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大燜鍋:REStat論文速遞?教育的長期影響?來自柏林牆的證據

Working Paper Cafe Coming Event...

註:裝逼 是一種美德... 敬請關注工作論文咖啡館的小展覽第一季:畫家如何畫自己

論文鏈接:Long-lasting Effects of Socialist Education

這是論文大燜鍋的一篇推送

人力資本積累對經濟發展的影響一直是學者熱衷於探討的話題,然而人力資本與政治制度之間的相互作用如何影響經濟發展前景卻缺乏相應的關注。由Nicola Fuchs-Schundeln及Paolo Masella兩位教授合作撰寫並發表在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雜誌上的最新論文「Long-lasting Effects of Socialist Education」以東西德統一為例,考察了不同政治制度之間教育方式的轉變對個人受教育程度及勞動力市場的影響。

德國統一前,民主德國與聯邦德國的基礎教育存在很大的分別,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教育目標方面,東德教育的一個主要目標是培養社會主義人格,約14%的教學時間被用於教授馬克思-列寧思想;而西德則無此類教育。課程設置方面,東德學校側重於自然科學,而西德學校更偏向於一些較為輕鬆的學科如外語、藝術及宗教研究等。教學風格方面,西德鼓勵批判性思維,而東德則不允許意見分歧。完成基礎教育後,東德學生可選擇繼續升學,或是學徒教育為未來進入勞動力市場做準備;西德則無學徒要求。1989年柏林牆倒塌後,東德的社會主義教育體制迅速被西德同化。

本文所使用的樣本是1971-77年出生的個體,數據來自2005-08年的德國人口普查。柏林牆倒塌時,1974-77年出生的人正處於基礎教育階段中的7-10年級;而1971-73年出生的個體則已接受高等教育或進入勞動力市場。按照東德入學規定,在5月31日前年滿6歲的兒童能夠當年進入小學就讀,否則下一年入學。這一規定導致在1989年,樣本中6月1日及以後出生的個體(實驗組)接受教育的時間比同年其他個體(控制組)短一年,受到東德教育體制的影響較少。

為了更清楚的識別這一影響,本文使用了DID方法。作者發現,在基礎教育部門,教育方式的轉變顯著提高了勞動力參與率和個體在工作崗位的勞動積極;但上述效應僅限於男性個體。在高等教育部門,多接受一年東德社會主義教育將會顯著降低學生獲得大學錄取的幾率;對男性個體而言,還意味著更低的工資和更少的晉陞幾率。作者認為該結果很可能是由於學徒教育的選拔標準過多地依賴於意識形態等政治因素所致。在這一標準下,學生難以通過能力提升獲得更有利的工作機會,因而缺乏教育投資的動機,工作能力普遍下降。

廣受歡迎的知乎專欄「論文大燜鍋」每日推送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及自然科學期刊最新內容。本帳號由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陳碩副教授及其團隊負責。歡迎媒體及學界與我們展開內容合作,聯繫郵箱paperexpress@sina.cn。


推薦閱讀:

【官職篇】宋代官職一些相關書籍【不全,待完善】
蘇聯計劃經濟失敗的歷史教訓
《行政區劃改革設想:行政區類別詳述》
西式民主是怎樣將一個國家玩垮的?

TAG:教育 | 政治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