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蓋茨再次面對巨大爭議,IUCN、多國政府、NGO、科研機構聯名抵制基因驅動技術

編者按:在剛剛結束的2016年世界自然保護大會(World Conservation Congress,9月1日-10日召開)上,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多國政府代表、NGO、科研機構,以壓倒性優勢投票通過了暫時禁止基因驅動技術在物種保護領域的相關研究,直到IUCN對其影響進行充分評估之前。投票結果以公開信的形式發布。

基因驅動技術又稱為「基因突變鏈式反應(mutagenic chain reactions),是一種在野生種群中快速傳播特定性狀的方法。基因驅動技術通過種群交配來傳播「自私基因」的遺傳指令。

換而言之,就是通過改變物種基因的方式,讓該物種只保留我們認為「好」的基因,如有必要,直接進行「種族滅絕」。例如,如果一項基因驅動技術導致種群只繁殖雄性後代,那麼這個種群將很快因為沒有雌性配偶而崩潰。說白了,就是以改變或滅絕一個物種為目標,去徹底解決目前面臨的由該物種帶來的問題。

這種技術將使人類成為「造物主」,賦予科學家們打斷並引導某一物種進化方向的「上帝之力」。雖然對於解決問題本身來說,這可能具有一勞永逸的效果。但是,隨著而來的「蝴蝶效應」造成的惡果可能比問題本身更嚴重,因為此舉可能對現有生態系統產生巨大衝擊,甚至滅絕某些物種。

目前,關於基因驅動技術的爭論,激烈程度不亞於對轉基因生物(GMO)的爭論,最終也將帶來全球影響力。因為正如轉基因生物一樣,基因驅動也將影響我們共同生活的地球環境。

近日,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Bill and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新聞發言人布萊恩·卡拉漢(Bryan Callahan)稱,蓋茨基金會將對「進攻瘧疾」(TargetMalaria)項目追加3500萬美元投資,總投資達7500萬美元(約合4.9億RMB)。這是迄今為止對基因驅動技術的最大額投資。

「進攻瘧疾」是由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領導的一項利用基因驅動技術對瘧蚊DNA進行絕育改造的計劃。如果將這種「轉基因瘧蚊」放歸自然,這項技術可能會使瘧蚊種群滅絕,從而阻止瘧疾的傳播。

去年,當倫敦帝國學院和其他組織的科學家在實驗室研究中,首次成功對蚊子種群實現基因驅動技術,迅速引起了全球範圍關於基因驅動技術安全性的激烈爭論。

據卡拉漢稱,新追加的投資款項將幫助「進攻瘧疾」計劃繼續探索其他有潛力的構想,並開始規劃後續有關生物安全性、生命倫理、社群參與和監管指導的問題,基本上是大量的基礎工作。蓋茨基金會將這項技術看作「風險賭注」,結果不一定會成功;然而一旦成功,將有效地徹底消滅瘧疾。

據蓋茨基金會早先稱,計划到2029年能夠有一項基因驅動技術通過並用於非洲部分區域的現場使用。然而,比爾·蓋茨(微軟公司的創始人)在今年夏天的最新評論中透露出滿腔熱忱的預言:實現這項技術(基因驅動)有可能只需要兩年。

除了消滅瘧疾,基因驅動技術能用來消滅「入侵物種」。「入侵物種」一旦出現,將奪取當地生態系統控制權,導致本土物種的滅絕,如蚊子、老鼠、蟾蜍或者魚類。

「島嶼保護組織」(Island Conservation)的發言人希斯·帕卡德(Heath Packard)稱,考慮到世界島鏈的90%都受到嚙齒動物的入侵,其願意考慮這項技術。該組織之前通過毒餌的方法消滅了一些島嶼的老鼠,包括加拉帕格斯群島(the Galapagos)。然而,毒餌消滅老鼠的方法成本昂貴、在大島嶼難以實施,並且對其他物種也有潛在風險。

雖然小鼠不如大鼠入侵問題嚴重,但是它們依然「攻陷」了太平洋中途島環礁(Midway atoll),而那些監控到它們捕食信天翁的在線視頻也激怒了鳥類愛好者。據帕卡德說,基因驅動老鼠計劃目前正在德州農工大學、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以及美國農業部進行。該組織希望提議管理者在四年內進行場地試驗。

然而,這項足以消滅物種的技術,引來了來自各方的激烈質疑,其激烈程度絕不亞於轉基因生物(GMO)。

就在剛剛結束的2016年世界自然保護大會(World Conservation Congress,9月1日-10日召開)上,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各國政府代表、NGO、科研機構,以壓倒性優勢投票通過了暫時禁止基因驅動技術在物種保護領域的相關研究,直到IUCN對其影響進行充分評估之前。投票結果以公開信的形式發布。(公開信原文鏈接請移步至:synbiowatch.org/wp-cont

來自全球的知名科學家和環境專家也對本次投票結果表示支持:「從道德層面上看,物種保護領域目前還容不下基因驅動技術。該技術可能產生的後果還沒有得到充分驗證,將造成的倫理及社會影響也沒有科學評估,我們認為,基因驅動技術目前無法成為物種保護的工具。」

與會的團隊當然也包括從事基因驅動技術研發的專家們,比如來自美國的非政府組織Island Conservation,他們就準備在一個小島上釋放基因驅動技術改造的老鼠,來徹底消滅島上的鼠害;另外,來自夏威夷大學的一個團隊為了保護蜜旋木雀,正在研發基因驅動蚊子,來對抗禽類瘧疾。

本次會議在夏威夷瓦胡島舉行也有著特殊意義。之前,美國軍方曾在夏威夷進行過轉基因作物的測試,現在又輪到基因驅動技術。夏威夷不該被看做是「風險評估實驗室」,或者「試驗性技術測試場」。這裡畢竟生活著大量居民,而且誰也無法保證基因驅動技術產生的惡果不會「漂洋過海」嫁禍給地球上的其他大陸。

地球之友協會(the Friends of the Earth)主席艾里希·皮卡(Erich Pica)在一項反轉基因(anti-GMO)運動簽署的聲明中稱:「在解決生物多樣性損失的問題中,基因滅絕技術(指基因驅動)是一種錯誤的、危險的方法。」該運動(anti-GMO)認為基因去驅動技術是一種不計後果的方法。而包括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MIT Media Lab)凱文·艾維特(Kevin Esvelt)教授在內的研究者也曾呼籲基因驅動研究更透明化、公開化,並試圖警告,這類轉基因瘧蚊若意外釋放可能引起的遺傳性「生物泄露」(bio-spill)風險。

在今年早些時候的一項報道中,華盛頓美國國家科學院、工程院和醫學院指出,目前基因驅動技術還沒有做好環境釋放的準備,但卻規划了進行基因驅動安全測試必須遵守的步驟。蓋茨基金會稱,會遵守這些相關建議。

但在7月4日紐約舉辦的「福布斯400富豪慈善峰會」(Forbes 400 Summit on Philanthropy)上,比爾·蓋茨曾表示,有些人認為通過基因技術幹掉一些蚊子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但他不這麼認為。他同時還表示,目前對於基因驅動技術的法規還「不明確」,也不知道幹掉一些蚊子會需要怎樣的法律流程,但不管怎樣,他說,「我將在兩年內部署這一技術」。

「人們現在反正又不吃蚊子,而且我們要消滅的瘧蚊只是蚊子家族中很小的一類,」蓋茨說道。「畢竟,它們不像蝙蝠等其他生物種群那麼關鍵。」

實際上,蓋茨基金會已與蚊子「死磕」了數年。今年4月,蓋茨在一篇博文中如此形容蚊子這種生物:「它們是全世界最危險的動物。」因為由它們傳播的疾病每年殺死72.5萬人,是被毒蛇殺死人數的14倍,是被獅子殺死人數的7000倍!

正如蓋茨基金會新聞發言人布萊恩·卡拉漢表示:我們需要一些能終結遊戲的革命性技術,而基因驅動技術正是這樣一種技術。

參考:Bill Gates Doubles His Bet on Wiping Out Mosquitoes with Gene Editing

Genetic 「extinction」 technology rejected by international group of scientists, conservationists and environmental advocates

Forbes Welcome


推薦閱讀:

教你分辨靠譜和不靠譜的基因檢測
你的孩子會成為馬雲還是博爾特?—— 時下最火爆的「基因檢測」能不能告訴你?
基因的神奇:通過血液了解你的年齡?
WeGene微基因:原來我們不是北京猿人和元謀人的後代。(第一次做WeGene基因檢測,有優惠碼)

TAG:基因 | 转基因 | 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