嗎-_-留了希望吧
凸顯戰爭中人性的一面吧
我覺得這是點睛之筆
前後呼應
只有我以為是因為天太黑 沒太看清么
這是兩個孩子在躲貓貓的遊戲。
推薦閱讀:
※《八月》是搖滾導演寫給90年代的散文詩
※大神們都用過或見過哪些搞笑逗比的頭像?
※2016年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 耄耋老人的翻身仗?
※健忘村裡有哪些有深意的細節?
※在爛片橫行的這幾個月,我們是應該看一看禽獸片壓壓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