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年前深夜的那場戰鬥,我們本不該輸。

上面這張照片真實地記錄了85年前——1931年9月19日,日本侵略軍,吹著軍號得意洋洋進入瀋陽城的情景。

就在前一天的深夜,發生了九·一八事變: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關東軍安排下,鐵道「守備隊」炸毀瀋陽柳條湖附近日本修築的南滿鐵路路軌,並栽贓嫁禍於中國軍隊。日軍以此為借口,炮轟瀋陽北大營,根據衝突爆發的日期,史稱九·一八事變。

九一八事變是中華民族偉大抗日戰爭的起點,從這一天開始,艱苦卓絕的14年抗戰(6年局部抗戰,8年全面抗戰)正式拉開序幕。

提起九一八,網上一種流行的說法是:幾十萬東北軍,被幾萬鬼子打得潰敗,那麼歷史的真相到底是怎樣的?九一八的主戰場是瀋陽(當時叫做「奉天」),因此我們研究九一八,需要聚焦在瀋陽這個城市來研究。

  • 九一八爆發時瀋陽城的雙方軍隊人數的對比

東北軍全稱「國民革命軍東北邊防軍」,是當時中國唯一一支海、陸、空編製齊備的地方軍隊:

東北易幟後,東北軍編成步兵25個旅、騎兵6個旅、炮兵10個團。

1930年9月,入關9個旅及配屬(騎兵3個旅及炮兵、工兵等),常駐平津。

1931年7月,為討伐石友三的反蔣反張戰爭,又將3個旅、炮兵2個團共8萬人調進關內。

「九一八」事變前夕,留駐東北的步兵12個旅、騎兵3個旅和省防旅,合計正規軍16.5萬人、非正規軍4萬人,總計約20萬人

但是,當時駐紮在瀋陽的軍隊並不多。負責瀋陽城城防任務的只剩下公署衛隊的一個營,再加上黃顯聲(東北義勇軍的締造者之一)指揮的警察,以及東北海、空及憲兵司令部的警衛,總人數約為3000人,缺乏與正規軍作戰的戰鬥力。

在瀋陽駐防的正規軍只有王以哲的陸軍獨立步兵第七旅,主要駐守在北大營(位於瀋陽城北4公里),這支部隊是當時東北軍王牌精銳部隊。全旅按編製應該有約10800人左右,實有人數約8000餘人,戰鬥兵約6000-7000人

第七旅的軍官素質相對當時國內大部分軍隊而已,明顯較高,多為陸軍大學、保定軍校、東北講武堂、高等軍事研究班等畢業,也有少部分留學日本步兵學校、日本士官學校和甚至英美法等軍事學校回國的。而且,旅長王以哲為了提高軍官的戰術水平,還成立了「步兵研究班」輪訓低級軍官和有文化的士兵,士兵訓練也嚴格按照日本制式訓練進行的,可以說,總體來說,該旅官兵素養較好。

至於日軍:

九一八」事變爆發前,日軍在東北的正規軍大約為1.5萬餘人

第2師團為甲種裝備師團,全師團約1.04萬人,其中該師團的步兵第29聯隊共888人駐紮在瀋陽城外;

獨立守備隊:這是一支日俄戰爭後就成立的用於東北地區日控鐵路守備的軍隊。共有6個大隊,每大隊4個步兵中隊,每中隊160人,約4000餘人;

另外,還有旅順要塞部隊和重炮兵大隊等約2000人;

輔助部隊:在鄉軍人(日本退伍軍人和預備役軍人)和警察等輔助部隊約1萬餘人;

合計:日軍總兵力約2.7萬人。

而當時負責進攻瀋陽城的主力日軍共有三支部隊:獨立守備隊第二大隊600多人(主攻北大營)、步兵第二十九聯隊888人(主攻瀋陽城)、獨立守備隊第五大隊(駐在鐵嶺)600多人(主攻北大營),加上日軍動員的在鄉軍人,總人數大約是3000多人,同時日軍還緊急要求第二師團的主力前往瀋陽增援。

7000多名東北軍對陣3000多名日軍,以及正在趕往瀋陽的第2師團主力,應該說並不佔據絕對優勢,此時唯一的選擇是迅速打退先頭日軍的進攻,控制住瀋陽城,整合全城所有軍力,才有機會與正在趕來的第2師團主力對抗,這樣的話,瀋陽城也不會在9月19號就淪陷。

然而,由於執行不抵抗政策,駐守在北大營的獨立第7旅7000多名(620團1個營駐守皇姑屯,621團的3個連駐守東大營)守軍被日軍擊潰。根據獨立第7旅事後統計,該旅在北大營陣亡官兵149人(軍官5人),傷186人(軍官14人),失蹤483人。而日軍僅僅是付了陣亡士兵2人和負傷23人(軍官4人)的輕微代價。

  • 對比九一八爆發時雙方軍隊裝備

在九一八事變過程中,雙方主要採用輕武器——步槍、輕機槍和手榴彈等,因此簡要比較一下當時雙方的主力輕武器。

東北軍獨立第7旅作為王牌部隊,相比國內其他軍隊,裝備並不差。以基層連隊裝備為例,每連裝備七九步槍120支,捷克式輕機槍12挺,擲彈筒12具,自來得手槍7支(軍官使用),手榴彈按每位士兵4個裝備。

東北軍單兵裝備的七九步槍又稱「遼十三年式步槍」,外形和當時的毛瑟步槍相似,內部機構和日本三八式步槍類似,槍重4.27公斤,是當時東北軍隊的主要武器,東北淪陷後,這種步槍成為偽滿洲國軍隊的單兵制式武器。

但是,如果跟日軍相比,七九步槍性能要敗下陣來,日軍當時裝備的單兵步槍是三八式步槍,它屬於當時世界範圍內的先進步槍,因此在單兵步槍方面,日軍佔優。

而在輕機槍方面,東北軍主要裝備的是捷克式ZB-26輕機槍,而日軍主要是十一式歪把子機槍。兩者相比,捷克式機槍略勝。

至於其他單兵裝備,比如擲彈筒,日軍在1929年就已經研製出八九式擲彈筒,但是從資料來看,在1931年還沒有大規模裝備,因此不進行比較。

總之,單看輕武器裝備,東北軍第七旅並不落後日軍太多,除此以外,第七旅每團有直屬重機槍連、迫擊炮連和平射炮連各1個,其中重機槍連,裝備馬克沁重機槍12挺,迫擊炮連,裝備82中型迫擊炮6門,而平射炮連,裝備遼14年式37毫米平射炮4門。

除此以外,東北軍獨立第七旅在編製之外還臨時配屬戰車隊1個,擁有輕型坦克12輛。老將沒有查到具體的坦克型號,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歐洲各國曾經向東北銷售了一大批剩餘軍火,其中東北軍在1921年曾經從法國購入了一批FT-17戰車,或許,獨立第七旅裝備的就是這批FT-17戰車。

這款1917年由法國雷諾Renault公司研發的戰車,被稱為世界上第一款現代坦克,它是最早配備旋轉式裝甲炮塔的坦克——炮塔在頂部,發動機在尾部,駕駛員在前部,直到今天世界上絕大多數現代坦克都是採用這種布局。

這批FT-17戰車曾經是東北軍的大殺器,但是在918事變後,大多落在日本關東軍之手。下圖中日軍用鐵路運輸FT-17坦克。日軍FT-17坦克的編號通常為3位,且都是以「1」開頭。而這輛FT卻是「84」,推測很可能是被繳獲的原東北軍裝備的FT坦克。

下圖FT-17的編號是105,符合日軍FT坦克編號規則,當然也可能是日軍繳獲的東北軍坦克,重新編號的結果。從外表上看,該坦克已經被拆除了武裝。

其實日軍對FT-17其實並不陌生,早在1919年,日軍也進口了13輛配備機槍或者火炮的FT-17坦克,日軍命名為「甲型戰車(Ko Gata Sensha)」。

而在85年前的那個夜晚,日軍可沒有什麼坦克!因為直到9.18事變後,日軍才臨時組建了一支坦克部隊,裝備了FT-17、NC1(應該是1925年左右訂購了10輛)和鬼子自產的89式中型坦克,用於侵佔我中華大好疆土。

說了這麼多,老蔣想說的是:

東北軍以如此精良的裝備,如果在85年前那個夜晚,如果沒有該死的不抵抗的命令,如果保持足夠的警惕,拚死血戰,打退不到1000人的日本獨立守備軍第二大隊,歷史會重寫。

可惜,歷史不能如果...

歷史既然不能如果,我們又怎能遺忘?

遺忘,就是背叛!

推薦閱讀:

二戰中波蘭亡國的命運是不是無論如何都沒法改變的了?
唐納德川普的霧月十八
《舊制度與大革命》:革命真的只發生在壓迫最深的地方嗎?為何改革會引起革命
美國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深層原因是什麼?
剛剛看完《辯護人》,我想問一下,軍法大於憲法嗎?

TAG:历史 | 军事 | 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