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對院子有一種執念

我外婆家就在魯迅筆下百草園的隔壁,小橋流水人家。從懂事起,每年夏天都會在外婆家院子的葡萄棚下,搬個小凳子,跟嗑瓜子兒似的,吃著大人順手摘下滴綠的葡萄,很甜。我爺爺家的院子,在王羲之故居王家山的山腳下,記憶中,那裡是我上樹爬牆的好地方。

後來爸媽住的雖然不是平層,但門口也有不小的天井,記憶中讀小學的時候,門口有顆三層樓高的樹,枝葉很茂密,樹榦粗的好幾個我都抱不過來,每年夏天颱風,都會在天井裡看到它左搖右擺,生怕它會砸過來。大樹旁還有一顆棗樹,每年快到冬天的時候,左鄰右舍都會來打冬棗,樓上拿著杆子敲動樹枝,地上的人張開一件件舊衣服,每次打下來都可以吃好多天,沒打下來的,都一顆顆變紅彤彤之後掉在了地上,摔了稀巴爛。

從小對院子有一種執念,就好像對Loft一樣。後者已經滿足了,而前者在去年的機緣巧合下,有了自己的一個小小花園,不大,但的確又一次激起我對兒時的憧憬。

不過由於時間原因,這次我還沒有開始實施改造,先把準備工作給大家share一下。

當然一開始肯定是找一堆參考圖,pin、ikea、houzz都收颳了一遍,自然也有點挑花了眼,但其實萬變不離其中:地面、草、樹、花、水還有就是活動空間,總結起來就三點:

1、動線,在院子里活動的路線需要事先規劃,選材是用草坪還是木板或者石板作為過道。一般都會和房間的出入結合起來,像我這樣的小花園,自然是和陽台出入連接起來;

2、功能區,一般就是為了接觸自然,所以休息區肯定不會少,然後根據實際花園的情況來布置功能區,常見的就是休息沙發或者戶外餐桌。

甚至比如放個書吧或者工作區。

如果空間足夠還可以放個水池,有水的環境會馬上靈動起來。

3、自然修飾,除了主要的功能和動線,花園肯定需要考慮修飾。比如燈光修飾:

或者白牆與自然塊狀劃分的修飾:

當然還有常見的上牆的修飾:

根據參考,給自己的小院子設計了好幾個方案:

方案一,規劃院子大門的動線和活動空間,石板作為走道,木板作為活動,還增加了一條水池,保留了一部分綠地,可以隨時走走感受一下。

方案二,把石板路和活動區打通,節省了石板走路的空間,擴大了活動區域,同時讓草坪更完整,孩子在上面跑動玩耍都比較舒暢。靠牆的水池也放大了,景觀方面都比較好。

方案三,轉移了水池的位置,能夠在花園進門就可以接觸到水池,不會被綠籬隔離,重要的是,水池是循環水系統,而出水口在左側,所以水池靠近會好一些。

方案四,給花園門口一個台階,用白沙石作為鋪墊,更有錯落有致的感覺。

其實到現在還沒選好用哪個方案,所以一直沒有開始動工。

也許很多人要說,能有花園的房子很少,這個沒什麼借鑒的可行性,其實不然,我這個方案是從我現在這套房子陽台的方案延伸出去的。

其實哪怕你自己只是普通的陽台,也可以做出花園的感覺來。

比如敲掉你的陽台門,就像我這樣,把外面的陽台包起來,根本不需要留什麼陽台門。

然後在你的陽台中上一顆2.5m左右的樹,茂盛的枝葉馬上給你不一樣的感覺。牆壁你再做個地板上牆,自然就有基礎風格在了。

然後你在陽台上擺滿綠植和華藝,像我後來還拉了個葡萄架,雖然一直半死不活,但微風吹來時葡萄葉飄動的感覺就好像吃到美味的葡萄一樣。

你也可以重新設計你的陽台,讓他變成你心中的小花園。像這樣:

當然之前說過陽台不要晾衣服這點,很多國內家庭還是沒辦法做到,所以你也可以把你的洗衣機融入到裡面去,比如這樣:

其實80後對於自然的追求,來自於兒時的記憶和現實的殘酷(環境污染和疲憊的都市生活),所以在家裡多點綴一點自然的氣息絕對不是一件壞事兒。

最後附上我最近在越南峴港的老街拍到的一組照片,熱帶花草和房屋結合,特別特別美。

------------------

最近事兒太忙,更新不多,關注我微信公眾號:zhezhexiong,只要寫了第一時間推送給你。


推薦閱讀:

用了5種木質材料的94㎡,給人滿滿的溫暖
裝個地暖,讓寶寶贏在起爬線!
家裝中的陰陽角該如何驗收?
我在北京買了房之後,生活發生了什麼改變?
想裝北歐風格,不找設計師可以嗎?

TAG:花园 | 装修 | 设计 |