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狼煙真的是由狼糞燒出來的嗎?如果不是,為什麼叫狼煙?


狼煙其實就是烽煙,之所以叫狼煙,是因為中國北方游牧民族通常被中原人認作狼、擁有與狼有關的各種傳言所致。譬如匈奴傳說是單于之女下為狼妻,繁衍成國。突厥傳說,少年與母狼交配,母狼下生十子,各為一姓。蒙古就更不必多說了,也是有狼的崇拜的。

烽火台每天都要有值班人員,且值班人員要求必須有家室在後方,以求忠誠可靠。檯子高聳,佔據險要、顯眼的位置。邊遠地帶每三十里一個烽火台,要求必須是相互可以望見,如果望不見,則不必拘泥於三十里。台與台之間要能夠明顯看到對方升起的煙火。

烽火台上,有三個突灶,又有柴籠。

每天早晨和晚上報平安,點燃一個突灶,名為「平安火」。

有警報,需警惕,點燃兩個突灶。

見遠方有煙塵,似乎是有來敵,則點燃三個突灶。

明確看見了敵人軍隊,則燒柴籠。

燃燒的材料,白天與夜晚不同。

白天冒煙,名叫「烽」。

夜晚燒火,名叫「燧」。

起煙常備材料,有艾蒿、葦條、雜草,或有牛馬之糞,均是就地取材(烽火台下有羊馬圈、倉庫等)。廣漠之中,還有沙柳、梭梭草等。根據北宋官修的軍事著作《武經總要》的說法,這些東西,要混雜起來用,才有更好的效果。

如果看不見該烽火台點平安火,也不見起狼煙,則極有可能是台中「烽子(即值班人員)」被敵軍抓去或殺害。

雨霧天看不見烽火怎麼辦?

烽子中有專門的腳力兵,放現在就是運動健將,跑著或者騎馬前往前一個烽火台探視。幾個烽火台下來,離開大霧區域即可繼續利用烽火台傳遞消息。許多朝代還有許多隱秘的「烽號」,各種組合代表不同的含義,烽子只能傳遞,不知詳情,詳情只有烽帥知道。

總之,狼煙這東西,與狼糞無關。狼糞燒不出濃重的煙來,比起牛馬糞和雜草,太難搜集。烽火台上的兵總共才六個,一個傳信兵,五個烽子,時刻警惕,日夜倒班候望,不可能下了班還要滿世界去撿狼糞。


兩種解釋:

一種是古人用狼糞當引火物,所以叫狼煙。古代邊疆地廣人稀,找牛糞什麼的比較困難,而北方野狼比較多,所以就用狼糞做引火物。

證據主要是古代文獻,比如:

唐朝-段成式《酉陽雜俎》:「狼糞煙直上,烽火用之。」

北宋-陸佃《埤雅》中:「古之烽火用狼糞,取其煙直而聚,雖風吹之不斜」。

北宋-錢易云:凡邊疆放火號,常用狼糞燒之以為煙,煙氣直上,雖烈風吹之不斜。烽火常用此,故謂『堠』曰『狼煙』也。

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狼腸直,故邊塞以狼矢為煙。

明朝-戚繼光《紀效新書》卷十七《守哨篇-草架法》云:「伏覩祖宗墩法舉狼煙,南方狼糞旣少,煙火失制;拱把之草,火燃不久,十里之外,豈能目視!」

唐朝-李筌《太白陰經》載,烽火台上須置「炮石壘,水停,水瓮,生糧,乾糧,麻蘊,火鑽,火箭,蒿艾,狼糞,牛糞」


《武經總要》載宋代制度亦於烽台上「安火筒,置水罌,乾糧,麻蘊,火鑽,蒿艾,狼糞,牛羊糞」另外,古代的狼很多,從戚繼光的文獻里,可以看出,明朝時北方的狼還很多.

但是狼糞是燒不出濃煙的,顏色還不如普通草原炊煙濃黑。所以就帶出另一種解釋:

狼是古代匈奴、突厥、吐蕃等 少數民族的圖騰,其軍隊被中原人稱為「狼兵」,所以為中原報警的烽火被稱為「狼煙」,意思就是狼來了。

有種觀點認為古人用狼糞來解釋狼煙主要是由於中原人對狼的厭惡。用來向人們解釋為狼來了。古人書所留下來的大部分書籍都為政府所允許的書。很多解釋都是為了更好的統治。

鄙人以為,可能是古時早期邊防確有使用狼糞做火引,不過隨著點火技術提高引火物逐漸被其他取代,但名號被保留下來,對於古代兵役制度士兵普遍為農耕出生教育程度不高的情況下,其名稱意義確有警示作用,也比較霸氣。

閱讀補充:

烽火到底燒的是什麼?

荒漠上生長著胡楊、紅柳、 羅布麻、芨芨草、白茨、駱駝草、甘草、旱蘆葦、梭梭等,主要還是就地取材。


古代人又不養狼,像古代邊防哨塞趕上敵方襲擾烽火狼煙燒幾個月都是常有的事情,哪來的那麼多狼糞可燒?而且狼跟狗一樣吃肉,糞便不像牛糞馬糞那麼乾燥,缺少植物纖維不易燃燒,黏糊糊的晒乾了也沒多少。。。嘔,不說了,太噁心了。


推薦閱讀:

法律史推介書單?
歷史上有哪些道不同不相為謀的故事?
為什麼唐朝的人們以胖為美?為什麼僅僅這一個朝代是這樣?
有哪些歷史上有名的交通事故?
請問歐洲古代君王是否有類似於中國這樣「抄家」或「貶謫」甚至「誅九族」的行為存在?

TAG:歷史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