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的本源是什麼?千萬別被分母迷惑(薦讀和點評)
01-29
作者:李迅雷
來源:首席經濟學家論壇鏈接:投資的本源是什麼?千萬別被分母迷惑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
記得張五常曾在一本書中寫過這樣一件事情,對我印象很深:有一天,他的導師帶領他和其他同學去一個無人島,讓他們計量海灘上某一塊石頭的重量和體積,而他們沒有帶任何計量工具。這怎麼能計量呢?其實,這個世界本身就沒有什麼計量單位,所有的尺度都是人類編製出來的。 如今,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數字化時代,所有的東西都可以被量化,而且被重複量化、衍生量化,於是本應該便於認清事物面目的計量工具,有時反而掩蓋了事物的本來面目,或者被顛倒了。 從投資者的角度看,被各種指標迷惑的現象也不在少數,尤其是被分母迷惑。但美國的標普500,無論是市盈率的中位數還是平均數,都是20倍。說明人家畢竟是成熟市場,估值呈現正態分布。中國是銀行大市值、高收益,很多中小市值股票的PE都被平均了。
被平均的案例真是太多了。比如,說某個行業很有發展前景,分析師們就會把美國的人均消費額與中國做比較。但若中國的人均汽車擁有量要達到美國水平,則全球的石油就不夠用了。 又如,有人會說,溫州的人均GDP要低於浙江平均水平,所以溫州的房價是虛高的。但他有沒有想過,溫州人很多人是外出做大老闆,給別的地方貢獻GDP了,但把收入匯到溫州,故溫州的人均GNP很高啊。 所以,我們不要被那些看似有道理,實則不合理的數據說迷惑。 GDP作為分母常會騙人股票市值是股價乘以股數,如果股份數量少,即便股價高,其市值也不會大。截止1月15日,A股的證券化率約為67%,美國則大部分時間在100%以上。
但問題是中國的股票發行是受管制的,在過去21年中,先後有9次暫停新股發行。而美國等成熟市場是開放的。故不能把一個受管制的股市的證券化率與成熟市場作簡單比較。 如何避免被分母迷惑:認清大趨勢 在過去15年中,重配房地產應該是最為成功的投資方式之一。但不少人對於持續上漲的房價提出質疑,認為房價過高,不值得投資。其依據就是房價收入比,或房價租金比。比如,上海的房價這個數據不會騙人,但作為分母的收入,卻容易騙人。 因為是全國的有錢人到上海來買房,你就不能用上海人的收入作為上海房價的分母,而是上海人與外地購房者的加權平均收入。更何況官方公布的收入是不含灰色收入的。 同樣,房價租金比相當於股市裡的市盈率,50倍的房價租金比意味著租金回報率只有2%。你覺得投資房地產不划算?但問題是,你買房的目的是為了追求房價升值收益還是租金?如果是前者,那你就不用考慮租金了。 過去15年的最大教訓就是,房價一直漲,租金一直低。租金低的原因是因為房價漲。 在人民幣貶值趨勢形成的今天,很多人準備去海外配置資產,其中房地產是首選。但發現很多人還是會把房價租金比當做投資的重要依據。 那麼,我覺得需要反思的是,如果你在國內是因為看到房價租金比過高而放棄了購房念頭,那麼,到國外購房就不應該犯同樣的錯誤。 在人口老齡化的今天,海外不少地方的房價租金比很低,就是因為房價下跌的緣故。房價下跌原因是因為當地人口在老齡化,在減少。所以,投資應該選擇未來人口會不斷流入的城市,所謂流動創造價值。 上海、北京、深圳等大城市的房價之所以一升再升,就是因為一輪又一輪的人口流入。在海外投資,同樣還是要選擇未來移民會不斷集聚的地方,儘管這些地方的房地產「市盈率」已經很高了,但成長性卻是更重要的指標。投資的本源是什麼?一起回到張五常所提到的無人島上,回到問題的原點,這樣,答案就不言自明了。就不會被各種數據和指標所迷惑。永嘉點評:沒有任何的理解,也不需要任何的理解,答案就在我們心中。不被某些數據所迷惑和干擾就能讓我們看清本源,看清我們想知道的。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