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一起讀(89):一道邏輯題
剛剛做了一道邏輯題,感覺很開心,跟大家分享一下。
題干:
一個教授邏輯學的教授,有三個學生,而且三個學生均非常聰明!
一天教授給他們出了一個題,教授在每個人腦門上貼了一張紙條並告訴他們,每個人的紙條上都寫了一個正整數,且某兩個數的和等於第三個!(每個人可以看見另兩個數,但看不見自己的)
教授問第一個學生:你能猜出自己的數嗎?回答:不能
問第二個,不能
第三個,不能
再問第一個,不能
第二個,不能
第三個:我猜出來了,是144!
教授很滿意的笑了。
請問您能猜出另外兩個人的數嗎?
請多思考一會兒(友情提示:答案不唯一)。
這裡多放一些空行,以免你不小心看到答案。
如果思考完了,往下拉。
下面是我的解法,最後是答案。
第一輪前提:A猜不出來!
推論1:B≠C
原因:每個人都能看到兩個數,自己頭頂的數可能是這兩個數的和,也可能是這兩個數的差,如果看到的兩個數相等,其差為0,而自己頭頂的數是正整數,不可能為0,於是知道自己頭頂的數必然是那兩個數的和。但是A猜不出來,可見B和C不相等。
這是解這個題的核心思路:在每一輪「某人猜不出來」的時候,思考什麼情況(滿足什麼等式)他能猜出來,並把讓他能猜出來的條件等式變為不等式,作為已知條件用於後續推理。第二輪前提:B猜不出來!推論2:A≠C
原因:與推論1原理相同,不贅
推論3:A≠2C
原因:已知B≠C(推論1),這個已知條件在什麼情況下有用?因為這輪是B來猜,面對A和C兩個數字,B不知道自己的數字是A與C的和還是A與C的差,假如這個已知條件能讓B知道「我肯定不是他倆的差」或者「我肯定不是他倆的和」,排除掉一種可能,B就能猜出來了。
當A和C滿足什麼條件的時候,B≠C這公式,能讓B知道「我肯定不是他倆的差」?答案是,當「他倆的差」就是C的時候,因為B≠C,所以B≠他倆的差。那有兩種可能,可能是A=2C,可能是A=0,後一種不成立,略去。當A和C滿足什麼條件的時候,B≠C這公式,能讓B知道「我肯定不是他倆的和」?答案是,當「他倆的和」就是C的時候,因為B≠C,所以B≠他倆的和。那只有一種可能,就是A=0。略去。
綜上,根據B≠C,可知A≠2C。這是解此題的基本思路:用「把我上次猜過之後出現的,有關我數字的新不等式,把這不等式改為等式,把等式兩個未知數相加並用等式除我之外的另一個未知數表示,這個和如果與第三個數相等,我這輪應該就能猜出來了」。不像人話?解釋一下:把B≠C改為B=C,兩個未知數相加B+C用C表示為2C(因為B=C),如果A=2C,B就能知道我肯定不是加數!我如果是加數我就等於C!騙鬼呢!我肯定是和!我是A+C!但是B沒有歡呼「我知道了」,可見A不是2C……第三輪前提:C猜不出來!推論4:A≠B
原因:與推論1原理相同,不贅
推論5:B≠2A
推論6:A≠2B
原因:與推論3原理相同,不贅
推論7:B≠1.5A
原因:把A≠2C(推論3)改為A=2C,兩未知數相加為A+C,用A表示(強調一遍,哪個人猜的時候,都找上次自己猜過後新出現的不等式,兩個未知數相加後不保留自己,這裡是C猜,就找有C的不等式,兩邊相加後用不是C的未知數來表示)為1.5A(A=2C所以A+C=1.5A),如果1.5A=B,C就知道我肯定不是加數!我如果是加數我就是0.5A!騙鬼呢!都說了A≠2C!我肯定是和!我是A+B!
但是C沒有歡呼「我知道了」,可見B≠1.5A……
第四輪前提:A又猜不出來!尋找上次A猜過之後出現的信息里,與A有關的不等式,找到6個(即上次A猜過後出現的全部新不等式),即推論2至推論7,把它們依次應用上面的「套路」,得6個新推論,即:推論8:B≠2C(由A≠C推出)
推論9:B≠3C(由A≠2C推出)推論10:C≠2B(由A≠B推出)推論11:C≠1.5B(由B≠2A推出)推論12:C≠3B(由A≠2B推出)推論13:C≠5/3B(由B≠1.5A推出)
第五輪前提:B又猜不出來!
尋找上次B猜過之後出現的信息里,與B有關的不等式,找到10個(即上次B猜過後出現的全部新不等式),即推論4至推論13,把它們依次應用上面的「套路」,得10個新推論,即:第六輪前提:C猜出來了!天亮了!顯然,這輪該出現16個式子(6 + 10),蒼天有眼,C猜出來了,還記得吧咱們說過「如果那啥我就能猜出來了」的「那啥」是啥來著?就是把上兩輪出現的不等式變等式,兩未知數相加並用「非我」表示,這式子如果與第三個未知數相等,就知道老子不是加數是和!根據推論8至推論23,得知使C恍然大悟的AB關係有以下16種可能(為方便,用比例表示):推論14:C≠2A(由A≠B推出)
推論15:C≠3A(由B≠2A推出)推論16:C≠1.5A(由A≠2B推出)推論17:C≠2.5A(由B≠1.5A推出)推論18:A≠3C(由B≠2C推出)推論19:A≠4C(由B≠3C推出)推論20:A≠1.5C(由C≠2B推出)推論21:A≠5/3C(由C≠1.5B推出)推論22:A≠4/3C(由C≠3B推出)
推論23:A≠8/5C(由C≠5/3B推出)至此已很清楚,每輪得出的新不等式數量,是上兩輪的不等式數量之和(類似斐波那契數列的1,2,4,6,10...),原因就是每個「上次我猜完後又出來的新不等式」都能推出一個新的不等式,而上次猜完至今,中間相隔兩輪。
1.A:B=3:2
2.A:B=4:33.A:B=3:14.A:B=5:25.A:B=4:1
6.A:B=8:37.A:B=1:38.A:B=1:49.A:B=2:510.A:B=2:711.A:B=3:412.A:B=4:513.A:B=3:514.A:B=5:815.A:B=4:7
16.A:B=8:13
因為ABC都是正整數,而C是144,上面的16個式子中算出非整數的就要舍掉了,剩餘5個:
3.A:B=3:1 得出A為108 B為36
7.A:B=1:3 得出A為36 B為10810.A:B=2:7 得出A為32 B為11212.A:B=4:5 得出A為64 B為8013.A:B=3:5 得出A為54 B為90
這就是最後的答案。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