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 | 重讀《心井。新井》
重新閱讀新井一二三的作品,是因為整理舊文時看見9年前關於本書的短評,但因為多年未讀,短評又寫得很抽象,已經遺忘書中內容,只記得很喜歡,還因此一口氣買了她其它多本著作,所以重溫此書,獲得的卻超乎預期。在讀書前,我一直習慣先了解作者的背景,9年前是被她傲人的學歷吸引,現在卻發現她在書寫這本作品的當時,與現在的我非常相似——在中國留學多年,還去了北美居住,最後回到東京,帶著新生的兒子,同時育兒並寫作;這使我對她創作的心境有大量的共鳴。一般來說,我不喜歡以感性口吻寫作,但這本書是散文作品,又比較隨性,以太過理性的筆調分析反而不適宜。
本書是報紙專欄的散文集,篇幅雖短卻簡潔有力。全書分成四個部分:描寫家人的【心井在東京】、描寫朋友故事的【新井的朋友】、書寫育兒生活的【生命的郊區】和抒發感觸的【日本的青空】。她書寫身邊的人事物,格局雖小卻深入人心;例如她說,「從小喜歡寫文章或畫畫的孩子,往往因為現實生活太難堪,於是要逃避到另外一個、別人不能來干涉的世界裡去。」想想小時候的情形,甚至至今每次當我專註於創作,都是同樣的理由。她在「鶴和龜」這篇文章的最後一句寫到,「墳墓是為了家族的,離開了家族制度的女人,連長眠之地都很難有。」巧妙地道出了許多已出嫁或離婚的女性的煩惱:此刻也許無所謂飄泊,但最後的最後,能歸向何方?她也寫出了我生活中的困境、人際關係的苦惱、對未來的煩惱,看這些文章的同時,突然覺得,令我糾葛的七情六慾,竟在十多年前、另一個國家的人生上同樣發生,我的困擾也就不那麼寂寞了。
新井的措辭、章法或表述方式都很含蓄,不論是表達社會現況,或討論嚴肅的時代問題,都有著溫潤的氣質,不像許多女性主義作家那麼咄咄逼人,屬於有修養而內斂的高級知識分子。【心井在東京】這個篇章內所有的文章,都是從側面來書寫她的母親,在其中一篇文章中,她提到母親就是她寫作的理由,她雖說不敢直面恐懼,但用這樣迂迴的方式處理,是一種高明的寫作方式。她不直接書寫她的母親,但從描寫整個家族以及其他周遭的人、發生過的事件,讓讀者在腦中漸漸的建構出她母親的形象,比起直接描寫來的更立體。【新井的朋友】們基於她自身的背景,都是十分國際化的、小有成就的知識分子,但都背負著各自的悲劇。比其家族篇章帶出的時代感、生命思考,這些身邊故事多少有些社會學與心理學的意味。
【生命的郊區】是一個我多年前毫無感覺,現在卻有最大共鳴的段落。在成為母親前後,生活方式、思考模式、價值觀的轉變,她與我的想法如此貼近,但我卻無法像她描述得如此細緻;推薦所有知識分子類型的新手媽媽都可以閱讀這個篇章。【日本的青空】是唯有周遊列國再回到故鄉的學子才能有的感觸,不只是近鄉情怯,而是更多不可名狀的情懷。
每一本書都有適合的讀者,或是適合閱讀的時候,9年前的我雖然體會了文字的美好,卻還沒有足夠的閱歷,不能感受到今天的共鳴,為了彌補之前短評的虧欠,特撰此文。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