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榮耀和權柄(物質,權力和道德)----第二章<闡明宗旨>第六節/共十三節
第六節 人的榮耀和權柄6.1 榮耀的慾望
獲得榮耀的方式有多種多樣,本書將榮耀分為三個部分:物質的榮耀,權力的榮耀和道德的榮耀。我們再回顧一下第一章所描述的各個階層獲得榮耀的生活方式:
貧民階層生怕別人看出他們因貧窮而物質上不滿足,精神上不快樂。所以他們物質上追求廉價且大量,而精神上追求在外人面前盡量表現得開心。
中產階級由於其工作如螺絲釘一樣具有可替代性,使其在自己的身份地位上存在焦慮。在物質能夠滿足基本需求後,他們在物質上追求社會認可的身份和地位的象徵:房子車子手錶包包,而精神上則追求無誤性和專業性以獲得工作上的認可。
上層階級由於其物質豐富,有閑理論開始顯現:他們在精神上追求復古和藝術,在物質上則以花錢在不必要的地方以顯示其地位。
頂尖層次則完全遵循自己的內心生活,精神上完全自由,愛人如己,無憂無慮,不再需要物質來顯示自身層次。
馬克思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膾炙人口,那我們就首先來看「物質的榮耀」。
6.2物質的榮耀6.2.1 富人
我們來談談耶穌的財富觀,耶穌對於財主的言論最有名的是下面這段經文:
馬可福音 10.23~10.25 耶穌周圍一看、對門徒說、有錢財的人進神的國是何等的難哪。門徒希奇他的話。耶穌又對他們說、小子、倚靠錢財的人進神的國、是何等的難哪。駱駝穿過針的眼、比財主進神的國、還容易呢。
這句通常被人用來指責財主,也即有錢和天國是相互違背的。富人進不了天國,窮人才能進天國。路加福音這段經文更加明顯:
路加福音 6.20 耶穌舉目看著門徒說、你們貧窮的人有福了。因為神的國是你們的。
Lookingnat his disciples, he said: "Blessed are you who are poor, for yours is thenkingdom of God.「
馬太福音 5.03 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Blessed are the poornin spirit, for theirs is the kingdom of heaven.
耶穌真的是這個意思嗎?馬可福音里耶穌第一次說「有錢財的人進神的國很難」,門徒很希奇。耶穌立馬又增加了一句話來進一步解釋前面的話,即「倚靠錢財的人進神的國」很難。「有」變成了「依靠」,耶穌的意思是僅僅倚靠錢財是不能進天國的。那還要倚靠什麼呢?
路加福音 4.03~4.04 魔鬼對他說、你若是神的兒子、可以吩咐這塊石頭變成食物。耶穌回答說、經上記著說、「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口裡所出的一切話。」
還需要「神口裡所出的一切話」,也即神賜予的一切公理。我們看路加福音6.20和馬太福音5.03的英文,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都有poor即貧窮這個詞,但馬太說的是poor in spirit,和合本翻譯成虛心是不對的,應該翻譯成「精神上貧窮」。也即精神上貧窮的人有福了,因為神的國是你們的。我們再參照下面這段經文:
路加福音 12.16~12.21 就用比喻對他們說、有一個財主、田產豐盛。自己心裡思想說、我的出產沒有地方收藏、怎麼辦呢。又說、我要這麼辦。要把我的倉房拆了、另蓋更大的。在那裡好收藏我一切的糧食和財物。然後要對我的靈魂說、靈魂哪、你有許多財物積存、可作多年的費用。只管安安逸逸的吃喝快樂吧。神卻對他說、無知的人哪、今夜必要你的靈魂。你所預備的、要歸誰呢。凡為自己積財、在神面前卻不富足的、也是這樣。
馬太福音 6.19~6.21 不要為自己積攢財寶在地上、地上有蟲子咬、能銹壞、也有賊挖窟窿來偷。只要積攢財寶在天上、天上沒有蟲子咬、不能銹壞、也沒有賊挖窟窿來偷。因為你的財寶在那裡、你的心也在那裡。
耶穌的真實意思是,單單在地上積累金錢是不行的,金錢要化做慾望的滿足和精神的快樂。而人的財富是靠勞動換取的,本來應該今生享受,但是人為了積累金錢而失去了應有的享受,死時又與財富分離,所以在神面前不富足。路加福音12.16~12.21的比喻形象地展現了財主僅僅依靠金錢,最後人離世而錢並沒有給靈魂帶來快樂的故事。
所以耶穌並不反對財物,耶穌反對的是在地上積累財物。
多馬福音 97 耶穌說:「父的國就像一個女人扛著滿滿一罐子吃的。走在路上,離家還有一段路程,罐子的耳朵壞了,吃的在女人的身後流落了一路。但女人自己不知道,她以為罐子里還是原封不動滿著的,她沒發現任何意外。當她進了她的墳墓的時候,她放下罐子,發現那罐子是空的。」
多馬福音的比喻也形象地展現了人類現實的生活,比如人們省吃儉用買了房子,人們認為房子是固定資產,花再多錢買也是「保值」的。但是死亡到來的時候,人們發現房子並不真正屬於自己,自己只是活著時使用房子。
所以人們認為「擁有錢財」是一種榮耀,是建立在不考慮死亡的基礎上的。當考慮死亡之後,人們會發現,「積攢錢財直到死亡」實際上是一種虛假的榮耀。人類「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物質本質上不屬於人類,人類只是在活著時使用物質。所以活著時「將物質都化為快樂」才是真正擁有了物質,才是真的榮耀。
馬太福音 5.05 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Blessed are the meek, for they shall inherit the earth.
「溫柔」meek應該翻譯成溫順,「承受地土」inheritnthe earth應該翻譯成「擁有世界」。即順從神旨意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將真正擁有世界。既然神規定人類「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人類就要順從神的旨意;承認自己只有物質的使用權,人類才能真正享受物質帶來的快樂,而不是為擁有物質而煩擾勞累。
佛教則用「有為法」和「無為法」來解釋物質的榮耀:
《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有為法就是認為在世界上能夠有所作為,比如攢下財富。但是積攢財富的代價,是人的辛苦和勞累,就像多馬福音中扛著罐子的女人。而無為法就是人在世界上什麼也帶不走,也即進了墳墓,發現罈子是空的。「須菩提,一合相者,則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釋迦認為普通人「貪著其事」:人類試圖永遠佔有本質上不屬於自己的物質,以為物質是自己的,一生為之勞累煩擾;沒有享受物質的快樂,死亡時離開物質,並不是真正的富有。
而物質也並不是憑空就能積累的,財富的背後是人類的操勞。回顧人類的歷史,當貧富差距過大時,社會就會發生變革,進行財富的重分配。「富不過三代」這個俗語就說明了保持財富的困難。富人在擁有財富的同時,也在為保持財富而煩擾勞累。馬雲發自真心地說:「我有生以來最大的錯誤就是創建阿里巴巴,我沒料到這會改變我的一生。我希望有機會去到世界上任意一個國家,在那裡平靜度日。我不想談論商業,不想工作。」而xxx在接受俄羅斯電視台專訪時也感慨地說:「承擔我這樣的工作,基本上沒有自己的時間。今年春節期間,中國有一首歌,叫<時間都去哪兒了>。對我來說,問題在於我個人的時間都去哪兒了?當然是都被工作佔去了。」財富領袖和政治領袖同時感覺到工作佔去了個人的時間,奪走了個人的自由。馬克思說:勞動不是自願的而是強加給我們的,我們感到痛苦而不是幸福。通過參與資本主義的勞動,我們從我們自己異化了,我們只是在空閑時間才感覺自己像人。即使是最富有的人,依然因為「異化的勞動」而感到痛苦。
6.2.2窮人
那耶穌對於窮人的看法是什麼呢:
馬可福音 14.03~14.07 耶穌在伯大尼長大痲瘋的西門家裡坐席的時候、有一個女人、拿著一玉瓶至貴的真哪噠香膏來、打破玉瓶、把膏澆在耶穌的頭上。有幾個人心中很不喜悅、說、何用這樣枉費香膏呢。這香膏可以賣三十多兩銀子賙濟窮人,他們就向那女人生氣。耶穌說、由他吧,為甚麼難為他呢,他在我身上作的是一件美事。因為常有窮人和你們同在、要向他們行善、隨時都可以,只是你們不常有我。
馬太福音 11.04~11.05 耶穌回答說、你們去把所聽見所看見的事告訴約翰。就是瞎子看見、瘸子行走、長大痲瘋的潔凈、聾子聽見、死人復活、窮人有福音傳給他們。
耶穌說,常有窮人和你們同在,只是你們不常有我;窮人我有福音傳給他們。給窮人的福音是什麼?給窮人的並不是稠濟的錢,而是福音。給窮人的福音是:人類生而具足,窮人只需要用好自己本來就有的東西,就能夠變為富有。
多馬福音 03 但如果你們不知曉你們自己,你們便住在貧困中而且你是那麼貧困。(節選)/ 29 耶穌說:「如果肉體的存在是出自於精神,這是一個奇蹟。但若精神的存在是出自於肉體,它是一個奇蹟中的奇蹟。事實上,我驚異於如此巨大的財富竟然讓它的家極度貧困中。」
但是如果以自己的身體和慾望為恥,那就會陷入真正的貧窮;人類守著肉體這樣一個無窮的寶藏,卻不使用它。人類只要發現自己的身體和慾望都是潔凈的,就能夠得到無窮的享受和快樂。
6.2.3 財富分配
貧富差距如何消除呢?再來看下面這段經文:
路加福音 12.13 ~12.14 眾人中有一個人對耶穌說、夫子、請你吩咐我的兄長和我分開家業。耶穌說、你這個人、誰立我作你們斷事的官、給你們分家業呢。
多馬福音 72 有人對耶穌說:「叫我的兄弟與我分割我父親的財產吧。」他回答那人:「喔-先生,誰使我成為一個分家產的了?」耶穌轉向他的門徒說:「我不是一個分割者,對不?」
耶穌不解決物質分配的問題,而是將大家的物質聚攏起來,使人們不再為物質而煩擾。《使徒行傳》中早期基督教就是這樣的:使徒行傳 4.32 那許多信的人、都是一心一意的、沒有一人說、他的東西有一樣是自己的、都是大家公用。物質的總量並沒有變,只是改變了形式,卻使人人都從物質的競爭中解放出來,變為享受物質。人們跳出各自所處的階級,全部上升為最頂尖層次。
那如何才能夠使富人將錢拿出來呢?靠的是神的權柄,神規定了人的死亡,也規定了物質本質上就不屬於人類。死亡會迫使人類不再以積累錢財為榮耀,而是以使用錢財換取快樂為榮耀。而人類積累錢財也是被迫的,由於對身體的羞恥導致的婚姻制度,使得人類陷入了自相競爭的狀態。不佔有錢財,會造成自己的自然慾望得不到滿足。將錢財拿出來會使人類面臨危機感,只有去除人們的危機感,才能促使人類拿出錢財。
馬太福音 13.45~13.46 天國又好像買賣人、尋找好珠子。遇見一顆重價的珠子、就去變賣他一切所有的、買了這顆珠子。
用新的社會形式「天國」代替舊的社會形式,「凡物公用」的制度給人們以安全感,使得人類無需相互競爭。保持自然平衡,從中獲得無窮的食物使得人類無需為食物操勞。取消婚姻制度,以自己的身體為潔凈,使得人類性慾滿足。人類只有確保自己的自然慾望能夠滿足,才會願意將錢財和物質公用。而當人類認識到,自己真正需要的一切「本自具足」,人類就能從「異化」的勞動中解脫出來。人類不再為了滿足慾望而被迫勞動,而是在自然慾望滿足之下自由地探索世界。當人類獲得慾望滿足和自由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會從相互競爭轉而相愛。
6.3 權力的榮耀
關於權力,尼采是這方面研究最深的哲學家,他認為「權力意志」是人的本質。人的一切行為和活動都是權力意志的表現。比如在地上積累財產,是為了獲得使用物質的權力;政治的高位,是為了獲得控制他人的權力;婚姻實際上是為了獲得性權力。
可是積累物質和獲得高位,使得人類被迫相互競爭,如果自己沒有物質和地位,就會在競爭中落入被控制的局面,從而失去自由。人類社會由平等走向了階層,而各階層之間的鬥爭,使得人類自相殘殺,自相仇恨。對於積累物質,上文已經說過,擁有物質的權力屬於神,人類只有使用物質的權力;而只要改變社會形式,人類就可以從物質的競爭和束縛中解脫出來。而對於高位的權力,看看耶穌的說法:
馬太福音 23.11~23.12 你們中間誰為大、誰就要作你們的用人。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
約翰福音 14.30 以後我不再和你們多說話、因為這世界的王將到,他在我裡面是毫無所有。
亞歷山大大帝尊敬每日無所事事的第歐根尼,馬雲不想談工作,xxx發現工作佔據了所有私人時間。雍正皇帝是歷史上最勤奮的皇帝,可《雍正王朝》的主題歌卻唱到:「一心要江山圖治垂青史,也難說身後罵名滾滾來。有道是人間萬苦人最苦,終不悔九死落塵埃。」馬雲發現金錢過多後,自己只是代社會管理金錢,變成了「金錢的傭人」。權力控制他人的同時,也使自己失去了自由,而失去自由就是階層下降的象徵。所以耶穌說,「這世界的王,在我裡面是毫無所有。」可是當人類都在爭奪權力時,如果有人放棄爭奪,就會陷入被控制的局面。所以人類又一次因權力陷入了共同被迫競爭的局面,而一切的罪惡也由此開始。
性權力則體現得非常隱晦,美劇《紙牌屋》引用王爾德的話來闡述性權力,「世界上的所有事情都是關於性的,但性本身除外,性是關於權力的。」人類沒有性自由實際上有兩方面的原因:
(1)被迫沒有性自由,(2)主動放棄性自由。
被迫沒有性自由,很好理解,比如在古代中國因為性自由違反法律,所以女人被迫守貞。而對於男人,則是雖然希望性自由,但是性權力是需要物質換取的。
而主動放棄性自由,則是為了換取其他的權力。女人放棄性自由來換取控制男人的權力。一來可以獲得貞潔的榮耀,二來可以用性來控制男性,從而獲得物質財富的控制權。女人通過偽裝和欺騙來獲得權力,婚姻制度就是女人的手段之一。托馬斯阿奎那說:「通過婚姻,男人屈服於他老婆的權下,使自己從自由人成了奴隸。這種奴役呀,是世上最最苦惱的。」女性是天生的政治家,她們為了利益共同約定,決不能讓男性輕易得到性,這樣才能保證用性控制男人獲得成功。看看耶穌的觀點:多馬福音 105 耶穌說:「凡知道父親和母親的會被稱作婊子生的兒子。」耶穌說得非常直接,婚姻中的女人才是真正的婊子。女人仇視出軌,小三和娼妓,實質的原因是這些行為動搖了自己的利益。女人牢牢地把控著自己的性權力,甚至還出現過婚內強姦這樣的說法,女人結婚了以後依然希望用性來要挾男性。所以網路上說「只有女人才能看出誰才是真正的婊子」。而這些女人最後怎麼樣呢?馬太福音 6.02 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女人以為自己獲得了物質,卻失去了性的自由和滿足。女人以為自己控制了男人,實際上自己也被婚姻限制,失去了自由。物質是屬於神的,女人虛偽一生,最後換來一場空,一生從未做過一天真實的自己。
而男人主動放棄性自由,則也是為了高位。公眾一致要求政治人物必須道德良好,但人們也發現貪污腐敗的官員幾乎都存在「包二奶」的行為。而為了獲得天主教神父的位置,宗教人士放棄了性權力,卻經常爆發出「孌童」的醜聞。為了高位,人類共同失去了性自由的權力,政治人物尤其不得不這麼做。所以馬基雅維利在《君主論》中說:君主必須是一隻能認識陷阱的狐狸,同時又必須是一頭能使豺狼驚駭的獅子。庶民總是容易被表裡不一的君主欺騙,因此君主應當十分注意,千萬不要從自己的口中溜出一言半語不是洋溢著美德的話語,並且注意使那些能看得到他,聽得到他談話的人都覺得他非常仁慈,守信,寬大,人道,正直和虔誠。事實上,對於一位君主來說,根本就沒有必要具備我們前面列舉的那些所有的良好品格,但是表面上卻又必要顯得具備這一切品格。而耶穌則稱希律為狐狸(希律是當時的政治領袖)。路加福音 13.32 耶穌說,你們去告訴那個狐狸說,今天明天我趕鬼治病,第三天我的事就成全了。人們為了使自己慾望得到滿足,使自己獲得更多的自由而被迫爭奪權力;而政治人物在得到權力後,則只能被迫說謊來獲得人們的支持。
女人依靠婚姻來控制男人,而男人也依靠婚姻制度來控制女人,「綠帽子」是結婚的男人最在意的尊嚴問題。這顯然遭到了女人的反抗,正面公開的反抗得不到社會的支持,女人則暗地裡反抗。既然男人限制女人的自由,那女人也限制男人的自由;婚姻中的夫妻一生都在為「出軌」相互監視和控制雙方,使得雙方都失去了自由。夫妻雙方一生都在說謊,雖然一輩子生活在一起,實際上從未了解真正的對方。
多馬福音 81 耶穌說:「讓他生長而富有的成為國王,但讓控制權力的他退出它(即指神的國)。」
人類生而富有具足,但是人類如果希望爭奪權力而奴役他人,人類就會陷入了痛苦和操勞;而爆發的矛盾產生了階級和戰爭。在爭奪權力的過程中,所有人都受了懲罰。男女雙方的性慾都不滿足,也都喪失了自由。權力的競爭使得人類不再相愛,而是相互競爭和限制。
6.4n道德的榮耀
在第一章第一節「社會各階層的生活」中,我們詳細介紹了各個階層自以為可以獲得榮耀的道德:比如貧民階層以節儉勤勞為美德,中產階級以正確無誤為美德,上層階級以慈善為美德。而在第二章第三節「善惡」,我們已經詳細剖析了道德,最後將道德歸結為慾望。
尼采也是研究道德的大師,他敏銳地將道德分成了兩類,奴隸道德和主人道德。奴隸道德的特徵是:自我否定、謙卑、憐憫。節儉勤勞,害怕犯錯,善良,禁慾實際上都是奴隸道德。奴隸道德自我否定,否定人類的慾望和真本,以假裝的道德為榮耀,奴隸道德的背後是虛偽和痛苦。主人道德的主要特徵是:自我肯定、驕傲、主動。肯定自己身體和慾望的潔凈,拒絕虛偽而肯定自己的真實,按本心生活並以此為榮耀,主人道德的背後是真實和快樂。
奴隸道德能夠獲得人類承認,是因為奴隸道德使得一部分人類放棄了自己的權力。人類為了獲取利益和權力,而在表面上推崇奴隸道德。宣傳「節儉勤勞」和「禁慾」,誘使人們放棄物質權力和性權力,從而使自己的權力不被侵犯。
人類以為善良能夠獲得榮耀,實際上道德的榮耀是虛妄的。福音書中耶穌反覆說「不要假冒為善」。人類誤以為世界上有善惡,為了虛假的道德導致自身慾望不滿足,喪失自由。
6.5n本節總結
物質的榮耀,權力的榮耀和道德的榮耀都是人類自以為的榮耀,耶穌稱之為「人的榮耀」。約翰福音n5.41~5.44 我不受從人來的榮耀。但我知道你們心裡、沒有神的愛。我奉我父的名來、你們並不接待我。若有別人奉自己的名來、你們倒要接待他。你們互相受榮耀、卻不求從獨一之神來的榮耀、怎能信我呢。
擁有物質的榮耀是虛妄的,因為物質不屬於人類,人類卻終生為之煩擾痛苦。權力的榮耀是虛妄的,限制他人自由的同時也失去了自己的自由;權力的爭奪使人類陷入了共同操勞的局面,實質上人類無需操勞,神創造的自然循環養活了所有的生物。道德的榮耀是虛妄的,因為對於人來說世界上根本沒有善惡,一切都是慾望;人類因道德而慾望不滿足,導致了痛苦和各種罪惡。耶穌說人應該求神的榮耀,那什麼才是神的榮耀呢?
再來看佛教,釋迦有一個稱號就是「世尊」,意為世間最尊貴者。《大本經》中記載佛陀出生時,墮地行七步,無人扶侍,遍觀四方,舉手而言:天上天下,唯我為尊。佛陀的尊貴到底在哪裡呢?《大本經》中的故事雖然經過了神化加工,但是意思並沒有改變,「無人扶持」是說人類生而具足,「唯我獨尊」,是說人類生而高貴。
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在第一章中,我們發現看不見的頂層不工作,只接受上一輩的遺產。而人類實際上生來就無需工作,只需要接受上帝的恩賜,按真本生活,就是最高榮耀,也即神的榮耀。與擁有物質的榮耀相對的是「本自具足」,基督教稱為「你們所需用的、你們的父早已知道了。」與權力的榮耀相對的是「解脫」,基督教稱為「自由」。與道德的榮耀相對的是「真本」,基督教稱為「回到小孩子的式樣」。下一節我們詳細探討下神的榮耀:具足,自由,真本,相愛。
上一篇:自然慾望的潔凈和滿足----第二章 闡明宗旨 第五節/共十三節 - 知乎專欄
下一篇:神的榮耀和權柄----第二章 闡明宗旨 第七節/共十三節 - 知乎專欄
回到目錄:《基督教,佛教和哲學的統一》書籍和專欄介紹--永久置頂 - 知乎專欄
《基督教,佛教和哲學的統一》上半冊(宗旨和基督教部分)已完成,下半冊(佛教與哲學部分)脈絡已完成,正在寫作中。全書約100萬字,售價100元;僅有電子圖片版,通過郵箱發送,沒有紙質實體書。僅購上半冊57萬字,售價50元。購書請加微信號sunonefly,不購書請勿擾,交流可用私信知乎。以上文章出自作者即將出版的書籍《基督教,佛教和哲學的統一》,版權所有,轉載務必經過作者本人同意。
推薦閱讀:
※成聖之路——成聖的源頭
※這群人在歐洲被虐待了兩千年,只因為他們寫了一本書
※專題一:塔納赫(Tanahk)之律法書,創世紀第六章——挪亞和方舟(1)
※「以色列」,名字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TAG:基督教 | 圣经 | 尼采Nietzsch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