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遍學數學的時候總喜歡看一遍證明再合上,邊想邊自己再證明一次,這是不是強迫症一種?

在上面也耗了不少時間,而且很多證明看完之後都忘了,但是當時自己寫的時候也確實是感受到了證明的一些ideas。不知這樣做是好還是不好?背景:本科水準。


如果證明很短,你明明第一眼就看會了,還要這麼玩,那就是強迫症。


對待一個數學定理,先看怎麼用,再看怎麼證,因為你最終目的是使用這個定理證明其它東西。


What do you expect?誇你踏實用功?然而你已經是大學生了,不該再為虛名折腰,踏實用功於你有何用?罵你是弱雞菜鳥?然而你只是個本科生,非菜鳥而何?我若說最高境界是觀其大略,不看證明;最低境界亦然,又有誰會認同呢?唉,天下之大,有趣的人卻不多了。弔影余自憐,安知我疲病?


非但不是強迫症

而是正確學習方法的一種

很多同學感覺每個證明步驟都知道是怎麼回事

就算是把書看懂了

too naive

只有關上書

自己能證一遍才是看懂了


難道不是先自己嘗試證明...然後再和書本對嗎?...


好習慣,或者這才是逐漸領悟證明的方法。把證明看一遍很多時候只是把邏輯推理檢查了一遍,並不是自己真正會了。如果閉上眼還能知道到達結果的路徑的話,起碼把路記了下來


這樣很好啊!!!

只看不寫,以為自己懂了,然而。。。

再遇到就忘!!!

所以要重新寫一遍,才記得住誒


我以前也喜歡這樣,最早學微積分,就喜歡從頭到尾把證明全部記住理解,再自己來一遍。

好處是對定理的理解深了,做題熟練多了,也有底氣了,甚至可以做數分的證明題了。

壞處是耗時。首先我們考的不是證明,計算就行,花太多時間在推導邏輯鏈條作用不大,反而刷題也能一定程度加深定理的記憶,畢竟這是在運用定理。

其次,一般的微積分甚至數分的邏輯鏈條都不完全。一開始很少從實數是有確界性質的有序域說起,甚至有一本書一上來就用十進位證明確界定理,本末倒置。確界性質是實數定義的一部分,十進位是結果。又比如,幾乎沒有微積分會講明白在二維平面上的積分中,一個圖形的分割是什麼,分割中最基本的連通性從來不說。

現在我想通了,反正微積分過考試就行了,如果真正想從集合論和公理一點點從實數出發,推導整個體系,就自己找書蹭課自己學。


已舉報


難道不應該考前一晚上看一遍就印在腦子裡了嗎?還用看兩遍?(這個逼裝的如何?)


我感覺最好是自己先嘗試推導定理,實在沒頭緒,在看定理的證明,這樣看證明的時候頭腦中大致有了一些解決的辦法,看到定理中一些比較跳躍的步驟時更能理解他的想法,對定理的理解也更深刻一些。而且這樣也更能鍛煉分析能力,對以後的發展有幫助。


知道為什麼數學家大多頭髮少了吧。。。


你自己去想證明,而不是先去看證明,不是更好嗎?

試著證,接著對照,最後總結,這樣以後才能達到別人花 4 個小時,你只需要 1 小時就搞定的境界。

天才學數學的方法與我們不一樣的,不要跟風,按照自己的節奏就行了,不是強迫症,是好習慣。


這種強迫症我也想有。


我覺得第一遍就詳細看證明是不合適的。

如果是我的話我會看不下去。

&


首先要理解一下整個體系,先抓論點。

等知道個大概之後,第二遍回看的時候,再去仔細看證明。


這麼好的學習習慣你怎麼會覺得是強迫症的


大概不算是強迫症吧。個人認為這樣恰恰是一種學數學的好習慣,數學的知識是一環扣一環的,每一個定理的證明都是不能忽略的。甚至有些數學上的定義都是幾代人通過對某些問題的思考才寫出來的。比如說矩,如果單看期望或者方差我們都知道是什麼意思,但如果看到背後的原點矩和中心矩就很難光看定義就去了解他在說什麼。數學不能只看課本要你理解的,要把背後的東西也都理清了,才能做到靈活運用。我之前看過一篇文章,裡面說數學有四個大坎,最後一個便是跨領域對定理隨心所欲的運用。像題主這樣把所有證明都好好理解是跨過這道坎所必要的。


不算


謝邀。

不知道算不算是強迫症,反正我也是這樣子做的。


推薦閱讀:

數學家在英文論文里喜歡說easy/obvious/trivial to see是裝逼行為嗎?
擲 100 次骰子(6面),至少出現20次5的概率是多少?
Mobius函數的隨機性和動力系統1
從今天起忘掉運氣,相信概率

TAG:數學 | 代數 | 學習方法 | 數學分析 | 大學數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