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曲度變直」 ,不明覺厲卻又擾人心神

「大夫,你摸摸看我脖子後面,是不是感覺有一點突出來呀,平時轉頭的時候就在咔嗒咔嗒響,這個嚴重嗎?」

「大夫,我前陣子落枕,做了按摩後,脖子就一直很僵,低頭看一會兒手機就不舒服,怎麼辦啊?」

「大夫,上周做的體檢,報告說我的頸椎輕度增生,曲度變直,這是怎麼回事呢?」

頸椎病專科門診開張以來,這些問題堪稱病人諮詢的TOP3,而這類情況又恰恰是頸椎病早期的報警信號。

日理萬機先生就是這樣一位典型的「頸椎曲度變直」患者。

日理萬機先生個子很高人很瘦,每次來看病時候都穿著得體,簡單清爽的搭配,一如他有條不紊的表達邏輯:他喜歡把關鍵信息提前記在紙上,看病時候對著提綱儘可能客觀平實地敘述自己頸椎的狀況,這樣自然也少了很多有關感受的直觀描述。

他在國內一家會計公司工作,忙碌的工作節奏讓他習慣把所有事情都井井有條,是那種容不得工作日程表裡有一丁點兒空餘碎片的人,為了提高效率,他會選擇更滿當的安排讓自己的一天更充實,而相應的,堆疊的任務和緊湊的行程,讓他坐在椅子上的時間越來越久,機器人般的節奏讓他忙得喘不過氣來,心理上和生理上。

對,就是因為胸悶頭暈,這種持續時有時無的癥狀的確影響到他滿滿當當的工作效率了。迫不得已,他只得安排出個半天時間來醫院檢查一下問題。

那天,日理萬機先生帶著頸椎影像片和一堆報告單,早早地和我約在門診。「大夫,這張頸椎片子報告上說我的頸椎曲度變直了,這個是不是和我現在的頭暈胸悶有關係?怎麼樣才能能把這個變直的頸椎彎回來?」在非常快的語速下,他簡單明了地就把把看病原因、主要癥狀和預期效果一股腦地傾吐了出來。

患者是那樣的後知後覺,但有時候患者又是那樣的一驚一乍。

我們往往會忽略已經出現的非常嚴重的癥狀(頭暈、頸部活動受限、胸悶),但對檢查報告單上「增生」、「萎縮」、「變性」這些「不明覺厲」的詞兒卻異常敏感。

信息泛濫的當今,人們更習慣獲取文字化的信息,卻總是忽略切身的感受。

大部分的恐慌和擔心,都來自於不了解。

那麼,頸椎曲度為什麼會變直呢?

最普遍的原因是頸部韌帶損傷。可能是某次開車的緊急剎車引起的急性拉傷,可能是經常坐車打瞌睡時候的「搖頭晃腦」減弱了韌帶彈性,也可能是長期坐著低頭看手機讓頸部韌帶提前老化

從左到右,由內而外。像難啃卻又入味的鴨脖子一樣,我們頸部的肌肉也錯綜複雜,各司其職。

第一層是非常結實耐拉的「固定帶」,和韌帶一起維持脊柱的穩定;

第二層是一大簇互相糾纏的「小鮮肉」,Q彈十足但又長度有限,互相配合讓頭可以轉向任何想看的東東;

第三層是一大張厚實的「大棉被」,覆蓋在複雜的肌群系統上,保護「精密儀器」不被干擾。

有人曾說,直立行走讓人類很大程度區別於其他動物。

從解剖結構上來看,四肢著地的動物脊柱呈橋型,力學上起拱頂作用,更適合爬行時穩定身體,沒有這樣的拱橋結構才使得我們做Plank(平板支撐)變得格外困難。

對於早已直立行動幾百萬年的人類,我們的脊柱已按照直立的承重進化成了S形(頸部及腰部向前彎,形成脊柱前凸,背部向後彎,形成脊柱後凸)具體進化形態差異,在現代的不同人種的骨骼差別大嗎? - 孫悅禮的回答的前半部分已經比較詳細,有興趣可以移步去看看。

其中,頸部前凸的亮點並不在彎曲的弧線有多優美,而在於前凸的最頂點是否位於頭部重心的垂直直線的正下方

而「頸椎曲度變直」的人群,他們在日常生活中都有挺多共同點

1. n坐在電腦屏幕前的時候;

2. n日常「葛優癱」時候;

3. n新手上路地時候。

擁有適合直立姿勢的S形脊柱,我們卻又在不經意間形成了另一種介於爬行與直立的固定姿勢。這些固定姿勢,因為脊柱的曲度還沒能來得及進化調整,這些「新發掘」的姿勢無意間就加重了脊柱以外其他結構(肌肉、韌帶、椎間盤)的負擔。

因為這些過伸姿勢的壞習慣,頸部後側肌肉也在持續不斷地、被動地、難以逆轉地被拉長,根據彈簧的理論(彈性組織被拉得越長,獲得的拉力越大;而長度被拉到可以承受的極限值,彈性組織的結構就會發生破壞,除了沒法提供足夠的拉力以外,還無法恢復到原來的長度),而這些「後頸肉」以及其他一系列的「退行性病變」,卻是在「頸椎曲度變直」影像片子里看不到的重要變化。

頸椎曲度變直是頸椎病非常關鍵的信號,對未來其他綜合病症也早早設下陷阱。

在學會辨認它、治療它之前,我們更應該在生活的點點滴滴細節中去預防它。

而對於那些已經被影像報告書「宣判」曲度變直的人們,下期我會接著介紹頸椎曲度變直所引起的諸多嚴重後果和治療這些癥狀的原理。

下集預告:「頸椎曲度變直」以外的那些看不到的「後遺症」。

推薦閱讀:

大夫……我的腰椎間盤是不是突出了?!
雖然我腰痛,但是請不要坑我!
如何緩解創傷性關節炎發展?
是時候說一下「骨密度檢查」(DXA)了

TAG:颈椎病 | 骨科 | 健康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