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矽谷的「海上烏托邦」
歡迎大家關注世界說的機構賬號@世界說
世界說 屈 直 發自 美國 矽谷
五百年前,英國人托馬斯·摩爾描述了一個大西洋上叫做「烏托邦」的小島。這個被虛構的小島有著最完美的政治制度和最有趣味的社會生活。到了現代,美國矽谷的一位創業者則想把這個海上孤島從想像變為現實。
想建「自由島」的人名叫彼得·泰爾(Peter Thiel),他是在線支付巨頭Paypal的創始人之一,也是Facebook的第一個外部投資人。儘管泰爾年齡只有48歲,他已經是矽谷知名的億萬富翁了。2011年,《紐約客》雜誌曾稱他為「全球最成功的科技類投資者」,《國家評論》雜誌也將他比作「CEO中的哲學家」。
△ 福布斯富豪榜上的彼得·泰爾身為創業者,彼得·泰爾經歷過種種困難。Paypal在成立之初,在線支付是個灰色地帶,法律的不明確讓Paypal在美國各州打了數十場官司。投資Facebook並躋身董事會之後,泰爾看到這個社交網站也是官司纏身。隱私問題、稅務問題,雜七雜八的法律訴訟也是讓這個年輕的公司應付不過來。彼得·泰爾有時候會感嘆:
要是沒有政府的政策限制和「過時」的法律拖後腿該多好!
其實不僅是Facebook還是Paypal,互聯網創業公司都或多或少地面臨著當地法律糾紛和政府壓力。Airbnb被舊金山的短租法案折騰得雞犬不寧,人們甚至在Airbnb的辦公樓下用高音喇叭抗議。Uber在德國全境、日本多所城市、巴西聖保羅等地也是被專車政策和法院判決搞得灰頭土臉,美國內華達州法院和比利時布魯塞爾政府甚至禁止Uber在當地做生意。最近,美國的賓夕法尼亞州政府出台了針對互聯網產品的「特稅」,無論是買電影還是買音樂,互聯網公司都得給政府額外交稅。
彼得·泰爾這時就展現出創業者的膽識了:空想不如實幹,我們乾脆建一個不受政府管轄的「烏托邦」!
在計劃建造烏托邦的過程中,泰爾注意到了一個叫做Seasteading的公司。這個公司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在近海搭出一個漂著的小島,然後把這個島變成一個「高新科技園」。島上會有住宅區、辦公樓、酒店和綠地。員工們可以住在海岸上,上班下班坐快艇就行。最吸引人的是,既然它是一個飄在近海的人工島,陸地上的法律根本管不住它。沒有官司沒有稅,這簡直就是創業者的天堂。
泰爾立刻給這個公司投了175萬美元,成為了這家公司最有影響力的股東。
△ 彼得·泰爾的seasteading人工島效果圖彼得·泰爾的Seasteading Institute對造島計劃很認真。它在短短五年間做了數十個可行性研究,從成本計算到地點選擇,從建築材料到樓房款式,Seasteading都有自己的答案。
比如建在哪兒。造一個島,要考慮到三個方面:環境、法律和經濟。這個「自由島」最好建在平靜的淺海,不然颱風一來,程序員們都吹水裡去了。建島的材料必須要耐海水腐蝕,不然過幾年就變得銹跡斑斑、千瘡百孔。必須得建在繁忙的海域,這樣就可以利用已有的航線。而且還要考慮安全,不能今天還是坐辦公室的小職員,明天就成了索馬利亞海盜的人質。
Seasteading的一項研究列出了幾個可能的地點:美國沿岸、日本西南、波羅的海、葡萄牙沿岸或者悉尼附近。當然,這只是數十項研究的一個結果,另一項研究表示最好的地方還得是宏都拉斯。
至於用什麼材料,Seasteading的一項研究提出用「地質聚合物」。這種塑料版輕盈,耐腐蝕,又不污染海水。這種材料加工方便,搬起來輕鬆,還便宜,這樣用壞了還可以再運來一個新的。Seasteading計劃,先做成一大批邊長50米的正方形和五邊形塑料板,然後運到海上去拼接。從下圖我們也能看到,正方形可以鋪路,五邊形可以建樓。
△ Seastanding人工島的設計之一要建這麼一個島,花費肯定少不了。
Seasteading的一項研究顯示,一個4萬平米供225人生活的島,把它撘起來就得花1億2400萬美元。除此以外,還有島嶼城市規劃的錢,建樓的錢,水電供應費,交通運輸費……林林總總,每一項都至少幾百萬美元。
這時候,彼得·泰爾就開始動員他的億萬富翁朋友們來捐錢了。泰爾在一次引資會上說:不要問我為什麼建這個島,這個問題本身就錯了。這種島嶼將是我們的生活必需品,因為只有建島才能逃離政府管轄。逃脫了骯髒的政治,技術革命才能成功。
泰爾給在場的投資人們一組有趣的數據:五十年代,美國的最高邊際稅率是91%。也就是說,最富有的人只要多掙一美元,就有91美分給政府交稅。而現在,美國最高邊際稅率是40%,富人交稅少了很多。為什麼呢?因為地球上的國家數量變多了。你看如果美國膽敢給富人加稅,我們搬家去巴拿馬或者開曼群島不就行了嘛?所以要讓世界更自由,就得多建新國家。所以泰爾說,我們建島逃稅的行為,是為世界自由做貢獻!
△ 彼得·泰爾給出的數據:五十年代最高邊際稅率是91%,從此以後呈下降趨勢
Seasteading在2008年啟動項目,並宣布要在一年內填好人工島。
那這個「自由島」到底最後建出來沒有呢?
並沒有。這麼多年過去了,別說人工島,就連那個五邊形的塑料板都沒搞出來。資金的缺乏讓「自由島」項目一拖再拖,一些基本的問題到現在都沒有定論。(比如最後到底建在哪兒?什麼人可以去住?到底建多大?)看來彼得·泰爾的這個「烏托邦」夢想,已經胎死腹中。
為什麼泰爾的「自由島」沒建成呢?為什麼它不被矽谷的投資者青睞呢?
投資人不喜歡「海上烏托邦」,主要是因為對「自由島」的優勢和泰爾口中 「國家越多,世界就越自由,稅率就越低」的邏輯有所質疑。
其實,泰爾在引資會上給出的那個最高邊際稅率下降的原因禁不住推敲。為什麼現在美國富人交稅少了?最主要的原因是八十年代里根總統推行的一系列新經濟政策。為了抑制美國自七十年代後期開始持續的通貨膨脹,里根政府降低了所得稅和資本利得稅,美國這才慢慢變成了「富人的天堂」。除此以外原因還有很多,並不是像泰爾說的「國家變多了,富人才更自由」這麼簡單。
△ 如果我們把歷史事件標在邊際稅率表上,就能發現八十年代,里根讓富人一下子少交了許多稅泰爾的「海上烏托邦」上沒有政府,也沒有警察和軍隊。任何民事糾紛,都由「企業內部解決」。彼得·泰爾認為,「正式而全面的法律,既沒有效率,也沒有必要」。
如果有爭議,我們可以「按常理」裁決。泰爾又保證:這個「自由島」上沒有社會福利,沒有嚴格的建築標準,沒有最低工資。最重要的是,這個「自由島」可以隨便攜帶武器。
「自由島」挺自由,但這種濃烈的無政府主義氣息會讓很多商人望而卻步。或許這種「烏托邦框架」吻合了彼得·泰爾的個人理念,但創業者、投資人對這個島的可行性和潛在回報憂心忡忡。
吉姆·丹普西(Jim Dempsey)是伯克利法律與技術研究中心的執行總監,他認為這個「自由島」的想法非常可笑。「我可以保證,如果沒有完善的法律體系,根本就不會有創新。」丹普西談到。「創業者們明知道自己的公司十有八九會失敗,那為什麼他們還放心去干呢?因為我們有企業法、破產法保護他們,讓他們不至於創業失敗就無家可歸。」
彼得·泰爾的這個」海上烏托邦「可能會顯得荒謬,但這種思想在美國卻很常見。風險投資人蒂姆·德雷普(Tim Draper)曾提議把加利福尼亞州分成五個州,這樣矽谷就能獨立出來,自建政府,不再交加州的重稅。德克薩斯州州長雷克·佩里(Rick Perry)曾在2009年威脅聯邦政府:要是你們再對我們指手畫腳,我們就獨立出去。加州的路易斯·馬潤里(Louis Marinelli)甚至組織了一個「Calexit」運動,仿照英國的Brexit,計劃在2020年公投,把加利福尼亞州獨立成一個國家。這些想法雖然在現實政治框架中很難實現,但對社會現狀的不滿和天馬行空想像的傳統,仍刺激著很多人不斷萌發關於現實替代選項的思考。
△ 彼得·泰爾在2016年共和黨代表大會上發言,呼籲讓矽谷的科技遍及各地在「自由島」的想法之外,彼得·泰爾也在嘗試其他介入現實、影響政治的途徑。由於他的理想社會形態天然地傾向宣揚小政府理念的共和黨,泰爾出現在2016年的共和黨代表大會上,呼籲政府緊跟矽谷的腳步,使科技創新實踐帶來的好處遍布全美與世界:
「我們矽谷發明了各種電腦,開發了很多軟體,當然,也賺了不少錢。可是矽谷很小,開車到薩克拉門托(Sacramento),或者去橋對面的奧克蘭(Oakland),我們看不見類似的繁榮……美國人的工資很低,平均收入竟然不如十年以前……可遙想1968年,美國的高科技城市不只有一個,而是遍布美國……我們今天的核基地,還在用軟盤。我們的最新的戰鬥機(F35),竟然在雨天飛不起來。政府網站很少有人用,因為它經常就用不了……我們鼓勵政府加入矽谷的創新浪潮里,讓美國有一個更好的未來。」
或許,在設想烏托邦方案的同時,也應參與到現實政治活動中。身在矽谷,心懷天下,這才是矽谷創新者應有的精神。
————END————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