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GPS接收機是無人機的命門?
01-29
譯自:俄羅斯《獨立軍事評論》原文鏈接:為什麼說GPS接收機是無人機的命門?無人機看起來是這樣誘人——如果某項任務對於人來說過於困難或危險,就可以不用人去完成。
「七種武器」癱瘓航母 那麼GPS信號干擾機是無人機的最後終結者嗎?回答是否定的,無人機完全可以揚長避短,在一些作戰行動中大顯身手。無人機特別適於作為電子戰設備的載機,用來對付各種無線電技術兵器。無人干擾機可以潛入敵方境內,接近干擾目標(如反導雷達、防空雷達)。當無人干擾機在雷達附近來回飛行時,後者就無法正常發揮功能和為反導系統提供所需空情。雷達屏幕上將出現幾百個假目標,並且與真目標毫無區別。當一架無人干擾機需要返航時,另外一架將前去替換它。無人機還可以在另外一項重要任務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即癱瘓航母的行動。航母在其作戰行動過程中有一個薄弱環節,即剩油量不多的返航飛機。如果讓正在返回航母的艦載機變成「聾子」、「瞎子」,那麼它們將不能及時降落在航母甲板上,最後會因燃油用盡而墜毀。
推薦閱讀:
今天,凡是願意的人都可以發展無人機。已經研製成功和正在設計的無人機型號數量繁多,所有的設計者都希望自己的無人機儘快飛上藍天,但他們都忽視了這樣的一個問題:誰、為什麼需要無人機?
而現在的問題是:如果無人機機載GPS信號接收機或其他類似的裝置因受到敵人的電子干擾而失靈將會發生什麼事情?答案只有一個:GPS信號接收機將喪失定位功能,進而無人偵察機或無人攻擊機也將成為一堆廢鐵。
早在1997年舉行的莫斯科航展上,俄羅斯一家公司就展示了第一種GPS及「格洛納斯」衛星導航信號電子干擾發射裝置,它能破壞衛星導航信號接收機的工作,從而使其喪失定位功能。這種干擾發射裝置一經問世便在西方引起轟動。美國人首先意識到,這種新產品對其技術兵器構成了嚴重威脅。五角大樓購買了幾十個這種干擾裝置,並用它對其基於GPS系統發揮功能的技術兵器進行了試驗。試驗結果,美國及北約其他國家的精確制導武器(巡航導彈、JDAM精確制導炸彈等)在受到干擾的情況下打擊精度顯著降低。因此,從中可以得出一個重要結論:一國藉助於這種干擾裝置在其全境上空建立一個綿密的電磁干擾場,即可有效對抗敵人的精確制導武器。在這種情況下,精確制導武器將無法藉助於GPS系統修正其飛行軌跡,而最終將偏離預定打擊目標。繼美國之後,其他一些國家也購買了這種干擾裝置。這種裝置在2003年春季的伊拉克戰爭中經受了戰爭的檢驗。戰爭初期,美國人的精確制導武器頻頻打偏,伊拉克一些重要的目標未能被摧毀。開戰後的第五天,美國指責俄羅斯向伊拉克提供了GPS干擾機。在隨後的五天時間裡,美軍對設置干擾機的區域進行了地毯式轟炸,在清除了所有的干擾裝置之後,戰爭才按既定計劃繼續進行。
由於在執行作戰任務過程中積累了較大誤差,慣性導航系統無法確保艦載機降落在航母上,特別是在飛行行動區建立了綿密的GPS信號干擾場的情況下。
用無人機癱瘓航母行動的設想是俄羅斯一家公司在2007年巴黎航展上首先提出來的,並展出了實現這一設想的設備。這令參加展會的美國代表和美國駐法使館工作人員十分震驚,因為這一設想如果實現,航母戰鬥群——美國軍事實力的「第二條腿」將被斬斷。而「第一條腿」——精確制導武器,在前面已經被GPS信號干擾機斬斷了。而上述戰術任務還遠不是電子戰無人機可發揮決定性作用的唯一任務。那麼,沒安裝GPS系統的無人機將如何定向並返回自己的基地呢?在這種情況下,機載慣性導航系統的導航精度完全可以確保無人機飛抵距離目標不遠的空域,而且在施放干擾的巡邏過程中不需要很高的導航精度。完成任務後,即使慣性導航系統積累了一定的誤差,無人機仍能進入方圓幾十公里的另一個空域,而在這個空域中將有另外一種安裝在著陸地區的局部導航系統引導無人機著陸。俄羅斯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已經研製成功這種混合引導著陸系統,但由於缺乏資金而凍結,今天利用最新技術對其稍加改造就可以用於無人干擾機。推薦閱讀:
※無人機所涉及的應用領域 還有哪些是你不知道的
※單人單車94天環遊中國第十三章: 色達往事
※就算不能航拍,我也要推薦大家去這地方玩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