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索羅斯狙擊英鎊、泰銖,具體是如何操作的?

是通過什麼途徑,什麼方式買賣,導致貨幣匯率劇烈波動?具體操作過程是怎麼樣的?


太晚了…這個問題我查找資料後能較全面的答

其中一部分

哈哈哈

先說理論根源

蒙代爾~弗萊明模型推導出的結果

好像叫做克魯格曼三角形

一個國家不可能同時擁有以下三種

固定匯率制度,獨立的貨幣政策,資本自由流動

比如…大陸選擇固定匯率制度,但資本不能完全自由進出,貨幣政策獨立性不足,即三者中有兩者未完全達到

而當時的泰國,已經是長期三者兼而有之

帶來的效果是,危機前,國際熱錢已經大量湧入,造成資產價格上漲

生產市場競爭和美元升值成為泰國國際熱錢撤資的誘因

下面是我編的

索羅斯一看…這是個機會呀,反正你資產價格虛高,匯率由官方確定在一個過高的位置,那就讓我來做空吧

做空操作方法

好像以美國國債抵押向銀行借出泰銖(借的期限很短,實質是賣出回購)

在外匯現貨市場大規模用泰銖買美元

同時做空泰銖外匯期貨

同時製造輿論~泰銖要崩,吸引熱錢從泰國撤資,或也來炒一把

泰國當局為了保持固定匯率,只能動用外匯儲備,用美元買炒家拋出的泰銖

而泰國的外匯儲備幾下就用光了

用光了就放棄固定匯率制度,實行浮動匯率,即由市場確定匯率

這個時候的外匯市場,都是看空泰銖的

於是匯率更加一瀉千里

然後…買回泰銖,回購美國國債,並平倉期貨合約

以下大背景引自維基百科亞洲金融風暴詞條

起因

1989年,亞洲吸引了將近一半的向發展中國家的資本凈流入。南亞經濟體,以其高利率,尤其吸引追逐高回報率的外國投資者。因此,這個區域流入巨大的資金,經歷了劇烈的資產價格上漲。與此同時,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和韓國經濟在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經歷了8%-12%的高GDP增長。這被稱為「亞洲經濟奇蹟」。(參見「亞洲四小龍」及「亞洲四小虎」)

1994年,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格曼發表一篇文章抨擊了「亞洲經濟奇蹟」的說法。他認為東亞的經濟增長是長期以來增加資本投入的結果。然而,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實際上微乎其微。克魯格曼認為,只有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可以帶來長期的繁榮,而非資本投入。克魯格曼本人承認,他沒有預見危機,更沒有預料到深度。

崩潰的原因存在爭議。泰國經濟因「熱錢」陷入了泡沫;泡沫膨脹過程中,需要的錢就更多。同樣的情況發生在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這兩地的局勢因為裙帶資本主義的存在而更加複雜。到90年代中期,泰國、印度尼西亞和韓國在私有部門都有著巨大的經常賬戶赤字,而固定化利率的維持鼓勵了外向借款,並導致金融和實業企業承受額外的外匯風險。

90年代中期,一系列事件衝擊著經濟環境:人民幣和日元的貶值、美國利率的上升及進而走強的美元、半導體價格的驟降,這些都影響了它們的經濟增長。當美國經濟在90年代早期從衰退中恢復時,格林斯潘領導的聯準會開始提高美國利率來對抗通貨膨脹。相較於南亞一直以較高的短期利率吸引熱錢,這使得美國成為比南亞各國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目的地,這抬高了美元的價值。對於那些把貨幣錨定美元的南亞國家來說,走高的美元使得它們的出口更加昂貴、失去國際競爭力。同時,1996年春,南亞國家的出口增長預期顯著下滑,使他們的經常賬戶更為惡化。

一些經濟學家提出把中國的出口增長作為南亞國家出口放緩的因素之一,不過,這些經濟學家仍然認為主因在於過度的房地產投機行為。在90年代開始實行一系列出口導向改革之後,中國與其他亞洲出口國開始競爭。其他經濟學家則否認中國的影響,並指出南亞國家和中國在90年代早期都經歷了快速出口上漲。 許多經濟學家認為亞洲金融風暴不僅由市場心理或技術導致,更是由擾亂借貸激勵的政策所導致。大量的信用關係使經濟槓桿化嚴重,推高資產價格直到一個無可維持的地步。資產價格最終崩潰,迫使個人和企業對債務違約。

巨大的恐慌導致債務債權的大量逃出,帶來信用緊縮和破產。另外,在外國投資者嘗試著取出現金時,外匯市場便被危機國家的貨幣淹沒,加大它們的貶值壓力。為了避免貨幣崩潰,這些國家的政府把國內利率提到極高的程度(使借出錢對投資者更有吸引力,以緩解資本外逃的現象);為了干涉外匯市場,用外匯儲備以固定匯率買下多餘的本國貨幣。而這兩種政策都不可能長期維持。

很高的利率本身就可能危害一個健康的經濟體,對一個脆弱的經濟將會造成嚴重的災難,而政府正在耗竭數目有限的外匯儲備。當資本外逃之勢無可避免之時,當局便放棄固定匯率,轉而允許匯率浮動。本國匯率的貶值意味著,那些以外匯標價的負債轉以本國貨幣的標價急速上漲,這就導致更多的破產、危機加深。

大背景引用結束

概括一下

金融風暴前十年,東南亞國家採取高利率吸引熱錢的方式,經濟迅速發展,資產價格大幅上漲,匯率採用盯住美元的固定匯率,經濟結構為出口導向

危機前…人民幣貶值,大陸也搞出口導向,形成競爭

美元升值,東南亞又是固定盯住美元,也要升值,升值後出口業競爭力降低

而東南亞的投資大部分來自國外,這些資本掙不到錢了就必然要撤資

完畢…手機和失眠真是傷不起


更新於11月20日:

從純粹的學術上談,我想對排名第一 @林伊萬的答案做幾點補充:

  1. 這一系列匯率造成的危機,最早應該是1982年在拉丁美洲發生的。當時的主要原因是:拉美地區各國政府在19世紀70年代積累了大量的赤字,這些赤字都是用大量印鈔票來支付的。大量的鈔票導致了通貨膨脹以及被過於高估的匯率(因為是固定匯率,所以存在實際貨幣價值與表面上匯率體現的貨幣價值不符的情況)。同時,這些國家政府還依賴于海外借款來支付他們的赤字。最終,海外銀行拒絕繼續向這些拉美國家提供更多的借款。那麼資金的中斷也就帶來了金融危機,被高估的匯率也泡沫破裂。史上被稱為「Lost Decade」。

  2. 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和1982年的拉丁美洲金融危機並不太一樣,因為這些亞洲國家的赤字預算非常小,通貨膨脹也很低,匯率也因此並沒有被過度高估,同時他們的海外借款是用於投資的,並不像拉丁美洲一樣用於消費。那問題在哪裡呢?問題在於這些投資都去了房地產市場。當外資和內地銀行意識到房地產泡沫即將破裂,並且還有那麼多在建的商業購物中心和寫字樓時,他們停止借貸轉為賣空泰銖、以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韓國等地的貨幣。
  3. @林伊萬 答案中正確的核心觀點是,亞洲金融危機中這些國家的死亡直接的原因確實是因為外匯儲備不足以抵禦投機者的衝擊。所以97年掛掉的泰國死的還是比較冤的,經濟本身並非不可救藥,但投機者造成的危機卻造成百萬平民流離失所,國家陷入衰退,經濟下滑了近15%。

========================================================================

這個故事講起來會挺有趣。

首先要明確的一點是,很多人把上世紀英鎊和泰銖的崩潰直接歸功於索羅斯的犀利進攻。而事實是,即便索羅斯沒有任何動作,這些事件還是會發生的。索羅斯只是看準時勢進去賺了一把而已。

在講故事之前,除了大名鼎鼎的索羅斯,我們還需要知道一個人,叫斯坦利·德魯肯米勒(Stanley Druckenmiller)。德魯肯米勒一開始是在匹茲堡國家銀行做權益類分析師,隨後自己開了家公司叫杜肯資本管理(Duquesne Capital Management),也算是小有成就。因為欣賞索羅斯《金融鍊金術》一書中的觀點,以及一些其它原因,兩人相識並確立了合作關係,逐漸成為索羅斯接班人幫助管理量子基金。德魯肯米勒接管量子基金後,在1989-1993年5年里,量子基金分別上漲了31.5%、29.6%、53.4%、68.8%以及63.2%。管理總資產從18億美金飆升至83億美金。

英鎊的故事開講要從東西德合併開始。1989年柏林牆倒塌後,東德人大量的湧入西德以便享受更好的政府福利及社會保障,因此相關的費用應該會迫使德國政府出現大量的預算赤字,從而加劇通貨膨脹,使得貨幣貶值,馬克對美元匯率下跌。但德魯肯米勒認為德國政府會讓中央銀行提高利率,使馬克強勢反彈(借鑒里根政府時期曾試實施寬鬆的預算,但被美聯儲的貨幣緊縮政策抵消了效果,高利率使得投資者大量增持美元而使得美元升值)。現實也正好符合他的判斷,量子基金在柏林牆倒塌後所購買的20億美元德國馬克在一年內上漲了約25%,這便是一切的開始。

德國的統一在國內製造了通脹壓力,迫使中央銀行提高利率,而此時正是其它歐洲經濟體經歷經濟衰退的時期,他們迫切需要減息來刺激經濟的復甦。兩件事情結合在一起,導致大量的資金湧向馬克,而其它國家貨幣相應疲軟,其中最嚴重的就是義大利里拉和英國英鎊。當時的狀況是這樣的:要麼德國減息以減少外來資金的流入,同時義大利和英國加息,要麼德國中央銀行干預貨幣市場,賣出馬克,買入里拉和英鎊。如果這兩種方案都失敗了,那裡拉和英鎊將強行被迫貶值(當時還是固定匯率)。

階段一,根據量子基金對英國的研究,發現英國房地產市場的抵押貸款利率一般是不固定的,就是說當英國央行提高利率時,英國家庭就會直接面臨付款壓力,從而進一步打擊消費,使經濟狀況更加惡劣。因此德魯肯米勒判斷英國當局很可能會拒絕高利率而允許英鎊貶值,即便加息也不會超過必要的幅度。因此量子基金增加了馬克的頭寸,而且做空英鎊。

階段二,涉及歐洲的金融政治。首先使德國方面,由於希特勒的崛起源自於惡性通貨膨脹,因此德國人十分重視貨幣的穩定。聯邦銀行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打擊通貨膨脹。因此,只要統一所造成的預算赤字存在,德國第一反應就是拒絕降息。德國的這種強硬會使得英鎊受到的壓力越來越大。事實也正是這樣,英國財政大臣Norman Lamont一再要求德國放鬆貨幣政策,而德意志銀行的總裁Helmut Schlesinger一再強調他不看好歐洲貨幣之間的固定匯率前景。而索羅斯本人正參加了再此期間的各國央行會議。

階段三,索羅斯和德魯肯米勒約見了前美國信孚銀行貨幣專家Robert Johnson,三人探討後得出結論,英鎊在三個月內可能暴跌, 美國信孚銀行將利用槓桿實現現有資本3-5倍的資金做空英鎊。而對手英國政府只有價值約220億英鎊(約44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量子基金方面則能拿出大約150億美元。於是,一幫華爾街私人玩家開始像英國政府宣戰。

階段四,政府和市場的對決。投機性的拋售浪潮第一個壓垮了芬蘭央行,芬蘭政府被迫放棄歐洲貨幣單位政策,芬蘭馬克下跌了近15%。緊接著是義大利里拉,當時里拉的利率已經達到15%,但貨幣市場的巨大增長已經使局面失控,不久後作為歐洲匯率機制正式成員的義大利里拉崩潰。英國算是撐的最久的國家之一,在義大利掛掉後德意志銀行承諾降息0.25%,同時英國宣布借款140億美金來提高其對英鎊的捍衛能力。許多人認為政府現在有足夠的實力來擊退投機者,但140億美元的數額也就僅於量子基金用來做空英鎊的數額相當。果然英鎊在小幅上升後開始下挫。而緊接著Helmut Schlesinger對外表示對歐洲貨幣進行廣泛的調整將比對里拉進行單獨的調整好(可憐的英國被德國賣了)。不久後,英鎊脫離了匯率機制,英鎊對德國馬克也貶值了大約14%,而量子基金在這筆交易中賺了約10億美元(有沒有覺得就賺這點錢弄的世界腥風血雨)。

簡單的理解就是:固定匯率、德國統一、和歐洲經濟衰退構成了事件的本質原因。而對沖基金為首的投機者勢力大於政府的抵禦能力成為了事件的導火線。


補個泰銖的。首先聲明,當時干這事的對沖基金多了去,索大爺就是被名氣累,做了背鍋俠。

要把大象裝冰箱,攏共分幾步?四步。

第一步。用美元、美債或者其他美元資產做質押貸款,得到泰銖現金或者發行泰銖債券。或者通過互換合約,把美元債務置換成泰銖債務。

第二步。 建立SET股指期貨空頭倉位,或者向當地券商借泰國股票,然後賣出。

在泰國債券市場建立空頭倉位。

在外匯遠期市場賣出泰銖,引導市場的貶值預期。

第三步。1997年6月份,泰國政府勒令部分金融機構停業整頓,恐慌蔓延。對沖基金短時間內加大股市和債市做空力度,成幫結夥找到泰國央行,要求把泰銖換成美元。

泰國外匯儲備耗盡,宣布泰銖貶值,瞬間股債雙殺。

第四步。股指空單合約平倉。買入股票還給券商。債券市場空單平倉。用手裡的泰銖還貸款。剩下的泰銖留在境內或者換成外匯走掉。在外匯遠期市場買入泰銖平倉。

簡單吧。

相關回答:

如何通俗地解釋 97 年亞洲金融危機發生的原因和過程? - 李Priest 的回答


上次回答了「 曾蔭權20年前是怎樣擊退索羅斯的」,講的是索羅斯98年怎樣做空泰銖,這次講的是92年怎樣狙擊英鎊。最近買了幾本他的書,也了解了一下他的背景,很牛逼的一個人,簡單的說他是投機份子就有點小瞧人了,準確來說,算是一位金融領域的哲學家。(了解更多參看公眾號:一葉隨風天下知秋,知乎不常用)

以下為正文:別鬧了,索羅斯根本不是你想的那樣

之前寫過一篇文章:「今晨被判刑的曾蔭權20年前是怎樣擊退索羅斯的」,裡面詳細講述了索羅斯20年前是怎樣引發亞洲金融危機,很多人都覺得索羅斯大爺是個不穩定因素,投機份子and破壞分子:比如92年的時候狙擊狙擊英鎊搞搞英國,後來97年又出來搞搞泰國、馬來西亞、印尼、香港,引發了亞洲金融危機。你說他壞嗎?很多人會說:他壞。為啥呢?因為人家好好的你為啥要搞人家?老老實實本本分分難道不好嗎?

我覺得不好。

就跟有些企業一樣,明明管理層制定的制度有問題,人家野蠻人過來敲門了你堵不住門,還怪人家敲門。你自己蓋房子的時候搞個好鎖不就沒那麼多事了?你自己牛逼了,人家敲門就不是搶劫了,肯定是送禮來了

這個社會明明就是個動物世界,更別說商界,金融界了。可不就是大魚吃小魚么。

以前我也覺得這些人簡直是沒事找事,你憋家裡沒事打兩把王者榮耀也比出來找事強啊。後來我的想法變了,因為我理清了一個思路。比如你做企業,你肯定想在行業內當第一對不對?拿破崙大帝不也說過么,不想當將軍的好士兵不是好士兵。要當第一,肯定得懟別人啊。老老實實就能當第一了?

騰訊07年到現在的股價

十年從2塊多港幣跑到230港幣

說個簡單的例子,騰訊6不6,股價躥的根本攔不住,前兩天夜裡發布了一條騰訊人工智慧驚艷世界,挑戰世界棋壇,問鼎AI大戰,展獲第十屆UEC杯冠軍之後,第二天蹭蹭蹭又創新高。騰訊之前怎麼搞的?你不是有勁舞團么?沒事,咱們有平台,有流量,QQ炫舞走起;你不是有跑跑卡丁車么?沒事,咱們有平台,有流量,QQ飛車走起。

but話說回來,人家騰訊雖然模仿,雖然亂懟,但是人家沒事也懟自己這是最讓人佩服的。比如QQ已經稱霸國內的聊天通訊工具了,人家又自己搞出來一個微信把QQ給懟掉。這精神,不服都不行。正是因為人家自己主動更新迭代,才沒有人能把它懟下去。

動物世界裡,豹子吃羚羊。羚羊以前跑的根本沒有那麼快,是什麼導致的?進化導致的,怎樣進化的?豹子天天沒事攆著你逼著你進化。這是好事嗎?這真的是好事。物競天擇,優勝略汰,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無論做什麼事,這十六字,永遠是最簡單直接高效。沒事別逼逼,你懟懟我,我懟懟你,萬事大吉。

索大爺今年已經87歲高齡了

說回索羅斯,很多人說他是金融投機家,不穩定因素,他出現在哪裡,哪裡就會引起媒體的金融媒體的爭相報道:索羅斯大舉做空XXX,索羅斯公開宣戰XXX。你以為古代打仗呢?還要讓老大去陣前叫叫陣?

92年的時候,索羅斯的量子基金對英鎊的狙擊成為了金融投機領域裡的傳奇

兩年前,也就是1990年,當時英國加入了歐洲匯率機制(ERM),我把這個機制理解為「抱團機制」,啥意思呢?就是加入ERM的歐洲國家,要把自己的貨幣跟德國馬克定死在一個很小的匯率波動範圍內(因為當時德國是老大,經濟繁榮強盛),說白了就是普漲或者普跌,這樣的話也就形成了類似一種貨幣的樣子(其實這就是歐元的前身,歐元1999年誕生的)。

其實這個「抱團機制」本來就是個錯誤,為什麼這麼說呢?當時所有人(大眾)都認為凡是加入ERM的歐洲各國,其貨幣肯定會在持續進程中形成一種統一的單一貨幣,但問題是當時的英國經濟並不強勁,而加入了以當時正牛逼哄哄的德國馬克為主導的REM,看起來是認了個爹,殊不知爹沒把你孩子看啊!

要知道,說到貨幣,我們肯定先說兩個事,第一是匯率,第二是利率。匯率剛才搞明白了,咱大家一條戰線,吃喝拉撒都一齊兒。那利率也得統一啊!(利率就是咱們平時所說的利息),比如你德國銀行存個錢,利息5%,義大利存個錢(這貨也是ERM成員國,德國最不把它當孩子看,後面介紹),利息1%,那義大利還不所有人都跑到外匯管理局把里拉(前義大利貨幣)換成馬克去存錢?

所以,既然匯率逐漸統一,那利率也要統一

問題是匯率統一可以搞,利率統一,那就不得了了。當時德國正值兩德統一(東德和聯邦德國),大搞基礎建設,風頭正勁,經濟風風火火,當然為了防止經濟過熱引發通貨膨脹,所以德國央行要不停的加息。這可苦了英國這個乾兒子,當時英國經濟萎靡衰退,想降息振興一下經濟都不得行。

其實當時加入ERM的時候,撒切爾夫人是極力反對的,因為她早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但是梅傑(英國繼撒切爾夫人後的執政者,90年開始執政)卻對此樂此不疲,硬是把英國加入ERM這事給搞定了。

有木有很懷念這張照片

可想而知,利率不是自己國家說了算,這就相當於你渴了不讓你喝水。而當時英國明明想找個爹罩著自己,這下可倒好,作繭自縛。但雖然咱們不是一家人,可表面上你可是老大可是乾爹啊,這乾兒子身體不太好,你得給口吃的對不?於是英國就找到德國聯邦央行的行長史勒辛格央求他降息來給英國解解渴。

問題是我們國家好好的,為什麼要因為你降息?名義上咱們是一家人,其實還是各過各的啊。你要我降息?那我肯定不願意。

英國前財政大臣 Norman Lamont

二十多年前他看起來比現在更壞

搞笑的一幕出現了,當時英國有個財政大臣,叫 Norman Lamont (諾曼· 拉蒙特),這貨幹了一件事搬起石頭來砸了自己的腳。他找了好幾次史勒辛格請求他降息,但史勒辛格不同意。於是這貨回去之後竟然向英國媒體放風說史勒辛格同意降息了!想著以輿論來迫使史勒辛格同意降息。

你丫不是找事么?這事動動腳趾頭也知道不可能被輿論所左右。你不是動用輿論迫使我降息么?好,我就讓你知道輿論的可怕!於是史勒辛格立刻開始舉辦新聞發布會,《華爾街日報》當時也報道了,大意為:只有通過貨幣貶值,才能消除歐洲匯率機制的不穩定。於是索羅斯據此判斷出了德國可能採取放棄維護英鎊的立場。

過了不久之後,史勒辛格又在一個會議上指出:如果投資人認為歐洲貨幣單位是由一攬子固定貨幣組成,那就錯了。並特別指出義大利里拉不是非常健全的貨幣(義大利神躺槍,義大利也是ERM成員國之一,而且經濟是最差的)。當時那個會議索羅斯也在場,索羅斯問他:是否喜歡歐洲貨幣變成一種貨幣?史勒辛格表示喜歡這種概念,但不喜歡這種貨幣的名稱。但如果這種貨幣叫馬克,他肯定喜歡。(看來德國納粹餘孽未散啊~戰爭解決不了的事,幾十年後再用貨幣解決。。。)

索羅斯當時就明白怎麼回事了,會議結束之後,隨即讓團隊放空了義大利里拉,而其餘國際投機者也是瘋狂圍剿義大利里拉,義大利當時果然是弱逼一枚,僅僅用了三天,就投降宣布退出歐洲匯率機制。

二戰的時候義大利專門負責搞笑(可以看下二戰史,動不動就投降,戰鬥力也是渣的一逼)

看來現在也是

搞完義大利之後,索羅斯決定把矛頭對準ERM里目前經濟最弱的英國,因為英國英鎊可是一塊兒肥肉。索羅斯拿出了在國際市場上借來了30億美元,建立了一個100億美元左右的倉位來做空英國英鎊,股市,債市。(這可是當時索羅斯執掌的量子基金規模一倍半的資金,如果輸了,他可是要負債幾十億美金的)

在92年的9月15號,英鎊進入下跌通道,當天晚上,拉蒙特向德國聯邦銀行官員懇求德國降低利率,但誰讓你之前利用媒體向我們施加壓力呢?德國果斷拒絕。於是拉蒙特連忙召集英國銀行官員部署,計劃第二天大舉干預市場。

但就在拉蒙特召集英國銀行官員的幾個小時前,史勒辛格幹了一件火上澆油的事兒,他在接受訪問時表示:希望義大利里拉和英國英鎊貶值,但準備保衛法國法郎(乾兒子那麼多,扔倆累贅是肯定的)。

次日(9月16日)上午,英格蘭銀行從788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中抽出了269億美元買進英鎊,並且將英國利率從10%提高到了12%,以捍衛英鎊,但市場已經確定,任何抵抗都是徒勞的,英鎊被廣大投資者拋售,匯率一瀉千里。

9月16日下午,英國又宣布提高利率,從12%提高到了15%,直接懟到兩年前加入ERM時的利率水平。其實英國也挺傻逼的,你一天兩次提高利率,就跟銀行對老百姓說:喂,昨天存款年息3%,今天大優惠啊,5%,唉,不對不對,7%。你說你這不是非得把你的慫樣完整的展露出在那些國際投機家面前么?

索羅斯一看英國這樣,心想,慫貨,這回必須花式吊打你。於是更加大膽的防空,結果非常簡單:當天太陽還沒下山,英國也舉白旗宣布退出ERM。直至第二天收盤,英鎊貶值了整整16%

索大爺在高點大舉做空

後來,英國金融界將9月16日這天成為「黑色星期三」。

而次日美國東部時間早上七點,助理打電話叫醒了睡夢中的索羅斯:

BOOS,你剛賺了9.58億美元。」

錢這麼多可咋辦,頭疼

說到最後,可能以你目前的眼光來看,索羅斯這群國際投機者是在胡懟亂找事。

但是你站在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沒有他們。

社會怎麼進步?制度怎麼完善?難道要靠執政者的良心發現?


索羅斯做空泰銖過程

大背景:

90年代中期,東南亞國家不約而同地開始了一場經濟大躍進,加快金融自由化步伐,以求驅動經濟新一輪的快速增長。然而,東南亞人卻忽視了這樣一個最基本的事實,即:東南亞過去幾十年推動經濟發展的主要驅動力是外延投入的增加,而非單位投入產出的增長即內涵增長,因而在如此局限的增長模式基礎上競相放寬金融管制,與世界頂尖金融強手爭吃大金融市場的蛋糕,無疑是隱患重重,極易被外力擊破。

索羅斯認為,東南亞國家勞動力素質低下、貿易收支惡化、通貨膨脹上揚,正面臨經濟過熱的危險;而一方面,這些國家又因超額生產能力、企業債台高築以及缺乏高等教育和技術勞工等,將遭遇「成長性的衰退」。由於經濟快速成長,東南亞企業普遍高估房地產供給、製造業的產能和公司人員規模,因此造成了「樂觀的錯誤」推波助瀾,火上澆油。

泰國人把大量的金錢用來購買美國國債和美國的房產,但是國家在基礎建設和工業上的投資卻十分低,而房地產價格也一路上升,股票市場同樣是一片繁榮。

也就是說:索羅斯認為東南亞的經濟發展存在嚴重的資產泡沫,即資產價格被嚴重高估了。(其中也蘊含著泰銖的價值被高估了,即泰銖的匯率被高估了)

另外:泰國的金融管制在東南亞國家中是最為寬鬆的。(意味著狙擊泰銖的障礙是很小的)

做空的簡化過程:

如果資產價格存在泡沫,那麼就有下降的空間。同理,匯率是貨幣對外的價格,匯率被高估的話也會有下降的空間。

所以:

假設開始是匯率是1:25,索羅斯從泰國的銀行借入大量的泰銖,然後在外匯市場上拋售,買入美元,因為索羅斯是分批大量拋售泰銖所以很容易就造成外匯市場的恐慌,使大家都認為泰銖出現了問題有崩潰的危險,所以通過這種羊群效應放大了對泰銖的拋售量,因此泰銖的匯率就大跌,假設此時跌倒了1:50,之後索羅斯就能用很少的美元買回當初借入的泰銖,中間的差價就是收益。

同時索羅斯可以再遠期市場上跟人對賭,押注泰銖會大幅度貶值(因為他自己會做空泰銖使其貶值),在這個市場上索羅斯又可以大賺一筆。

(要注意的是雖然泰國是固定匯率,但因為索羅斯等人大規模拋售泰銖換取美元,而泰國的美元儲備很少,最後泰國央行外匯儲備用盡最終只能放棄了固定匯率,匯率自由浮動後就大幅度下降)

以上說的是很簡單的過程,其實過程是很複雜的。比如在衍生品市場上索羅斯能用很高的槓桿率借到很多很多的泰銖,eg:匯率是一美元兌換25泰銖,但是通過衍生市場一美元能撬動250甚至是2000泰銖的數量在市場上拋售,而索羅斯從泰國銀行借入泰銖的時候可能只需要很少很少的抵押等等。

轉自百度


補充一樓的觀點。

加上羊群效應。

索羅斯一個人沒有那麼大的能量,如果和政府單挑,早被完虐了,無論是泰國政府還是香港政府。主要是當時索羅斯把整個市場都調動起來,都跟著索羅斯和政府對著干。

固定匯率,或者匯率區間緊的匯率制度,政府高賣低買維持之。當時當整個市場都來顛覆,政府的外匯儲備再多也是不夠的。所以資本賬戶要管著。


《搶錢的境界》索羅斯的雞

《搶錢的境界》初戰四小島


一說到TG援助了香港就一堆人不爽,你們就那麼見不得有人說一句好話么?雖然我承認我說得不一定對,但是沖著你們這個態度,我堅決不改答案

……………………………………………

經過和大家討論,可能確實中央沒怎麼出力,謝謝大家指正,假裝謙虛治學嚴謹,哈哈

手法與A股莊家誘多或者期貨做空的手法類似。

泰國當時是固定匯率制 也就是政府通過低買高賣將匯率維持在一定水平上。量子基金認為泰國維持的這個水平比自然水平要高 於是它們悄悄地在股市和匯市上吃進了很多股票和泰銖 並向泰國銀行拆借了很多泰銖 屯了一定數量後 集中拋售 強行打壓股市和匯率 泰國政府只能動用外匯儲備吃進他們拋售的泰銖資產 也就是說 泰國政府用美元向索羅斯買泰銖。事情到了這時候就是比誰的本錢多 就像喬家大院裡面喬致庸和達盛昌爭做高粱霸盤一樣。泰國的外匯儲備耗盡了 只能宣布放棄固定匯率制 讓它自由浮動 索羅斯把泰銖價格壓下來以後 意味著泰國的資產比以前便宜了 用美元能買到比以前更多的東西 於是他們輕鬆把欠泰國銀行的泰銖還乾淨順便用美元買下許多便宜又有價值的泰國公司

說的再簡單一點就是兩個人燒錢 誰的錢先燒完誰輸 索羅斯燒泰銖 泰國燒美元 泰國先燒完了 泰國就垮了

到香港的時候也是用一樣的手法 可惜北京給了香港很多本錢 這次是索羅斯先燒完


雖然我不喜歡百度,但是伸手黨這事……

https://wapbaike.baidu.com/item/%E7%B4%A2%E7%BD%97%E6%96%AF%E7%8B%99%E5%87%BB%E8%8B%B1%E9%95%91


先說狙擊英鎊,當時的英鎊匯率被人為的定在一個較高的水平(聯繫匯率制度),引來貨幣投機者攻擊,量子基金首先發難,索羅斯在英國市場上融入英鎊,而後大量拋出英鎊,買入德國馬克,強迫英國央行接盤,英國央行雖然奮力回擊,買入英鎊拋出德國馬克,並輔以提高利率的手段企圖提高投機者的融資成本,但最後仍以失敗告終,英鎊匯率下降20%,匯率制度被迫變為自由浮動。索羅斯除了賺取了英鎊貶值所帶來的直接利差外,還因為事先埋下的外匯期貨(還有股指期貨)狠賺了一筆。

至於狙擊泰銖的手法和英鎊類似,但是更為慘烈。泰國的經濟實力與英國不可同日而語,其國民信心更是脆弱得不堪一擊,所以當遭受到了索羅斯的攻擊後其後果是毀滅性的。泰國同樣採取的是聯繫匯率制度,但這樣的制度是需要非常強大的經濟實力來作為支撐的,英國尚且撐不住,泰國可想而知。

至於香港,本來差點也崩了,索羅斯同樣是採取和狙擊英鎊泰銖一樣的手段,早早埋下外匯期貨和股指期貨的老鼠倉,但出乎索羅斯意料的是香港政府的強大實力(至於是不是大陸的支持,畢竟我也沒親歷過,但我覺得與大陸是不可能沒聯繫的)政府強力入市後索羅斯壓不住了,其後雖有掙扎但也無力回天,最後鎩羽而歸(還有一點要提的就是港人的信心是要遠遠強於泰國人的,港人並未瘋狂的甩出手中的港幣)


嘿嘿,老師上課剛剛講過,我來試試回答,看看忘記沒有。

先以泰銖為例吧。當時,索羅斯攻擊泰銖之後,泰銖大幅度貶值。而其實貨幣貶值的原因也可以從供需關係上來理解。一種商品,供不應求的話,相應的,該商品價格就會上漲;想反,供過於求的話,該商品價格就會下降。貨幣也是一樣。如果該國貨幣在國際市場上數量太多的話,該貨幣的價格就會受影響而發生下降,也就是俗稱的「貨幣貶值」;相反,如果該國貨幣在國際市場上需求很旺盛,而市場上流通的貨幣不夠多的話,這時貨幣就會升值。

當時的經濟情況,泰國經濟發展很好,形式也大好,而且被世界很多人都看好。重要的是,在那個時候泰銖已經是自由兌換貨幣了(自由兌換貨幣是指本國貨幣可以自由的兌換為其他國家貨幣,不需要國家的批准),這樣泰銖在泰國的流入流出就很方便,很自由,兌換沒有額度限制,這樣外國人很容易就擁有泰銖。

影響匯率的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本國的外匯儲備量及準備金。它可以用來幹嘛呢?它非常重要,外匯可以用來在國際市場上購買本國貨幣,通過改變國際市場上本國貨幣的數量((供求))來改變調整本國貨幣的價值——及匯率的變化。也就是說,一個國家的外匯儲備大,那它對本國貨幣兌換外幣的匯率就有一定的控制權。中國現在就是世界外匯儲備第一大國,所以我們對人民幣的匯率變化是有足夠話語權等我。相反,外匯儲備少的話,對本國貨幣的匯率就沒有足夠的控制權。

當時泰國的情況就是,它的外匯儲備量不是很多,索羅斯好像就是發現他這個缺口,前期他從世界的多個銀行貸款和用美元購買了大量的泰銖(因為泰銖是自由兌換貨幣)來囤積。

由於索羅斯和一些跟風者大量囤積泰銖的行為,一下導致在國際市場上泰銖需求增大,泰國為了維持泰銖匯率的穩定,就在本國大量印發泰銖。印了很多之後,大概相當於索羅斯他們沒囤積之前的數量吧(大概,就那意思吧),這時,索羅斯馬上把大量的泰銖拋售出來,市場上一下湧入大量泰銖,供過於求,泰銖迅速貶值,泰國政府為了維持泰銖匯率穩定(跌下去不得了啊)便使用準備金(外匯儲備)在市場上購買泰銖。這時市場上其他持有泰銖的人看到泰銖貶值,紛紛拋售泰銖;泰國國內持有泰銖的外國人也紛紛撤資。市場上泰銖越來越多,但國家外匯儲備量不夠,匯率越來越低,股市崩盤,通貨膨脹。

於是,索羅斯從匯率差當中獲得了巨額資產,泰國經濟遭受巨大打擊,後影響亞洲其他國家經濟。

英鎊其實跟泰銖相同的操作方法。英國當時好像糾結於要不要放棄英鎊也用歐元。索羅斯也是抓住了這個機會,結果和他想得一樣,英國保留英鎊。因為這個當時歐洲經濟出現了輕微動蕩。英國也是因為外匯儲備不足,所以索羅斯才有了可乘之機。

嘿嘿,講得有誤,還請指出。獻醜了。


大理論框架:

蒙代爾三角形

講白了就是一個國家政府為了維持內外市場相對自由以及其所帶來的活力必須做出的背書。(PS:天朝不肯做完全背書,一直慢慢放,所以天朝的三角形是相對畸形的)

在此框架下,泰國政府必須和索羅斯等國際投資投機集團博弈。

OKAY,遊戲開始!

第一回合,泰國政府覺得自己很牛掰,而且會持續牛掰,像大地主美帝借了綠幣來加快自己牛掰的進程。(PS:這個時候天朝在一邊宣布自己也要進入牛掰通道)

第二回合,地主家的幾個管賬夥計發現泰國這些其實就是窮逼,借前給他們不一定以後能還得起,還不如借給其他人或者自己花。(PS:其實是美帝自己宣布提升了自己賺錢花錢的慾望。。聯儲國內利率)

第三回合,管賬夥計搓手掌想辦法坑這些窮逼,於是乎從自己的工資單里拿了部分錢出來開始偷偷布局。(PS:主要方式是假裝看好泰國加大投資,用信用背書的方式換取大量泰銖)

第四回合,夥計們依仗自己的崗位優勢,開始大量發布謠言說泰國就是個欠賬不還的混蛋,然後拿著信用背書的單子要換綠鈔。泰國等政府為了保持國際貿易(PS:他們敢不么?北方毛熊:我有話要說!)將自己家的綠鈔拿出來換。。。不過!他們家的綠鈔本來就是借來的,都用去換髮展用器械了,入不敷出啊!那麼。。。沒綠鈔了。。。

第五回合,管賬夥計加大力度一舉把屌絲政府們的綠鈔給換光了,屌絲政府們只能宣布自己錯啦。。。自己無能,匯率守不住啦。。。不明真相的群眾們一看(特別是相信本國政府的屌絲們),不對啊!感覺賣屌絲國的實物(以為不值錢了)換綠幣(PS:短期巨量通脹錯感+對政府喪失信心等多重作用)

第六回合,管賬夥計開始大收割,借著這種瀰漫的心理,他們能很低的價位把當初信用背書的錢給還了,還賺了N多綠幣和糧食等回去了。。。(PS:其實他們是很有順序有計劃的逐個攻破,在劇本戰場還開發運用了股匯雙殺等工具)

第七回合,屌絲政府們控訴地主家,地主表示事是我們手下乾的,和我們無關,再說了是你們自己本來就還不起錢,一切都按規則來的。(PS:天朝在這環節宣布力挺屌絲政府不貶值軟妹幣,表示同是天涯淪落人就不坑你。。此時,一旁霓虹人在搬石頭)

東南亞,遊戲落幕,至於發展到香港動天朝糧食的事情,大家就都知道了。。。比耍橫比流氓?。。不對是比智慧比道義?。。。還看我大天朝啦

最後是天朝在朱老闆的帶領下實事求是,不浮誇不落井下石,通過勤勞工作發展到了現在。。。我們一定要守護住自己的勞動果實啊。


是他們的金融本來就有漏洞。聽說,索羅斯不斷地拋售泰銖,套取泰國的美元外匯。最終,泰國人民不明真相跟風,導致泰國政府的美元外匯流失。後轉戰其他區域。至於中國香港,那主要是由於中國政府在後面不斷地向香港注資美元。才保住了香港的地位!這場戰爭中國沒贏。只不過在人家的組合拳下,沒有讓香港死在那裡。贏的是俄羅斯!「我欠錢我就不還。怎麼滴?」


索羅斯們的投機只是一個結果而不是原因,本質是東南亞國家依靠吸引熱錢來搞所謂的「發展經濟」,結果他們的產業本身沒什麼競爭力,錢全部流到了房地產等領域,造成了經濟虛假繁榮,就像中國的股市虛漲到6000點,當時一些經濟學家就表示中國股市合理估值也就2000~2500點,後來泡沫也破裂了。泰國用泰銖盯住美元本身就是一個錯誤的做法,這意味著泰國股市和房市漲了,它的美元計價的股市和房市也在上漲,但它本身的估值沒有這麼高,所以就是泡沫,索羅斯只是抓住機會空了一把,這種做法在華爾街其實很常見,投行也常常做空美國國內一些市值虛高的公司,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索羅斯只是抓住機會,做了一次商人本職的工作而已,亞洲金融危機根本的問題還是在於這些國家本身的經濟增長模式出了問題,還有政府和金融系統缺乏應對經驗也是一部分原因。


實行固定匯率的國家,貨幣的相對值應該還受政府行為的影響吧。如果索羅斯狙擊泰銖的時候,泰國政府不救市,直接放棄固定匯率,結果就有可能是索羅斯被套牢吧!


其實兩個手法在方向上差不多. 我就根據前面幾位說的總結下吧.

當初投機者看準泰國的經濟和金融條件很難維持26泰銖兌換1美元的固定匯率,便動用巨額遊資衝擊泰銖

第一步,投入在普通人眼中看起來天量資金作為保證金存入銀行,以便能夠獲得足夠的泰銖作為彈藥

第二步,交易需要的泰銖是通過銀行籌集,是各個銀行臨時借入的短期泰銖(這些是前期看的到的主要成本)

第三步,在市場上宣揚泰國金融和匯率不穩定的傳言,給泰國的政府施加壓力,同時在市場上宣揚各種謠言,造成初步的恐慌.

第四步,以固定的匯率26:1大量拋售泰銖購入美元等國際貨幣,起初泰國政府極力維持匯率穩定,在26泰銖兌換1美元時候,這種投機是幾乎不賺錢的,但是匯率下跌會引發市場恐慌性的拋售泰銖.引起羊群效應.(這步屬於加深恐慌)

第五步,由於泰國政府干預市場不利,泰銖匯率狂瀉,泰銖匯率跌破26:1這一心理價位,羊群效應引起更多跟風者拋售,(這裡真的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第六步,泰銖匯率狂瀉,跌至32泰銖兌1美元甚至更低的匯率,投資拋出美元買回泰銖償還銀行借款.

上述過程結束後,投機者大概能拿多少呢,我們假如投機者以10億美元作為啟動資金,從銀行借入泰銖與存入美元利率的利差假定為10%;兩個月時間摺合利率大概為2%.匯率從26跌到32兌1美元,這已經超過了23%,盈利為(23%-2%=21%).但是,當初借入借入泰銖是使用的槓桿,假如是10倍的槓桿,那麼這兩個月的盈利大約為210%.假如是50倍的槓桿,那麼大約的盈利為,1050%. 當然假如要輸掉的話也最多10億美元(理論上來說).一般情況資金越大,在短時間內翻倍的概率越小.

不過當初索羅斯在俄羅斯市場上虧了2億多.(沒記錯的話是俄羅斯賴賬),所以要搶劫的話,就搶劫一個小國或則一個守規矩的國家。


索羅斯說:不是我製造了泡沫,我只是加劇了泡沫的破裂而已。

所謂狙擊只不過是看到了某國經濟發展中的一個陷阱,或者一個泡沫,在合適的時機出手而已。

所以把什麼什麼危機推到索羅斯頭上是很不負責任的。


1990年,英國決定加入西歐國家創立的新貨幣體系——歐洲匯率體系(簡稱ERM)。索羅斯認為英國犯了一個決定性的錯誤。因為歐洲匯率體系將使西歐各國的貨幣不再釘住黃金或美元,而是相互釘住;以德國馬克為核心,每一種貨幣只允許在一定的匯率範圍內浮動,一旦超出了規定的匯率浮動範圍,各成員國的中央銀行就有責任通過買賣本國貨幣進行市場干預,使該國貨幣匯率穩定到規定的範圍之內;在規定的匯率浮動範圍內,成員國的貨幣可以相對於其他成員國的貨幣進行浮動。

早在英國加入歐洲匯率體系之前,英鎊與德國馬克的匯率已穩定在1英鎊兌換2.95馬克的水平。但英國當時經濟衰退,維持如此高的匯率作為條件加入歐洲匯率體系,對英國來說,其代價是極其昂貴的。財小弟認為維持如此高的匯率,很容易造成貿易逆差,使得英國的經濟衰退,而不得不使英鎊貶值來縮小逆差。同時當英國釘住德國馬克時,必須要維持和德國同樣的利率,德國當時處於重建時期,必須維持自己本國的利息穩定,防止降息帶來的通貨膨脹;反觀英國必須通過降息來吸引投資,本來經濟就不景氣,再維持高利率只能使得市場上的流動資金大大減少。而另一方面,英國中央銀行是否有足夠的能力維持其高匯率也值得懷疑,你若維持高匯率必須要有足夠多的外匯儲備來應對英鎊下跌的趨勢。

索羅斯早在《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簽訂之時已預見到歐洲匯率體系將會由於各國的經濟實力以及各自的國家利益而很難保持協調一致。一旦構成歐洲匯率體系的一些「鏈條」出現鬆動,像他這樣的投機者便會乘虛而入,對這些鬆動的「鏈條」發起進攻,而其他的潮流追隨者也會聞風而動,使匯率更加搖擺不定,最終,對追風機制的依靠比市場接納它們的容量大得多,直到整個體制被摧毀。

財小弟知道大家都覺得一個人怎麼可能ko掉一個國家呢?而且還是一個工業大國,這就是所謂的羊群效應帶來的效果,一個人不可怕,一群投機者都進來那英國也只能被ko掉了。

果然,在《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簽訂不到一年的時間裡,一些歐洲國家便很難協調各自的經濟政策。當英國經濟長期不景氣,正陷於重重困難的情況下,英國不可能維持高利率的政策,要想刺激本國經濟發展,惟一可行的方法就是降低利率。但假如德國的利率不下調,英國單方面下調利率,將會削弱英鎊,迫使英國退出歐洲匯率體系。

   此時此刻,索羅斯及其他一些投機者在過去的幾個月里卻在不斷擴大頭寸的規模,為狙擊英鎊作準備。 隨著時間的推移,英國政府維持高利率的經濟政策受到越來越大的壓力,它請求德國聯邦銀行降低利率,但德國聯邦銀行卻擔心降息會導致國內的通貨膨脹並有可能引發經濟崩潰,拒絕了英國降息的請求。

英鎊對馬克的比價在不斷地下跌,從2.95跌至2.85,又從2.85跌至2.7964。英國政府為了防止投機者使英鎊對馬克的比價低於歐洲匯率體系中所規定的下限2.7780,已下令英格蘭銀行購入33億英鎊來干預市場。但政府的干預並未產生好的預期,這使得索羅斯更加堅信自己以前的判斷,他決定在危機凸現時出擊。

1992年9月,投機者開始進攻歐洲匯率體系中那些疲軟的貨幣,其中包括英鎊、義大利里拉等。索羅斯及一些長期進行套匯經營的共同基金和跨國公司在市場上拋售疲軟的歐洲貨幣,使得這些國家的中央銀行不得不拆巨資來支持各自的貨幣價值。

   英國政府計劃從國際銀行組織借入資金用來阻止英鎊繼續貶值,但這猶如杯水車薪。僅索羅斯一人在這場與英國政府的較量中就動用了100億美元。索羅斯在這場豪賭中拋售了70億美元的英鎊,購入60億美元堅挺的貨幣——馬克,同時,索羅斯考慮到一個國家貨幣的貶值(升值)通常會導致該國股市的上漲(下跌),又購入價值5億美元的英國股票,並賣出德國股票。

 索羅斯是這場「賭局」最大的賭徒。下完賭注,索羅斯開始等待。1992年9月中旬,危機終於爆發。市場上到處流傳著義大利里拉即將貶值的謠言,里拉的拋盤大量湧出。9月13日,義大利里拉貶值7%,雖然仍在歐洲匯率體系限定的浮動範圍內,但情況看起來卻很悲觀。這使索羅斯有充足的理由相信歐洲匯率體系的一些成員國最終將不會允許歐洲匯率體系來決定本國貨幣的價值,這些國家將退出歐洲匯率體系。

1992年9月15日,索羅斯決定大量放空英鎊。英鎊對馬克的比價一路下跌至2.80,雖有消息說英格蘭銀行購入30億英鎊,但仍未能擋住英鎊的跌勢。到傍晚收市時,英鎊對馬克的比價差不多已跌至歐洲匯率體系規定的下限。英鎊已處於退出歐洲匯率體系的邊緣。

  英國財政大臣採取了各種措施來應付這場危機。首先,他再一次請求德國降低利率,但德國再一次拒絕了;無奈,他請求首相將本國利率上調2%一12%,希望通過高利率來吸引貨幣的迴流。一天之中,英格蘭銀行兩次提高利率,利率已高達15%,但仍收效甚微,英鎊的匯率還是未能站在2.778的最低限上。在這場捍衛英鎊的行動中,英國政府動用了價值269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但最終還是遭受慘敗,被迫退出歐洲匯率體系。英國人把1992年9月15日——退出歐洲匯率體系的日子稱做黑色星期三。

  索羅斯卻是這場襲擊英鎊行動中最大的贏家,曾被<經濟學家>雜誌稱為打垮了英格蘭銀行的人。索羅斯從英鎊空頭交易中獲利已接近10億美元,在英國、法國和德國的利率期貨上的多頭和義大利里拉上的空頭交易使他的總利潤高達20億美元,其中索羅斯個人收入為1/3。在這一年,索羅斯的基金增長了67.5%。

這 樣一場驚心動魄的狙擊戰讓財小弟打開眼界,外匯市場變幻莫測,但只要你長期關注,總會發現一絲端倪,說不定下一個投機者就是你,快來和財小弟一起學習一些金融小知識吧。

附:外匯市場小知識

外匯平價 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的官方對它們貨幣之間的匯率規定的固定比價。各國為了保證匯率的穩定,一般都規定了市場匯率圍繞外匯平價波動的上下限。在金本位制下,各國都規定貨幣的含金量,兩國單位貨幣含金量之比稱為鑄幣平價,它是決定匯率的基礎。由於黃金可以自由地輸出輸入,匯率總是圍繞鑄幣平價在黃金輸出點和黃金輸入點之間波動,這種體制下的匯率是相對穩定的,稱為固定匯率制。

金本位制崩潰以後,各國貨幣的價值失去了穩定的基礎,匯率的劇烈波動使國際貨幣秩序混亂。1944年在美國布雷頓森林召開的會議,決定在戰後仍實行固定匯率制,即一種可調整的盯住匯率制。就是美元同黃金保持固定的比價,各國貨幣同美元之間確定一個固定的比價,這就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規定的法定匯率。為維持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外匯平價,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各成員國作出了多次努力,但由於美元不斷發生危機,同時各成員國的貨幣地位也經常發生變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所規定的外匯平價經常發生變動。1973年2月,美元第二次貶值後,布雷頓森林體制下的固定匯率制崩潰。在這種形勢下,絕大多數國家貨幣均與美元脫鉤,實行浮動匯率制。但為了保持匯率的穩定性,各國仍將自己的貨幣與某種貨幣或一籃子貨幣掛鉤,以確定外匯平價。歐洲匯率機制1979年創立,旨在限制歐盟成員國貨幣的匯率波動。
ERM為成員國貨幣的匯率設定固定的中心匯率,允許匯率在中心匯率上下一定的幅度內波動。 據規定,歐盟新成員國在加入歐元區之前,應將其貨幣納入允許匯率在中心匯率上下15%的區間內波動的ERM-2體系,為時兩年。

對於貨幣可以自由兌換的國家來說,要維持外匯平價則非易事。各國為了維持外匯平價,一般都對外匯市場進行人為的干預。具體辦法,是設立一種外匯平準基金,當市場上本幣升值時就拋售本幣,收購外幣。而當市場上本幣貶值時則拋售外幣收購本幣。這種辦法雖能維持匯率相對穩定,卻容易帶來各種危害。如果本幣劇烈貶值時,即使耗盡外匯平準基金也未必能挽回頹勢,而同時卻使國家外匯儲備遭受巨大損失。反之,如果本幣劇烈升值,大量地拋售本幣雖可以穩定匯率,卻又使貨幣發行量增加,加劇通貨膨脹。因此,各國一般都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適時調整外匯平價。

財富加整理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 財富加


答案很簡單說一個看上去不大不小的問題 接著大規模報道讓熱點升溫直至引爆最後撿漏 東南亞金融風暴以後國際資本家以極其廉價的價格收購 進行經濟殖民化


純外行提問,既然索羅斯搞垮了泰國金融,這對一個國家來說基本就是宣戰了啊。泰國為什麼不派人去把索羅斯殺掉。


沒啥研究價值渣渣,我正在研究成吉思汗的鐵騎是如何橫掃歐洲的。


P民看了上面的答案理解為 借了你的錢 再讓你的錢貶值 然後就可以少還了 不過必須要你的固定匯率政策做前提 你才會用美元買你的貨幣 通過美元做中介

就是假定美元泰銖1:1匯率 借了泰國一億泰銖然後拋售 泰國為了保持匯率用9000萬美元買回去 最後沒錢了 只好放棄讓泰銖自由匯率 然後泰銖大跌 7000萬美元一億5000萬泰銖連本帶利還給泰國 凈賺2000萬?

不知道是不是這麼理解 那必須是借的錢才可以賺吧?


泰國當時的匯率制度是固定匯率制度,就是說,泰銖跟美元相掛鉤的比例是一定的,不隨市場波動。索羅斯買進大量泰銖,導致政府手裡泰銖大量減少,為了維持固定匯率,泰國政府要通過美元外匯儲備來購進泰銖。但是當時泰國政府美元外匯少得可憐,所以泰銖一下就被索羅斯衝垮。後來他又用同樣的方法狙擊了其他東南亞國家但在香港吃了虧,因為香港背後是中國,中國的外匯你懂的。


推薦閱讀:

【經濟學】美國經濟蕭條時期,為什麼政府和富人不去倒貼錢把食物送給窮人吃?
真的是注孤生嗎?——看看經濟學家怎麼說
黑城堡227.《冰與火之歌》中的經濟學(下)

TAG:經濟 | 經濟學 | 外匯 | 金融 | 金融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