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影推薦001)《釜山行》:人沒有想像中那麼堅強。

很平靜地看完了《釜山行》,最大的感受

不是對喪屍撲面而來的心驚肉跳;

不是對那些煽情畫面的感動流淚;

也不是對觀眾們最津津樂道的人性善惡的二元論的驚艷;

而是對於導演在人在災難面前無能和脆弱的刻畫讚嘆不已。

這種刻畫其實是很難的,稍不留神便淪為和國內三流恐怖片一般的笑柄,《釜山行》這部影片給我的感覺卻是將這種刻畫用到了深處。

其實不光是《釜山行》,韓國很多電影也都是如此 ,讓觀眾覺得影片中的人物的智商瞬間下線,愚笨得活該去死,但卻更顯真實。

最為典型的便是《追擊者》這部影片,片中主人公警察的愚笨讓本來都快逃出魔爪的女人慘遭嫌疑人殺害,當我們處在上帝視角的時候,恨不得鑽進影片中大罵男主人公你怎麼能這麼蠢,但等我們冷靜下來設身處地地想一想以後,突然發現,當時的情況下,男主人公能做到那種地步,已經算是一名很優秀的警察了。

這就是韓國影片比較個性的一點,回歸現實,很多第一眼看起來很傻逼的舉動,事後想想,這才是生活中最常遇到的狀況。

接下來我就列舉一些影片中被觀眾第一眼看上去很「低智商」的人物。

女乘務員:在遇見第一個變成喪屍的姑娘時,驚恐地癱在地上,眼睜睜得看著卻不逃跑。

一整節車廂的年輕人:看到這麼詭異的一個場景,甚至見到女子被咬,居然都一直坐在那傻傻地問:「幹什麼,幹什麼呢?」

年輕白衣女子:被拍醒後,目睹了男乘務員被咬死的慘景,愣在角落裡不開溜,彷彿在等著被咬。

看到這些場景的時候,很多人會想,這些人物智商為0啊,就算看不出這是恐怖的喪屍襲擊,至少能產生強烈的危機感吧,再怎麼吃驚,也得邁開步子趕緊開溜啊,坐的傻坐在那,癱的癱在那,等死么?

但站在上帝視角的我們設身處地地想一想,就會發現,這些場景恰恰是最合理最真實的場景。

普通民眾不是特種兵,沒有那麼強的應變能力。

現實當中,不少靦腆的人第一次上台演講,都會渾身不受控制的顫抖,當想到這些的時候,我們就會理解女乘務員一下子癱在地上,白衣女子靠在角落,明知危險即將來臨,還癱在那不逃跑的行為。

身體在遇到強烈的刺激下,絕沒有你想像中那麼聽話。

讓我們再換個場景,想像上課的時候,教室里一個學生突然狠狠撕咬另一個學生,這時候我們的反應。

我們也會待在教室傻傻地看著,絕不會搶著逃離教室。

為什麼?因為我們身邊正常的同學有幾十個,而撕咬人的學生只有一個,所以我們會有很強的安全感,這麼多人在這,又有什麼好怕的呢,同時還會在意別人的感受,一個人冒失地逃出教室,會不會給留在教室的其他人一種膽小和發神經的感覺?

想到這兒,我們也會理解為什麼女乘務員被女人騎在頭上咬著,走了近半節車廂,大傢伙都只是好奇的抬抬頭觀望。也明白了幾節車廂弄出這麼大動靜,居然還有一大群人愣在那兒觀望的原因。

中途各位好漢英勇打怪的場景就不多描述了,人們在短暫的驚恐之後,就會習慣這種恐怖的環境,恢復正常的行動力,甚至超常的行動力。畢竟短時間見慣了大量的生死,人的膽量也會變大。

接下來就是到後期主要人物陣亡的時候,其他人的陣亡都算合理,就是大叔的陣亡和男主人公的陣亡給人的感覺有點拉低智商。

大叔前期關門的時候是兩個手推的。

在支撐不住的時候,居然把手放到了門邊上,卧槽,門邊上可是一堆喪屍的嘴巴在等著,果不其然,被門邊的喪屍咬到了。

而男主和自私鬼喪屍搏鬥的時候,居然用手捂住喪屍的嘴,這真是送人頭。

但上帝視角的我們其實也不能苛求太多,要注意一點,體力透支問題

大叔當時是在和門外的一堆喪屍拼力氣,一直僵在那兒,換你和一個普通人扳手腕五分鐘,中途一口氣都不松,能不能堅持下來?至於和一堆從飛機上跳下來都不死的喪屍拼力氣,能不能保持良好的思考能力和判斷能力,顯而易見。

至於男主人公在大戰喪屍之前,可跑了一場馬拉松。

抱著孩子負重跑完還沒喝水休息,這樣的情況下和喪屍決鬥,智商被拉低送人頭我想也是情有可原的。

這就是被很多人吐槽的槽點,人物智商集體下線,但在我看來,這些人更像是有血有肉的人,我們身邊的普通人,而不是美國大片中那一個個身手敏捷的超人。

對於人在災難下無能和脆弱的刻畫,還有一點不可不提,那就是普通人對於上層者階層決斷的無力抗拒。

和其他韓國災難片相似,《釜山行》強調的是「人禍」,而不是「天災」。

無論是之前的《漢江怪物》,《流感》,還是如今的這部《釜山行》,災難的起因往往是人為造成的,實驗室的化學廢料流入漢江,造就了食人的怪物;偷渡者的不法行徑,造成了一整座城市的人陷入死亡危機,拯救了一家瀕臨破產的生化公司,整個國家遭受喪屍屠戮。

而在災難爆發的時候,韓國政府上層官員給人的映像往往是這幾點:

1.上層官員在災難徹底爆發之前,往往不重視這些不起眼的徵兆,並且嘲笑那些感知到危險,前來示警的普通人,等到危機爆發之後,拋下民眾,帶著家人坐直升機開溜。

2.為了確保上位者自己處於絕對安全的境地,不受災難的波及,對於已爆發災難的地區實行隔離,無差別的隔離,比如《流感》之中,將健康人和病人關在一起,這樣做的後果便是火上澆油,進一步擴大災難。

3.粉飾太平,通常打著「避免群眾不必要的恐慌」的旗號,切斷隔離區與外界的通訊,進一步加深隔離區倖存者們的孤獨和絕望。

4.當事情已經嚴重到了「紙包不住火」,無法收拾的地步,上位者們「犧牲一小部分人成全整個國家」的「正義」宣言便出現了,對於隔離區的人進行凈化(也就是屠殺)。

這就是韓國政客和上位者在韓國災難片中通常扮演的角色,幫助災難掐滅倖存者們的希望。

而普通人此刻便充當了閃耀人性光輝的英雄角色,然而,英雄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倖存者最終的存亡其實還掌握在那些處在安全高地上的掌權者手裡,這不得不說很殘忍,但也很現實。

在《釜山行》的末尾,有幾個畫面大家不會忘記。

要不是女孩的歌聲碰巧讓士兵們確認了其是否感染,最後的結局就是歷經艱險沒死在喪屍手裡的婦女和兒童,死在了士兵的手裡,死在了當權者的決斷下,諷刺吧。

很多人吐槽,如果結局寫成這樣也太噁心了吧,導演會被噴死的。

這些人大多還是沒怎麼接觸過韓國的電影,其實像這種「正不勝邪」的噁心結局,韓國電影有很多部,取材自1981年「釜林事件」的《辯護人》,正義律師辯護到了最後,還是沒能阻止冤案的發生,取材於華城連環殺人案的《殺人回憶》,警方到最後也沒能把殘忍姦殺十多位女子的真兇緝拿歸案,兇手逍遙法外……

正是這些噁心的結局,揭露出一個我們不願意相信的真相,現實往往比想像中要殘酷得多,我們所崇拜的英雄其實也很無能,也很脆弱,從來沒有所謂的主角光環存在。

作者:星夜行

鏈接:怎樣評價韓國電影《釜山行》? - 星夜行的回答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
推薦閱讀:

在這個全民娛樂的時代,應不應該維護某些文化符號的嚴肅性?

TAG:电影 | 文化 | 韩国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