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的解脫自在是不是脫輪迴而不是局限於一般人說的只針對煩惱而言?
看你怎麼定義輪迴。
如果一切「成住壞空」的都是輪迴,
那煩惱也是輪迴……解脫煩惱就是解脫輪迴。
您可以查閱兩個詞兒,一個是分段生死,一個是變易生死。
菩薩要解脫的輪迴,是見思惑的輪迴,塵沙惑的輪迴,無名惑的輪迴……
只不過,菩薩所說的煩惱,不是一般人所說的煩惱而已……
當人就好好琢磨人的事兒,別操菩薩的心!
王言。
大師。何者如來自在。
答言。
大王。沙門瞿曇有十自在。
一者 命自在。
二者 心自在。
三者 物自在。
四者 業自在。
五者 生自在。
六者 如意自在。
七者 信自在。
八者 願自在。
九者 智自在。
十者 法自在。
大王當知。
得上甘露 名 命自在。
能知一切惟是一心。名 心自在。
於虛空中攬成珍寶。名 物自在。
遠離一切煩惱及習無明諸使。名 業自在。
於深禪定解脫三昧三摩拔提隨意迴轉。名 生自在。
於一切行自然而行。名 如意自在。
於諸入中得自在觀。名 信自在。
即生心時 現前成就一切諸事。名 願自在。
身口意業以智為本。名 智自在。
現住平等真如法界無垢實際。名 法自在。
大王當知。
遠離殺生 無嗔害心。是 命自在因。
平等心舍一切事物求大菩提。是 物自在因。
三業所作清凈無染。是 業自在因。
以菩提心攝諸善根。是 生自在因。
舍諸一切供養恭敬禮拜讚歎 象馬車乘施與眾生。是 如意自在因。
常說三寶教化眾生。是 信自在因。
稱諸一切眾生所求應時給與。是 願自在因。
常行法施 不為利養名聞恭敬。是 智自在因。
常為眾生說諸如來及諸眾生 真如平等 法身為體 非飲食身。是 法自在因。
大王當知。
得命自在故。對治一切生死怖畏。
得心自在故。對治一切煩惱怖畏。
得物自在故。對治一切貧窮怖畏。
得業自在故。對治一切惡道怖畏。
得生自在故。對治一切生縛怖畏。
得如意自在故。對治一切追求怖畏。
得信自在故。對治一切謗法怖畏。
得願自在故。對治一切心念縛怖畏。
得智自在故。對治一切疑刺怖畏。
得法自在故。對治一切大眾怖畏。
大王當知。沙門瞿曇。畢竟成就如是自在。是故我言。無有過失。
而說偈言
瞿曇修正行 為利諸群生
是故諸法中 一切得自在
念護諸眾生 不行殺盜心
是故於財命 生處常自在
常行禪法施 永斷諸惡因
心業無障礙 生處常自在
常念菩提本 不惱眾生心
讚歎三寶福 廣利諸眾生
三業依智行 心常住法界
生處意信願 智法常自在
心靜,靜心,就可以輪迴,
「菩薩的解脫」是境界,現身報。而境界無限,命有限,轉輪迴。
「解脫」一詞,就是脫離束縛而得自在的意思,解的是惑業的繫縛,脫的是三界的苦果。《注維摩詰經》卷第一,僧肇師云:「縱任無礙,塵累不能拘,解脫也。」如此,解脫便得自在了,想得自在需要修行解脫。可見,菩薩的解脫自在與超三界輪迴,是一件事,不是兩件事。惟超三界出輪迴是修行的結果,而解脫自在在不同的語境,可以指修行的方法,也可以指修行的目標、修行之結果。
我們人所說的煩惱,都是從無明而來的。無明可發生無量惑業,不但是人,眾生都是因為不明白解脫自在需要踐行真實的道理,以至於起心動念都在造業,造了業就要受報——造善業受善報,造惡業受惡報——於是在六道流轉,顛顛倒倒,才在天上逍遙,福報享盡又掉到地獄裡去了。《楞嚴經》云:「精研七趣,皆是昏沈諸有為相,妄想受生,妄想隨業。」大意謂,精研地獄、餓鬼、畜生、人、神仙、天、修羅此七趣,都無非是一種昏沈的諸有為相,俱是有形有相,由妄想所生,又因為眾生各個的這種妄想,隨業報而受生,「眾生不識本心,受此輪迴,經無量劫,不得真淨」。這個「不識本心」「不得真淨」造出的煩惱,可謂大到極點的束縛了。【總之,說無、說不取、說舍,但為破執,非舍其法。三執既離,則三空齊朗,三障全銷。生死涅盤,兩皆不住。】故,菩薩解脫自在,可生可死、可不生不死可輪迴再世,和我們凡夫福報或寂滅的層次確實不一樣,您看有人乘、天乘、聲聞乘、緣覺乘再到大乘的漸進過程,您看有色天無色天的漸進過程。我們目前可能無法體會到解脫自在的感受,但依因緣和合可以體會到苦集滅道的感受。加油師兄。—末學個人粗漏的感悟,僅供參考
解脫輪迴,就是解脫一切煩惱心。因煩惱心才造輪迴業的,隨業流轉,苦苦相循。
在於生死不為污行,住於涅槃不永滅度
謝謝邀答!
菩薩是"菩提薩埵"的略稱。華譯為「覺有情」,就是能自覺又覺他的有情。在這裡指出了修行菩薩道的兩個目的。亦即自利和利他。因此,菩薩的解脫肯定不是針對我們一般人眼中的煩惱。
有謁語道「只說出家堪悟道,誰知成佛更多情。」你以為菩薩就沒有煩惱了。錯了。菩薩是世間最有情的人,只不過這個「情」已不是我們俗世間理解的那個情。菩薩的情是對有情的平等慈悲。同時,從某種情況講,菩薩也是最煩惱的人。因為他們會根據自己的發願重新投胎入世,以度有緣的有情眾生。而安於十惡,堪於忍受諸苦惱而不肯出離的娑婆世界之眾生,哪有那麼容易度盡的?
修菩薩道是不是為了擺脫輪迴之苦呢?當然是。但在達到八地菩薩果位前,菩薩也會有隔世之迷。即使是大菩薩也會化身應現世間。做種種形態的人,去救度在生死海中輪轉的有情眾生。這就是所謂的「外現眾生像,內懷菩薩行。身為末法人,心行正法事」。所以菩薩們都是「過來人」。只不過,菩薩的輪迴與我們一般人的輪迴不同。菩薩的輪迴是根據自己的發願而來的,是為了普度眾生而來的。我們一般人的輪迴是根據各自業力糊裡糊塗而來的,是在生死流轉中受因果規律而來的。
真正的菩薩是「在於生死不為污行,住於涅槃不永滅度。」與聲聞乘、緣覺乘不同,菩薩雖然征悟,了脫生死,卻不離人間,甚至,不離三惡道,以一切眾生相來度一切眾生。在外表上,他同普通人一樣,有血有肉,有喜怒哀樂,有妻子兒女,一樣要工作,要吃飯。但他卻能夠以凈覺心,不取幻化及諸靜相,解脫了身心障礙。
所以,我最後的總結回答是:一切有情修行的意義固然是為了脫生死,了斷煩惱。但走菩薩乘的真正解脫之道是在解脫了自身身心障礙後運用自如,來度化更多的眾生。這才是真菩薩、真解脫。
所謂菩薩,也假分N個級別,六度萬行也是根本煩惱種性。若以為有眾生可度有佛可成,則未全通,更無自在可言
其實這倆是一回事,只要你在六道中,無論欲界色界無色界,都必有無明,無明既是迷惑,有迷惑自然有煩惱。六道輪迴是因無明而有。破除無明,就沒了迷惑煩惱,也就出了六道輪迴。
以下摘自《維摩詰經導讀》——宗薩仁波切
維摩詰接下來的話也非常重要,特別對我們而言。我們之中有多少人認為,我們至少應該發願精進修行佛法,以便達到證悟?可能有相當多的人都這麼想。但請諸位想一想:「證悟」意味著什麼?在內心深處,你認為證悟是什麼?你渴望證悟,是因為你認為它像一個無限期的長假嗎?一個永不結束的假期,在其中你不需要再去排定約會或忍受輪迴中所有的喧囂與忙亂?你是否認為「證悟」就是什麼事都不用做?
維摩詰的意思似乎是說,如果認為證悟是「跨越」、「擺脫」、「完成」或「越過」輪迴的旅程,這種想法就是錯誤的。如果我們想像最終的成就是稱為涅槃的一種證悟的境界,那也是錯誤的。一切事物從無始以來就無染、清凈並且超越二元。所以,認為我們需要去令某人證悟或令某事清凈,那是大錯特錯。而且,如果彌勒的觀點不同的話,維摩詰會說:
「……你在欺騙這些天人!別這樣做!別讓這些年輕的天人男女認為證悟像是一個永不結束的假期……」在果阿 (Goa) 或夏威夷,「並非如此!何況,沒有任何真正的菩薩想要獲得這種證悟,因為沒有任何真正的菩薩會想要永遠什麼都不做。」
我想他是對的。只要想像一下,在夏威夷休一個長達十二年的假期就知道了。捫心自問,你能在威基基 (Waikiki) 海灘上漫步多少回而不感到厭倦?你不斷地購買太陽眼鏡的熱情可以持續多久?你可以對多少個品牌的防晒面霜感到興奮?要經過多久,在夏威夷十二年什麼都不做,才會變成一場噩夢?由於所有這些道理,維摩詰才接著說:「你不應該把證悟說成是一個最終的目的地。不要這麼說而欺騙了這些年輕的天人!」
「 證 悟 並 不 僅 是 從 你 的 身 體 或 心 中 解 脫, 證 悟 是 從 所 有 的 依 附(reference)、標記或符號中解脫。」
「證悟完全無所依附,它超越了依附。」
「證悟不能被主觀的心識所定義。」
「證悟不能被製造、造作或編造出來。」
「證悟不是自我欺騙的相信。」
「證悟不是期待或願望的副產品。」
「證悟超越了所有的見地。」
「證悟不能被希求,你怎麼能希求解脫呢?」
「證悟既非放棄,也非獲得;它超越了執取與執著。」
「證悟是了知一切事物都平等。」
菩薩也有輪迴,只不過他們輪迴養生的那些佛土世界裡已經沒有三惡道,因此苦惱比較少。
我是這麼理解的。阿羅漢都得斷了煩惱才能成為阿羅漢。菩薩比阿羅漢更高一個層次阿羅漢的境界是什麼?「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不受後有」什麼意思?就是煩惱已經斷了,不會再有輪迴,他這一生過了就不會再來了,去哪了?自己看佛經去!說了菩薩比羅漢更高一層次,區別是什麼?羅漢若遇人毀謗、打罵,阿羅漢馬上就自行滅度,而菩薩卻對其如慈母,不停的幫助教化眾生,如自己的母親,有什麼好的先給兒子兒子,不想自己過的好不好,菩薩也是這樣的,如慈母憶子啊!菩薩的境界是不可思議的,好比廁所里的蟲怎麼知道咱們的境界,咱們現在連薄地凡夫都算不上。什麼是薄地凡夫?煩惱很淺薄的凡夫我現在煩惱還很深重啊!一起共勉,努力努力!不白此過一生。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