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簡約至上-互動式設計四策略》-讀書筆記

  • 簡單並不意味著欠缺或低劣,也不意味著不注重裝飾或者完全赤裸裸。而是說裝飾應該緊密貼近設計本身,任何無關的要素都應該予以剔除。
  • 那些產品的說明書好像在說:「看看吧,我們為了向你解釋明白已經費盡了心機,如果你還不明白,可能就是你的問題了。」於是,他們就有了一種偽裝的絕好方式,因為他們把失敗的責任都推給了用戶。問題在於,大多數用戶根本不會看使用說明,他們只想拿過來就用。
  • 操作嚮導把一件事分成幾個步驟,企圖以此達到簡化的目的,但實際上,嚮導意味著剝奪了用戶的控制權,所以人們才會感覺受到了嚮導的限制,設計一個簡短的嚮導也許能管用,但嚮導過程越長,體驗越差。
  • 描述要點的兩種方式:無論是設計整個web站點還是設計一個下拉菜單,都需要對什麼是簡單的體驗有一個認識,這個認識將成為判斷自己是否保持簡單的一個標準。

1.簡單而迅速的方式用一句話把它寫出來,包括我要設計什麼、要遵循哪幾條設計規則,盡量使用最簡單的術語。然後,再面對設計功能對照表而猶豫不決時,我就會暫時停下來,問我自己:「做這個表是為了什麼?」這個描述是我判斷設計是否簡單的基準。在做一些比較小的設計(如大型網站中的一個頁面)或者在我多多少少了解設計背景的情況下,這種方式都是很奏效的。

2.更好而花費時間更長的方式是描述我希望用戶擁有什麼體驗。具體一點兒說,就是描述用戶的使用情景,以及我的設計怎麼滿足用戶在該情景下的需求。在設計一些大型項目時(比如整個網站或移動設備),這種方式很合適,因為這種方式可以讓我深入透徹地考慮到每一個細節。在我不確定怎麼解決某個設計問題時,描述用戶的體驗也非常有用。在設定了目標和限制之後,我就知道什麼方案不適合,因而會有更充分的時間去思考那些合適的點子。在需要與其他人取得共識的時候,這個辦法也非常好。根據我的描述,可以讓他們知道我必須要考慮哪些限制,而我的方案正式針對這些限制拿出來的。

  • 換句話說,長期堅持理解用戶生活的世界,理解他們的偏好和行為,始終都是第一位的。先理解用戶,再思考合適的設計。
  • 先到用戶要使用你的軟體的地方去做個調查。多數設計方案的評審都是在安靜的會議室里進行的,在會議室里,所有人都會對設計方案投入十分的注意力,然而,很少有用戶是在這裡安靜的環境下使用軟體的。用戶體驗是否簡約必須要在紛亂、多變的環境中才能考察出來。
  • 專家型用戶(願意探索你的產品或服務)、隨意型用戶(有興趣接觸更高級複雜的產品卻不願接受全新的東西)、主流用戶(使用你的產品只是為了完成某項任務)。個人對技術所持的態度與他們在使用產品或服務上花費的時間相比,前者對他們的影響更大。針對前兩種類型的用戶設計產品或許更有誘惑力,他們更識貨,不過,感覺簡單的體驗卻是主流用戶所喜愛的。
  • 最好對專家型用戶視而不見。(專家想要的功能往往會嚇到主流用戶)
  • 主流用戶與專家用戶的區別

  • 立即把工作做完 首先設定自己的偏好

  • 容易操作最有價值 操控的是不是很精準

  • 得到靠譜的結果 看到完美的結果

  • 害怕弄壞什麼 有拆解一切刨根問底的衝動

  • 只要合適就行 必須精確匹配

  • 看到示例和故事 看原則

  • 簡單的用戶體驗是初學者、新手的體驗,或者是壓力之下的主流用戶的體驗。簡單就是讓用戶感到自己在掌控一切。

  • 好的用戶故事應該簡明、具體、可信、並且擁有相關細節。可信的環境(時間和地點)

  • 可信的角色(誰 為什麼)流暢的清節(什麼和怎麼樣)

  • 通過描述極端的目標,來保持產品簡單。

  • 用一句簡短的話語來描述:如果這句話既能忽略細節而概括出主要活動,又能不讓聽眾失去興趣,那麼就說明它足夠清晰了。「乍一看到某個問題,你會覺得很簡單,其實你並沒有理解其複雜性。當你把問題搞清楚之後,又會發現真的很複雜,於是你就拿出一套複雜的方案來。實際上,你的工作只做了一半,大多數人也都會到此為止……。但是真正偉大的人還會繼續向前,直至找到問題的關鍵和深層次原因,然後再拿出一個優雅的、堪稱完美的有效方案。」 – 史蒂夫·喬布斯
  • 四個策略
  • 1刪除:去掉所有不必要的按鈕,直至減到不能再減。
  • 2組織:按照有意義的標準將按鈕劃分成組。
  • 3隱藏:把那些不是最重要的按鈕隱藏,避免分散用戶的注意力。
  • 4轉移:只在遙控器上保留最具基本功能的按鈕,將其他控制轉移到電視屏幕的菜單里,從而將複雜性從遙控器上轉移到電視。

  • 刪除
    • 簡化設計最明顯的方式,就是刪除不必要的功能。
    • 避免錯刪。在團隊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要總覽全局,保證只交付那些真正有價值的功能和內容。
    • 關注核心功能,與新功能相比,客戶更關注基本功能的改進。
    • 砍掉殘缺功能。問題絕非「為什麼要去掉它」,而是多問問自己「為什麼要留著它」,砍掉那些不重要,卻不完整的功能,反而能節省成本、提升用戶體驗。
    • 不要猜測用戶的心理,去觀察用戶。
    • 要傾聽用戶的意見,但絕不能盲從。
    • 方案,不是流程。
    • 以上圖為例:

    • 實現模型:程序用代碼來實現的細節就是實現模型。就像古人計時,用沙漏來計時,需要有專人來看著沙漏,不斷顛倒,古人計時也真是辛苦。

    • 表現模型:設計者如何將程序的功能展現給用戶的方式,就是表現模型。就像機械手錶,已經比沙漏計時要簡單多了,但是人們要讀懂它,還是需要耗費一定時間。

    • 心理模型:用戶清晰的看到結果,而不需要理解程序的內部運作,就是用戶的心理模型。就像電子手錶一樣,直接而確切的時間就是用戶想要的。

    • 用戶想要的是方案,而不是流程。就像用戶只需要確切時間,而不需要你告訴他時間是怎麼計算的。
    • 用戶更重視功能的可用性。測試證明,沒有試用過產品的用戶喜歡功能多的產品,但當他們真正使用了產品以後,與他們的偏好就會改變,轉為重視功能的可用性。

    • 刪除一項功能、對不同的用戶有不同的影響。想要取悅所有用戶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們只能退而求其次,專註於目標客戶的核心任務,只要讓他們滿意就可以了。

    • 排定功能優先順序。給那些輕易就能夠滿足主流用戶需求的功能排定優先次序。

    • 去掉分散用戶注意力的元素,減輕用戶負擔,讓用戶專心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 刪除沒人會看的文字,比如銀行名稱下面的口號

    • 簡化布局,刪除二面右側的垂直邊欄,讓用戶容易清楚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

    • 去掉重複的鏈接

    • 精簡按鈕和鏈接的樣式,讓人容易區分哪些可以點擊,哪些不能點擊

    • 減少廣告位數量,讓目標明確的用戶不至於被這些內容分心,例如,UI中國對廣告位進行了視覺優化,將廣告位作為一個作品顯示在頁面上,與干擾用戶視線的大彈窗相比,這是個不錯的主意。

    • 去掉分散用戶注意力的元素,如分割內容的線條和橫在頁面上的黃色背景條,從而減少視覺上的干擾。
    • 選擇有限,用戶反而更歡喜。作者舉了一個賣果醬的例子,發現提供的24種口味時,銷售業績反倒變差了;只提供6種口味時,銷售業績卻上升了。多次類似實現發現:在為用戶提供少量選擇的情況下,用戶購買的可能性要大於為他們提供大量選擇的情況。
    • 不讓用戶分心,刪除那些干擾因素。
    • 聰明的默認值。這個到處可見,團購APP上當你選擇美食時默認離你最近的排序在前;登陸一個網站時默認了你之前輸入的賬戶名和密碼;看視頻時,默認推薦我愛看的分類…這些聰明的默認值,節省了用戶的時間和精力,提升了用戶的好感度。
    • 主流用戶不喜歡為設置選項和首選項費心勞神。
    • 刪除那些因為追求完美而犧牲速度和簡單的選項。
    • 消除錯誤是簡化用戶體驗的一個方面。

      作者舉了一個查詢銀行對賬單的例子,即使書里作為案列特彆強調,這個直到今天依舊是痛點。如下圖,招商銀行的APP體驗已經高出其他銀行太多(中國銀行的APP根本不能用,導致我根本不想辦理中國銀行的卡),但是在細節體驗方面還是比互聯網公司的APP查很多。比如這個交易查詢,需要用戶自己輸入日期,日期格式輸入錯誤了會提示你,只能查詢一年內的交易,因此當你輸入的日期跨度超過一年會提示你,當你輸入了未來的時間還會提示你,好像在說:我已經這麼貼心了,你還輸錯,你是不是傻。

      n而支付寶也只能查詢最近5個月的賬單,因此只提供了這幾個月的月份選擇,完全沒有那些亂七八糟的提示。

    • 減少視覺混亂。使用空白或輕微的背景色來劃分頁面,而不要使用線條。儘可能少使用強調。別使用粗黑線。控制信息的層次。減少元素大小、形狀的變化。
    • 刪減文字。重要的內容水落石出,消除分析滿屏內容的麻煩,讀者會對自己看到了什麼更加自信。刪除引見性文字、不必要的說明、繁瑣的解釋。
    • 刪減過多會讓用戶感覺失去了控制。

      作者用東京蘋果店裡的電梯來舉例:電梯中沒有任何按鈕,默認在賣場四層樓中每一層都會停一下,這個設計精簡到了極致,但卻並沒有給用戶簡單的感覺,只有迷茫、沮喪、無助。

      n用戶刪除了一個關鍵因素:操控裝置。而用戶需要和享受這種控制感,一旦失控,用戶會會非常焦慮。

    • 組織
    • 組織往往是簡化設計的最快捷方式。正如《設計師要懂心理學》中所講的那樣:既然人會不由自主的尋找規律,那就盡量多使用規律,利用分組和間隔創造規律。這樣的例子非常多,京東上電器、服裝、美妝、海淘等分類、APP中的Tab標籤分類等等隨處可見,是我們需要掌握的基礎技能。
    • 分塊。不是在連續的索引或刻度上查找項,而是要評估一些可能性,分塊是最有效的方式。
    • 7加減2原則。
    • 可以圍繞用戶行為進行組織。畫出用戶的行為有助於理解如何組織你的產品。
    • 是非分明。簡單的組織模式具有清晰的界限。最簡單的分類是指重複交叉最少的分類方法。
    • 按照字母表進行組織。字母表雖然看起來簡單,但卻並不都適合。
    • 搜索比瀏覽困難。沒有提供有效導航的情況下,用戶才會使用搜索。
    • 時間和空間。比如運動APP按照時間來進行運動分析,酒店網站按照:前台、餐廳、卧室等來分類,方便用戶查看每個空間。
    • 網格。視覺引導。
    • 大小和位置。
    • 分層。
    • 色標。確保人們會花很長時間學習,而且他們會重複使用你的設計時。
    • 期望路徑。簡單的組織,意味著你在使用軟體時對什麼感覺不錯,而不是你在規劃中看到了什麼邏輯。
    • 國外一個設計師在設計公園的時候,沒有修建任何路徑,讓人們在草坪上隨意踩,過了一段時間之後,發現草坪上的路已經非常明顯,設計師按照人們踩好的路修路徑,事實證明,這非常符合用戶的期望。

      n因此,在做設計的時候,多觀察用戶進入網站後先瀏覽哪裡,之後又點擊了哪裡,是否和你的設計相符。

    • 隱藏
    • 隱藏部分功能,是一種低成本的方案,但是,到底該隱藏哪些功能呢?
    • 不常用但不能少的功能,比如個性化設置不會經常改變,因此非常適合隱藏
    • 自定義功能,主流用戶往往不會在這上面花時間,可以進行隱藏
    • 漸進展示可以隱藏,比如團購APP上僅展示大分類,比如美食、然後把美食下面的廣東菜、川菜、茶餐廳這些選項隱藏在裡面
    • 階段展示可以隱藏,隨著用戶逐步深入界面而展示相應的功能。
    • 適時出現。在合適的時機、合適的位置顯示相應的功能。
    • 比如在QQ上長按文字才會出現複製、轉發等選項;微信朋友圈點擊別人的評論才能回復
    • 提示與線索。隱藏處理得好的界面會給人一種優雅的感覺,界面中包含的線索儘管細微,卻能恰到好處的意識初音腸功能的位置和功用。
    • 刪除不必要的-組織要提供的-隱藏非核心的。
    • 轉移

    • 為什麼不把一些按鈕精簡掉,讓屏幕菜單取而代之呢?

    • 在設備之間轉移。移動平台和PC平台都有自己的長處和不足,比如今天的移動設備非常適合記錄用戶的所見所聞和移動路線,但通過它輸入大量的文字則非常不便。不過技術在不斷進步,也許移動設備以後也會擅長。

    • 向用戶轉移。

      如下圖,我經常會在淘寶收藏很多商品,有的是自己超級喜歡想買的,有的卻是有待考慮的,收藏的多了,翻找就會變得麻煩。因此我會把它們從收藏夾中拿出來放到我的清單里,方便以後購買。

      n購物APP很難明白用戶對一件商品的需求有多大,這時候把難題丟給用戶反倒是一個好主意,用戶往往也會享受這種挑選、分類的樂趣。

    • 讓用戶指揮,計算機操作,就會給人簡單的感覺。
    • 創造開放式體驗。多合一的功能不一定能完美實現各種用途,但卻具有明顯的優點。
    • 讓用戶自己定義成功。

      就如菜刀,從未下廚的新手,也能切出像樣的土豆片;作為主流用戶的家庭主婦能用它處理食材;而那些作為專家的大廚,則可以精準控制,快速切絲,雕刻花樣等等。同樣一把刀,用戶群體不同,目標不同,但同樣達到了想要的結果,同樣成功了。

      n讓用戶定義自己的成功很重要,我們要做的,就是為他提供一個簡單的工具,讓他們能自由發揮想像力,最終版他們實現目標。

    • 非結構化數據。

      系統要求用戶輸入信息:2016-04-06,當你少輸入一個數字或者輸入錯誤時,就會提示你。向用戶轉移用在這裡並不合適,用戶非常反感強制性的做法。如果你能僅僅讓用戶輸入:明天,本周五,七天後這些字元便能識別,用戶一定更為愉悅

      n記得最開始使用siri的時,凌晨一點多,我想讓Siri明上八點叫醒我,我們的對話是這樣的:

      n我:明天早上8點喊我起床

      nSiri:對不起,我沒有聽懂(Siri不識別喊我起床這幾個字)

      n我:明天早上8點叫醒我

      nSiri:您說的是11號早上8點,還是12號早上八點?(因為已經凌晨了,我習慣性的說了明天早上)

      n最後我嫌麻煩,索性自己手動設置鬧鐘了。

      n現在的siri的語音識別已經大有提高,也能自動識別中國人的時間習慣,凌晨說明天早上8點叫醒,Siri已經自動默認是今天了。

      n讓用戶少思考,讓計算機完成數據的結構化工作,用戶體驗就會簡單多了。

    推薦閱讀:

    讀《維特根斯坦傳》:一個天才的故事
    好書一起讀(98):因果關係
    比智商和情商更重要的,是抗壓力
    生命不可承受之輕n——《一句頂一萬句》分享(節選)
    設計的困境與出路 - Weekly NO.34

    TAG:阅读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